《回聲》教學設計2
【教學要求】1、學會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什么是回聲和形成回聲的原因。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結合有關內容,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為什么是回聲和形成回聲的原因。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或投影片,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聽到過回聲嗎?回聲是什么聲音?在哪兒能聽到回聲?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看看課文是怎么講的。
二、初讀課文,粗知課文內容
初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標出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3、找出圖文對應的段落。
二、再讀課文,思考問題
1、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現有一只小青蛙在學它說話?
2、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么做的?又是怎樣說的?
三、檢查初讀效果
1、檢查生字詞的讀音。
2、指名學生分段讀課文。
四、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復習檢查,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指名朗讀課文。
〖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1、回答下面的問題:
⑴ 這一段有幾句話:講的是什么?
⑵ “倒影”是什么意思?(結合圖的理解)
⑶ 課文中把什么比作大月亮?(把半圓的橋洞和水里的倒影連成的圓形比作大月亮)
2、指導朗讀描寫美麗景色的第二句話,注意句間停頓。
3、齊讀第一段。
二、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現有一只小青蛙在學它說話?指名學生讀第二自然段,并引導學生劃出與問題有關的詞語。(橋洞底下)
提問:
1、小青蛙看到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叫起來。“周圍”指什么地方?“美麗的的景色”指什么?結合圖(一),聯系課文第一段說明。
2、小青蛙“呱呱呱”地叫起來,這時,它聽到什么?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回答,訓練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3、齊讀第二段。
三、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回答
小青蛙為什么很奇怪?它是怎么問媽媽的?
1、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要用適當的語氣朗讀小青蛙和青蛙媽媽的話。
2、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一段寫的是什么。
四、圖文對照。理解第四、五自然段
1、默讀第四、五自然段,觀察第二幅插圖,思考:青蛙媽媽帶小青蛙跳到岸上以后做了什么,說了什么?
2、圖文對照,引導學生理解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怎樣說的?課文是怎樣具體描寫的?(引導學生從課文中畫出有關的句子)
3、借助圖(二)理解畫出的句子。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5、分角色朗讀四、五自然段。
6、填空練習
⑴ 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碰到河岸,又一圈一圈地()回來。
⑵ 青蛙叫的聲音的(),碰到橋洞的( ),也要()回來。
7、引導學生說一說:
⑴ 結合課文內容講講“蕩”和“返”的意思。
⑵ 什么是“回聲”?你曾在什么地方聽見過回聲?(用自己的話說)
五、齊讀最后一段
理解“小青蛙又游回橋洞里,呱呱地叫個不停”這句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