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藍色的樹葉》說課
本節課是人教版新課標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19課《藍色的樹葉》的第一課時教學內容。
教材中包括9個會認的生字,10個會寫的生字,兩道課后題。本課使我們懂得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種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同學們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
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教學時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
本課要求會認的生字較多,在教學中安排近一節課的學習時間才能認寫差不多。
教學目標即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也是本課的重點:1.認識本課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2.初步感受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幫助。
為了達成此兩項教學目標特設計以下五項課堂教學環節;導、讀、認、寫、練。
其中課堂導入是采用啟發式的實用直觀導入,教師出示一片“藍色的樹葉”圖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熱情。
第二步是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是通過學生自由讀,借助拼音讀準生字。。再通過教師范讀,以期使學生達到“讀、聽、思、畫、說”的有機融合。
第三步是利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生詞。首先采用集體認讀生字、生詞。第二學生自學生字,按“一圈三讀法”學習,即:圈出本課要求會認與會寫的生字;帶拼音拼讀準生字,讀生字在文中的生詞;讀生字所在文中的句子。也就是字、詞、句相結合的學習生字法。4分鐘后,由小組長檢查輔導,教師推薦輔導方法,即;“三帶兩辨一意法”,也就是帶拼音帶詞語帶句子讀;辨字形辨形近字;了解字意。最后由老師采用多種方法檢查。(句子、形近字、歸類、翹舌音等形式。)
第四步是利用遠程教育中的媒體資源結合實際進行觀察——說(結合指導)——范寫——描紅——臨寫。同時指名三生到黑板前板演:由、鉛、筆。具有代表性的三個字進行展示,寫后師生評點。
第五步是“練”是通過“形近字組詞”鞏固本課生字。同時練習ab式的一些詞語變成aabb式詞語。體會詞語結構變換。如果時間不足可變為課下作業或練習讀課文,鞏固本課生字、新詞,體會“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幫助”的初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