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 29 數星星的孩子(2篇)
28.下課。 1.想! 2.默讀課文,動筆勾畫重點內容。 3.(1)我知道張衡是漢朝人,還是著名的天文學家。(2)我知道了什么是北斗七星和北極星。 4.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5.填空練習。 讀句子。 6.北斗七星。 7.北極星。 8.勺子口對著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 9.口頭填空。 10.用兩種不同的方法填空。 11.找北斗七星和北極星。找到后左手拿書右手指著向老師和同學展示。 12.練習讀書。 13.(鄧子天)讀課文第四段。 14.齊讀課文第四段 15.默讀思考。 16.我覺得張衡是個做事認真的孩子。 17.第四段最后:這孩子一頁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 18.我從課文的前三段看出,張衡是個聰明的孩子。 19.奶奶說星星一閃一閃地在亂動,數不清,可是張衡卻能數到幾百顆。還有,他還看出星星不是在亂動。多聰明啊。 20.老師,我覺得這三段不光能看出張衡聰明。還能看出他是一個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孩子。 24.分角色朗讀課文。張衡:鄧子天;奶奶:張瑞娜;爺爺:程智逸;其余的同學讀旁白。 25.讀句子。 26.填空。 27.讀句子。 28.愿意! 《數星星的孩子》教學設計二 學習目標 1.會認“撒”等9個生字,會寫“勺”等12個字。 2.分角色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張衡之所以能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是因為他從小就愛好天文,善于觀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興趣。 課前準備 1.課件 a.布滿繁星的夜空。 b.北斗七星。 c.北斗七星繞著北極星轉。 d.摘蘋果。 2.實物投影儀。 3.生字、詞語卡片。 4.做獎勵用的科學家的圖片。(畢昇、李時珍、祖沖之、達爾文、牛頓、愛迪生、居里夫人)第 一 課 時 創設情境導入 1.你們知道古時候我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嗎? 2.直觀感知。利用實物投影儀,老師介紹張衡及他發明的地動儀。 3.當你知道了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時,你想說些什么? 4.出示課題并朗讀。這節課,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張衡小時候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板書課題:數星星的孩子。多音字:數(shǔ、shù)。 初讀課文,識字學詞 1.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自讀、正音。 2.借助不帶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拿出字卡,小組自學下列字詞:勺、斗、組、睡、玉、數、珍珠、鉆研、距離。(重點是讀準音,記住形) 4.玩字卡游戲。 a.老師隨意說字音,學生按老師所讀的順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橋。 b.小組合作,玩字卡組詞接龍游戲。 讀通課文,初步感悟 1.初讀感悟。 a.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b.各人畫出自己所喜愛的句子反復朗讀,再讀給小組的伙伴聽,請小組成員評價。 c.朗讀展示。選你最喜愛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聽的同學如果覺得他讀得準確優美,可模仿他的語氣讀一遍。 ◆“滿天的星星像無數珍珠撒在碧玉盤里。”(當學生讀到這一句話時,可播放課件,讓學生感受到夜空的美麗和星星之多) ◆“一顆,兩顆,一直數到了幾百顆。”(讓學生談談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你看,那七顆星,連起來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對著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北斗七星總是繞著北極星轉。”(可播放課件,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北斗七星的形狀和北斗七星是怎樣運動的) ◆“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起來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讓學生通過讀“一夜”“幾次”“果然”等詞語體會張衡是怎樣認真觀察星空的) d.小結。這個數星星的孩子名叫張衡,是漢朝人。正因為他從小愛好天文,長大后又刻苦鉆研天文,所以在天文方面表現了非凡的才能,創造了世界上矚目的渾天儀和地動儀。 2.再讀入情。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拓展活動 同學們,你們想更多地了解張衡嗎?你們想了解更多的科學家嗎?請讀讀課后的“我知道”,還可以到書中或網上查找資料。 作業 課外閱讀科普方面的文章,了解身邊的科學常識。以小組為單位,編寫一張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