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全冊教案
三、寫字指導。
(1)鞏固音、形。
本課要寫的字中涉及平翹舌音的較多,如川(chuān)、州(zhōu)、爭(zhēng)、族(zú)。建議寫字前引導學生再次認讀這些字,鞏固讀音。“與”字是三筆寫成,“族”字是左右結構,這些都要提醒學生注意。
(2)觀察發現。
相似的字:川、州。
難寫的字:民、族。
(3)重點講解。
夕:撇不宜長,的橫要短,撇要長。
川:撇要寫成“豎撇”,中豎應稍短,右豎要長。
民:字形特點上窄下寬,豎提要直,斜鉤要呈弓形,盡量舒展。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把自已收集到的祖國各地的風光,及知識拿來給同學們看一看,小組交流。
2、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我們的祖國。
二、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朗讀本課,可以誦讀為主。讓學生以洪亮的聲音,自豪的語氣,奮發的姿態,反復誦讀。讀第三句“中國臺灣島,隔海峽,與大陸,是一家”,可用低緩、深情的聲音,表現寶島未歸的遺憾和盼望祖國統一的心愿。
在反復誦讀的基礎上,可讓學生自由說說從每一句三字經中,讀出了什么,體會到什么。比如,從第一、二句中讀出祖國山河壯美、風景如畫;從第三句中讀出祖國寶島臺灣與大陸是一家,兩岸人民盼望著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從第四句中讀出各族人民正在齊心協力,奮發向上,為振興中華而努力。課文的內容只需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大致說說,不要一句一句地講解。中華民族的情況,黃河、長江、長城、珠峰、中國臺灣等地理名詞,可讓學生在課前了解一下,教學時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讓他們自己說說,教師也可以適當予以點撥。
3、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小組解答不了的,由組長向全班提出。
4、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1)我們的祖國為什么又稱為“神州、華夏、中華”?
(2)“黃河、長江、長城、珠峰”在哪兒?是什么樣的?
(3)中國臺灣在哪兒?為什么說中國臺灣和大陸是一家?
(4)“各民族”指哪些民族?我們自己是什么民族的?
以上這些問題你最想了解哪個,你打算怎么解決呢?
5、選取你最感興趣的問題回家利用多種途徑找答案。明天開一個祖國知識討論會:“我來說說我們的祖國”。
在理解和感悟“各民族”時,可結合課后“讀讀認認”中的圖畫和詞語,讓學生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少數民族。
三、實踐活動
少數民族知識知多少
搜集少數民族的服飾、房屋、節日、風俗習慣等方面的圖片或文字資料,然后在班上交流。可以按民族把同學們搜集的資料分類整理,在學習園地或板報上辦個專欄。
教學反思;
9、歡慶
教材分析:
《歡慶》這首詩寫的就是給祖國媽媽過生日的情景。從田野到楓林,從藍天到大海,從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處都沉浸在歡樂之中。金黃的果實,火紅的楓葉,潔白的鴿子,陣陣的海濤,構成了多么美麗、歡樂、祥和的圖畫!讀著讀著,我們似乎看見農民豐收的笑臉,看見天安門廣場上緩緩上升的國旗,似乎聽見中華兒女對和平的呼喚,聽見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國的共同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