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發現》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讀中貫穿詞句訓練。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科學精神。 課時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貫穿詞句訓練。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導入新課 1、讀生字卡片并給生字擴詞。 2、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講讀課文 (一)、讀第二自然段。 1、過渡:達爾文是在哪兒,發現了什么有趣的現象呢?讓我們趕快去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吧。 2、學生自由朗讀。 3、指名學生分句讀,想想你讀懂了什么? 4、你讀懂了什么?(1)、(在哪發現。)——學習第一句。 學生:達爾文在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發現的。 教師加述:達爾文作為一名博物學家,經常跟著海軍勘探船到海洋的小島上去考察。 (2)、(發現什么。)——學習第二句。 學生:達爾文發現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 教師出示插圖:瞧,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發現了這樣一個情況,達爾文感到——(很奇怪)。他奇怪些什么呢? 你會用這樣的句式說好嗎? 句式訓練:達爾文看到島上只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卻沒有___________________,感到很奇怪。 5、教師引導學生質疑,再讀讀這個自然段,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6、學生質疑問難 (二)、讀第三自然段 1、過渡:還等什么趕快學習第三自然段吧!先來看看達爾文是怎樣考察的吧! 2、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3、指名讀,正音。 4、出示達爾文考察時的插圖:小朋友,你覺得達爾文考察的時候態度怎樣? 5、學生:很認真,很細心。 6、這句話中哪些詞最能突出他的認真的態度呢?(許多、反復、終于) (1)“許多” 你猜想一下,達爾文會捉來哪些昆蟲?指名讀好詞語。 (2)“反復” “反復”一詞說明了什么? 指名讀好詞語。 (3)“終于” “終于”一詞說明了什么? 指名讀好詞語。 7、齊讀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8、終于找到了答案,這個答案是什么呢?請小朋友繼續讀第三自然段。 9、答案是什么?有哪幾種情況?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10、引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1、討論:小朋友,從達爾文的發現中,你又發現了什么?(三)、細讀第四自然段。 1、齊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發現指的是什么? 3、教師簡介這個發現的重要性。)(移進第一課時) 三、復述課文。 1、指導復述課文:教師指導復述課文的要求。主要內容只要說出來就可以了,不必背誦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學生自由讀課文,練習復述。 4、同座位練習復述課文,互相糾正。 四、總結全文。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們要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的精神。 五、拓展練習 你還知道哪些科學家的故事?選一個你最喜歡的講給大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