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分析人教版
一、教材編排的基本結構小學語文二(上)教材設計了八個專題,圍繞專題以整合的方式組織了八組教材內容。依次是: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個專題的涵蓋都比較寬泛,避免了局限性。教材內容比較貼近兒童生活,體現時代特點,具有一定的德育價值。
每組教材都包括導語、一課“識字”、四~五篇課文以及“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課的形式多樣,有詞語、成語、諺語、三字經、對聯、兒歌等。全冊課文共三十四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對學生有較強的吸引力。本冊課文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隨文注音,生字在當頁文下列出,注有漢語拼音并配有賞心悅目的背景圖,以引起學生的注意。“語文園地”包括四個欄目:我的發現——鼓勵學生探究發現,引導學生了解漢字的特點及字詞的一些規律,掌握識字的方法;日積月累——引導學生積累好詞佳句,優秀段篇,復習學過的字詞,進行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練習;口語交際——在雙向互動的口語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展示臺——給學生提供展示課內外學習所得的舞臺。
八組課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選讀課文,供學生課外閱讀。最后是兩個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冊要求認識的字,有450個。生字表(二)是全冊要求會寫的字,有350個。這兩種不同要求的字分別在課后練習里標明。除了識字課和課文安排了識字任務外,在“語文園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認識的字。
二、教材編排特點
1、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
每組教材均以“導語”的形式點明專題,識字課和課文以及“語 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容都圍繞著本組的專題安排。基于教材這一特點,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的是:
①整組整組地進行備課,處理好組與組之間的內在聯系;
②創造性地選用教材。
教師要根據當時、當地和學生的實際,活用教材,隨時利用身邊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和形式,拓寬語文教學的渠道。在備課時,胸中要有全局,創造性地設計,創造性地進行教學,做到即符合教材編寫意圖,又不拘泥于教材,使教學充滿活力。
比如說這冊教材安排了大量生字。如何利用漢字特點,遵循識字規律,加快認字速度,提高寫字質量,以便使小學生盡早進入利用漢字閱讀的階段,是實驗教材中著力體現的一個問題。
2、人文性凸顯
教材安排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識字課。有描寫秋天美麗景色、反映學校生活和引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詞語,有表達愛國之情的三字經,有講思想方法、給人啟迪的成語,有提倡團結合作的諺語,有教學生怎樣做人的對聯,有反映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拍手歌,還有為便于學生朗讀,多采用韻文的編排形式,即使是一串詞語,讀起來也十分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