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搬家》課堂實錄(第二課時)(A版)
師:對,它心里還是想搬家,說明它不是三心二意,對嗎?
生:對。
評:學生回答“三心二意”出乎老師的意料,老師卻能巧妙地利用這一“課堂契機”,既解了學生的疑難,又很自然地過渡到后文的學習。
師:課文哪里說明蝸牛最后還是“想”搬家的?
生:它每天對著小山丘張望,嘆息。(師板書:嘆息 張望)
師:這兩個詞的意思懂不懂?(師用手虛指遠處)小山丘在那里,誰來用動作表演一下蝸牛的“張望”和“嘆息”?
學生表演。
師:看來,這只蝸牛還是非常向往搬到小山丘啊。
四、拓展延伸,以“蜘蛛”來對比“蝸!保瑥摹段伵0峒摇帆@得啟示。
師:大家現在來看看你們眼前的這只蝸牛啊,這只只會嘆息不知行動的蝸牛!你想到了什么?
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一篇課文:蜘蛛織網。
課件出示:
蜘蛛織網
一只蜘蛛在織網,剛織了幾下,一陣風吹來,把絲刮斷了。
蜘蛛重新織起來,剛織了一半,一陣雨點打來,把網打破了。
蜘蛛再重新織。它織啊,織啊,眼看快要織成了,一陣冰雹砸下來,又把網砸破了。
蜘蛛又重新織?棸,織啊,它終于織成了一張大網。
蜘蛛高興地坐在網中,捉著飛來的小蟲。
師:對照一下蝸牛,聯系一下蜘蛛,你想到了什么?
評:此處巧妙地引入《蜘蛛織網》這一文本,以蜘蛛的“不放棄”與蝸牛的“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形成對比,道理在對比中不言自明。
生:我們要學習蜘蛛,不能學蝸牛。
生:不能放棄。
生:要勇往直前。
生:說到就要做到。
師:對,不光要想和說,還要做。
生:想到了搬家就要搬。
師:不管是搬家還是做其它什么事情,打定主意去做的就要去做,不能害怕困難。
評:受年齡的限制,二年級的學生,思維和表達也許不是那么完善,這是很自然的。但作為老師,對學生不完善的回答要引導,幫助提升,不能視其“思維的局限”而不見,放之任之。此環節,當還有學生把體會局限在“搬家”上的時候,吳老師發揮了其導師的作用,把他們引導到廣闊的生活空間。
師:如果你是這只小蝸牛,你有什么話說嗎?你會對曾經想幫你的喜鵲、燕子、蛤蟆說什么嗎?
生:我想說,對不起,喜鵲,我不應該害怕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