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牛搬家》課堂實錄(第二課時)(A版)
3、善于交流,少了束縛,多了“個性”。為了文章主旨的挖掘,整堂課層層深入,跌宕起伏自然流暢。當學生思維需要梳理之時,教者構筑起交流的平臺,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釋放發現”的渠道。先評說“蝸牛的話有道理嗎?”,繼而聯系舊知《蜘蛛織網》,進行對比“你從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就在這一“評”一“比”中,孩子們用最簡短、最樸素的,又具有一定個性的語言——“不能放棄”、“要勇往直前”、“說到就要做到”道出了文章的真諦!
此課,在平和親切的學習氛圍中,有效地落實了從“學案的設計”到“學堂的呈現”,從“學案的預設”到“學堂的發展、完善”!
附課文: 蝸牛搬家
蝸牛住在水池邊的石縫兒里,周圍光禿禿的。它怕風吹日曬,只有陰天下雨時,才從殼里探出頭來,舒展一下蜷曲的身子。
一天,蜻蜓和螳螂來看蝸牛。蜻蜓說:“前邊有個小山丘,那兒有密密的叢林,有甜甜的野果,還有清清的小河……。我倆現在就住在那兒。”螳螂也跟著說:“住在那兒,甭提多快活啦!”
蝸牛聽了蜻蜓和螳螂的話,很興奮。它打定主意,也搬到小山丘去住。
過了兩天,喜鵲來幫蝸牛搬家。蝸牛看看頭頂上的太陽,有些猶豫了。它說:“今天太熱了,我行動又慢,強烈的陽光會把我曬壞的!”喜鵲只好走了。
過了兩天,燕子來幫蝸牛搬家。蝸牛望望滿天風沙,有些猶豫了。它說:“我這細皮嫩肉,可禁不住這風沙吹打。”燕子只好走了。
又過了兩天,蛤蟆來幫蝸牛搬家。蝸牛望望那蒙蒙細雨,又有些猶豫了。它嘆了口氣說:“下雨地滑,小山丘的斜坡,無論如何我是爬不上去的。”沒辦法,蛤蟆也只好走了。
蝸牛的家始終沒有搬。它總是朝著小山丘那邊張望,嘆息:“只怪天氣不好,要不然我早搬進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