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猴子種果樹>教學設計(表格式)
課題
22 猴子種果樹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語文第四冊第二十二課
教材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寫一只猴子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改種果樹,最終一事無成,全文共有九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猴子種下梨樹苗,就等著吃梨子,第二至八自然段,寫猴子輕信烏鴉,喜鵲,杜鵑的話不斷改種果樹,第九自然段寫猴子總是拔了種,種了拔,結果什么樹也沒有種成。
課文清潔曲折,語言生動,極富兒童情趣,適合兒童誦讀。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如果沒有耐心,沒有主見,就不會取得成功。
學情分析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這篇童話故事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課文的內容簡單明了,易于理解,但在文中的寓意,并能夠結合生活實際說說,可能孩子們會有些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對課文的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并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懂得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并能演一演。
2.明白寓言揭示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見,不能急于求成。
教具準備
幻燈片
教學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主體性活動
設計意圖
一.直接導入,學習第九自然段
1.猴子種果樹,最后結果怎樣?
2.課文哪一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能讀一讀嗎?
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
指名讀讀
從結果再到課文的開始,最后到結尾,使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
二.重點感悟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1.猴子是怎么做的呢?
2.猴子天天為梨樹澆水施肥,你們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嗎?
3.他還會做些什么呢?
4.誰來當當這只心急的猴子,讀一讀這段話?
(過渡)從猴子種樹的情形看,他應該能夠吃到梨子吧?不能?誰來了,他說什么了?
5.播放烏鴉與猴子對話的錄音
6.說說從烏鴉的話中知道了些什么?(理解“農諺”“梨五杏四”)他說的話有道理嗎?
7.猴子是怎么想的?這是一只什么樣的猴子?
8.指導讀對話
9.分角色朗讀(可以加上動作)
學生說說
發揮想象說說
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
學生集體反對,并說說
引導用書上的話解釋
男生讀烏鴉的話,女生讀猴子的話
啟發想象,體會猴子的心急
設置情景,展開想象
四.以放為主,學習4-----8自然段
(過渡)猴子聽了烏鴉的話就改變了主意,后來誰又來了,使他又改變了主意?看來這只猴子可真沒耐心啊!
1.找出猴子沒有耐心的話,并用------劃出。
2.出示猴子想的三句話
(1) 仔細讀讀,看看這三句話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2) 猴子的心情越來越急切,一聽別人說就改變自己的主意,這不是太沒主見了嗎?你能讀出這樣的語氣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