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精選4篇)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 篇1
【情景說明】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小語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能夠引起學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話故事。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叢玫瑰。從“他常常去松土、澆水”中的“常常”一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小鹿很喜歡玫瑰,從“松土、澆水”中我們可以體會到栽玫瑰很辛苦。在小鹿精心的培育下玫瑰長出了嫩葉,抽出了枝條長出了三十二個花骨朵。然而正當玫瑰快要綻放的時候,小鹿把腳跌傷了因此他沒有看到一朵玫瑰花,小鹿很失望,正當鹿弟弟為哥哥感到惋惜時,小黃鶯告訴小鹿他的玫瑰是紅色的,微風告訴小鹿他的玫瑰很香時,鹿弟弟高興地說“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教學時,我先引導學生把課文讀通順,然后從理解“白栽”入手去尋找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的原因。抓住小鹿內心情感的變化“高興——失望——高興”,理解“你的玫瑰沒有白栽的”真正含義:為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過程自己也體會到幸福和快樂。正所謂“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讀”為主,以“想”入情,以“情”帶讀,嘗試著讓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共振,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教學過程】
一、導課:
師:這是什么花?(多媒體出示玫瑰花圖片)
生:玫瑰花
師:漂亮嗎?
生:漂亮。
師:看到這么漂亮的玫瑰花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想去聞聞它香不香。
生2:我想把它拍下來。(教師隨機評價:想看的時候可以看一看)
生3:我想把他它送給我的好朋友。(把教師隨機評價:把你的快樂和大家一起分享)
師:這是什么?(多媒體出示小鹿的圖片)
生:小鹿。
師:可愛嗎 ?
生:可愛
師:看到這么可愛的小鹿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想去摸摸他。
生2:我想去抱抱他
師:芬芳而美麗的玫瑰花,活潑可愛的小鹿,他們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今天呀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小鹿的玫瑰花》。(板書課題:小鹿的玫瑰花)
二、授新課
1、聽讀課文
師:請跟老師一起讀課題。
學生跟老師讀課題。
師: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小鹿的玫瑰花是什么樣子的?
生2:小鹿的玫瑰花香不香?
生3:小鹿是怎樣栽玫瑰的?
師:下面帶著這些問題一起聽讀課文。(多媒體播放課文朗讀)
師:課文聽完了,你知道小鹿的玫瑰花是什么樣子的嗎?香不香啊?他是怎樣栽玫瑰的呢?
生1:小鹿的玫瑰花是紅色的。
生2:小鹿的玫瑰花很香
生3:他常常去澆水、松土。( 教師隨機評價:同學們聽得很認真,回答的很正確)
2、檢查生字:
師:下面老師檢查一下同學們課前預習生字的情況。(多媒體出示生詞)
生:玫瑰(meí guī)
學生齊喊讀錯了。
師:應該怎樣讀?
另一位學生糾正玫瑰(meí guì)
師:瑰單字讀時讀四聲,和玫瑰在一起時讀輕聲。
生:花骨朵(huā gū duǒ) 學生齊喊讀錯了。
師:誰起來幫幫他?
另一位學生糾正(huā gū duo)
師:朵在這讀輕聲。
師:學生齊讀生字。
3、授新課:
師:默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鹿弟弟說,你的玫瑰白栽了?
學生默讀課文舉手回答。
生1:小鹿沒有看到一朵玫瑰花。
師:他怎么不去看呢?
生2:因為鹿弟弟把腳跌傷了。
師:因為鹿弟弟把腳跌傷了所以沒有看到一朵玫瑰花。下面我們先一起來看一看小鹿是怎樣來栽玫瑰花的?(指名學生讀1——2自然段)
一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
師:小鹿是怎樣來栽玫瑰花的?
生: 他常常去松土、澆水。
師: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小鹿很喜歡玫瑰花。
師:常常是什么意思。
生:經常。
師:從“松土、澆水”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可以看出小鹿很辛苦。
師:在小鹿精心的培育下玫瑰長出了嫩葉,抽出了枝條。“抽出”是什么意思?
生:長出。
師:這里為什么用抽出而不用長出呢?(教師示意抽出的動作)
生:抽出得使勁。
師:這說明玫瑰是在……
學生一起回答:使勁的往外鉆。
師:除了嫩葉、枝條還有什么?(教師提示看第2自然段)
生:花骨朵。
師:多少個?
生:三十二個。
師:多不多?
生:多。
師:三十二個花骨朵代表了三十二朵玫瑰花,小鹿辛苦的勞動沒有白白的付出,玫瑰給予了他豐厚的回報,此刻小鹿的心情該會怎樣呢?
生:高興。
師:誰能用高興的語氣讀2自然段。(教師板書高興)
師: 他讀得怎樣?
生1:很有感情
生2:很流利
師:正當玫瑰快要綻放的時候意外發生了……齊讀第三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
師:小鹿終于能下床走路了。這句話中“終于”一詞表現了小鹿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來看玫瑰花的?
學生思考,教師提示(玫瑰快要綻放了,小鹿卻把腳跌傷了,不能去看玫瑰花,現在終于能下床去看玫瑰花此時的心情是怎樣?)
生:期盼。
師:期盼什么?在期盼的過程中內心會怎樣?
生:著急。
師:用我們學過的一個詞來說。
學生一起回答:迫不及待。
師:當小鹿迫不及待地來到門前他看到眼前的景象是怎樣的?
學生一齊回答:呀!門前的玫瑰已經長得很高了,可是濃密的綠葉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師:小鹿第一眼看到了什么?
生:玫瑰已經長得很高了。
師:此時小鹿的心情該會怎樣呢?
生:高興。
師:除了高興更多的是什么?
學生思考,教師用語言和動作提示:原來長得不太高,現在比以前多長了一大截。
生1:失望
師:是失望嗎?好好想一想》
生:期盼。
師:是期盼?
生:驚訝。
師:你真棒!所以在讀這句話是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讀?
生:驚喜的語氣讀
師:誰能起來讀一讀?
一名學生讀。
師:還有誰能像他一樣。
學生爭先恐后舉手。
師:當小鹿在仔細一看,他又看到了什么?
生:一朵玫瑰花也沒有了。
師:此時小鹿的心情又會怎樣呢?
生1:失望
生2:失落
生3:傷心
生 4:難過
師:誰能;用失望的語氣讀這句話?(教師板書失望)
學生爭先恐后得舉手。
一名學生讀。
師:注意“可是”這個詞語要用舒緩的語氣來讀,把小鹿由高興到失望內心情感的變化讀出來。下面我們一起來讀。
學生齊讀“呀!門前的玫瑰已經長得很高了,可是濃密的綠葉中一朵花也看不到了。”
師:是呀,一朵花也沒有看到,哪怕是一朵也好呀!多么令人惋惜呀!難怪鹿弟弟會說,說什么呀?
學生一起回答:你的玫瑰白栽了。
師:可是,最后鹿弟弟為什么又說“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呢?”
誰能起來讀5——8自然段。
一名學生起來讀課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
師:誰能評價一下他讀得怎么樣?
生1:他讀得聲音很響亮,很流利。
生2:讀黃鶯的話讀得不好。
師:不好在哪里?
生2;沒有感情。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讀?
生2:應該用高興的語氣讀。
師:為什么? 生2:因為黃鶯看到小鹿的玫瑰花就想唱歌。
師:你能用高興的語氣讀一讀嗎?
生2讀。
師:還有誰能像他一樣起來讀一讀?
學生踴躍舉手。
師:誰還能評價一下剛才那位還有哪里讀得好或是不好呢
生3:我覺得還有微風的話讀的沒有感情。
師:你覺得微風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比較好呢?
生3:也應該用高興的語氣來讀。
師:你從課文中哪句話看出來的?
生3:大伙都夸我是玫瑰香風呢!
師:想一想除了用高興的語氣還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
教師讀“大伙都夸我是玫瑰香風呢!”(用語言、表情來提示學生)
生4:自豪
生5:驕傲
師:誰能用高興、自豪的語氣來讀一讀?
指明學生讀。
師:讀得真棒!
師:聽了他們的話小鹿的心情又變得怎樣了呢?
生:高興。(教師板書高興)
師:小組討論一下“鹿弟弟為什么說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呢?”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
師:誰能起來交流一下你們組的看法。
生1:因為黃鶯告訴小鹿,他的玫瑰是紅色的,并且看到玫瑰就想唱歌。
師:這說明小鹿的玫瑰花給黃鶯帶來了什么?
學生搶著答:快樂。
師:誰能用快樂的語氣讀一讀黃鶯的話?
學生舉手,教師指名讀課文。
師:還有什么原因呢?
生2:因為微風告訴小鹿他的玫瑰很香,大伙都夸他是玫瑰香風呢!
師:這說明小鹿的玫瑰給微風帶來了快樂。除了快樂還有什么?
學生沉默,教師提示因為快樂他們會覺得生活得怎樣?
生1:舒服。
師:還有呢?
生2:幸福。 師:對,很幸福。
師:誰能用快樂、幸福的語氣讀一讀?
學生舉手,教師指名讀課文。
師:讀得真不錯。
師:雖然小鹿一朵玫瑰花也沒有看到,但他栽的玫瑰花卻給別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因此鹿弟弟由衷地說……
學生齊答:你的玫瑰沒有白栽。
師:齊讀課文7——8自然段。
學生齊讀課文。
3、教師總結課文。
師:課文讀完了,請同學們坐好看黑板,下面我們一起再來回顧一下課文的內容。(教師指著板書講解)在小鹿精心的培育下,玫瑰長出了嫩葉抽出了枝條,長出了三十二個花骨朵,此時小鹿的心情該會怎樣呢?
學生齊答:高興。
師:正當玫瑰快要綻放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小鹿因此而沒有看到一朵玫瑰花,此時小鹿的心情又該會怎樣呢?
學生齊答:失望。
師:正當鹿弟弟為小鹿感到惋惜時,黃鶯告訴小鹿他的玫瑰是紅色的。微風告訴小鹿他的玫瑰很香。聽了他們的話小鹿的心情又會怎樣呢?
學生齊答:高興。
師:雖然小鹿一朵玫瑰花也沒有看到,但他栽的玫瑰花卻給別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這正如我們所說的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教師隨機板書:贈人玫瑰 手有余香)
師: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書再一次去品讀課文,重新去感受小鹿內心情感的變化,進一步體會“你的玫瑰沒有白栽的真正含義。”
讀課文時老師有個要求:第一聲音要響亮,第二要有感情。
學生齊讀課文。
師:學習了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提示:你理解了哪些字詞?了解了課文哪些內容?明白了什么道理?)
學生爭先恐后地舉手。
生1:我知道惋惜是可惜的意思?
生2:我知道小鹿的玫瑰是紅色的。
生3:我知道小鹿的玫瑰還很香。
生4:我知道小鹿是怎樣栽玫瑰的?
師:小鹿怎樣栽玫瑰?
生4: 他常去常松土、澆水。
師:還有什么收獲?
生5:我知道鹿弟弟為什么說你的玫瑰沒有白栽的原因了。
師:什么原因?
生5:小鹿一朵玫瑰花也沒有看到,但他栽的玫瑰花卻給別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
師:說得真好!
師:還有什么收獲?
生6:小鹿雖然沒有看到玫瑰花,但卻給別人帶來了幸福和快樂,也就沒有什么可遺憾的了。
師:你說的太棒了!
生7:做什么事不能光想著自己,要為他人著想。
師:你理解的更深刻。
師:是啊!只有當你的勞動為別人帶來幸福和快樂時,你的勞動才更有價值更有意義。
【教學反思】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從中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確的課文朗讀,把感悟的情感給予充分地表達,從而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形成,促進學生口語的發展。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讀”為主,以“想”入情,以“情”帶讀,嘗試著讓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共振,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閱讀教學中情感的激發是很重要的。教學中,在引導學生充分朗讀了一、二自然段,體會了小鹿對玫瑰的喜愛之情后,又讓學生理解了第三自然段的內容,我安排了一個語言訓練環節,讓學生放飛想象:“喜愛玫瑰的小鹿第一眼看到了盛開的鮮艷的玫瑰,他的心情是怎樣的呢?當他再仔細看時一朵花也沒看到他的內心又是怎樣的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的思維被激活,表達欲望被激發,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們的想象是那么豐富,語言是那么規范,表達是那么流暢,真令人欣喜。我覺得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讓學生錘煉了語言,更重要的是,在“想”中,孩子們進入了小鹿的內心世界,在“說”中,孩子們體會了小鹿的情感,為后面的學習作了良好的鋪墊。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 篇2
《小鹿的玫瑰花》講述的是小鹿在門前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澆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開花的時候,小鹿不小心把腳跌傷了,等他傷好以后,玫瑰已經謝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
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營造一種濃郁的人文氣息。在指導學生理解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時,我這樣引導:
師:請你讀一讀鹿弟弟和和小鹿哥哥說的話。想一想鹿弟弟前后兩次的話有什么不同。
生讀。
生:老師,我發現鹿弟弟第一次說小鹿哥哥的玫瑰白栽了,可是第二次又說鹿哥哥的玫瑰沒有白栽。
師:是呀!鹿弟弟為什么兩次的態度截然不同呢,真是奇怪。小朋友,讓我們帶著問題默讀課文,想想鹿弟弟為什么說哥哥的玫瑰白栽了,好嗎?
生默讀。
生:老師,我知道了,小鹿沒有看見他栽的玫瑰花。
師:小鹿隨便種種的花,沒看到就算了嘛!
生:不是,小鹿常常去松土、澆水,是辛辛苦苦中出來的。后來,他腳跌傷了,所以沒看到。
師:如果你就是小鹿,躺在床上的那段日子,想的最多的會是什么?
生:我會想,這花開了沒有,這花長得什么樣
師:栽了花,自己卻沒有看到,真是──
生:白栽了。
師:如果你是鹿弟弟,你心里會替哥哥感到怎樣?
生:很難過、很傷心、很可惜
師:能用書上的一個詞來表達嗎?
生:惋惜
師:請你再讀一讀鹿弟弟說的這句話
師:可是后來鹿弟弟為什么又說哥哥的玫瑰沒有白栽呢?
生:因為黃鶯告訴他玫瑰是紅色的
生:因為微風也告訴了他玫瑰很香
師:森林中還有誰也會見到小鹿的玫瑰,他們會對小鹿怎么說?
生:春雨姐姐對小鹿說:我聞了你栽的玫瑰后去灑雨,身上就有了玫瑰的香味。他們都叫我玫瑰香雨。
生:小兔子說:我聞了你的玫瑰,回到家后,媽媽問我是不是買了玫瑰香水。
生:蝴蝶說:小鹿,我看了你種的玫瑰花,我就想翩翩起舞。
生:正在傷心的小羊說:小鹿,我看了你種的玫瑰花,我就不再傷心了。是你的玫瑰花帶給了我快樂。
……
師:小黃鶯、微風、小兔子、春雨姑娘,小鹿的玫瑰花給你帶來了美麗,香味,讓你的生活更——
生:美麗、快樂……
師:小鹿,你的玫瑰白栽了嗎?
生:雖然我自己沒有看見玫瑰,可是我的玫瑰給大家帶去了這么多的快樂,我的玫瑰沒有白栽!
……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說的話以后,教師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象的平臺: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啟,小白兔、蝴蝶等人物形象紛紛浮于腦海。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為他人開一朵花”,小鹿這樣的行為,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么,常常地為他們帶去快樂。
傳承等功能的關鍵。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 篇3
前一段時間學校組織我們年輕教師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評優課比賽,我講的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小鹿的玫瑰花》,這片課文講的是:小鹿在門前栽了一叢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澆水。可是就在玫瑰快要開花的時候,小鹿不小心把腳跌傷了,等他傷好以后,玫瑰已經謝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就在小鹿兄弟倆感到惋惜的時候,黃鶯和微風過來告訴他們,玫瑰花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小鹿不再難過了。一個很美麗的故事,傳遞出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的樸素的哲理。下面就是本課課上的教學片段及課后體會:
第一部分
師:(出示圖片)從哪看出哪個是鹿哥哥?哪個是鹿弟弟?
生:角長的、住著拐杖、腳上有紗布的是鹿哥哥,另外一個就是鹿弟弟。
師:看他們很親熱的交談了什么?趕緊到書中找找他們說的話。
出示:(1)鹿弟弟惋惜的說:“這玫瑰你白栽了。”
(2)鹿弟弟也高興地說:“看來你的玫瑰花沒有白栽!”
師: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問題?
生:開始說白栽,后來又說沒白栽,這是怎么回事?
師:那么學習中遇到困難該怎么辦呢?
生:繼續讀書;實在想不起來,和同學交流一下。
第二部分
師:(配樂)過了些日子,玫瑰的枝頭長出了32個花骨朵兒,它們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培育的玫瑰花惹人喜愛的樣子,心里真是高興極了!可是就在花要開的時候,小路卻不小心把腳跌傷了,它只能靜靜的躺在病床上。一天過去了,兩天過去了,一周過去了,兩周過去了……小路只能靜靜的躺在床上。孩子們,此時此刻如果你就是小鹿受了傷,只能躺在床上,你會想什么?你的心情怎樣?
生1:我會著急看花,我想看看我重的玫瑰花開的怎么樣。
生2:我雖然躺在了床上,但是我的心卻在我種的玫瑰花上面。
生:我會特別難過,因為我辛辛苦苦種的花,自己卻沒看到,心情會非常不好。
……
第三部分:
師:微風把香味傳到了很多地方,想想微風會遇到誰?
生:大象,小白兔……
師:誰愿意做小動物來夸跨微風?
生1:我是大象,當我問到香味之后,說:“微風你可真香啊!你從哪來?”
生2:我是小兔子……
師:那么多小動物都夸你,你有什么感想?(我會非常高興)那你能把微風此時高興的心情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指導朗讀)
師:黃鶯,微風都夸了小鹿的玫瑰花,試想一下,這時從草叢中一只蟋蟀跳出來,他會說什么呢?還會有誰來過,它可能會說什么?(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
一、 追求平等對話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組織者。語文課堂應該提供一個平臺,讓學生置身于與教材、與作者、與同學、與老師的對話交流的過程之中,師生共同經歷,共同生成。《小鹿的玫瑰花》一文,要讓學生體驗到能夠給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是不太容易的,但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教學中,我抓住了一些看似平常實則頗具玩味的詞句,如: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沒看著。和看來,你的玫瑰沒有白栽。,學生從無疑到有疑,從有疑到解疑,隨著思考的加深,感受的加深,情感的體驗也在不斷地生成。
二、 注重情感體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語文課堂教學是一個師生情感流動的過程。有真情付出,才會有心靈交匯;有情感體驗,才能與文本對話。因此,課堂中,我以自身的激qing引導學生,用他們全部的理智、經驗和情感去感受、領悟、欣賞課文的內涵。《小鹿的玫瑰花》一課,就多處引移情進課堂,注重體驗。學生一會兒是小鹿,在如果你就是小鹿,可是一朵玫瑰花也沒看到,你的心情會怎樣?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是那么迫切希望看到玫瑰花,感受到他看不到花時的那種惋惜和難過。一會兒又成了黃鶯和微風,在黃鶯,你為什么見了玫瑰花就想唱歌?和微風,大伙兒在夸你的時候,你心里怎么想?的體驗中,感受到小鹿的玫瑰花給別人帶來的快樂。隨著體驗的深入,學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小鹿自己沒有看到玫瑰花但仍然發自內心的那種快樂。不斷的角色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全部生命活力的外化,是對課文中包含的思想情感的重新組合和建構。
三、 激活創造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讓學生學會學習,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思維品質的提高。因此教學中要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創造,保護孩子富于幻想的天性。如,在指導讀好黃鶯和微風說的話以后,我先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幫助想象的平臺:還有誰也看到了玫瑰花?蝴蝶姑娘飛來了,她說──。一位可愛的小姑娘跑過來,她說──,繼而讓學生自由想象說話。學生有了閱讀的基礎和思維的開啟,小白兔、蜜蜂等人物形象紛紛浮于腦海。一個問題展開了孩子們想象的翅膀。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小鹿這樣的行為,給大家帶去了快樂。我想,作為一名語文教師,也應該常常地想到學生喜歡什么,常常地為他們帶去快樂。
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 篇4
學習《小鹿的玫瑰花》時,課堂上出現了以下的對話:
“為什么不讓小鹿看到自己種的玫瑰開花?”男生陳很奇怪。
我問:“有辦法讓小鹿看到玫瑰開花嗎?”
“有啊,可以讓小鹿睡(躺)在靠花壇的窗戶邊的床上養病啊,打開窗戶不就看到玫瑰花了!”
“還可以在玫瑰開花的時候,讓鹿弟弟背小鹿看玫瑰花啊。”
這話一出,馬上有學生反駁:“鹿弟弟背不動哥哥。”
“可以讓森林里的動物幫忙啊,大象的力氣就很大。”
“這不行,小鹿要靜靜地養病,怎么能動來動去呢!”
“那把它抬到輪椅上,鹿弟弟就可以推哥哥出來看玫瑰花了。”
“可是森林里沒有輪椅啊。”
“那就沒辦法了。難怪它看不到玫瑰開花。”
同學的“轉移”話題,讓男生陳急了:“怎么看不到,我早就說了,把床移到窗戶邊就可以了。”
“可是誰來移床呢?”
“森林里的小動物啊。”
“打開窗戶,玫瑰花長得很茂盛,密密麻麻的葉子還是會把花遮住的呀。”
“這,……”男生陳無言以對。
看到學生之間的激烈對話,雖然我插不上嘴,但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我對孩子們說:“大家真了不起,勇敢地向課文挑戰,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明你們用自己的腦子在讀課文。希望這種好習慣一直保持下去。”
“可是我覺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但是同學一說,我又覺得自己不對了,還是課文寫得對。”男生陳不好意思地說。
“怎么不對了?你的想法很好啊。小鹿辛辛苦苦地種玫瑰,卻看不到玫瑰開花,多可惜啊。我們為什么不編一個自己的故事,讓小鹿看到玫瑰花呢?”
“耶!”學生馬上滿懷熱情地投入編故事的活動中。
千姿百態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無法與文本教義一致的。本次學習中學生的想法有其合理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孩子對小鹿的人文關懷,老師有什么理由不讓學生的關愛得到發揮呢?我為自己能即興想到讓學生編“自己的故事”而高興,瞧學生是多么興奮啊。他們也可以編課文啦,這對教學來說是件好事。小鹿打開窗戶能看到芬芳的紅玫瑰,課堂上多打開師生的心靈之窗,我們能看到課堂的另一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