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
學習《小鹿的玫瑰花》時,課堂上出現了以下的對話:“為什么不讓小鹿看到自己種的玫瑰開花?”男生陳很奇怪。
我問:“有辦法讓小鹿看到玫瑰開花嗎?”
“有啊,可以讓小鹿睡(躺)在靠花壇的窗戶邊的床上養病啊,打開窗戶不就看到玫瑰花了!”
“還可以在玫瑰開花的時候,讓鹿弟弟背小鹿看玫瑰花啊。”
這話一出,馬上有學生反駁:“鹿弟弟背不動哥哥。”
“可以讓森林里的動物幫忙啊,大象的力氣就很大。”
“這不行,小鹿要靜靜地養病,怎么能動來動去呢!”
“那把它抬到輪椅上,鹿弟弟就可以推哥哥出來看玫瑰花了。”
“可是森林里沒有輪椅啊。”
“那就沒辦法了。難怪它看不到玫瑰開花。”
同學的“轉移”話題,讓男生陳急了:“怎么看不到,我早就說了,把床移到窗戶邊就可以了。”
“可是誰來移床呢?”
“森林里的小動物啊。”
“打開窗戶,玫瑰花長得很茂盛,密密麻麻的葉子還是會把花遮住的呀。”
“這,……”男生陳無言以對。
看到學生之間的激烈對話,雖然我插不上嘴,但我由衷地感到高興。
我對孩子們說:“大家真了不起,勇敢地向課文挑戰,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說明你們用自己的腦子在讀課文。希望這種好習慣一直保持下去。”
“可是我覺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但是同學一說,我又覺得自己不對了,還是課文寫得對。”男生陳不好意思地說。
“怎么不對了?你的想法很好啊。小鹿辛辛苦苦地種玫瑰,卻看不到玫瑰開花,多可惜啊。我們為什么不編一個自己的故事,讓小鹿看到玫瑰花呢?”
“耶!”學生馬上滿懷熱情地投入編故事的活動中。
千姿百態的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是無法與文本教義一致的。本次學習中學生的想法有其合理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孩子對小鹿的人文關懷,老師有什么理由不讓學生的關愛得到發揮呢?我為自己能即興想到讓學生編“自己的故事”而高興,瞧學生是多么興奮啊。他們也可以編課文啦,這對教學來說是件好事。小鹿打開窗戶能看到芬芳的紅玫瑰,課堂上多打開師生的心靈之窗,我們能看到課堂的另一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