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雨衣(通用12篇)
充氣雨衣 篇1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充氣雨衣的圖片。
教學流程: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板書設計: 課題:16、充氣雨衣 授課時間:2004年3月17日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愛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重點難點:重點:學會默讀課文;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下雨時,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卡片認讀生字。 ⑵按歸類認讀生字:讓學生找找翹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戲識字:聽音舉卡片;送信游戲;開火車擴詞游戲; ⑷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先認讀,再用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相機教學多音字:“縫”和“假”。 三、默熟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⑶、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嗎? 激勵語: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畫) ? → (板畫) 稱贊 做 雨衣 做 充氣雨衣 (板畫) (板畫) 作業布置: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節,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可能自己高估了學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節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qing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教學目標 : 1、會認14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愛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重點難點:重點:學會默讀課文;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下雨時,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⑴卡片認讀生字。 ⑵按歸類認讀生字:讓學生找找翹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⑶游戲識字:聽音舉卡片;送信游戲;開火車擴詞游戲; ⑷出示本課生字組成的新詞,先認讀,再用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涂出。 ⑸交流識字方法,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的。 ⑹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評價。 相機教學多音字:“縫”和“假”。 三、默熟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⑶、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嗎? 激勵語: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 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畫) ? → (板畫) 稱贊 做 雨衣 做 充氣雨衣 (板畫) (板畫) 作業 布置: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節,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可能自己高估了學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節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過程與方法: 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童話故事的興趣,并能從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學習重點:會認14個生字,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學習難點: 指導學生書寫田字格里的生字。 突破重難點的策略與方法: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運用多媒體或生字卡片鞏固生字。 2.教師示范,學生板演,進行評價然后描紅,最后練習、鞏固。 教學手段: 1.通過自學、小組合作,掌握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學習課型:識字 學習重點:會認14個生字,學習默讀課文 學習難點:學會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能從中汲取力量、陶冶情操。 學習過程: 一、切入舉偶 1、圖片導入。出示充氣雨衣的圖片: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板書課題)這種雨衣遇到雨天再也不會淋濕褲腿了,你知道它是怎樣發明的嗎? 2、談話導入。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板書課題)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對話平臺 (一)感知 1、自由讀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讀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地方畫出來。 3、指名讀文,正音評價。相機學習多音字“假” “縫”。 (二)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三)默讀 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 (四)交流 1、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2、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3)讀好小林做的句子,體驗發明過程的苦惱和快樂。 【抓住課文重點,通過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內容,學生深刻感悟到“小林愛思考”和“勤實踐”的好品質,逐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五)練習 1、寫出和“慢慢”意思相近的詞語。 2、課文中有三個帶問號的句子,看誰能最快找出來!比較一下這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子各寫一句話。 3、把本課中優美的詞語積累下來。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1.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2.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學習課型:講讀課文 學習重點: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學習難點:指導學生書寫田字格里的生字。 學習過程: 一、導入: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作業設計: 寫句子 五顏六色—— 稱贊—— 板書設計: 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畫) ? → (板畫) 稱贊 做 雨衣 做 充氣雨衣 (板畫) (板畫) 一、教材簡說 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默讀課文后,可讓學生想一想,小林為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呢?我感覺他有些像前面出現的阿切爾,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上得到啟發,馬上動手做。但是發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決了張開的事又出現了收不攏的事。也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吹氣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啟示,他又動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幫助下,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做成了。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二、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三、教學建議 (一)識字 本課作為略讀課文,沒安排寫字任務,只要求認識十四個生字。識字量較大,字音不易讀準,字形也較復雜,要注意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讓學生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并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 “充、粘、差”是翹舌音,“剪、旋、聯”是前鼻音,“充、泳、棒、囊”是后鼻音,要引導學生讀準。特別是“膝”不要讀成“qī”。 本課形聲字有“嘿、泳、膜、胎、剪”等,可利用其表音表義的特點識記。“差”可與“著”對比識記。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二)朗讀感悟 本文較長,要充分利用默讀速度快的優勢讀書。引導學生在默讀中識字,在默讀中感悟。可以引導學生圍繞“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這個問題,讀書、思考、找答案,抓住“看”“想”“做”三方面,使學生了解到小林遇事能用心思考,不斷實踐。 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沒什么深奧的地方,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幾乎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但我們卻沒有去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更沒有動手去改進它,這就是小林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可以安排小組討論:你佩服小林嗎?為什么? 可參考下面的教學步驟引導學生自學。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讀好小林三次動腦思考的句子。 (1)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2)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3)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三)積累運用 1.“按音起名”。引導學生給多音字“縫、假”用不同的讀音組詞。 2.做“找朋友”游戲。出示詞語“慢慢”,課文中有兩個詞的意思與它相近,快找出來,讓它們三個成為好朋友!(徐徐、漸漸) 3.課文中有三個帶問號的句子,看誰能最快找出來!比較一下這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子各寫一句話。 4.建議積累以下詞語:表演舞蹈優美旋轉稱贊 聯歡會展覽會徐徐張開漸漸模糊五顏六色 (四)實踐活動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為語文園地的交流展示活動做準備) 四、教學設計舉例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讀熟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或與同學討論解決。 2.檢查生字自學效果。 (1)出示字詞卡,“開火車”讀。(2)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相互討論不理解的詞義。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四)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五)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六)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業設計】 一、我會填 ch___ y___ li___ xu___ ji___ zh___ n___ b___ 充 泳 聯 旋 剪 粘 囊 棒 三、我會寫 三、我會選 1、暑假(jiǎ jià)里,我看了《真假(jiǎ jià)美猴王》這本書。 2、你別門縫(féng fèng)里看人,我會縫(féng fèng)衣服啦! 【思維拓展】 一、寫一寫 表演 舞蹈 優美 旋轉 稱贊 ____ _____ _____ _______ ____ 聯歡會 展覽會 徐徐張開 五顏六色 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二、做一做 做一個小制作并簡單寫一寫自己做的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充、膝”等14個字,并能熟練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概括課文內容的大意,培養初步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發明制作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勇于思索、運用自身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2.激發學生對探索實踐,發明創造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抓住描寫小林思考過程的語句 三、課前準備預習課文、做字卡。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郵票齒孔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發明的故事。出示課題《充氣雨衣》齊讀。 二、初讀課文: 1. 小朋友都預習過課文了,那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預習得最認真,老師課件上有些生字,哪組的小朋友可以來開火車讀讀。 2.小朋友們,這些字課文中的那句話中間?(多形式讀)你們可以找出來嗎,比比誰找得快? 3.同桌互讀詞語,比比誰讀得好。(2分鐘時間,之后分南北半球讀詞語,比比哪邊聲音大) 4.同桌互認字卡,看看你能記住哪些字 5.檢查記憶字形 三、指導朗讀 1.聽錄音,默讀課文,課文中給大家說了件什么事?誰能說一說? 2.在故事中,小林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解決的?結合課文,說一說。 3.在故事中,小林一共想了幾次,根據課文找一找。把體會到的感悟讀出來? 4.自讀課文,說一說你還有那些感悟,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找課文,指導感悟朗讀) 5. 同學們,誰自己想到了新發明?舉手說一說,寫在課本上。 四、小結 《充氣雨衣》習題課 教學目標 復習鞏固第16課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整頓課堂紀律,表揚上節課表現好的同學。 二、復習字詞、朗讀課文。 三、指導《同步訓練》。 1.“幫你識字”里的字我們大家都認識了,我們來看一下它的組詞。(領讀詞語) 2.“我會組”和“我會填”的部分最后留出時間做。 3.思考一下“我會想” 的內容。你有什么想法呢?先自己思考一下,在同桌之間交流你的想法,最后提問同學站起來說。 4.“快樂閱讀”:先齊讀一遍,再請學生站起來分別讀,最后分角色讀。 5.“智力游戲”以開火車的形式提問。 三、學生做剩余題目,師巡視指導。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教學難點】 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下雨時,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2、初步了解: 小林發明了什么? 三、熟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2、合作交流,檢查效果: ⑴ 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⑵ 教師指名領讀。(看識字卡片) ⑶ “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⑷ 交流識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翹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縫(fénɡ) 假(jià) 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⑸ “接力賽”識字: 猜字謎,如:聯、差、囊 看實物:膝、棒、胎、膜 動手演示:剪、貼、旋、壓 ⑹ 出示詞語: 表演 舞蹈 優美 旋轉 稱贊 聯歡會 展覽臺 徐徐張開 漸漸模糊 五顏六色 四、學習課文第一到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前三個自然段。 2、下雨天,小林遇到了什么問題?他是怎么想的? 3、指導朗讀。 4、全班齊讀。 作業設計: 一、我會填 ( )聽講 ( )工作 ( )游玩 使用( ) 放到( ) 制造( ) 二、我會選 旗桿 (gǎn gān ) 一桿秤(gān gǎn ) 縫補 (féng fèng ) 石縫 (féng fèng ) 放假 (jià jiǎ ) 假如 (jiǎ jià)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積累字詞 1、復習生字: 充滿 聯歡會 旋轉 暑假 塑料氣囊 內胎 剪刀 差不多 真棒 膝蓋 粘上去 游泳 2、讀句子: 朗讀寫小林發明充氣雨衣靈感的句子,達到準確、流利。 4、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詞,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徐徐、漸漸) 5、找出文中三個問句,比較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各說一句話。 二、細讀課文,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想: 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探討。 3、分組匯報,從以下方面引導: ⑴ 小林發明的想法是怎么產生的? (普通雨衣雨水順著……用心觀察) ⑵ 遇到問題后怎么做的? (聯歡會上旋轉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⑶ 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樣動手實踐的? (彎……縫……剪……買……壓……吹……動手實踐) 三、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四、品味課文,表達情感 1、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激發感情,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 放錄音。 (雨中的孩子們穿上了充氣雨衣,既漂亮又實用,一個個可神氣了!) 五、激勵創新,實踐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進一下(思考、討論、交流) 2、讓我們也動動腦,動手做個小制作,成為一名小發明家吧! 作業設計 三、仿寫詞語 又細又長 ( ) ( ) ( ) 更高更大 ( ) ( ) ( ) 四、造句 忽然( ) 仍然( ) 學情分析 對于小林遇到的難題,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但是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教學中要以此為憑借,進一步培養學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內容分析 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默讀課文后,可讓學生想一想,小林為什么值得我們學習呢?我感覺他有些像前面出現的阿切爾,也是個生活的有心人。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正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徐徐張開的裙子上得到啟發,馬上動手做。但是發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解決了張開的事又出現了收不攏的事。也因為小林“一直”在想,他才能從吹氣的救生圈上再次得到啟示,他又動手完善了雨衣。在爸爸的幫助下,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做成了。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會認14個生字。 技能目標: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鑒于以上的文本以及學情分析,我認為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設懸導入 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靈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充氣雨衣》一課的導語我是這樣設計的: 1、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16、充氣雨衣 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2.學生讀課題質疑,你想知道什么?(隨機板書) 3、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小林的充氣雨衣吧! 設計意圖: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對課文內容建立“框架結構”的認識,訓練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從全局出發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脈絡,體現“摯領一頓,百毛皆順”的教學思想。 (一)、自由讀文,畫出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檢查字詞。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設計意圖: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三、默讀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此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同時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也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 2、小組長匯報充氣雨衣的發明過程。(引導學生說出怎么想,怎樣做的句子) 在匯報討論過程中逐步出現以下句子: (1)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2)小林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 小結:小林是一個勇敢的孩子,碰到困難就想辦法解決,真棒啊。 (3)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小結:他在生活中很善于觀察,隨時隨地去發現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真厲害。 (4)當天晚上,他用粗鐵絲彎了一個大圓圈,把它縫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做成了。 過渡 :瞧,他不僅想,不僅去看,還自己去做呢。 (5)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6)小林的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7)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氣門兒,買了塑料膜,又請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幫助壓成一個氣囊。 小結:愛動腦筋的小朋友就一定能成功。 四、信息交流 ,情感升華 1、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 2、在了解了小林發明充氣雨衣的過程之后,我們開一個“古今中外發明創造信息交流會”,把你預先收集到的有關發明、創造的人或事跡介紹給大家,好嗎?(課件打出大字:古今中外發明創造信息交流會) 3、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沒有解決的問題,你想發明什么來解決問題呢?把它寫下來。 (課件出示:我的奇思妙想) 提示:1、在家里看電視意見總是不一致:爸爸想看新聞,媽媽喜歡看電視劇,而我則愛看動畫片,此時你會想…… 2、全家人都忘帶鑰匙,你們只能站在門外了。此時你會想…… 3、洗碗時,你見洗潔精沒有了。此時你會想…… 小結:只要你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知識拓展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想告訴大家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3.找出你喜歡的語句讀出來給大家聽。 六、課堂小結 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你愿意和小林一樣也做一個愛動腦筋的發明家,為方便人們而善于思考嗎 七、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便之處,動手改進一下。 2.響應課后學習伙伴的倡議,做個小制作。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 想辦法 敢嘗試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氣雨衣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記敘了一位“小發明家”小林如何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年紀雖然小,但她善于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當她遇到“下雨時,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的問題時,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來觀察到裙子張開,觸發到把雨衣改成下擺是可以撐開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疊起來的問題。她又一直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游泳時,由塑料救生圈充氣變成圓環形的塑料氣囊,觸發到用塑料膜來做雨衣下擺,成功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1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學會默讀課文。 【教學難點】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特色】 1、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展現自我。 2、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培養學生喜歡學習的情感。 3、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為突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懸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學生領入文中,更好把握課文內容。 二、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⑴ 做監督員: 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⑵ “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把難讀的生字分組,開火車讀,分成翹舌音:充氣、暑假、差不多、粘在;三拼音節:聯歡、旋轉、氣囊、剪下。 ⑶ 糾正字音的游戲: 出示兩個讀音,讓學生判斷哪個對,然后齊讀正確的字音。 ⑷ 走迷宮游戲: 去掉生字的拼音,把生字設計成迷宮,學生讀對了,就能順利通過迷宮。 ⑸ “悄悄話”: 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⑹ “接力賽”: 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⑺ 猜一猜: 讓學生出字謎給同學猜,可以做動作,可以便故事、可以畫畫等。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識字,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 三、讀通全文,感知內容 1、引讀: ⑴ 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⑶ 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⑷ 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2、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老師和學生配合朗讀課文,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說說你知道什么,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一、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思考、討論。 ⑴ 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⑵ 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二、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三、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我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四、總結 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板畫) 想辦法 敢嘗試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氣雨衣(板畫)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 16充氣雨衣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四冊第16課《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文中的小林因為生活中的一次經歷: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小林淋濕感冒了。為此,他就積極開動腦筋,想把雨衣改一改。他從張開的裙子和塑料救生圈上得到啟事,將可充氣的塑料氣囊粘在雨衣的下擺,發明了實用的充氣雨衣。課文4、5自然段中長句較多,朗讀是個難點。 二、學習目標 1、會認“膝”“囊”等1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3、朗讀感悟1、2 自然段,了解發明充氣雨衣的原因。 4、學習思考,學會提出問題 ,并主動探究問題。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會認14個漢字,朗讀課文,了解大意。 難點:朗讀課文,聯系實際,學會觀察、思考。 四、教學準備 教師制作課件;學生預習課文。 五、教學設計 (一)接題質疑,激發興趣 1、這一單元的學習主題是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觀察,多思考,并學會動手做一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是關于這一主題的。 出示課題:16充(chōng)氣雨衣 課題中有一個生字,你能讀準它的字音嗎?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需要充氣的? 教師出示充氣蹦床、充氣攀巖、充氣水池等圖片。 2、再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質疑,教師歸納整理并板書出示。 問題預設: 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是什么時候發明的? 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 充氣雨衣有什么特點?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要用到什么材料? …… (二)初讀課文,交流預習情況,學習生字詞 1、交流預習情況,展示預習成果。 課前,大家都已預習過,能向大家匯報你是怎樣預習的嗎? 隨機展示預習成果。 2、檢查學習生字詞語 (1) 出示生字詞語。你覺得認讀字詞要注意什么? (2)自由拼讀;開火車領讀,隨機正音;找出前后鼻音、翹舌音的字讀一讀。 (3)交流識記字形。 (4)出示課文中的詞組,指名讀。 (5)開火車認讀。 3、完成練習:課堂作業本1、3兩題。 (1)學生獨立完成。 (2)反饋:你有什么困難嗎?師生交流解決難題。 預設:學生可能無法判斷第3題中提到的“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這句話是否正確。可隨機引導了解我國古代四大發明。 (三)學習課文1、2自然段。 1、輕聲朗讀課文,思考黑板上的問題。相關語句可做記號。 2、交流:說說自己解決了什么問題,是從哪兒發現的,教師隨機引導。 預設:讀了課文,學生最易解決的問題就是“充氣雨衣是誰發明的?和“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這兩個問題。見此機會引導學習1、2自然段。 (1)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于林恒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恒韜(男,11 歲) 發明作品: 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恒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恒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真能干,你們已經解決了一個問題,你還解決了哪個問題? (2)林恒韜怎么會想到發明充氣雨衣的呢?你是從那寫文字中了解到的?學生讀相關文字。 出示第1自然段,再讀。 什么叫“頂著大雨回家”? 小林頂著大雨回家,他遇到了什么問題?(隨機朗讀: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你知道這是什么季節嗎?你是怎么知道的?(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就像這幾天,冷冷的,這樣的天氣,被雨淋濕, 確實冷極了。想象一下,穿著剛過膝蓋的雨衣,冒著大雨回家的小林也許還會碰到什么問題? 朗讀這一段。 教師補充:因為這次遭遇,小林感冒了。當天晚上就發高燒,還為此請了三天假。假如你是小林會怎么想? (3)出示第2自然段。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朗讀。 (4)連讀1、2兩自然段。 3、小林因為生活中的一件事,他去思考,并動手做了做,發明了充氣雨衣。這節課我們學會了14個漢字,了解了關于充氣雨衣的故事,嘗試自己提出問題并通過閱讀去解決問題,你們也是很棒的。 還有幾個問題,我們下節課再一起解決。充氣雨衣 篇2
充氣雨衣 篇3
充氣雨衣 篇4
充氣雨衣 篇5
充氣雨衣 篇6
充氣雨衣 篇7
充氣雨衣 篇8
充氣雨衣 篇9
充氣雨衣 篇10
充氣雨衣 篇11
充氣雨衣 篇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