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通用14篇)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1
閱讀課堂上,豐富的課堂生成是課堂魅力的標志之一,呈現多元化生成的課堂是充滿活力的動態過程,學生也享受到主人翁的活躍姿態。生成與預設是相輔相成的,精彩的課堂生成離不開科學周密的課前預設,預設是為了能更好地引和導,激發學生的思維火花,同時,又能把學生的思路往正確的方向引導,不至于為了生成,就任由學生漫無邊際地大談特談,這樣的課堂,只是表面上的活躍,實質上卻是無效的。但我認為,熟練地實踐“預設與生成”需要豐富的教學經驗作后盾,對于像我這樣的年輕教師而言,往往為了追求課堂的“穩”,就失去了嘗試課堂生成的勇氣,而且,預設也在無形中束縛了教學設計的“自由空間”,盡量從“穩”的角度出發,一環接一環地進行設計,不敢放手給學生,生怕一旦放手,就會在課堂中“波瀾”前束手無策。
《充氣雨衣》是一篇有一定科學知識的略讀課文,情節簡單,完全可以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自主討論解答,但我擔心課堂上的冷場或過于混亂,就打消了嘗試這種設計的念頭,而是循規蹈矩地從字詞到文本內容,一步一步領著學生走。教學后,我感覺到,課堂是“穩”的,但卻因此失去了生成帶來的壯闊美。
讓小朋友成為識字的主人──《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黃鶴小學 莫艷輝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讓學生每天10到12小時坐在那里讀書、聽課、思考、記憶、回想、再現,以便能回答教師的問題──這真是一種無法勝任的、使人精疲力竭的勞動,它歸根結底會摧殘學生的體力和智力,使學生對知識產生冷漠和漠不關心的態度……”因此,新課程積極倡導和實踐學習方式的個性化,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
我在教學略讀課文《充氣雨衣》時,本文要求認讀生字16個,如果按照以往的方式教學這些令人難記的生字,孩子們一定會覺得頭痛。我一改往日的角色,讓小朋友分組學習,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生字。這種開放性的學習,激發了學生們強烈的學習興趣,有的小組選出了一名小老師教他們、考他們;有的小組互相出字謎記生字,有的小組編順口溜,如學“暑”字,有個小朋友是這樣編的:太陽底下有來者。有的小組采取“加一加”、“減一減”的方法學習……輪到小朋友匯報時,他們個個興趣盎然,儼然一位小老師,而且學習效率也很高?磥,讓學生在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游戲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可以讓他們身體更多的器官參與學習,從而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可促進他們的發展。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2
教學目標 :
1、會認14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愛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重點難點:重點:學會默讀課文;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準備:投影儀、卡片。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下雨時,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
2、檢查自學情況:
、趴ㄆJ讀生字。
、瓢礆w類認讀生字:讓學生找找翹舌音、平舌音、后鼻音;找找同偏旁的生字。
、怯螒蜃R字:聽音舉卡片;送信游戲;開火車擴詞游戲;
、瘸鍪颈菊n生字組成的新詞,先認讀,再用喜歡的顏色在文中涂出。
、山涣髯R字方法,說說自己是用什么辦法記住生字的。
、手该侄巫x課文,正音評價。
相機教學多音字:“縫”和“假”。
三、默熟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傩×值挠暌聞傔^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陔S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鬯贸鏊芰暇壬﹂_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谱x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谠鯓硬拍芙鉀Q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耙恢薄闭f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圻@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⑶、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嗎?
激勵語: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
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 想 塑料救生圈
。 → (板畫) ? → (板畫) 稱贊
做 雨衣 做 充氣雨衣
(板畫) (板畫)
作業 布置: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本文較長,重點抓住“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由于長句較多,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在朗讀展示時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直到“復述”這一環節,學生才“死灰復燃”,活躍起來?赡茏约焊吖懒藢W生,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也有關系。自己從三個方面設計了朗讀,旨在通過朗讀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這一環節上有了體現,雖然學生在朗讀時不是激情飽滿,但感悟還是很深刻的。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3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是一片激勵學生動腦的科普故事,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學習課文,主要讓學生圍繞“你覺得小林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讓他們自主讀文,找出相關句子進行交流。文中的小林是個生活的有心人,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從徐徐張開的裙子和吹氣的救生圈上受到啟發,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制成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自讀后于好朋友交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自己解決,再抓住相關句子分析、交流,學習使用比喻句。
在教學最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你們生活中有遇到問題的嗎?”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思考生活中哪些東西改進一下就能讓我們是用起來更方便。學生大都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用具,比如多功能文具盒、受訪時刻桌椅等等,思考探討的積極性高漲,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設計想法。如時間充足的話,能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讓他們來一次即時設計寫話,及時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學生的收獲會更大。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4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為了抓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我有意突出了識字教學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學時間,由于識字任務較重,如果按個個教學、分別強調的方式,不但會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我設計了闖三關的識字環節,同時交流記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詞再到課文中的句子,指明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在此基礎上,將單個生字放入詞語個句子中,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識字環境,同時又能達成記詞讀句的目標,從課后反饋可以看出,識字教學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學生的參與面也較廣,大多數學生在識字環節中得到了展示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我還在理解課文內容適時指導朗讀,如“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學生很容易讀破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能有效克服難點。通過一系列的環節落實,學生在字詞句的收效是明顯的,但我忽視了課堂效率問題,也即所花費的時間與相應成效之間的比例關系,這一點對提高效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后,我覺得在字詞句方面應該加以整合,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識字的基礎上,通過讀句的方式檢查字音和朗讀,可以節約很多教學時間,不至于倉促地進行后來的環節。 除了識字環節體現出了明確的意圖,最后的拓展環節也同樣體現出明確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記敘了一位“小發明家”小林如何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年紀雖然小,但她善于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當她遇到“下雨時,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的問題時,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來觀察到裙子張開,觸發到把雨衣改成下擺是可以撐開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疊起來的問題。她又一直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游泳時,由塑料救生圈充氣變成圓環形的塑料氣囊,觸發到用塑料膜來做雨衣下擺,成功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會認14個生字。
2、能力目標:
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學會默讀課文。
【教學難點】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教學特色】
1、生自主學習為主體,創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展現自我。
2、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宗旨,培養學生喜歡學習的情感。
3、以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為突破,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設懸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把學生領入文中,更好把握課文內容。
二、自主識字,合作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拧∽霰O督員:
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⑵ “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把難讀的生字分組,開火車讀,分成翹舌音:充氣、暑假、差不多、粘在;三拼音節:聯歡、旋轉、氣囊、剪下。
⑶ 糾正字音的游戲:
出示兩個讀音,讓學生判斷哪個對,然后齊讀正確的字音。
⑷ 走迷宮游戲:
去掉生字的拼音,把生字設計成迷宮,學生讀對了,就能順利通過迷宮。
、伞 扒那脑挕保
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省 敖恿悺保
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恕〔乱徊拢
讓學生出字謎給同學猜,可以做動作,可以便故事、可以畫畫等。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識字,增強識字的趣味性,讓學生在快樂中識字。
三、讀通全文,感知內容
1、引讀:
、拧∥绶艑W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啤⊥砩希×痔稍诖采舷耄憨ぉ
⑶ 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取≡趦和闷氛褂[會上,──
2、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設計意圖:以學生為主,老師和學生配合朗讀課文,師生互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說說你知道什么,培養學生對課文的感知能力,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第二課時
一、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思考、討論。
⑴ 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啤硬拍苁乖O想變為現實?
二、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三、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我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四、總結
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想 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板畫)
想辦法 敢嘗試
想 塑料救生圈 →做充氣雨衣(板畫)
【課后反思】
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6
【學習目標】
1、會認“充”等14個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么發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二、朗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互相對讀(同桌每人讀一段),相互檢查,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相互糾正,碰到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三、朗讀課文,大膽想象
1、朗讀課文,想一想,當大家看到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后會怎么稱贊他?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
四、動腦、動手,學會實踐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
五、小結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明和發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明,去創造吧!
【教學后記】
本文的主人公是與學生差不多年齡的孩子,與學生生活無形中拉近了距離,因此本文對學生的觸動力更為現實,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解決 。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7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通過默讀大致了解內容,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想想小林是怎么改進雨衣的。
2、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德。
3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難點:
1、學習默讀課文,了解課文大致內容,小林的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2、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德。
3、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出示生字測試。
2、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朗讀。
二、學習課文,整體感知
1、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同學們跟老師讀課題,同學們讀了它以后想知道什么嗎?
2、默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受到稱贊。
三、小組交流,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懂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交流匯報,重點引導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
。1)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小林看到哪些東西受到啟發?
(2)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花傘”變成一件件雨衣。
(3)、當新式雨衣做成了,他想: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4)、體驗發明中的苦惱和快樂。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交流、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四、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拓展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互動學習
和同學討論一下平時使用的哪些文具需要改進,該怎樣改進,然后動手做做。
六、板書設計
看:裙子
小林發明充氣雨衣 想:鐵絲圈—救生圈
。ㄒ蛴隄裱澞_) 做:塑料膜—氣囊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8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小學 陳春梅
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浙江省桐鄉市濮院小學 張玉松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
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小林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第一實驗小學 周慶紅
請大家先看二年級下冊第16課《充氣雨衣》兩幅插圖,請大家判斷一下,圖中的主人公小林究竟是男孩還是女孩?
當我在教這篇課文時,我們班的小機靈陳毅突然像發現了新大陸似的叫了起來:“老師,我知道小林是個女孩子!”有些學生馬上舉手說:“不對,小林是男孩子! 我一聽,愣了一下,因為從來沒有為一個人的性別進行過爭議。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就請學生說理由。陳毅說:“你們看課文的插圖,一看就知道小林是個女孩子!庇行⿲W生仔細觀察了插圖,也說:“真的,你們看,小林的劉海那么長,男孩子誰留那么長?”一個學生說:“就是,你們看她的劉海和旁邊那位撐傘的女孩子的差不多長!蔽易屑氁豢,覺得他們說的還真有道理。又有一位男同學說:“還有她穿的鞋子是紅色的。一般,我們男孩子都不大穿紅色的鞋子!边@時,我們班的班長龔瑤說:“老師,我們不能光看插圖,主要要看課文。課文中用的都是單人旁的‘他’,說明小林肯定是男孩子!彼囊环捯鹆舜蠖鄶等说馁澩。頓時,教室里兩種意見相持不下。于是我對學生們說:“同學們不僅會讀書,還會仔細觀察插圖,并能有自己的看法,非常好。老師覺得你們說得都有道理,回家之后我們再查查資料,還可以將我們的疑問向編輯叔叔、阿姨提出,好嗎?”大家都說好。
課后,我和學生們查找了有關資料,發現文中的小林確有其人,原名叫林恒韜,是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學生,是男孩。于是,我把材料給全班同學看,并和全班同學一起給“人教網”的責編發了一個帖子,給本文的插圖提意見,期待他們的回復。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除了識字環節體現出了明確的意圖,最后的拓展環節也同樣體現出明確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這一課的教學帶給我很多思考,最重要的一點是應該在把握文本重點的前提下,大膽處理教材,大氣地進行教學設計,提高課堂成效
《充氣雨衣》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為了抓住低年級識字教學的重點,我有意突出了識字教學的成分,占了一定的教學時間,由于識字任務較重,如果按個個教學、分別強調的方式,不但會占用過多的教學時間,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疲勞感,因此我設計了闖三關的識字環節,同時交流記字方法。由生字到生詞再到課文中的句子,指明學生當小老師帶讀生字,在此基礎上,將單個生字放入詞語個句子中,給學生提供具體的識字環境,同時又能達成記詞讀句的目標,從課后反饋可以看出,識字教學還是收到了應有的成效。學生的參與面也較廣,大多數學生在識字環節中得到了展示的機會,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我還在理解課文內容適時指導朗讀,如“換好游泳褲,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保瑢W生很容易讀破句,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能有效克服難點。通過一系列的環節落實,學生在字詞句的收效是明顯的,但我忽視了課堂效率問題,也即所花費的時間與相應成效之間的比例關系,這一點對提高效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課后,經同事點評,我覺得在字詞句方面應該加以整合,節約時間,提高效率,比如,在學生充分地自主識字的基礎上,通過讀句的方式檢查字音和朗讀,可以節約很多教學時間,不至于倉促地進行后來的環節。
除了識字環節體現出了明確的意圖,最后的拓展環節也同樣體現出明確的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啟發思考,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用品也可以通過改進變得更加方便。我選擇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物品,學生也能積極地思考,不會因為所列用品離自己太遙遠而失去思考探討的積極性。但因為時間倉促,這一環節并沒有得以充分地展開,草草結束,沒有收到該有的成效,成了本次教學的遺憾之一。另外,我只想到模仿充氣雨衣的發明,引導學生聯系身邊的可改進的事物,忽視了指導學生交流身邊已經得到改進的用品,也即學習課文后,能逆向聯系生活實際,逆向的體驗可能會給帶去更深刻的體驗。這反映出我在預設時,存在思維狹隘性,思路不夠開闊。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9
教學目標:
1.會認“充 膝 聯 旋 暑 泳 囊 剪 膜 胎 差 粘 嘿 棒”14個生字,讀準翹舌音字:充、粘、差。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思考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教學難點: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課前預習:了解與充氣雨衣相關故事,朗讀課文,自學生字。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小組預習匯報,會認我會認的14個生字詞,讀通課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
。婇W雷鳴,瓢潑大雨中一群可愛的孩子,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這時,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現了,不管他怎樣玩耍,雨水一點,也沒淋到他的身上。)
2.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這件雨衣?你們知道他是怎么發明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
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2.合作交流,檢查預習效果。
(1)同桌兩人合作互考,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2)教師指名領讀。(看識字卡片)
。3)“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4)同桌交流識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多音字:縫(fénɡ)假(jià)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5)匯報你發現了什么?
。6)出示詞語
表演、舞蹈、優美、旋轉、稱贊、聯歡會、展覽臺、徐徐張開、漸漸模糊、五顏六色
三、教師分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讀文。
四、小結:
七:作業:
。1)連線:
xī bāng pǐn zhān tāi
胎 粘 膝 棒 品
六、板書設計:
16充氣雨衣
嘿 泳 膜 胎 剪 充
粘 差 縫 假 得 膝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默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積累字詞。
摘蘋果,再組詞,讀文中相關的句子。
二、細讀課文,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想: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探討。
3.分組匯報,從以下方面引導:
。1)小林發明的想法是怎么產生的?
。ㄆ胀ㄓ暌掠晁樦眯挠^察)
。2)遇到問題后怎么做的?
。摎g會上旋轉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3)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樣動手實踐的?
。◤潯p……剪……買……壓……吹……動手實踐)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2.從小林發明中想一想,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怎樣使設想變成現實?
四、品味課文,表達情感
1.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激發感情,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放錄音。
(雨中的孩子們穿上了充氣雨衣,既漂亮又實用,一個個可神氣了! )
五、激勵創新,實踐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進一下(思考、討論、交流)
2.讓我們也動動腦,動手做個小制作,成為一名小發明家吧!
六、小結
八、作業
1、組詞:
fēng( ) jiǎ( )
縫 假
fèng( ) jià( )
板書設計:
16 充氣雨衣
普通雨衣旋轉起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ǹ矗ㄏ耄ㄗ觯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10
由于本文具有“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中,我能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教學時我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重點抓住一個主問題:“小林遇到幾個難題,是怎么解決的?”,引導學生默讀和快速閱讀,再通過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通過朗讀和交流感悟“小林愛思考”的道德品質和“勤實踐”的人文素養,最后以從“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日常生活中你覺得哪些生活用品需要改進的嗎?”這一環節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和教育。
本文較長,由于長句較多,我把課文只設計了一個課時,知識點過多,因此學生讀起來有些困難,給學生讀文時間少,因此我想有些環節,如:小林是怎么解決困難的?,花的時間不需要太長,應該讓學生多讀書,達到自讀自悟。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11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點】讀準字音,流利地讀文。
【教學難點】從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1、識字卡片。
2、錄音機、磁帶。
3、普通雨衣和充氣雨衣圖片及教學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課件:
。婇W雷鳴,瓢潑大雨中一群可愛的孩子,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這時,有一件非常奇特的雨衣出現了,不管他怎樣玩耍,雨水一點,也沒淋到他的身上。)
2、談話揭示課題:
同學們,你們更喜歡哪一件雨衣?你們知道他是怎么發明的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它。(板書課題)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
2、初步了解:
小林發明了什么?
三、熟讀課文,學習生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2、合作交流,檢查效果:
⑴ 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⑵ 教師指名領讀。(看識字卡片)
、恰 伴_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⑷ 交流識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翹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縫(fénɡ) 假(jià) 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伞 敖恿悺弊R字:
猜字謎,如:聯、差、囊
看實物:膝、棒、胎、膜
動手演示:剪、貼、旋、壓
、省〕鍪驹~語:
表演 舞蹈 優美 旋轉 稱贊 聯歡會 展覽臺
徐徐張開 漸漸模糊 五顏六色
四、教師分段指導學生正確,流利讀文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積累字詞
1、摘蘋果:
把生字卡片做成蘋果狀,貼在蘋果樹上,學生自愿來摘,摘下后帶著大家讀一讀,再組詞,讀文中相關的句子。
2、讀詞語。
3、為“慢慢”找意思相近的詞,讓它們成為好朋友。(徐徐、漸漸)
4、找出文中三個問句,比較三個句子有什么不同?再照樣各說一句話。
二、細讀課文,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想:
小林遇到了什么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探討。
3、分組匯報,從以下方面引導:
、拧⌒×职l明的想法是怎么產生的?
。ㄆ胀ㄓ暌掠晁樦眯挠^察)
、啤∮龅絾栴}后怎么做的?
。摎g會上旋轉起裙子……勤于思考)
游泳中塑料救生圈……
⑶ 有了想法后又是怎樣動手實踐的?
。◤潯p……剪……買……壓……吹……動手實踐)
三、精讀課文,質疑問難
1、學生提出問題,師生共同探討解決。
2、從小林發明中想一想,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怎樣使設想變成現實?
四、品味課文,表達情感
1、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激發感情,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
放錄音。
。ㄓ曛械暮⒆觽兇┥狭顺錃庥暌拢绕劣謱嵱,一個個可神氣了。
五、激勵創新,實踐體驗
1、在日常生活中,你注意發現還有哪些不方便的地方,改進一下(思考、討論、交流)
2、讓我們也動動腦,動手做個小制作,成為一名小發明家吧!
六、小結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12
《充氣雨衣》教學雜談
【浙江省諸暨市浣紗小學 陳 燕】
《新課標》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手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因此我設計了小制作這一環節,即開發了文本資源,也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識字14個,字音不易讀準,字形比較復雜,所以我設計了讓學生按歸類識字,游戲識字等多種形式的方法識記,來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學生很喜歡識字這一環節。
【浙江省諸暨市山下湖鎮中心小學 王萍瑋】
〖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
新課標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的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日語交際的能力。語文教學還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而且,學生生理、心理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具有階段性特征,不同內容的教學也有各自的規律。因此,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和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比如,識字與寫字的要求有所不同,1~2年級要多認少寫。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例如說科學性: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就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的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課文《充氣雨衣》等告訴我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和動腦,每一種發現和發明,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
【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錢庫第四小學 陳芳芳】
教材的編寫具有明顯的時代精神,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這為教師的合理利用及創造性開發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這半個學期來,我深深感覺到教材編寫更具人文性、靈活趣味性。
如《充氣雨衣》等等這單元的教學內容雖然抽象,但是教具隨手可得,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上課時我讓學生好好觀察很多事物可以畫出來,什么事物是不能畫出來的,余味未盡。對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初步建立也就迎刃而解、水到渠成了。
更讓我感到驚喜的是學生的想象力。很多學生知道風和氣味是畫不出來的,他們舉的例子千奇百怪,真是妙趣橫生。
誘發創新靈感
廣東省東莞市南城區陽光第五小學 李慧英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小林從張開的裙子和吹氣的救生圈上得到啟示,做成了實用的充氣雨衣。課文的教學目標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從小善于觀察身邊事物并從中獲得啟示,以激發學生學科學、多動腦、勤動手。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引導、滲透外,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飛機是人類模仿飛行的大鳥而制造出來的,你們還知道哪些東西是人們從別的事物身上得到啟示而制造的?這下,學生可熱鬧了。個個都爭先發言:風箏也是根據鳥做出來的;吸管是根據大象的鼻子而作的;根據牛角,人們發明了電鉆……
我趁勢把問題延伸:人類的智慧可真了不起,聰明的小朋友你們也能從身邊的事物得到啟示嗎?教室頓時彌漫思維之氣,一個女孩首當其沖:“我看見舞蹈的同學把裙子一掀,就變成了另一條,我也想改良一下我的裙子,讓我的裙子一條能當幾種款式穿!薄拔业膶W習用品總愛弄丟,我想發明一個帶感應器的文具盒,讓放在里邊的文具丟失了,也能尋回來!薄岸煳覀兇┮簧砗窈竦囊路环奖懔,我要制造一件能調節溫度的衣服,冬天的時候,我們穿著它保暖又輕便! ……直到課后,許多學生還興味盎然、意猶未盡地圍著我訴說他那最偉大的、最了不起的思想結晶。
一節課下來,值得大家肯定的是:課內不僅對學生進行了語言文字訓練,又對其進行了發散思維的訓練,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了他們學習的主體性,促進了他們創造思維品質的形成。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13
【學習目標】
1、會認“充”等14個生字,掌握兩個多音字。
2、默讀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么發明的?
3、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揭示課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謎底是什么,請你寫在紙上。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2、請你把謎底在小組里揭曉,如果是一樣的,大家互相拍拍手,告訴老師你們的謎底是什么?(板書:充氣雨衣)
3、小朋友們見過充氣雨衣嗎?(板書:充氣)有一個小朋友就發明了一件,他是誰呢,讀讀課文就知道啦。
二、朗讀課文,讀準生字字音,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生字并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互相對讀(同桌每人讀一段),相互檢查,遇到讀不準的字音,相互糾正,碰到較長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三、朗讀課文,大膽想象
1、朗讀課文,想一想,當大家看到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后會怎么稱贊他?
2、你對小林的充氣雨衣還有沒有更好的建議,請你在小組中提出來,大家一起討論、互評。
3、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把你的想法在小組中和大家交流。
4、小組推薦好的想法在全班交流、評價。
四、動腦、動手,學會實踐
1、再讀課文說說小林發明了充氣雨衣,對你有什么啟示?
2、你打算親自動手做個什么小制作?
五、小結
小朋友們,無論學習和生活,都離不開動手動腦,每一種發明和發現,都是人們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獲得的,讓我們都來做個有心人,用自己的勞動和智慧去發明,去創造吧!
【教學后記】
本文的主人公是與學生差不多年齡的孩子,與學生生活無形中拉近了距離,因此本文對學生的觸動力更為現實,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并思考解決 。
預設與生成需要教學經驗作后盾──《充氣雨衣》教學后記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二、教學重點: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三、教學準備:字詞卡、課件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ㄒ唬、創設情境,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在下雨時,我們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想不想讀讀這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16課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
。ǘ⒆x通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或與同學討論解決。
2、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出示字詞卡,“開火車”讀。
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相互討論不理解的詞 。
3、指名分段讀課文。
。ㄈ⒆プ≈攸c,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以下幾個方面:
(1)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課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b、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2)讀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a、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b、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耙恢薄闭f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4、板書關鍵詞: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呀!
。ㄋ模、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同學們,學了課文,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發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它們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孩子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1、動動腦筋,做一個小制作。
2、讀一讀有關發明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