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氣雨衣》作業設計(精選13篇)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1
一、基礎知識★
1.讀一讀,連一連
囊 剪 粘 品 棒 充 旋 泳
前鼻音 后鼻音
2. 找朋友
假期 jia 差不多 cha 石縫 feng
真假 jia 差別 cha 縫衣服 feng
3.照樣子寫句子
(1)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
就像 。
(2)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
怎樣才能 ?
二、拓展練習★★
“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小林發明的充氣雨衣受到大家的稱贊。”說說大家是如何稱贊小林的,小林又會說些什么。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知道充氣雨衣是怎么發明的。
2、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提出來和大家共同討論。
教學重難點:
1、通過朗讀了解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的。
2、聯系日常生活,討論日常生活用品需要改進的地方。
教學準備:
制作簡單的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疹測
1、檢查生字的認讀,聽寫生字。
2、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劃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
(讀課文后知道什么,想說什么?)
3、讀課文說說小林為什么要做充氣雨衣?受到什么啟示?
學習的過程中演示課件: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指名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你怎么稱贊小林?
5、小結:
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思考,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6、思考討論:
⑴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⑵怎么使想發變成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想成為小小的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要改進的地方?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回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的發明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板書設計:
小林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讀14個生字。
2、通過默讀大致了解內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認讀14個生字。
2、通過默讀大致了解內容,了解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4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默讀或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二、自由默讀課文,畫出生字。
三、再自由默讀課文,大致了解課文內容。
四、學習生字。
1、找出生字詞,自由拼讀,會的就劃掉。
2、出示不會的詞語。
3、互幫互學,降低不會的量。
4、針對不會的教。
5、講識字方法。
6、出示無音節生字卡測讀。
7、出示帶生字的句子測讀。
五、正確、流利地默讀課文。
六、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想想小林是怎么改進雨衣的。
2、想想日常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過程
一、復習。
二、學習課文。
1、默讀課文,講講讀懂的內容。
2、匯報、總結。(以練習形式出現)
————————————————
因↑為
小林改雨衣
看↓到
想↓到
——————————————————
3、再默讀課文,找出小林的問題。
問題(1)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
問題(2)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4、再默讀課文,講講小林是怎樣解決問題的。
5、讀了課文,你覺得小林是個怎樣的孩子?
三、拓展學習。
1、找找生活中有哪些用品需要改進?
2、討論討論要怎樣改。
3、匯報一兩個。
四、作業。
板書設計:
因(雨濕褲腿)→發明新雨衣
————看表演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動口、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一起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同學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節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同學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同學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同學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同學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身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假如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局部同學交流自身的創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身的設想動手做一做,我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明家”。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5
《充氣雨衣》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因此,本課應該大膽放手,以學生自學為主完成學習任務。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的朗讀并理解課文。
2、認識本課14個生字。
3、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通過師生共同談論“芝麻開門”激起學生的求知欲進入下一環節教學。
二、初讀感知
1、出示課文。
2、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先要求學生讀通每段,再讀通全文,初步感知課文。
3、糾正發音錯誤,如:“膝、縫、假”。
4、在學生能正確閱讀課文后,反復出示文中需要會認的字、詞,使學生在讀中正音、記形。
三、再讀課文、深入理解
1、以合作小組讀課文。
2、同組內相互提問,完成自己能解決的問題。
3、全班交流有疑問的內容,教師給予適當引導。
4、口語訓練:“如果你見到了小林,會對他說些什么?”
四、聯系實際、大膽創新
1、想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
2、部分同學交流自己的創新設想。
五、彈性作業、課外延伸
把課上自己的設想動手做一做,我們將在班內隨時進行展覽,評出“小發明家”。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6
《充氣雨衣》這篇課文是一片激勵學生動腦的科普故事,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學習課文,主要讓學生圍繞“你覺得小林是一個怎么樣的人?”這個問題進行思考,讓他們自主讀文,找出相關句子進行交流。文中的小林是個生活的有心人,當生活中遇到難題時,他就積極開動腦筋,連晚上躺在床上還在想“得把雨衣改一改,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小林一直在想啊想,并從徐徐張開的裙子和吹氣的救生圈上受到啟發,實用的充氣雨衣終于制成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以學生自讀自悟為主,自讀后于好朋友交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自己解決,再抓住相關句子分析、交流,學習使用比喻句。
在教學最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你們生活中有遇到問題的嗎?”引導學生從充氣雨衣的發明聯系到身邊的事物,思考生活中哪些東西改進一下就能讓我們是用起來更方便。學生大都選擇自己較為熟悉的用具,比如多功能文具盒、受訪時刻桌椅等等,思考探討的積極性高漲,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設計想法。如時間充足的話,能在學生熱情高漲的時候讓他們來一次即時設計寫話,及時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學生的收獲會更大。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認讀“充、膝”等14個字,并能熟練運用。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能概括課文內容的大意,培養初步的語言概括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多種形式的朗讀以及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發明制作的過程。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學習,鼓勵學生勇于思索、運用自身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難題。
2、激發學生對探索實踐,發明創造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學難點:抓住描寫小林思考過程的語句
課前準備
預習課文、做字卡。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幾天,我們學習了《郵票齒孔的`故事》,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個發明的故事。出示課題《充氣雨衣》齊讀。
二、初讀課文:
1、小朋友都預習過課文了,那老師要看看哪個小朋友預習得最認真,老師課件上有些生字,哪組的小朋友可以來開火車讀讀。
2、小朋友們,這些字課文中的那句話中間?(多形式讀)你們可以找出來嗎,比比誰找得快?
3、同桌互讀詞語,比比誰讀得好。(2分鐘時間,之后分南北半球讀詞語,比比哪邊聲音大)
4、同桌互認字卡,看看你能記住哪些字
5、檢查記憶字形
三、指導朗讀
1、聽錄音,默讀課文,課文中給大家說了件什么事?誰能說一說?
2、在故事中,小林都遇到了哪些困難?他又是怎樣解決的?結合課文,說一說。
3、在故事中,小林一共想了幾次,根據課文找一找。把體會到的感悟讀出來?
4、自讀課文,說一說你還有那些感悟,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找課文,指導感悟朗讀)
5、同學們,誰自己想到了新發明?舉手說一說,寫在課本上。
四、小結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8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愛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1、小朋友們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出一個謎語: 一件小花衣,真是好稀奇。 太陽出來不能穿,下雨穿上最神氣。 揭曉謎底:雨衣。 2、你穿過雨衣嗎?衣著雨衣在雨中走有過什么樣的感受? 3、可是衣著雨衣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你覺得最難受的是什么呢? 4、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小朋友,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方法。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按自學四步驟自學課文。(標自然段──畫生字:讀字音,想字意,組詞──讀通文章──質疑) 2、檢查自學情況。 3、課件出示生字,請同學當小老師帶大家讀準字音。 4、指名讀課文,邊聽邊想:你喜歡這件充氣雨衣嗎?為什么? 三、寫字指導 交流“俺會寫”中的生字,重點指導同學難以掌握的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二、默熟課文,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考慮: 小林在發明充氣雨衣時遇到幾次難題,分別是怎么解決的? 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⑴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⑵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怎樣才干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同學“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同學的朗讀感悟肯定是水到渠成。 ③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④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⑶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2、你從“充氣雨衣”的發明得到了什么啟示? 3、你喜歡小林嗎?為什么? 4、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嗎?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嗎? 激勵語: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考慮,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拓展 考慮生活中哪種生活用品不太好用,需要怎么樣的改進? 《充氣雨衣》教學案例 一課兩上教研活動 一、教學目標設計 1、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文,作者記敘了一位“小發明家”小林如何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年紀雖然小,但她善于觀察,積極開動腦筋,大膽嘗試,當她遇到“下雨時,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的問題時,就想到“得把雨衣改一改”,她一直在想如何改,后來觀察到裙子張開,觸發到把雨衣改成下擺是可以撐開的。但又遇到不知如何疊起來的問題。她又一直想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游泳時,由塑料救生圈充氣變成圓環形的塑料氣囊,觸發到用塑料膜來做雨衣下擺,成功發明了充氣雨衣。小林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我們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遇到問題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解決。 2、學生實際: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3、課標要求: 略讀課文教學的要求:一是從內容上說,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為訓練的重點;二是從方法上說,教師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4、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過程與方法:借助拼音和上下文自主識字,并安排生動有趣的讀書和鞏固識字的活動。同時還要充分利用默讀速度快的優勢讀書,引導學生在默讀中識字,在默讀中感悟。 情感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想想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 5、教學重難點: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6、教學方法:自主探究識字、小組合作檢查、默讀感悟。 7、教具準備:實物雨衣,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模式設計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導語: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他發明了一種雨衣,叫什么?然后再學習生字“充”,并說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這種設計的意圖是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我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然后再識字識詞并交流方法,采用同桌互讀、領讀、“開火車”讀等方法,目的是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三)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鼓勵學生默讀課文,此時要引導學生逐步提高默讀的速度,如果一次沒讀懂,可再次默讀思考。出示閱讀提示:1、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2、小林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3、小林在發明充氣雨衣時有四次想的句子 ,請趕快在課文中畫出來。學生根據閱讀提示抓住重點問題進行思考自主探究,這樣能夠迅速地幫助學生粗知課文大意。通過學生的反饋,抓住重點詞句幫助學生理解內容。 (四)想象創新,情感升華。 這個環節是在默讀的基礎上,讓低年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課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讀的速度,培植語感,積累語言。 然后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于林恒韜的文字資料: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恒韜(男,11 歲)發明作品: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恒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恒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最后讓學生說說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通過小林的發明“充氣雨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于實踐的好品質。 (五)激勵延伸,課后實踐。 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動手做做看。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此環節進一步開發文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六)板書設計。 看──雨水流到褲腿上 充氣雨衣 想──改雨衣 受到大家稱贊 做──①鐵絲圈②氣囊 三、教學反思 《充氣雨衣》是一篇科普性較強的略讀課文,情節清晰,但識字任務較重,共要認識14個生字,有些字存在識記難點,如“旋”、“囊”等。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因此,在教學本文時,我將識字教學放在顯要的位子。執教后,我的總體體會是:由于本文“科普性”和“略讀”的特點,教學時應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探究相關問題,感悟其中所折射出的道理,朗讀以默讀為主,輕聲朗讀為輔。教學中,需把握的一個主方向是,這是一篇語文教學的文本,而非科普材料,因此應竭力克服科學課的影子,突出語文性。 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兩點:第一,為了抓住低段識字教學的重點,這部分安排的內容較多,占了一定的教學時間,再加上課前學生預習不太到位,耽誤的時間有點多,所以感到前松后緊。第二,在學生默讀課文思考時提出的3個問題,應該修改,第1個問題修改到通讀全文,學習生字環節中,讓學生在初讀課文時就歸納課文大意,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第3個問題提的過于簡單,不能統領全文,需修改為,發明充氣雨衣時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第三,板書需改進。 四、改進實施 (一)激趣導入,整體感知。 1、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不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2、他發明了一種雨衣,叫什么? 3、板書課題《充氣雨衣》。學習生字“充”,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用品需要充氣? (二)通讀全文,學習生字。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邊讀邊畫不認識的字,而后請教“小魚兒”和“字典老師”) 2、合作交流,檢查效果。 (1)同桌兩人合作,一人讀,另一人聽或一人指字,另一個人讀給對方聽。 (2)教師指名領讀。 (3)“開火車”讀生字。 (4)交流識字方法。 例:形聲字:嘿,泳,膜,胎,剪 結構相近:羞、著 翹舌音:充、粘、差 多音字:縫(fénɡ)假(jià)得(děi) 易讀錯字:膝(xī) (5)出示詞語 表演、舞蹈、優美、旋轉、稱贊、聯歡會、展覽臺、徐徐張開、漸漸模糊、五顏六色 (6)自由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思考: (1) 小林為什么要發明充氣雨衣? (2) 發明充氣雨衣時小林遇到了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 2、小組內交流。 3、交流匯報,在交流過程中重點引導這幾個方面: (1) 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 ① 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② 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③ 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2) 讀好小林想的句子: ① 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② 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解決了這幾個問題學生的朗讀感悟必定是水到渠成。 ③ 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④ 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3) 夸獎的句子: 嘿!別提多棒了! (四)想象創新,情感升華。 1、復述“充氣雨衣”發明的過程。 然后告訴孩子們,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充氣雨衣的發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韜,我們可親切地叫他小林。隨機出示關于林恒韜的文字資料: 充氣雨衣發明者:北京市打鐘廟小學四年級林恒韜(男,11 歲) 發明作品: 充氣雨衣,又名吹氣衣。 該作品在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中獲一等獎。林恒韜被授予“小小發明家”的稱號。同時充氣雨衣已在工廠正式投產。 這是全國第一屆科技創新大賽,在全國參賽作品中,總共評出了22個一等獎,林恒韜的充氣雨衣是其中的一個獲獎作品。 2、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3、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五)激勵延伸,課后實踐。 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然后動手做做看。 (六)板書設計。 雨水流到褲腿上→旋轉起來的裙子→做雨衣 想辦法 充氣雨衣 用鐵絲不能合攏→塑料救生圈→做充氣雨衣 敢嘗試 五、再次反思 1、從生活中常見的小事切入,更容易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2、針對本課生字字形復雜,字音難記的特點,采用多種復現方式,增強了識字的趣味性,提高了學生自主識字的質量。 3、抓住課文重點,通過交流小林“看、想、做”的內容,學生深刻感悟到“小林愛思考”和“勤實踐”的好品質,逐步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素養。 4、在默讀的基礎上,讓低年級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簡要復述課文的大致意思,有利于提高默讀的速度,培植語感,積累語言。 5、通過小林的發明“充氣雨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留心觀察生活,培養勇于實踐的好品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力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此環節進一步開發文本資源,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動手實踐。 二次上課教學環節緊促,安排合理,重點突出,難點突破。課堂效果明顯提高。 一、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二、教學重點:抓住小林“看、想、做”三方面內容讀書思考,感悟小林遇事用心思考,不斷實踐的好品質。 三、教學準備:字詞卡、課件 四、教學時間: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題 1、同學們,今天的天氣怎樣?在下雨時,我們需要帶什么雨具? 2、你穿過雨衣嗎?穿著雨衣在雨中走,有什么樣的感受? 3、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出了一個好辦法。想不想讀讀這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第16課 板書課題《充氣雨衣》。 (二)、讀通課文,自主識字。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字詞,通過查字典或與同學討論解決。 2、檢查生字自學情況: 出示字詞卡,“開火車”讀。 學生交流記字方法,并相互討論不理解的詞 。 3、指名分段讀課文。 (三)、抓住重點,朗讀感悟。 1、默讀課文,思考:小林遇到幾次難題,是怎么解決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小組內交流:充氣雨衣是怎樣發明? 3、全班交流: 重點引導以下幾個方面: (1)小林發明的靈感來自哪里?讀讀有關句子。(課件出示以下句子) a、小林的雨衣剛過膝蓋,雨水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被風一吹,冷極了。 b、隨著優美的樂曲,小演員們旋轉起來,五顏六色的裙子徐徐張開,就像一把把花傘。在小林的眼中,“花傘”漸漸模糊變成了下擺張開的一件件雨衣。 c、他拿出塑料救生圈開始吹氣,疊起來的救生圈漸漸變成了圓環形的塑料氣囊。 (2)讀好小林想的句子。(出示句子) a、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得把雨衣改一改,不能再讓雨水流到褲腿上。了 b、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小林一直在想啊想…… 引導學生“這個難題”指什么?把它代進去讀一讀。“一直”說明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c、這樣的雨衣怎么疊起來呢? d、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夠充氣的塑料環代替鐵絲圈,不就能疊起來了嗎? 4、板書關鍵詞: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 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呀!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同學們,學了課文,你們得到了什么啟示? 2、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發明家吧,想一想: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哪些用品給你帶來不便的事?它們存在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3、孩子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1、動動腦筋,做一個小制作。 2、讀一讀有關發明家的故事。 學科:小學語文 課題:第三冊第四單元《充氣雨衣》 課型:略讀課 課時: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讀14個生字的讀音。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重、難點:認讀生字 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課件 微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明確目標 同學們,下雨時你穿過雨衣嗎?今天我們就來聽一個關于雨衣的故事。(板書課題:充氣雨衣)看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引導總結出幾個問題:充氣雨衣是什么樣的,為什么雨衣要充氣,充氣雨衣有什么用等。)聽完了故事你就明白了。(師范讀或放錄音) 二、自主探究,預習新課 1.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 “字典公公”,并把它多讀幾遍。 2.想一想,讀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 三、檢查點撥,釋疑解難 1. 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抽詞語卡片比賽讀:卡片放在小組中間,輪流抽讀,讀錯的大家幫助他。 (2)同桌做“紅藍鉛筆”的游戲。同桌抽讀課后我會認的生字,會讀的字打上紅點,不會的字打上藍點,復習一會以后再抽讀帶藍點的字。 (3)四人小組合作,一人讀一個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準確,互相幫助正音。 3.檢查生字自學效果,“開火車”讀詞卡。 4.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學生起來讀課文,其他學生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再把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全班共同討論。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相機播放課件。普通雨衣—旋轉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出示掛圖二,小林的充氣雨衣怎么樣?為了解決遇到的難題,為了做出這種新式雨衣,小林不斷地想辦法,他想了哪些辦法?(畫出小林想辦法的句子讀一讀。) (5)遇到雨衣帶來的苦惱,別人沒想出辦法,小林卻發明了充氣雨衣,你想對小林說什么? 5.小結:小林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了問題,真了不起! 四、回顧整體,拓展延伸: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方法嗎?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太滿意的日常生活用品,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思考、討論、交流) 五、推薦閱讀文章 課后動手做一做,用我們勤勞的雙手讓生活變得更美好。大家課外閱讀自讀課本上的文章。 綱要信號 16、充氣雨衣 發現 想解決問題 充氣雨衣 受到啟發 發明充氣雨衣 受到稱贊 學情分析: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要讓學生自己默讀,再交流一下,看看他們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導他們想一想或討論討論: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鼓勵學生像小林那樣,多動腦筋,動手做做看。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 2.學習默讀課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進。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 同學們,下雨時,看到你們穿著五彩繽紛的雨衣在雨中嬉戲真像一幅美麗的畫。不過,美中的足的是,雨水總是會順著雨衣的下擺流到褲腿上。你們想過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嗎?有一個叫小林的孩子,就動腦動手想了一個好辦法。 二、識字 1.自主識字、讀中識字。 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教材中的"小魚兒",如果"小魚兒"不能告訴你,就去請教"字典老師"。 2.合作識字、游戲識字。 (1)互做監督員:倆人合作,一人讀一自然段,互相監督字音是否讀準,互相幫助正音。 (2)"開火車"全班輪讀生字。 (3)"悄悄話"。同桌倆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個人悄悄讀給對方聽。 (4)"接力賽"。四人一組,第一個同學說出一個字的某方面特點,第二個同學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聲讀出來。第三個同學說出或讀出在課文中的詞句。第四個同學再用這個字組一兩個詞語。 3、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 1、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充氣雨衣,請小朋友們跟老師寫課題,齊讀課題,小朋友們讀了它以后有什么問題嗎? 2.通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引讀: (1)下午放學的時候,隨著一聲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樣才能解決這個難題呢?自由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4)在兒童用品展覽會上,-- 二、質疑解難,探究學習 1.默讀課文,畫出不明白的地方。 2.開火車接讀課文。(思考:讀了課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說什么?) 3.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隨機播放課件。 課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轉起來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氣雨衣 4.小結:小林遇到難題肯動腦筋,善于觀察,想辦法解決問題,真了不起。 5.思考、討論。 (1)你還有比小林更好的辦法嗎? (2)怎樣才能使設想變為現實? 三、朗讀品味,表達情感 1.畫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練讀。 2.組內賽讀。 3.出示課件(小孩子穿著充氣雨衣),指導朗讀。 漂亮、實用的充氣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氣!讓我們一起來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創新,激勵延伸 1.你們一定也想成為小小發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思考、討論、交流) 2.同學們,只要你們善于觀察,勤于思考,親自動手實踐,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發明家。老師等著使用你們發明的新產品,相信這一天一定會到來! 五、課后實踐,勞動體驗 動手做做,改進一下你認為不太好用的一種日常生活用品。《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9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10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11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12
《充氣雨衣》作業設計 篇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