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教學案例(精選4篇)
秋游教學案例 篇1
一、教材解讀
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動地描繪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現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的歡快心情。
全文共有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簡要敘述了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去郊外秋游。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描寫了秋天的天空和田野的美麗景象。作者按照從天上到地面的順序,抓住秋天里天空、白云、稻子、高粱、棉花等形態和色彩上的特點,描繪了一幅充滿生氣的秋景圖。第四自然段敘述了同學們秋游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的情景,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課文具有以下特色:
(1)抓住特征,繪色繪形。作者抓住秋天里天空里的白云的形狀特點,以及農田里稻子、高粱、棉花的色彩特點,繪形繪色。
(2)情景交融,語言細膩。本文篇幅短小,但是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寫秋景處處關情,字里行間流淌著喜悅;寫秋游處處涉景,由遠而近,由景及人,絲絲入扣。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意境優美生動。
(3)句式整齊,富有韻律。第二、第三、四自然段多排比修辭手法,句式整齊,簡約靈動,富有韻律,適合學生感情誦讀。
二、學情分析
在經過了一年的語文學習后,學生的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語文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各種學習活動。特別是對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難度較大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大部分學生學習認真,上課能認真聽講,積極舉手發言,課后按時完成作業。但也有少數一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個別同學頭腦不夠聰明,反應慢。在這課的教學中,我抓住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語文學習的根本,注重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規范口語表達、學生自我展示的能力、與人交往合作能力以及朗讀能力。
三、設計理念
1、情境教學法
我們地處四季分明的江南,學生對秋景本身就有一個比較直觀的感知,也了解秋天景色及天氣的特點,因此我選用一些典型圖片再現秋色,拉近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更快地走進文本,欣賞美麗的秋景,感悟快樂的心情。
2、以讀代講法
新課標指出:“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各年級都要重視朗讀,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本文語言文字生動優美,讓學生通過多種讀的方式反復誦讀,熟讀成誦,深入領會課文描寫的意境,以受到美的熏陶。
3、拓展訓練法
陶行知說:課文只是一個例子。如果將知識的傳授僅限于課文內容是遠遠不夠的。而這篇課文文辭優美,語句凝練,并能給學生以想象的空間。因此在這篇課文中我對學生進行大量的拓展訓練,幫助學生積累詞匯,并且由詞到句層層深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文素養。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用課文中的一些詞語“漸漸” 、“有時……有時……”、 “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圖文對照細讀課文,并通過想象,抓住重點詞語反復品味朗讀,從而體會秋天的美麗,體會孩子們面對秋天美麗變化的天空和色彩斑斕的田野盡情享受的愉快心情。
情感與態度: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如何在美讀課文中讓學生去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培養學生流利正確地說話。
四、教學過程
第一段
1、看圖,用幾個學過的成語形容一下你所看到或者你能聯想到的成語
(相機出示“金風送爽”“涼”)
2、讀第一句。指導朗讀“漸漸”
3、在秋色宜人的季節里,最適合去哪里游玩呢?(出示詞語“郊外”)
4、什么是郊外,看圖說說你的理解。(城市外面的地方)
5、讀第一段
第二段
1、看圖,郊外的天空是怎樣的?
除了可以用藍藍的,還能用什么詞語來表示很藍很藍?(設計意圖:這個過程在于讓學生積累詞匯。)師:是呀,秋天的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所以我們一眼望出去都望不到邊了!誰能用一個詞來說明天空的大和無邊。指導朗讀“一望無邊”,讓生通過朗讀表現出天空的廣闊。
在讀的基礎上提問:課文用“一望無邊”這個詞寫出了天的廣闊,你們能不能換個詞也能表示天的大呢?然后把這兩個詞換到句子中去讀讀。(生讀)
一望無邊可以用來說天空,還可以說什么也是一望無邊的呢?不光要說出什么一望無邊,還要說出怎樣的什么一望無邊。
(出示小練習題)
師:說得真好!藍藍的天空有什么呢?白云又是怎樣的呢?讀讀書上的句子是怎么寫的。(生讀句子)我重點抓住“一望無邊和多變的白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通過品讀、賽讀來感受秋天天空的美。
師:為什么這兒用的是“有時···有時···”呢?
師:在我們小朋友的眼里,白云還有更多的變化呢,是不是?我們一起來做魔術師,看誰變得又快又多,好嗎?
出示: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 ,有時像 。
(設計意圖:課文文字優美,并且能夠給予學生無限的想象空間,因此我抓住“一望無邊”、“有的···有的···有的···”、“有時···有時···有時···”進行說話訓練,讓生能用自己的語言將想象表達出來,并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
這么美的天空,這么美的白云, 你怎樣來讀?
自讀、指名讀、齊讀。
過渡:秋天的天空是這樣美,讓我們把目光望向遠處的農田,去看看,莊稼長得怎么樣?
第三段
1、我們在練習一上面有一首關于秋天的兒歌,還記得嗎?一起來背一背秋天的莊稼這一段。《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到,秋天莊稼長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飽。高粱樂紅了臉,稻谷笑彎了腰。”
2、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田野里是否真的像兒歌里寫的這樣呢?看圖自讀這一段。
生:農田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這里的顏色都很美,你找出了幾種顏色?(黃、紅、白)
出示相應美圖。
3、師: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稻子( )了,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樣的黃?(黃澄澄、金燦燦、黃燦燦等);高粱( )了,可以用怎樣的詞語來形容這樣的紅?(紅彤彤,火紅火紅);棉花( )了,可以怎樣來形容?(雪白雪白,白花花)。
4、完成填空練習
(設計意圖:這是一幅色彩斑斕的豐收圖,課文雖然只有簡單的幾個表示顏色的字,但是其中的韻味卻無窮。在指導朗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進行詞語的拓展訓練,既豐富了自己的詞匯,也提高了自己的思維能力)
5、我們兒歌里是怎樣來形容這幾樣莊稼的?
稻子笑彎了腰,高粱樂紅了臉,棉花朵朵白。
我們把這幾句話換到課文里來看看。
6、師:欣賞完色彩斑斕的農田,再到果園去瞧瞧,看看那里是什么景象?
出示小練習
過渡:欣賞完了秋天的美景,我們也該坐下來休息、玩耍一會了。在這樣迷人的大自然中,同學們都在做什么呢?
第四段
1、看圖,他們在草地上干什么呀?
2、出示課文,說說課文是怎么寫的
讀一讀右邊的詞語,讀出不同的語氣(選擇喜歡的詞語讀一讀)
再指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3、拓展:
師:說得真好!相信下面幾句也難不倒你們。出示小練習
4、今天我們領略了美麗的秋色,和文中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秋游,請大家拿起語文書用你們最好聽的聲音齊讀課文。
秋游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片段:
師:我們繼續交流,秋天,我們身邊的景物有什么變化
生:秋天到了,樹葉黃了.
生:秋天到,楓葉紅了,遠看像一團團火.
生:秋天,稻子成熟了.
師:是啊,秋天的農田很美.讀一讀課文,看看書上是怎么寫的.
(自讀課文第3自然段)
師:(出示圖片)看,秋天的農田美嗎 用一句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稻子黃了.
師:你能用一個abab的詞語來形容一下它的顏色嗎
生:我看到了稻子成熟了,金黃金黃的.
生:我看到高粱成熟了,火紅火紅的.
生:我看到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像剛下了一場雪一樣.
師:誰能把這句話讀美了(第3自然段).
生自由讀,同桌讀,小組賽讀.
師:你能用一個詞形容一下農田嗎
生:秋天的農田真是五顏六色啊!
生:秋天的農田五彩繽紛,色彩斑斕!
師:秋天里,除了農田里色彩斑讕,果園里也是五彩繽紛,你會學著課文的句子說一說嗎 (出示圖片)
(出示句式:果園里,梨子( ),蘋果( ),( ).)
生:果園里,梨子黃了,蘋果紅了,葡萄紫了.
生:果園里,梨子黃澄澄的,蘋果紅通通的,棗子也紅彤彤的.
教學反思:生活和語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帶領學生進入生活中的語文世界后,同學們會發現,原來生活中語文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只要我們關注生活,發現生活中的語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其樂無窮.也只有生活中的語文才如此的鮮活生動,豐富多彩.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正值秋天,所以在學習時,我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身邊秋天的變化,自己去說一說秋天的變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并且能運用已有知識進行表達,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已有知識的能力.
秋游教學案例 篇3
一、案例背景
《秋游》是蘇教小學教師語文第三冊第二單元中的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課文篇幅短小,但抓住特征,繪形繪色,情景兼備,真切細膩,句式整齊,富有節律。插圖與課文內容緊密配合,且如此這番秋景圖與學生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教學中應重點在于讓學生感受秋天的美,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整堂課注重“以讀導學”,“讀”就是不同形式地朗讀,不同理解地讀,通過讀讓學生把握和感悟文章的含義。
二、設計理念
透過畫面、音樂等方法,有效地提取學生已有的經驗,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通過觀察朗讀,真切地領悟秋天之美 秋游之樂。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我知道秋天到了,天氣涼了。
生:我知道秋天稻子成熟了,高粱也成熟了。
生:我認識了一些生字。
生:我能把課文熟練地讀下來。
……
師:同學們的收獲真不小。不僅認識了生字,而且會讀課文了,有的同學還了解到了秋天的一些特點。現在,同學們想不想和課文中的小朋友一起去郊外看一看,玩一玩呢?
生:想。
(多媒體課件播放秋天景象)
(多媒體課件直觀地把秋天的景象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情緒激動,完全置身于美好情景當中。)
過渡語:讓我們再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繪秋天的景象的。
(二)習第1自然段
師:自己讀這一自然段,看你能知道些什么?
生:我知道天氣漸漸涼了。
師:“漸漸”是什么意思?
生:“漸漸”就是“慢慢”。
師:說得對,天氣是慢慢變涼的,不是一下子變涼的。
生:我知道同學們跟著教師去郊外游玩。
師:什么時候是“郊外”?(出示教學掛圖,讓學生結合圖理解)
師:圖上小朋友的表情告訴了我們什么?
生:他們都很高興。
師;讓我們用高興地語氣來讀讀這一自然段。
過渡:同學們來到郊外,看到了哪些美好的景象呢?
(三)教學第2、3自然段
師:請自由讀第2、3自然段,等一會兒把你認為最美的景象讀給大家聽聽。
(這一環節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以激活他們與大家交流自我感受的欲望。)
a、生:我認為農田最美(生讀句子)。
師:請大家把表示農田顏色的詞畫出來,再讀一讀。
師:農田里的色彩真美!(出示句子:農田里,稻子黃了,像樣-------;高粱紅了,像樣------ :棉花白了,像樣------。)
(學生口頭填空)
師:莊稼豐收了,此時農民的心情怎樣?
生:高興。
師:讓我們帶著高興的心情來讀一讀這一段。(生讀)
師:假如你們來到果園里、菜園里,或者池塘邊等,會看到些什么時候呢?模仿第三段,說一說,盡量地用上一些表示顏色的詞。
(小組討論,練習說話。集體交流。)
(這一環節目的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豐收的喜悅,并通過想象練說,感受農田里色彩斑斕的美。)
b、生:我認為白云最美。
師:那就請你把白云的美讀出來吧!(生讀句子)
師:聽了你的讀,老師確實看到了白云的美。我相信其他同學肯定讀的更美。誰再來讀一讀。
(指名讀第二自然段。評價。)
師:通過讀,你還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白云在變。
師:真了不起,請大家把白云變的樣子讀一讀。(生讀)
師:想一想,再用“白云有時像……有時像……”的句式說一說白云還會變成什么呢?
生:白云有時像白鵝,有時像想小猴子。
生:白云有時像幾匹小馬,有時像幾條小魚。
生:……
你們的想象可真豐富呀!就請美美地讀讀白云變的樣子。(自讀、指名讀,評價)
(這一環節著力于學生朗讀興趣的激發,采取形式多樣的激勵措施,使學生感情自然流露,真心投入到學習當中。)
師:秋天的天空是什么樣的?
生:“藍藍的”
師:給“藍藍的”換個詞。
生:“碧藍碧藍的”。
師:“一望無邊”什么意思?
生:很大,都看不到邊。
師:“一望無邊”除了可以說天空,還可以說什么?
生:“草原一望無邊。”
生:“大海一望無邊。”
生:“稻田一望無邊。”
師:說得非常好。再來讀讀課文,看能不能把天讀的更藍,更大。(學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教學第4自然段
師:去郊外游玩,同學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什么?快讀讀第4自然段。
生:同學們在草地上有的打滾兒,有的逮螞蚱,。。。。。。
師:這一段寫了小朋友在草地上玩的幾種情況?
師:“打滾兒”什么感受?
生:就是玩的很開心。
師:什么是“向著天空亮開了嗓子”?
生:就是向著天空大聲的喊。
師:誰能讀好第一句話?(指名讀)
師:再看圖想象,誰能用上三個“有的”說說還有一些小朋友會在干什么?
生:有的人在捉蝴蝶,有的人在畫畫,有的人躺的草地上看白云。
……
師:大家說得很好。看誰讀的更好。注意三個“有的”聲音要漸漸提高,讀的速度一個比一個快,最后一句要讀的重一些,慢一些。
(指名比賽讀。全班齊讀。)
(這一環節讓學生在練習說話當中認識到三個“有的”連用,說的是三個方面情況。)
(五)總結全文
師:學完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生;秋天真美呀!我喜歡秋天!
生:秋天去郊外玩,真舒服!
生:秋游真好玩,我也想去秋游。
……
師;秋天的郊外多美呀!讓我們把這美好的景象留在腦海里好嗎?
生:好。
師:就讓我們把課文美美地讀一讀。
(齊聲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秋游教學案例 篇4
片段一:
師:秋風起了,天氣涼了。在這金風送爽、天朗氣清的季節里,老師帶小朋友一起去郊外游玩,如何?
生:好——
師:那就讓我們拉起小手,唱起歌兒,一起去《郊游》!(唱郊游歌)
生:(邊拍手邊唱)走走走走走,我們小手拉小手,一起去郊游……
師:哎!到啦!請小朋友們停下腳步,仔細欣賞秋天的美景吧!抬起頭看看天,你看到了什么?
生:藍藍的天空
生:白云
師:秋天的天空和白云和平時有什么不一樣呢?課文是怎么寫的,你能不能找出來讀一讀?(生讀課文第2自然段)
師:秋天的天空是怎樣的?(藍藍的)誰能換個詞說說?
生:蔚藍
生:碧藍
生:瓦藍瓦藍
師:是呀,秋天的天空那么藍,那么高,所以我們一眼望出去都望不到邊了!這句話在課文里有,你能找到并把它念出來嗎?
生: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一望無邊”念得稍慢)
師:請問,你為什么這么讀呢?
生:秋天的天空好大啊,大得望不到邊,所以我這么讀。
師:真好!請你帶著大家一起讀一遍,好嗎?(生領讀,齊讀)
師:讀得真好!課文用“一望無邊”這個詞寫出了天的廣闊,你們能不能換個詞也能表示天的大呢?
生:一望無際
生:無邊無際
師:把這兩個詞換到句子中去讀讀。(生讀)一望無邊可以用來說天空,還可以說什么也是一望無邊的呢?
生:藍藍的大海一望無邊。
生:茫茫的草原一望無邊。
生:金黃的稻田一望無邊。
師:說得真好!藍藍的天空有什么呢?白云又是怎樣的呢?讀讀書上的句子是怎么寫的。(生讀句子)
師:(出示)幾朵白云有時像一群白兔,有時像幾只綿羊。請小朋友看看,天上的白云在變呢!你瞧,白云一會變成了 ,一會又變成了 。真神奇呀!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指導朗讀)
師:在我們小朋友的眼里,白云還有更多的變化呢,是不是?我們一起來做魔術師,看誰變得又快又多,好嗎?
出示: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 ,有時像 。 ( 生練習說話,再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這個片段的教學,我抓住了“一望無邊”和“白云有時像……有時像……”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特別是讓孩子進行想象說話“白云有時像……有時像……”的時候,充分激活他們的思維,讓他們在扎實的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理解了文本。
片段二:
師:欣賞完了秋天的天空,讓我們再去看一下秋天的田野吧!背背剛學過的兒歌《秋天到》:“秋天到,秋天到,秋天莊稼長得好。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飽。高粱樂紅了臉,稻谷笑彎了腰。”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田野里是否真的像兒歌里寫的這樣呢?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生:農田里,稻子黃了,高粱紅了,棉花白了。
師:秋天的田野真是一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稻子( )了,黃澄澄的;高粱( )了,紅通通的;棉花( )了,雪白雪白的。
你能不能用我們兒歌里學到的來說說秋天的農田?
生:農田里,稻谷笑彎了腰,高粱樂紅了臉,棉花朵朵白。
生:這樣說,把順序改一下更好:農田里,棉花朵朵白,高粱樂紅了臉,稻谷笑彎了腰。
師:這樣一改,更順口了。如果我這么說,看你能不能學著說:“農田里,稻谷黃了,像鋪了一地的金子。”誰能接下去說?
高粱紅了,像( )。
棉花白了,像( )。
(生答略)
師:欣賞完色彩斑斕的農田,再到另外兩個地方去瞧瞧,如何?
出示:
果園里,( ),( ),( )。
菜園里,( ),( ),( )。
(可以仿造書上的句子回答)
[這個片段的教學,課文中只用一句話交代,但是細細地賞讀卻是韻味無窮。這是一幅色彩斑斕地豐收圖!黃澄澄的稻田,火紅火紅的高粱,雪白雪白的棉花,預示著秋天這個豐收的季節,多么令人喜悅!在讀好的基礎上,我更是花很多力氣用在文字訓練上,先利用學過的兒歌練習說話,再模仿老師舉的例子打比方練習說話,最后進行擴展遷移練習。這樣由易到難,層層推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了思維的訓練,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