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橘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精選5篇)
《分橘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f與生活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學會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體會余數一定比除數少。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知識與方法。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孩子們動手操作、發現問題的能力。
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點:
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教學難點:
通過分橘子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1.復習除法豎式。
2.星星幼兒園又到分水果的時間了,猜一猜這回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水果?看來大家想吃的水果特別多。不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的是——橘子。誰來數一數這里有多少個橘子?
你們來幫幼兒園的老師算一算,如果每4個放一盤,14個可以放幾盤?出示1。
二、新課探索
(一)分橘子
1.想一想、算一算。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考解決。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讓學生動手分一分,感受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2.算一算、議一議。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14÷4=?可以列豎式計算,試著算一算。
給同桌講一講豎式中每一步所表達的含義。
先寫“÷ ”,表示除號,把要分的14個蘋果,也就是被除數寫在“÷ ”的左面。把每盤的蘋果數4,也就是除數寫在“ ÷”的右邊。
通過動手實際操作,理解有余數除法。
一商:14除以4,商是幾,寫在哪?根據乘法口訣求商,商是3,相同數位對齊,即商與被除數14的個位對齊。
二乘:商與除數相乘的積是分走的橘子個數,3×4=12,把12寫在被除數14的下面,相同數位對齊。
三減:每盤放4個,放3盤正好分走12個,從總數14里減去分走的12,14—12=2,看豎式說一說每部分表示什么?
寫完豎式再填橫式,在等號后面寫商,為把商和余數區分開,在商的后面寫6個點,再寫余數,在豎式下面寫答。
(1)交待寫法,指名余數及單位名稱的寫法。
20÷6=3(盤)……2(個)
(2)你能試著算一算,你的計算結果對嗎?
(3)完成試一試(2)。
比較兩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余數都比除數小。
被除數相同,除數不同,商不同。
三、鞏固練習
1.通過練習,你發現什么?(余數都比除數小)
2.思考
余數怎么都比除數小?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學習到了什么?
教學反思:
本節課重點是有余數除法,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有余數除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分一分,還余下2個,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有余數的情況,認識有余數除法,體驗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讓學生自己去研究除法豎式的含義,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分橘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2
教學資源
教學內容:北師大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分橘子”,課本第3頁
教學目標:
1、經歷分橘子的實際操作過程,初步了解余數的含義,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實際操作,經歷用豎試表示有余數除法的過程,并體會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提高學生分析觀察,推理和判斷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明確“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通過實際操作抽象出有余數除法的豎試書寫格式,理解每一步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問題引入
課件出示14個橘子,引導學生觀察、思考:
如果每盤放4個橘子,14個可以放幾盤?(教師板書)
二、 師生互動、合作探究
1、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
2、師生進行互動交流。
師:從題目中你們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生:每盤放4個橘子,總共有14個橘子。
師:題目要求我們要怎么分?
生:每盤放4個(平均每盤放4個)
師:那題目要我們求什么?
生:14個可以放幾盤
師:根據這些信息,誰知道該怎么列式呢?
生1:從14里減去3個4等于2,所以可以放3盤;(14-4-4-4=2)
生2:根據乘法口訣:三四十二,得出結論可以放3盤,還剩2個。
生3:可以用除法運算列算式:14÷4=3(盤)……2(個) ,說明可以放三盤,還剩2個。
3、教師與學生合作擺一擺,驗證以上結論是否正確。
4、介紹用豎式解決以上問題
由具體到抽象,幫助學生掌握豎式計算的方法。
14÷4=3(盤)……2(個)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說明每一步的含義:
先寫“廠”,表示除號,把要分的14個橘子,也就是被除數寫在“廠”的里面。把每盤的橘子數4,也就是除數寫在“廠”的左邊。寫好后,按下面的步驟用豎式計算。
一試商:14除以4,商是幾,寫在哪?根據乘法口訣求商,商是3,相同數位對齊,即商與被除數14的個位對齊。
二相乘:商與除數相乘的積寫在被除數14的下面,相同數位對齊。三相減:從總數14里減去分走的12,還剩2個,14-12=2,畫上橫線對著個位寫2。
四檢查:看看余下來的數是不是比除數小,并說說豎式上的每個數字代表什么意思。
三、鞏固練習
課本第3頁的“試一試”和第4頁的“算一算”,“想一想”先由學生獨立解題,再由老師講解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五、布置作業
課本第4頁的第3題。
《分橘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余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
教學準備:
投影儀,學生準備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師:今天,動物學校也開學了,為了招待新來的小動物,二(2)班的猴班長準備了14個橘子。你們看,這一共有14個橘子,猴班長想每盤放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呢?
(課件出示書本第3頁的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師生互動
1、體會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課件再次顯示14個橘子畫面。
(2)請每個同學用代表橘子的圓片實際分一分。
(3)組織小組討論:有14個橘子,如果每盤放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還剩幾個橘子?
(4)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2、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投影顯示學生的圓片圖,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認識余數。
14÷4=3(盤)……2(個)
3 ……商:“3”表示分3盤
除數…… 4丿1 4 ……被除數:“14”表示有14個橘子。
“4”表示1 2 ……商和除數的乘積:“12”表示需12個橘子
每盤放4個橘子2 ……余數:“2”表示還剩2個橘子沒分完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橘子。
3、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各數表示的意義:“14”表示把14個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盤放4個,“3”表示可以放3盤(強調單位“盤”),“12”表示3盤共12個(4×3=12)。“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4、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解答課本中的試一試,指名板書,并說一說每個數字所表示的`意義,組織學生對孩子的板書進行評價。
5、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獨立解答課本的“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演。
(2)學生討論: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
(3)匯報結論: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組織全班學生對孩子們的板演進行評價。
三、鞏固練習:第4頁“練一練”第1、2、3、4題。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小。)
《分橘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分橘子的過程中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通過實際操作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讓學生正確掌握有余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4、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2、讓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昨天,我們幫小熊分了蘋果,大家還記得我們是怎么分的嗎?今天小熊又要請客了,它家里只有14個橘子,它想每盤放4個,可不知道放幾盤,你能幫助它解決這個難題嗎?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有余數的除法及其豎式的計算方法
學生試著自己列豎式后,展示不同學生的豎式并讓學生說明豎式中各部分的含義,同時其他學生可以質疑。因為有除法算式做引導,估計學生不會出現余數大于除數的現象,如果有的話,就直接拿來當作下一環節的樣本,解決余數不大于除數。然后教師做小結。
2、完成“試一試”,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教師小結:在有余數的除法算式中余數一定比除數小。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完成練一練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3、用豎式計算。
9÷4 21÷5 14÷3 19÷6
4、釘一件上衣需要5個扣子,現有23個扣子,能釘幾件上衣,還剩幾個扣子?
四、總結
1、說說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你今天最成功的是什么?你打算以后如何做?
板書設計:
分橘子
每盤放4個橘子,14個橘子可以放幾盤?
14÷4=3(盤)……2(個)
答:14個橘子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分橘子》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分橘子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余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余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學重、難點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書寫格式。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疑
1.用豎式計算。
56÷7 42÷6 32÷8 35÷5 81÷9 21÷3 16÷2 63÷9
2.談話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分橘子有余數的除法
二、互動解疑平均分后有時會出現余數。
1.課件顯示14個橘子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14個橘子,如果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請每個同學用代表橘子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在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全班進行交流。指名回答:投影顯示學生的圓片圖,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并進一步認識余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14÷4=3盤……2個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4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14”表示把14個橘子拿去分,“4”表示每盤放4個,“3” 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2”表示3盤共12個4×3=12。“2”表示放了3盤后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5說明“2”是這個豎式的余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6體驗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三、啟思導疑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 “試一試”。
2.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了什么?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3.學生獨立完成“算一算,想一想”,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余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么?指名回答:余數要比除數小。
四、實踐應用
“練一練”第1、2、3、4題。
五、總結評價
1.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么?
2.你有哪些收獲?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余數的除法,余數要比除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