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精選13篇)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1
一、說教材
《畫風》一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二年級下冊的一篇新選入的課文,是一篇從發展語言、發展思維入手的好課例。
1、針對課文特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的閱讀之后,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⑴ 知識目標:理解課文內容。
、啤≌Z感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學生體會三個小朋友能畫風的高興心情。
、恰∧芰δ繕耍号囵B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以及動口、動手的能力。
⑷ 品德目標:培養學生的團結合作精神。
2、設重點為:
、拧∨囵B學生細心觀察的習慣和不斷創新的意識。
、啤±首x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我們強調一堂好的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主動獲取。因為這篇閱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根本不用老師去講解、分析。所以這節課,我基本選用“全放”的教學方法。以一個教練的身份給學生加油,并作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動手畫、動口說以及各種形式的讀,在畫中培養創新能力,說中訓練語言,讀中積累語言,感悟情境,創造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
三、說學法
以思想政治教育為靈魂,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是推行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引導學生運用畫──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能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四、說課堂
教學行為策略的具體運用:
1、談話,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知識、培養創造思維的巨大推動力。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從談話的方式引入新課,把師生間的距離縮短了,使學生樂學、易學。畫畫是學生最愛做的事兒,開始讓學生談自己會畫什么,這個簡單的問題既能打開學生的思路,又促使學生敢于說話,激發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進而談談風吹在身上的感覺,問題稍有加深,但感覺不一樣,答案就各不相同,學生依舊興趣盎然。風這一自然現象在學生頭腦中建立了初步的印象。
2、畫風,激活思維,體現創新:
在學生頭腦中建立“風”這個初步的概念之后,讓學生動手在紙上畫風(即畫出有風時各種景物的變化)并配上美妙的音樂。其目的有五:一是檢查學生課前觀察風的情況;二是通過畫風理解課文內容;三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五是創造一種輕松、愉悅的繪畫氛圍。
3、說畫,訓練語言,了解課文:
學生通過畫風,頭腦里已有了對整個畫面的構思意圖,因此看圖說話就不難了。由于要照顧全體學生,所以先讓學生在合作小組內練習說,老師參與學生共同活動,巡回指導,然后小組推薦學生上臺來說。此時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說話過程中句子的完整性和準確性,并能抓住學生語言中精彩的部分給予鼓勵,更要表揚那些把機會讓給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的合作小組。這樣,既訓練了語言,了解了課文,又滲透了思想教育。
4、練讀,積累語言,理解內容:
這篇課文內容非常淺顯,學生一讀即懂,因此對課文的理解只需練習多讀,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積累語言,領悟意境,附之于配樂朗讀,增強語感。然后用美麗的簡筆畫板書出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出的有風時的動態景物,學生一目了然,或許會想,我剛才還畫出了其它更漂亮的動態景物呢,使學生有了一種自豪感、成就感。
5、分角色讀,加深體會,培養團結合作精神:
這篇課文對話比較多,便于分角色朗讀,老師可以給學生創造一種競賽氛圍,看哪一組同學讀得好,配合得好。先讓合作小組練習分角色讀,再進行小組間的比賽,最后進行評議,這樣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語感。
6、總結:
談談你學了本課有些什么收獲學習之后談收獲,實際上是檢驗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方法,同時也可培養學生一定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學生談的收獲中,你或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東西,因為孩子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是最誠實的。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2
教材選編這篇課文,本身就體現了其思維的創新。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設計和組織課堂教學,教學過程本身也有一定的創新性。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教材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系的時候,他們就會覺得所學內容倍感親切,則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說,“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著,但確實存在著”——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教師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聽說咱們班同學最愛猜謎語了,我這有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么?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么樣嗎?什么顏色?什么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注重質疑問難、切磋學習、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由于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小學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教師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伙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教師巡回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教師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里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老師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伙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伙伴畫出“風”后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后,教師不失時機進行板畫,并創設探究點“為什么說三個小伙伴畫出了風?”
◇宋濤的畫
1、師:宋濤怎樣畫風的?指名讀句子(手勢)
2、師:你看到風了嗎?風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看見白云在飄就知道是風來了。(你看宋濤觀察得多仔細呀!只畫了朵白云,就讓我們感受到風了。)再讀讀。
◇陳丹的畫
1、陳丹怎樣畫的風?你從陳丹的畫上感受到風了嗎?
2、自己再讀讀,閉上眼睛想象。
3、師:風來了——“嫩綠的柳枝被風吹得彎彎的,就像在翩翩起舞!
生:睜開眼睛,再讀讀!指名讀。
◇趙小藝的畫
1、你們看!這就是她的畫。出示趙小藝的畫
2、師:這怎么能看出風呀?生:木船在大海上航行,白帆鼓鼓的。(“鼓鼓的”再讀讀)
3、師:趙小藝也畫出風了,她心里特別——?(自豪)那你們能讀讀嗎?指名讀。
4、生:當別人都畫出風時,趙小藝一聲不吭,他沒有模仿別人,而是動腦筋想的和別人不一樣。
通過自主學習了解課文內容,以讀代講。通過讀加深體驗,感受白云在飄、柳枝翩翩起舞和鼓鼓的白帆,都是風吹的,向學生滲透做事要善于動腦筋。
三、抓住契機,說話練習
新大綱特別強調指出:小學階段應“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閱讀教學中,經常有計劃、有選擇地啟發學生從教材內容出發,由此及彼、舉一反三地展開自由聯想,并模仿課文的方式,來表達自己要說的內容,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及時抓住學生剛剛學完課文,急著說出自己想法的時機,設計了一個簡短的口語交際訓練:
師:如果讓你也來畫風,你會怎樣畫?
。ńo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
師:我想在你的腦子里也畫出風了,現在就快把你畫的風講給小組里的同學們聽吧!
生:小組討論后匯報。
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想法精彩紛呈。通過討論培養了學生認真思考,勤動腦筋的好習慣,并鼓勵學生把自己與眾不同的想法說給大家聽。在教學活動結束時,請同學們再把自己腦子里的這幅畫面畫在紙上滿足他們的愿望。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分析課文時,以讀代講,指導學生通過自主讀書、自主發現,逐漸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發展了他們的思維、想象等方面的能力,使之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學會分角色朗讀課文并能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3、培養學生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習慣。
教學重點: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培養孩子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鞏固識字
1、這節課我們要繼續學習的是《畫風》這篇課文。(板書課題《畫風》)。
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回答。
2、開火車認讀生字,組詞。
二、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自由讀文,整體感知
課文里的小朋友是怎么畫風的?邊讀邊畫出相應的句子來。
指名朗讀相應的句子。
2、逐段學習,深入理解
、僦该x第一自然段。
邊讀邊找一名同學到黑板上做畫。
、谥该x趙小藝畫風的段落。
思考:趙小藝的畫里有風嗎?你是從哪個詞體會到的?
生回答,師畫出飄動的旗子,板書:飄。
師強調注意方位詞:前面。
③趙小藝的畫給了宋濤和陳丹怎么樣的啟示?
自由讀相關段落。
指名學生朗讀,師畫出相應的內容,板書:彎 斜 轉
、芩麄兌及芽床灰姷娘L畫出來了,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3、正在這時候真來了一陣風,把畫吹動了……指名讀最后一段。
練習用“顯得”說話。
4、小組內分角色朗讀課文
指名小組讀。
班內找學生讀。師必要時做示范,指導朗讀。
三、課堂延伸
1、師出示李嶠《風》這首詩,學生讀。
2、對照黑板上的圖畫,配上小詩。
師示范: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動了,風藏在飄動的旗子里。
生練習說話。風來了,風把----------------,風藏在-------------------。
3、風雖然不能直接畫出來,便卻可以通過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三個孩子動腦筋用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真值得稱贊。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也試著這樣寫一寫。
四、課外拓展
通過剛才的學習,讓我們知道了只要認真觀察和思考,連畫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都不那么難了。聲音、氣味也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想想怎么樣把它們畫下來,并試著給你的畫寫一兩句話。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4
一、教材簡析
本文目的在于培養學生愛動腦、勤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爱嬶L”這個題目引起了課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風看不見也摸不著,怎么畫?陳丹、趙小藝、宋濤三個好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他們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課文4-8自然段,理解李衛、小藝、丹丹畫風的方法,引導學生新舊知識結合,感受大自然中風動的景物,從而養成仔細觀察,學會積累的習慣。
三、教學對象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差,對課文的感知主要是通過朗讀理解,但學生對自然的感受已經有了許多積累,教學中主要引導學生朗讀,加上孩子天生愛畫、愛說,本課設計讓學生通過查一查、畫一畫、議一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教學理念
倡導自主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朗讀為重要手段,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自由讀、分組讀,分角色朗讀,表演示范讀等)語言實踐中,培養語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個性化的句子,讀懂課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體會到遇事善于質疑、思考、解疑帶來的無窮樂趣,并樹立起自信,同時培養交流合作的意識。
五、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第一課時
(一)課前活動,激發興趣
1、謎語激趣:禾苗見它彎腰,小樹見它招手,花兒見它點頭,浪花見它歡笑。請學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邊、校園中尋找謎底。
2、引導探究:看看哪位最愛動腦筋的同學有辦法把它帶到教室里來。
(二)揭示謎底,引入新課
1、揭謎底,并讓大家說說你是怎樣把它帶到教室中來的。
2、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幾位小朋友,看看他們又是怎么辦的?
(三)、初步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想知道怎樣畫風嗎?風畫出來漂亮嗎?咱們來聽課文錄音,好嗎?[錄音]有的小朋友都聽入迷了!
2、下面的這段時間,老師想請你用你喜歡的學習方法來自學課文,不過,老師有一點小小的要求,你讀書的時候要把生詞畫出來,讀一讀,把生詞所在的句子多讀幾遍。等會兒咱們比比誰學的最好。
。ㄉ詫W)
3、你的表情告訴老師你非常自信,愿意接受大家的考查嗎?(生答)
。1)[出示:句子]
你瞧!屏幕上的這幾個句子里住著生字寶寶,誰敢站起來讀一讀。男同學和女同學比賽讀。(生讀)女同學聲音真好聽,小男子漢聲音真響亮。
。2)細心的小朋友一定會發現,旗桿的桿的顏色與其他字的顏色不一樣,你知道為什么?(桿是個多音字,)誰能用另一種讀音組詞?
。3)[出示:課件]咱們把生字寶寶和他的伙伴請出來,開火車讀好嗎?你來當火車頭,火車這樣開,行嗎?
。4)剛才大家讀的真棒,可是,要想和生字寶寶成為好朋友,就得想個好辦法把他們記住。請你們小組合作,來記住這些字。
(5)都記住了嗎?你認為哪一個字最難記?你用什么好方法記住的。還能用別的方法記住他嗎?(猜字謎、講故事)
。6)這些生字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能用它另外組個詞說句話嗎?
(四)、朗讀感悟,體驗情感
1、出示三個頭像,說說他們的名字。
學生自由誦讀課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稱作自我介紹。如“我叫趙小藝,我在(干什么)!
2、鼓勵學生與“它”交朋友,同時引導讀姓名,認識其中六個生字,可聯系身邊同學的名字來認識。
3、練習對話,開展爭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動。
、僮杂烧b讀;讓學生讀他(她)喜歡的段落。
②自由組合練對讀。
、坌〗M推薦代表,分角色朗讀,競賽讀。在讀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示范、指導。
“誰能畫風?”要讀出宋濤疑問的語氣,且心里有一絲得意的情緒;陳丹說“誰也畫不出來”時,應帶有為難的語氣,趙小藝說“我能”時,應該是非常自信、高興的語氣,語調比較高、聲音較大;“我也會畫風了”“我還能畫”等句子要帶驚喜、興奮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語氣讀。
5、表演、示范朗讀。
(五)留意生活、描繪美景
1、回憶刮風的景象。
2、動手畫風,比比誰想得妙、畫得好。展示學生畫風的作品。
3、課外拓展。
還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見,摸不清的,如果由你來畫,你會畫什么?請你把自己的奇思異想,用彩筆描繪出來。
。⒆鳂I:
課文我們學完了,誰愿意來為大家設計一個有趣的作業,(生答)你可以接受同學的建議,也可以自己想出一個別具一格的作業來。下節課,咱們比比誰的收獲最大。
第二課時
一、激趣導入
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和風有關的游戲,好嗎?誰能唱唱和風有關的歌?(抽生)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抽生)對了,孩子們,風可以聽到,感受到,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出來,可是,風能畫出來嗎?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繼續學習---《畫風》。
二.自主探究
1. 在上節課中,我們認識了三個活潑可愛的小朋友,今天呀,他們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想認識一下他們嗎?(出示課件)和他們打個招呼吧。ㄋ螡、陳丹、趙小藝)(注意相機引導孩子打招呼的語氣和禮貌)
2.現在,聰明的孩子們,請你動腦筋回憶一下,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畫風的呢?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生找)
請你起來讀一讀你到找的句子好嗎?(生讀)
課件隨機出示
宋濤----“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師相機指導:同學們,從他的話中,我們聽出有風了嗎?你覺得怎么讀才可以讓我們感覺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現在正準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5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以一個有趣的題目,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么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畫畫,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用不同的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造”這一單元之中。本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還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
教學目標
1.通過聯系身邊人的姓名及已掌握的識字方法,會認7個生字,正確書寫12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抓課文中的重點句子,探究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從而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創作畫風。
3. 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發現,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感受大自然中事物隨風而動的特點,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同時提高學生積累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前準備
學生:觀察大自然中風動的現象,做小風車,收集幾張畫出風的圖片。
老師:小黑板或幻燈片,生字卡片,一幅畫有房子、太陽、大樹、鳥的畫(參照課本插圖)。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基本程序
教 學 調 整
第一課時
一、看圖說話,閱讀第一段,引出畫風。
1.出示一幅畫有太陽、房子、樹、鳥的圖畫(參看課本插圖)。
同學們,這幅圖上畫了哪些景物?
個別學生回答,教師隨機指導:加上合適的詞語說得更具體一些;按照一定的順序說。
2.這畫呀,是三個小朋友畫的。(出示課文第一段)
自由朗讀,抽讀。
是哪三個小朋友在畫畫呢,你能響亮地喊出他們的名字嗎?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小藝”,貼在黑板上(或教師直接在黑板上端正書寫這三個人名)。
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了。
“宋、陳、趙”人的姓。耳東陳、走肖趙。
我們再熱情地給他們打聲招呼。
4.這三個小朋友不但能畫紅紅的太陽、漂亮的房子、綠油油的大樹、可愛的小鳥,他們還會畫風呢!(板書課題)
5.質疑:風是怎么樣的?(看不見、摸不著、沒顏色、沒氣味)
怎么畫出風來呢?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正確,讀流利。
2.交流:出示詞語,抽讀,正音。
潔白 烏云 眨眨眼睛
忽然 景物 斜斜的雨絲
旗桿 呼呼地轉 顯得更美了
3.出示多音字:
ɡǎn一桿秤 一桿槍 一桿筆 秤桿 槍桿 筆桿
ɡān旗桿 電線桿 欄桿兒
zhuǎn轉身 轉變 轉達 轉送
zhuàn旋轉 轉動
教師指導:“桿”是多音字。讀ɡǎn時,往往形容較小的木條,可以做量詞;讀ɡān時用做較長的木棍!稗D”也是多音字,做改換方向或不是直接的意思時讀zhuǎn;繞著圈兒動的意思時讀zhuàn。在課文中找出有這兩個字的句子讀一讀。
4.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三、深讀課文,合作解疑。
1.風是怎么畫出來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看看書中的小朋友都用了什么好辦法。找出句子,畫上波浪線。
2.討論交流,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幻燈片或小黑板上):
、僦灰娝诜孔忧懊娈嬃艘桓鞐U,旗子在空中飄著。
②說著,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芩嬃藗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自由讀、抽讀。句子中的“她”、“他”分別用文中的姓名代進去,幻燈片或小黑板上改好:
①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谡f著,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③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④趙小藝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4.他們畫風的方法不一樣,為什么都畫出了風呢?你從哪些詞里感受到風?自由朗讀四個句子,有關的詞下加小三角形。
5.逐句討論,交流,朗讀,改編成小詩。
A“宋濤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①抽讀,我們感受到風了嗎?你從哪些詞感受到?
②板書“雨絲斜”。簡筆畫。看來我們可不能小看了這個“斜”字,風啊,就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③宋濤真能干。如果你是宋濤,畫出了風,高興嗎?高興地齊讀句子。
④我們也很能干,誰能用“風來了,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里。”這樣的句式編一句詩歌。
B“陳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俪樽x句子,說說你從哪里感受到風。
、诎鍟靶鋸潯薄D信荣愖x這句話,F在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有風吹過的感受,請你和小樹一樣彎彎樹枝、樹干(手臂和腰)。
③風藏在哪里?能再編一句詩嗎?(“風來了,風來了,風把 吹 了,風藏在 里!保
C“只見趙小藝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①哪些詞讓你感受到風?
、诎鍟捌熳语h”、“風車轉”。 簡筆畫:沒有風時垂下的旗子和有風時飄動的旗子。玩一玩自制的風車,板畫轉動的風車(風車轉動,三片風葉看不清了)。
③編成小詩:風來了,風來了,風把旗子吹動了,風藏在飄揚(舒展)的旗子里。風來了,風來了,風把風車吹動了,風藏在呼呼直轉的風車里。
D小結:瞧瞧我們多能干,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你愿意有表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嗎?
6.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來讀讀嗎?看看風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讀里。(生再讀課文4~8段體會)
四、鞏固生字,寫字指導。
1.填空總結并朗讀下面一段話,復現再記生字。
趙小藝畫了在旗桿上飄動的旗子,呼呼轉的風車;陳丹畫了彎彎的小樹;宋濤畫了幾片烏云和斜斜的雨絲。他們都畫出了風。
2.抽讀生字卡片。交流記字的好方法。
3.比較記憶:烏――鳥 丹――舟 濤――壽 陳――陣
4.指導書寫:藝、丹、濤、陳、絲。
藝:草字頭的橫宜長,下面的“乙”字折筆盡量向左邊斜,彎處較圓,向右稍平,鉤往上。
濤:右邊三橫一長撇,右下的“寸”不要寫得太偏右下。
絲:上面兩個絞絲沒有提,沒有點,下面長橫托住上面的兩個絞絲。
丹:第一筆豎撇,整個字稍瘦長,只有一點。
學生書寫,教師巡回指導,及時糾正錯誤的握筆姿勢和書寫姿勢。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第1、2、3、4題。
六、板書:
15 畫風
宋濤 趙小藝 陳丹
雨絲斜 旗子飄 小樹彎
風車轉
。ㄉ险n時對學生的回答作及時恰當的評價和鼓勵,能夠適時地進行這樣評價:“你真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你善于向別人學習”,“你像書中的小朋友一樣,真會動腦筋”,“你能主動修正自己的意見”……這樣不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為第二課時評價人物做準備。)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6
一、激趣導入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播放風的聲音)今天,我們就來做個和風有關的游戲,好嗎?誰能唱唱和風有關的歌?(抽生)誰能背背和風有關的詩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對了,孩子們,風可以聽到,感受到,可以唱出來,可以說出來,可是,風能畫出來嗎?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學習《畫風》。
師: 小朋友們,當你看到這個課題后,你有什么問題呢?(板書:誰?怎樣畫風?)
生:誰和誰在畫風?
生:他們在哪兒畫風?
生:風是什么樣的?
生: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生:他們畫得好嗎?
二、朗讀感悟
師:自由讀課文,說說文中寫誰在畫風呢?
生:趙小藝、宋濤、陳丹
師: 出示三幅畫,現在同學們看這三幅畫,你們知道這都是誰的畫呢?
師:你喜歡誰畫的風?選你選擇你喜歡的小朋友仔細讀一讀,然后告訴大家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全班交流:
生:我喜歡趙小藝的畫,他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師:(出示課件)板書:圖片(飄動的紅旗)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1:有樹,有房子,還有飄著的旗,我感受到有風了。
生2:我也是感受到有風了。而且這幅畫畫得很美。
師:那么誰能給這幅畫配上書上的內容美美地讀一遍?(出示文字,指名讀)
師:“趙小藝眨眨眼睛”說明他在 (想辦法)他第一個想出畫風的方法,如果你是他,你會怎樣說,誰來大膽地讀一讀。
。ㄖ该x,自評,互讀,再指名讀,齊讀。)
師:他還畫了什么?
生:他還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出示課件)
板書:圖片(轉動的風車)
師:這一句該怎樣讀呢?
。ǔ鍪疚淖种该x,小組賽讀,讀得好的小組獎一面紅旗。)
師:還有誰想說說?
生:我想看陳丹的畫,他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出示課件)
板書:圖片(彎彎的小樹)
師:課文上哪個自然段是寫這幅畫的,你能找出來讀讀嗎?
。ㄖ该x,男女生賽讀)
師:還剩誰的畫沒有看。浚ㄋ螡模┫肟磫?(想)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ǔ鍪菊n件)
師:他畫了些什么?
板書:圖片(斜斜的雨絲)老師我有一個問題。這幅畫中有風那為什么樹不彎呢?
師:你的觀察能力真強!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3:那是因為宋濤畫的風不大,只能把雨絲吹斜而不能把樹吹彎,再有那樹特別粗,一般風吹不動。
師:你們同意他的說法嗎?
師:小結:(出示課件)紅旗在飄動,小樹在彎腰,風車在轉動,雨絲斜斜,都是因為有風的緣故。風雖然不能直接的畫出來,但可以通過畫與風有關的事物表現出來。
過渡:三個愛動腦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變成畫。我們敬愛的葉圣陶爺爺卻把風變成了詩。教師配樂讀《我們知道》。
我們知道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樹葉在枝頭顫動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在那兒了。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樹林微微點頭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正走過。
誰也沒有看見過風。
不用說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紋的時候,
我們知道風來游戲了。
師:讀了這首風的詩句,不如我們也來當當小詩人吧。用“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生補充,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看看你多了不起,這么快就作了一首詩,你能讓老師朗讀你一下你的大作嗎?(師有感情朗讀,指導學生)
你愿意給這首小詩加個題目嗎?(生加題目:《起風了》)那我們就一起來朗讀一下你們共同的杰作吧!
師:愛動腦筋的三個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畫出了風,你們覺得畫了風后的畫怎樣?
生:我覺得畫了風后的畫顯得更美了。
師:課文中是怎樣寫的呢?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師:你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嗎?為什么?
生:我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因為我覺得他們很聰明。
生:我也很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因為他們的想象很豐富。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喜歡課文中的三個孩子,既然你們那么喜歡他們,你們可以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演一演啊,好不好?
生:(齊聲)好!
。ㄉ谛〗M內朗讀課文或表演)
師:哪個小組愿意上臺來分角色朗讀課文或者演一演?
。ㄐ〗M上臺分角色朗讀課文,生評,師評。)
三、拓展延伸
1、 創設情境。
師:課文中的三個孩子都很聰明,想出了畫風的辦法,老師相信你們比他們還要聰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樣畫風呢?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請你閉上眼睛:一天清晨,太陽公公撥開云霧,露出了笑臉。他用慈祥的目光遙望著大地。鳥兒在枝頭嘰嘰喳喳,蹦蹦跳跳。這時,風阿姨邁著輕盈的步子來……
2、 展開想象,引導創新。
風阿姨來了,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個孩子的頭發被吹起來了。
生:我看到一個孩子在放風箏。
生:我看到頭發飄起來了。
生:我看到窗簾被風吹動了。
生:我看到書在翻動。
生:我看到塵土在飄揚。
生:我看到裙子被風吹得飄起來了。
……
師:大家想不想也畫畫風?那就快拿出你的本子畫一畫吧!
結束語:風看不見,摸不著,可是聰明的小朋友都在美麗的大自然中找到了這調皮可愛的風,而且還把它畫了下來。只要你們在生活中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們會有更多新奇的發現!回家后,大家可以找一些有關風的兒歌、歌曲、圖片等,下節課,我們班舉行一個“尋風”大賽,看誰找到的風最美麗,好嗎?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2、領會文中三位小朋友畫風的方法,體會他們的聰明、合作,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黑板上寫的什么字?(風)會唱有關風的歌曲么?
2、我們還學過不少有關風是詩句能說說嗎?
3、你感受過怎樣的風?
師:風聽的見,也能感受的到,可以唱一唱,也能寫一寫,那么風能畫出來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15《畫風》,大家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師:請小朋友帶著問題自由地、認真地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
2、是誰在畫風?文中畫風的三位小朋友也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出示課件),能從左到右說說他們的名字么?
(先出示有拼音的,再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讓學生自由讀,領讀,男女讀,交流識字方法。)
3、這么一會兒功夫你們就學會了生字,真了不起!現在你再來讀讀課文,看看是不是讀的更熟練了。
三、讀課文,看插圖,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記得剛才有同學問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課文2~8自然段具體寫他們是怎樣畫風的。老師把這幾個自然段搬到屏幕上來了,請你默讀這幾個自然段, 想想你喜歡誰?為什么?誰來說說?
⑴ 喜歡趙小藝:
生:① 因為她第一個畫出風。(師:你從哪里知道她畫出風來了?)
、凇∫驗樗龕蹌幽X筋!
你能讀讀寫趙小藝畫風的句子嗎?(師:點趙小藝畫風的句子說:“趙小藝第一個畫出了風,她心里會怎樣?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老師也來讀一讀行嗎?誰想向老師挑戰!誰來評評誰最棒!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趙小藝的畫吧!誰能看著畫面說說風在哪里?
。ò鍟猴h著的旗子、轉動的風車)
⑵ 喜歡宋濤:
生:因為宋濤愛提問題。(師:他提了什么問題?讀出問的語氣。他畫出風來了嗎?畫的是什么?(板書:斜斜的雨絲)他畫出風來了,高興嗎?你能邊想象他那高興勁,邊讀讀宋濤畫風的句子嗎?(點李衛畫風的句子)
為什么畫斜斜的雨絲?如果能把“斜斜的”讀的重點兒會更好!誰愿意再試試?(齊讀。)
、恰∠矚g陳丹:
師:同學們說在同學的啟發下她也學會了畫風,誰能說說她是怎樣畫風的?(板書:彎彎的小樹)誰再來讀一讀陳丹畫風的句子。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大家知道了三個小朋友畫的風在哪里了嗎?(指板)在飄著的旗子里,呼呼轉的風車里,斜斜的雨絲里,彎彎的小樹里。有了風,畫面美嗎?我們來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你們這么喜歡他們,愿意扮演你最喜歡的角色來讀課文么?(組內練習)
哪個小組愿意讀?他們讀得怎么樣?
四、擴展
三位小朋友遇到問題愛動腦筋,想辦法,把看不見、摸不著的風都畫出來了,真能干!下面我們來換換小腦瓜,隨著音樂,想想還能用哪些景物來表現風?想好了就拿起筆來把風畫在紙上。(真像一群小畫家。)
愿意把自己的畫展示給大家看,(放在投影上)告訴大家你畫的風在哪里?不但畫的好,表達的(用詞)也很棒!
同學們想出了這么多的風,大自然里還有許許多多,希望你能留心觀察。
五、課堂總結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得真不錯,這說明只要我們開動腦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能認識生字“宋、濤、陳、丹、趙、藝、顯”,會正確書寫“藝、濤”。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4、了解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學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觀察和發現。
【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學習法。
【課前準備】
生字詞卡片、圖畫、課件。
【教學過程】
一、繪畫設境,談話導入
老師知道你們個個都是小畫家,老師想請小畫家到前面畫一幅畫,需要畫房子、太陽和大樹,誰愿意來畫?
老師還想畫風,怎么畫呢,誰愿意告訴老師?學生自由發言。同學們說的方法真好,我們到課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書:畫風)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掃清生字障礙: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讀?(自由讀、默讀、同桌互讀)
讀中遇到不認識的字你有什么辦法認識它?學生說方法(問同學、問老師、查字典、查生字表)。
2、請同學們再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尤其是那些你剛認識的字。
3、準確朗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三、自主實踐,互動感知
1、你讀課文時認識了哪些字?用什么辦法認識的?還有許多同學的方法很好,為了讓大家互相學習,請同學們小組內互相介紹識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圖片并且板書,小組合作認識七個生字,指導書寫兩個學生挑出來的字(從結構上講可以是生字“藝、濤”,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鞏固生字:
⑴出圖片猜人名:趙本山、宋丹丹。
⑵背誦姓氏歌,鞏固生字“陳”。
⑶讀詞闖關:藝術人生、文藝節目、綜藝大觀。
⑷讀句子說句子:
海水(顯得)更藍了。
濤聲(顯得)更近了。
顯得。
2、課文中三個朋友說了哪些畫風的方法,請你讀一讀畫一畫。
3、找出自己認為最好的畫風的方法讀一讀。
4、聽一聽風聲(課件放一段風的聲音),指導朗讀幾種畫風的方法,請讀得好的學生示范讀,也可以給教師一個機會讀。你從這句話中哪個詞讀出有風?
重點讀好詞語:飄、彎彎的、斜斜的、呼呼地轉。
5、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讀一讀,讀中感悟畫風的幾種方法。
6、同學們最想聽哪一個小組分角色讀?推薦一組分角色讀。
四、拓展課文,積累語言
1、同學們,三個小同學說出了幾種畫風的方法,你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畫風嗎?可以到黑板來畫也可以直接說。
2、再讀課文,看看書中怎么說的畫風的方法,假如你是書中人,你會怎么說?試一試,看你會不會這樣說:
課件出示:劉聰問:“你想怎樣畫風?”
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說的寫在書上,也許將來的課文中就用你說的方法呢。
五、總結全文,課外延伸
同學們,你們說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見,生活中看似很難辦的事情,只要認真觀察,不斷實踐,一定會有所發現。那么,風這種自然現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誰能說一說?你們說的都非常好,老師相信你們這些小信息員一定會在課下找到更準確的答案。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9
講完《畫風》一課,我迫切地想要找出自己教學上的種種不足,也希望能通過一次次地磨礪來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增強自己的教學能力。于是,我進行了反思:
本節課我努力創設一種輕松、愉快、和諧的氛圍,以情境貫穿教學的始終。開始以猜謎語導入,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隨后問學生“你感受過怎樣的風?”大部分學生說的是“感受過暖暖的風;感受過寒冷的風!边@個問題設計得不太好,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如果改成“你對風有哪些了解?”學生可能會想到很多,如從電視上看到的龍卷風,風給人們帶來的好與壞,學生想得越多對后面的畫風幫助越大。板書完課題后,設計的是讓學生對課題提出質疑,然后帶著問題認真閱讀課文,結果把這一環節忘了。在識記生字時,出示了本課三個主人公的頭像,采用與他們打招呼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記住生字“宋、濤、陳、丹、趙、藝”。又通過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組詞等多種形式幫學生識記、理解生字。但字詞教學這一環節用的時間有些長,導致后面的教學有些緊張。
在理解感悟這一環節,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我讓學生找到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句子,然后利用課件展示了他們的畫,再讓學生配著圖來讀,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學得快樂。在朗讀方面,采用了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懂得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但是,在朗讀的指導上做得不到位。如:應指導學生通過重讀“斜斜的、彎彎的、呼呼地轉”等詞語來表現風,這樣,才能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學生才會有不同的感悟,朗讀時才會有不同的味道。我覺得是由于自己對教材鉆研得不夠深,有一種停留在表面上的感覺。
最后一個環節“你想怎樣畫風?”我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之中,以此激情、領悟、延伸、拓展。學生想風、說風、畫風,思維比較活躍:畫柳枝隨風舞動的、畫放飛風箏的、畫樹葉飄落的、畫炊煙的、畫曬在衣架上的衣服的等等,孩子們的想象力不亞于文中的小朋友。但是由于前面用時過長,這一環節時間比較短,沒使學生得到充分的發揮。展示的時候,由于時間緊,我代替了學生的匯報。課后,我想如果有時間,這樣設計會更好:讓學生到前面說“我畫了什么,風把什么吹的得怎么樣?”這樣能同時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另外,我的教學語言比較單調,貧乏的語言讓課堂變得沒有活力。如對學生的激勵語、評價語應該豐富些,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孩子,這一點很重要。語言上少一些指示性的話,多些童趣。
以上是這節課給我的啟示,希望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十五課。
課文塑造的是三個敢想敢問、善于思考的兒童形象,所以編者將本課安排在“用心思考,勇于創造”這一單元之中。
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對話較多,因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中去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通過讓學生說一說除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外,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聽、樂思、樂說。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懂得要勤于觀察生活,遇到問題要動腦筋、善于合作、敢于創新。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有意注意還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學手段、豐富的教學形式十分重要,此外,隨著自主意識和合作意識的增強,使得他們能用自己的方式學,喜歡大家傾聽他們的見解和發現,喜歡和他人交流學習成果。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為他們提供施展特長、展示才能的機會。
根據教材內容特點編者意圖和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課的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認識本課生字6個,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過程與方法:能夠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重點難點: 明白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二、說教學法:
1、現代信息技術教學法:充分多媒體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
2、情境教學法:教學中注意創設情境注重學生學習與現實生活的聯系,使教學貼近生活。
3、“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重視讓學生在自主地參與和學習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熏陶。
4、“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5、合作學習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發現的,老師決不包辦代替,學生和學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見解,做到了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三、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巧設懸念
1.一堂新授課,導語的設計至關重要。富有情趣的導語,就像師生之間架起一座溝通心距的橋梁。通過橋梁,師生的心拉近了。這節課我采用猜謎語方法“云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學生興致勃勃地猜出謎底:風
2、為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我讓學生模仿風的聲音,感受風的存在:用手扇一扇,風來了。
3、板書課題
“風”能聽得見,感受得到,那它能畫出來嗎?今天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畫風》
二)激趣識字,指導朗讀
在這一環節中我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和三個小朋友面對面,直呼他們的名字。利用卡片在活動中,快樂學習本課生字。
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三個小朋友,和我們一起畫風。
1.介紹三個小朋友,趣味識字
【播放課件:趙小藝、陳丹、宋濤三個小朋友的圖片,學習生字“宋、濤、陳、凡、趙、藝” 】
鼓勵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
學生讀三個小朋友的名字,找學生領讀。
2)卡片識字“宋、濤、陳、凡、趙、藝”
。ǚ椒ǘ鄻尤纾壕氉x,指名讀,開火車讀)
2、播放錄音,感受朗讀的魅力。
1)認識三個小朋友后,我們一起走近他們,看看他們是怎樣畫風的?
【播放課件: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 模仿朗讀,體會文章大意。
3)練讀對話,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句反復練讀,體會每個人的心情)
(例:“誰能畫風?”要讀出問句的語氣。
“風,看不見,摸不著,誰也畫不出來。”用非?隙ǖ恼Z氣讀。
“我能!”“我也會畫風了。”“我還能畫!”要帶著興奮,自信的語氣讀。)
4)創設情境,分角色朗讀課文,調動學生朗讀的興趣。分
(強調最后一段中:一陣風吹來,畫顯得更美了?)
5)仿說句子:一場大雨過后,樹葉顯得更綠了。
三)圖文結合,領會創意
這一環節激發學生自主合作小組探究學習。
1.小組討論:三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用波浪線標出來。
2.小組匯報,有學生編輯總結出“小詩”,朗朗上口,加深學生印象。
直觀形象【播放課件:三個小朋友畫風的圖片,學生說說風都在那里?】
先引導: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了,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
接著來學生總結: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里。
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這三個小朋友可真聰明,他們善于觀察生活,遇事善于動腦。我們要向他們學習,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畫風?)
3.引導孩子發散性思維,思考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畫風?
風來了,風把_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_里。
4.動手畫畫你的想法。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對直觀事物感興趣,喜歡艷麗的色彩,所以把繪畫引入語文教學中,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5.優秀作品展示?隙ê⒆觽兊某煽,增強孩子的信心,讓孩子成就感。這樣孩子的積極性會更高,
四)課外延伸,升華情感
最后是德育滲透,通過介紹風的特征,引出校風班風。
讓學生懂得一個好的學校要有一個好校風,一個優秀的班級要有一個好的班風。
接著讓學生在歌聲《咱們從小講禮貌》中,體會如何養成一個好的校風班風。在歌聲中結束一節課。
五)作業超市,發揮想象
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畫畫和寫作能力。給學生設計一個作業:聲音、氣味和風一樣,也是看不見、摸不著,你還能試著畫出來或寫出來嗎?
四、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很簡單,就是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的“小詩”組成。這不僅是對課文內容的一個理解總結,更是學生思維的一個升華和感悟。
《風來了》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起了,風藏在飄著的旗子里。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動的風車里。
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11
學習目標
1、認讀生字詞
2、在讀、議、畫中理解課文,在閱讀中積累語言。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
師:這兩天老師讓大家積累帶“風”的詞語和描寫“風”的詩句,F在我們展示一下,好嗎?
可以“開火車”,也可以“詞語接龍”,一人能說幾個說幾個。
先展示詞語后展示句子。
一、聽記導入:
師:看來,大家積累的關于風的詞語和句子還真不少,F在,老師說一段描寫風的話,請大家仔細聽,聽后回答問題:
1、 聽老師說句子:
春天的風,夏天的風,秋天的風,冬天的風。
2、 指名回答、補充,然后出示原文,齊讀。
春天的風溫暖,夏天的風悶熱,秋天的風涼爽,冬天的風寒冷。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也與風有關,題目是----齊答。板書課題:(畫風)
二、交流展示
師:昨天我們進行了預習,下面,我們進行預習效果的交流展示。請看大屏幕:
1、屏幕出示:
交流展示
(1) 小組內互查自然段和生字詞的標畫情況,錯誤的訂正,沒標畫的補上。
(2) 小組長帶領本組成員交流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 小組長帶領本組成員交流認字情況。
(4) 組內互相交流擴詞、說話情況。
師:根據以上這四個步驟,現在在小組長的帶領下交流學習吧!
2、組內交流(師巡回指導)
3、班內展示:指小組展示自然段和生字詞的標畫情況;指小組展示讀詞情況;指小組展示認字情況;指小組展示擴詞、說話情況。
師:生字詞預習的很好。課文讀得怎么樣呢?請開始交流展示。
4、屏幕出示:
交流展示:
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分段讀課文,達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讀錯字、不回讀。遇到讀有困難的地方,小組長帶領組員共同練習。(一人讀,其他人專心聽,也可以小聲跟讀)
。ɡ蠋熡心康牡厣钊氲蕉齻小組了解學情,發現學生讀書過程中的問題之后針對問題進行指導)
5、指小組來展示讀課文情況
師生評價
三、質疑釋疑
師:這篇課文題目是“畫風”,看到題目,你想知道哪些問題?
四、主題訓練
。ㄒ唬├斫飧形蛘n文,練習說話
1、 這篇課文講了誰干什么的事?
2、 他們都是怎么畫風的?默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再說一說,那一個詞讓你感到有風了?
。ㄏ茸约号,在小組交流。老師巡回指導)
3、誰來匯報?
甲:趙小藝是這樣畫風的----“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憋h這個詞讓我感受有風了。屏幕出示這句話。并在“飄”下加著重號。
乙:“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鞭D這個詞讓我感受到有風了。屏幕出示這句話。并在“轉”下加著重號。
丙: 陳丹是這樣畫風的————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顆彎彎的小樹。我從“彎彎”這個詞感受有風了。屏幕出示這句話。并在:“彎彎”下加著重號。
。核螡沁@樣畫風的————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屏幕上出示這句話。并在“彎彎”下加著重號。
大屏幕同時出現這四句話:
。1)只見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2)她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3)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顆彎彎的小樹。
。4)宋濤想了想,他把畫上的太陽擦去,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
3、 誰能通過讀讓我們感受到有風了呢?請大家讀讀這句話。自由讀、指名、齊讀、賽讀等多種形式。(
4、練習說話
風都藏在哪兒了呢?你們能用“風來了,風把__吹__了,風藏__里”這樣的句式說一說嗎?
師:瞧瞧你們多了不起,一會兒就作了一首小詩,讓我們一起來朗讀一下你們共同的杰作吧!
5、讀小詩
風來了,風把旗子吹飄了,風藏在飄著的里。
風來了,風把小樹吹彎了,風藏在彎彎的小樹里。
風來了,風把雨絲吹斜了,風藏在斜斜的雨絲里。
風來了,風把風車吹轉了,風藏在轉著的風車里。
6、分角色朗讀課文
。1)這三個聰明的孩子動腦筋,想辦法,留心觀察生活,都用自己的方法畫出了風,可真了不起。你們想不想扮演一下這三個小朋友,分角色有感情地把課文朗讀一下呢?現在,我們四人一組,分角色朗讀課文的2-8自然段。
(2)以小組為單位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3)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成果?(師生評價)
五、拓展延伸
1、宋濤、陳丹、趙小藝會畫風,你能畫風嗎?你想怎么畫?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我們來一個對話練習。
老師:你想怎么畫風?
學生:
2、拾貝殼:交流積累的好詞和短語
幾只小鳥一根旗桿三個朋友一陣風一張張畫幾片烏云幾條斜斜的雨絲彎彎的小樹呼呼地轉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1、學的目標: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思的目標: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3、練的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4、情感目標:懂得事物之間是有聯系的,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
“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為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說出還有什么別的辦法畫風。”為教學難點。
二、教法、學法
總模式:“學——思——練”
教師:通過“激趣導入——學思引領——設計練習”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進行學習思考,并鞏固所學,進行拓展遷移。
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通過多種形式的閱讀、體會感悟以及動口說、動手畫,在閱讀中積累語言,在領悟中進行了思維的碰撞,在練說中培養口語交際能力,又在拓展中培養創新精神。
四、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直觀教學是低年級教學的立足點和突破口,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長期的主要任務,聽說訓練是閱讀教學的基本要求,源于文本,超越文本,充分利用文本,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課改的核心。因此本課的設計立足直觀探究理解,重點放在識字、聽說和閱讀理解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 “以人為本”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本”加強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啟發。
五、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談話激情:這節課老師給同學們上一節美術課,好嗎?我想請咱們班的“小畫家們”幫我上黑板畫幾樣東西,可以嗎?
2、指名板畫:房子、小樹、太陽、云朵、小鳥等,構成一幅畫。
3、設置懸念:我想把風也畫進去,可是風看不見也摸不著,怎么畫呢?誰能幫我畫呀?
4、揭題板書:《畫風》。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小朋友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遇到有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小組內匯報朗讀,評評小組內的“小播音員”。
3、指名分節讀課文,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評價。
【三】、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過渡:讀了課文后,大家知道誰在畫風了嗎?讓學生高興地喊出三個小朋友的名字。
1、師:瞧,這三位小朋友來到咱們班了,想認識嗎?(出示課件:圖上有三位小朋友在畫畫,三位小朋友頭的上方分別有他們帶拼音的名字。)
2、鼓勵學生和他們三個做朋友,與他們三個打招呼,作簡要的自我介紹。
例如,宋濤,你好!我叫,很想和你做朋友。(學生自主選擇喜歡和誰做朋友,就選擇誰練習說話)
3、卡片認讀“宋、濤、陳、丹、趙、藝”六個生字,小組討論識字好方法,全班交流。
4、想一想、找一找:“宋、濤、陳、丹、趙、藝”這幾個字在我們身邊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現過。
5、學寫生字:藝、濤(學生觀察、教師范寫、學生仿寫。)
【四】、精讀課文,思考感悟
。ㄒ唬﹦撛O情景,提出問題:
自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問題,在小組中交流。
。ǘ┆毩⑺伎,閱讀感悟:
重點理解三位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老師在學生讀書、理解的過程中隨機播放課件,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隨機指導朗讀,特別要讀出三個小朋友會畫風后的高興心情。
。ㄈ┖献鲗W習,交流討論。
a、隨學生回答出示相關課件:
⑴趙小藝她在房子前面畫了一根旗桿,旗子在空中飄著。
⑵陳丹她在大樹旁邊畫了幾棵彎彎的小樹。
、撬螡旬嬌系奶柌寥,畫了幾片烏云,又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說:“下雨了,風把雨絲吹斜了。”
、融w小藝還畫了個拿風車的小男孩,風車在呼呼地轉。
b、請學生在黑板上畫畫文中的景物。
c、請學生給所畫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話,同時指導朗讀。
(四)朗讀感悟,體驗文本。
。1)、三個小朋友中,你最喜歡誰?為什么?
。2)、把你最喜歡的小朋友的話讀給同伴聽。
。3)、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4)、每組派代表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朗讀表演。
【五】、鞏固拓展,積累創新。
(一)鞏固練習,拓展創新
師:文中的三個孩子畫出了風,小朋友,你們想畫風嗎?準備怎么畫風呢?把自己的奇思妙想告訴你的學習伙伴吧!
1、小組討論畫風方法。
2、全班交流畫風的方法。
3、完成課后“讀讀寫寫”。
課件出示:張潔問:“你想怎樣畫風?”
我說:“___________________。
。ǘ┳灾鬟x擇,個性體驗
1、用你的畫筆,畫出不同的風。
2、小詩人:讀一讀老師仿照課文創編的小詩,自己也仿寫一小結兒歌。
3、小巧手:做架紙飛機或風車,到風中去放飛你的快樂,放飛你的理想。
教學反思:
《畫風》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這篇課文貼近兒童生活,以一個有趣的問題,引起了課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風看不見,摸不著,怎樣畫呢?課文中的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課文內容淺顯,學生一讀即懂,但本文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我們農村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閱讀有限,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觀點、做法。因此,我在教學中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讓學生弄清每個小朋友是怎樣畫風的,同時讓學生進行課外拓展:說一說除了課文中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方法外,你還有什么方法畫風?進一步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一堂以“學----思-----練”為主題教學模式的教研課。在這堂課的設計和教學上,我力求突出“學---思----練”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學中應盡量創設情景讓學生樂讀、樂學、樂思、樂練。
一、“以課為本”,設定目標。
新課標要求,二年級的學生要在以識字教學為重點的基礎上,利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材本單元的目標是通過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培養學生愛動腦、愛動手的好習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并且從課文中受到啟發,學會留心身邊的事物,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學會獨立思考、大膽創新。圍繞新課標和單位目標結合本課特點和本課時的安排,我分別設定了本課時具體的學、思、練的相關目標。
二.“以人為本”,激趣導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教者必須“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需要和發展來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引領。 “學——思——練”模式低段教學,面對的是年齡小,喜歡玩樂的孩子。所以,上課初始,教者要想法設法地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盡快把他們吸引到課堂上來。我發現我們班大多數學生對上音樂、美術課比上語文、數學的興趣濃厚,所以在導入新課這個環節中,我以上美術課為契機導入新課,這樣的開場不僅新鮮有趣味,過渡自然,而且還在無形中初步認識了風“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的性質,更為下面理解“畫風”埋下伏筆。
識字是低段教學的重點?墒顷惻f老套的機械重復地讀寫模式已是學生所不能接受的,以課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強調的是學生快樂的學習。所以,在生字的教學環節中,我利用巧妙的方法將單調的識字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創設和文中小朋友交朋友的情境和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巧妙識字,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三、“以讀為本”,學思結合。
語文教學,永遠是離不開讀和寫。在閱讀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感悟中合作交流,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學會閱讀。在這個環節我為了克服乏味地串講,我先放手讓學生自由朗讀,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段落,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讀一讀,評一評,使學生在人文的課堂中學會讀書的方法,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在讀的基礎上大膽讓學生小組合作自學,在自學中思考發現,在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這樣,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的理解、思維等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我還采用多種形式進行分角色朗讀,既加深了對本課意境的體會,又培養了同學間的團結合作精神,同時還進一步增強了語感。
四、“以生為本”,鞏固提升。
圣人有云:溫故而知新。可見,對新知識的鞏固,既是一種復習,其實也是一種提升。新課標也強調不能忽視學生的雙基。所以,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也注重了學生的鞏固和延伸。學生的個性,能力有差異,作業應具有“創造性學習過程”的本質,所以我在設計練習這個環節中,盡量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以生為本”,分層設計具有多樣性的,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讓學生通過作業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這個環節既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也讓學生通過想象說話,留給學生一個可以盡情拓展的空間,發展思維,引領創新。
教學中的不足: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我的教學中遺憾就更是不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雖然我也特別關注了學生,關注了教材,關注了課堂,可是,我覺得上課的效果并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好。例如,在“練”的環節我設計的拓展:讓學生說說還有什么方法可以畫風,學生雖然也有積極的參與,可是思維還是顯得狹窄。其實,生活中處處是“風”,可是學生平常似乎不太善于發現。所以,在引導學生的發現上,我還要下功夫。另外,在學寫小詩的環節上,也僅是幾個優生做的還像那么回事,可能這個設計難度大了一些。
《畫風》第二課時說課設計 篇13
《畫風》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講了三個小伙伴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畫紙上的故事。本課人物多,對話多,又是三個人的相互交流,學生不易理清課文中人物的態度、觀點、做法。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多種讀書形式,展現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懂的學習過程。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感受課文內容,了解文中三個小朋友的對話過程以及畫面內容,接下去再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采用談話交流的方式指導朗讀對話,反復練習,體會不同的語氣,讓學生感受到三個小朋友互相啟發,互相激勵,結果用不同的辦法畫出了風。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懂得了——遇事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的道理。
從朗讀感悟到學會思考,再到練習表達,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獲得知識與能力,同時促進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與提升,并使學生自瀆自悟自得,在讀中放飛想象,得到啟發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