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精選14篇)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
1會認12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詞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
教學準備:
自制生字卡片、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孩子們,過了炎熱的夏天,我們走進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圖畫。
二、讀中識字。
1學生自由試讀詞語。
2分組互助讀詞語,再開火車讀詞語。
3出示生字,學生自主認讀(讀準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字“層、盡、染、淡、登、翠、爽、壯”。)
4開火車讀生字。
5 同桌卡片抽讀。
三、朗讀感悟。
1 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畫面。
2 分組試讀,互相幫助,力求讀正確。
3 多媒體演示秋天的畫面,說說自己的感受。
4 學生邊讀邊想象,聯系大自然實際,整體感悟詞語的意思。
5 多種形式讀。
(1)開火車讀,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美讀,要求讀得有感情。
(3)自由讀給喜歡的小伙伴聽。
四、在讀中鞏固識字。
1選詞語,讀詞語。出示圖片,選出與圖上景色相對應的本課詞語,讀一讀。
2分小組讀“我會讀”中的詞語,鞏固認讀生字。
3 自編字謎,在編字謎、猜字謎的過程中自主識字。
五、在應用中鞏固識字。
1給生字找朋友(組詞語)。
2卡片游戲《找朋友》。
六、在寫中鞏固識字
1 認讀字音。
2 根據規律分析字形,記住字形。
如,“宜”與“實”,上邊都有一個寶蓋兒,區別在于“宜”的下邊是個“且”,“實”的下邊是個“頭”。
3 分組說說自己喜歡的記字方法。
4 說說難寫的字和容易寫錯的字。
5 師范寫,學生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導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寫正確,寫美觀。
6 學生練習。
七、實踐活動
“慶豐收”:秋天是收獲的季節,農民收獲了糧食瓜果,我們收獲了詞語。分小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詞語,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誰獲得了詞語大豐收。
關于秋天的詞語
一葉知秋春種秋收春蘭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
秋風過耳秋風蕭瑟秋雨綿綿秋收立秋中秋節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點:認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課時
一、看圖引入:
1、學生觀看校園生活的圖,議一議,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
2、說說自已的學校生活經及自已的感受。
二、學習生字。
1、借助圖畫讀本課的詞語,畫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3、檢查讀音,重點讀準“琴”和多音字模。
4、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識字經驗。總結識字方法。
三、看圖讀詞。
1、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語在圖畫中能找到,再讀一讀。
2、哪些詞語是圖畫中沒有的?找出來讀一讀。
3、再次練讀詞語,展示:喜歡讀哪一行就讀哪一行。
4、比賽讀,看誰讀得最好。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紅。
2、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胡:左高右低,左右寬乍基本相等。
戲: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又的捺變點。
鋼;金字旁的起筆不要超過第二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自已讀詞語,如有不會的可以向同學請教。
2、指名讀詞語,看誰讀得準確讀得有感情。
3、檢查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
二、誦讀詞語
1、教師范讀。
2、學生評說老師的范讀,教師提示從以下兩個方面:要邊讀邊想象,讀每個詞語都要讀出一個畫面來。要讀出詞語的韻律來。
3、學生有滋有味地練讀詞語。指名讀第一行詞語,相機評議,最后齊讀。
4、自主讀后三行詞語,邊讀邊做動作體會。指名讀,喜歡讀哪行就讀哪行,學生讀后可提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詞語?為什么要這樣讀?
5、男女生比賽讀。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描紅。
2、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觀;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左邊又字捺變點,右邊見字的“撇”不宜太長,豎彎鉤要舒展開。
彈:左窄右寬,左右相等長。
琴:上邊的兩個王字要扁一點,下面的人字要舒展開。
養:中間的豎撇要一筆寫成。
四、讀讀說說
學生先讀一讀課后的題目的意思,再來個生字開花。比一比,誰說得好,說得多,從理解詞語中積累詞語。
五、實踐拓展學校還有哪些活動?把知道的說給同學聽。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3
一、揭題導入
師:結合已經學習的部分帶有月字旁和身字旁的字引入本課的學習。
1、出示詞語:腦、肩膀、膽、腿、胳膊、脖子、腰、躲藏
還記得這些老朋友嗎?誰來讀一讀?
2、讀了這些詞,你們有什么發現?(板書:身月)
(學生在復習舊知識的同時,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發現、探究,進而初步了解月字旁和身字旁所表示的意思)
二、學習與"身字旁"有關的生字。
1、引導學生了解身字旁所表示的意思
1)、出示課文中的插圖1,猜一猜,圖中的象形字是什么字?怎么猜出來?
2)、正像同學們所觀察到的,身就是指人的身體,帶有身字旁的字與人的身體有關。
3)、出示:軀體、躺下、鞠躬、躲藏
誰認識他們?領大家讀一讀。
4)、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心有靈犀一點通"。
請一位同學到前面來看詞語做動作,不能出聲。其他同學猜一猜,他的動作表示的是黑板上的哪個詞語。(出現、鞠躬、躲藏、躺下等詞)
(以這個游戲引導學生做動作猜詞語,使學生切實體會身字旁所表示的意思,既解決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又增添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引導學生互教互學,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師:怎樣記住"軀、鞠躬"這三個生字呢?誰愿意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學生運用第五單元所學習的分析字形的方法進行互相學習。
三、學習與月字旁有關的生字。
1、教師:下面的這組詞與月字旁有關,請同學們小組內合作學習這些字詞,比比看,哪個小組的學習方法最有效。
學生借助生字卡片通過小組的互教互學掌握這組字詞。
(他們通過讀一讀、我當小老師、查 (注重培養學生在生活中識字的好習慣。)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1個生字只識不要求寫;認識“金字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知道一些有關旅行的知識和我國重要的旅游景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小朋友,你們喜歡旅游嗎?都去過哪些地方?能說給老師聽聽嗎?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和旅游有關的歸類識字課文。板書課題:識字2(齊讀) 二、初步看圖,讀韻文 1.看看有幾幅插圖,圖上畫了哪些著名的景點。 2.自由讀韻文,要求: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三、指導看圖,學習部分生字詞 出示第一幅掛圖,觀察說話。 1.老師向同學們介紹哪幾種交通途徑?[相機出示詞卡:公路、鐵路、水路] 2.指名讀生詞。 3.公路、鐵路、水路上的交通工具分別是什么?(汽車、火車、輪船) 4.你喜歡哪種交通工具,為什么? 小結:圖上的老師不僅向同學們介紹了公路、鐵路、水路這三種交通途徑,還向同學們介紹了一些與旅行有關的事物。 5.同學們出去旅游在外面住宿的房子,稱為什么呢?[相機出示詞卡:旅館] 6.為了游覽,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去,叫做什么?[相機出示詞卡:旅行] 7.在旅行的途中,叫做什么呢?門目機出示詞卡:旅途] 8.比較“旅途”、“旅行”這兩個詞的不同。 9.出示填空。 (1)公路上的交通工具是——。 (2)鐵路上的交通工具是——。 (3)水路上的交通工具是——。 四、學生自學出示的生字詞 要求:讀準音節,看清字形。看看掛圖,想想字義。 五、教師檢查自學效果,并加以指導 1.認讀生字,正音。 2.用“旅”、“館”擴詞。 六、小結 剛才我們學習了兩組詞語,第一組詞語向我們介紹了哪三種交通途徑?(公路、鐵路、水路)第二組向我們介紹的與旅游有關的詞語是哪些?(旅館、旅途、旅行) 七、指導書寫 1.學生看筆順圖,記憶“鐵、旅、館”的筆順;認識“金字旁”。 2.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書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5.讓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生字、新詞卡片。 2.按“鐵、旅、館”的筆順書空。 3.用“旅行”說一句話。 二、繼續看圖學習生字詞 出示第二幅圖。 1.圖上的兩個同學游覽了哪些自然景觀?[相機出示詞卡:西湖、漓江、三峽] 2.老師介紹這幾處景點。 3.你們覺得這兒的風景美嗎?能看圖說說美在哪兒嗎?指名學生說圖。 4.圖上的兩個同學游覽了西湖、漓江、三峽后,來到了我國偉大的首都——北京,他們在北京看到了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的偉大工程。[相機出示詞卡:故宮、運河、長城] 5.教師介紹故宮、運河、長城。 6.同學們從圖上看到這些偉大的工程,想說些什么? 7.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以上生字詞。 三、指導讀韻文 1.范讀、自由讀、齊讀。 2.讀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四、以“我喜歡X X”為題看圖說話 五、指導書寫 1.按“峽”的筆順書空。 2.教師范寫生字。 3.在《習字冊》上描紅,說說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 4.在《習字冊》上仿影、臨寫。 【教學背景及理念】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開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領域……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鑒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說,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案例描述】 《識字2》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新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緊接著,進行識字教學。然后,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質疑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提問很有針對性,而葉健斌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新意義。 片段一:激發興趣,初讀課文 1.師范讀韻文。(部分學生跟著輕聲念) 2.師: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 3.生自由練讀。 4.師: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 生1:“家務事,愿承擔”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比較難讀。(師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師,我有個發現,“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師:你說得很對,真會發現! [現代課堂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提供幫助,及時正音。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 5.師:解決了難讀的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生自由練讀) 6.師生對讀。(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7.同桌同學對讀──小組進行對讀。(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8.師:你還想怎么去讀?和學習伙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讀,有的動作表演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 [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學習課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一聽老師的范讀,就喜歡上了。我抓住這個契機,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尤其是采取對讀形式,學生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想再讀,都爭著說“老師,我還想讀!”我聽了,心里一陣欣喜,這篇韻文對學生的吸引力可真大!] 片段二:讀中感悟 1.師: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 生1:我讀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長輩,懂禮貌。 師:對呀,“尊長輩”就是要尊敬長輩,尊重長輩。平時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長輩的呀? 生a:爺爺奶奶來了,我給他們倒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b:見到叔叔阿姨,我會向他們問好。 師:真有禮貌呀! …… 生2: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師:是的,做錯事情,應該馬上改正。知錯就改還是(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師:對呀,書上說家務事──(生:愿承擔)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過哪些家務事? 生:我幫媽媽掃過地。 生:我幫奶奶洗拖鞋。 生:我幫媽媽洗碗,洗菜。 生:我還幫媽媽洗過衣服呢! …… 師:真能干!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么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干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就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長輩”呢? 師:誰來幫他? 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長輩。 師:輩分比我們大的人就叫長輩,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 生2:“態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師:課文里說什么時候要態度好呢? 生: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師: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長輩們也有范錯誤的時候,他們做錯了,你怎么提醒呢?來演一演。 生:我會輕輕地跟他們說。 生:我會很有禮貌地提醒他們。 師:對,長輩們做錯了,就應該像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有禮貌地、誠懇地提醒他們,這樣就是態度好。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愿。因而在課堂上我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使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從發現問題到探索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正當學生討論得熱鬧,葉健斌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我心里一怔,這一點我還真沒想到呢。腦子一轉,識字2沒有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給“識字2”加個題目。) 師: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識字2”沒有題目,我們正好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呢!你想給它取什么名字?(葉健斌略加思索,說一時還想不出來,想聽聽其他小朋友的意見。) 師:那我們大家一起來想想,給這篇韻文取個題目,好嗎? (生躍躍欲試) 生1: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讓它叫“三字歌”。 師:為什么這么叫? 生2: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師;不錯,你很會觀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 師:真不錯,大家給這篇韻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最好呢? 生(葉健斌):老師,我覺得取“好孩子,人人夸”這個題目最好。課文講的就是怎么樣做一個好孩子。 師:是呀,你們也都想做一個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們就把“識字2”這篇韻文取名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過) [課堂教學應該是動態的、生成性的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文本意義,提出了給韻文加題目的想法。這時,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碰撞,我及時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動腦筋思考,給韻文取個名字。此時,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他們積極動腦思考,發揚了他們的個性。] 【教后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教學背景及理念】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課堂上,教師把微笑帶進教室,為學生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無拘無束,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開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領域……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創新意識,培養創新精神,從而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 《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本課借鑒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較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忽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我們老師首先就應該要讓孩子們懂得如何愛父母、敬長輩。因此,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引導他們感悟愛長輩、愛家庭。新課標強調,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課堂上,我努力創設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自讀自悟,放手讓學生去說,讓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看法,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更重要的是,給學生足夠的自主空間,讓他們主動質疑、學會質疑,激發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努力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案例描述】 《識字2》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新課伊始,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朗讀,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緊接著,進行識字教學。然后,在學生熟讀課文、熟記生字的基礎上,我又把教學重點放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上。讓學生自讀自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再讓他們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共同解決。在質疑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提問很有針對性,而葉健斌小朋友的一個建議更是具有創新意義。 〖片段一:激發興趣,初讀課文〗 1、師范讀韻文: 部分學生跟著輕聲念。 2、師: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 生:想! 師: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 3、生自由練讀。 4、師: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跟老師一起讀一讀。 生1:“家務事,愿承擔”比較難讀。 (師生共同正音) 生2:“父母教,認真聽,做錯事,即改正”比較難讀。 (師生共同正音) 生3:老師,我有個發現,“父母教”的“教”,就是“教室”的“教”。 師:你說得很對,真會發現! 現代課堂教學提倡“以學定教”,針對學生的朗讀情況,及時提供幫助,及時正音。體現了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引導者。 5、師:解決了難讀的字,咱們再讀讀課文,讀通句子,選擇你喜歡的部分多讀幾遍。 (生自由練讀) 6、師生對讀: 師讀:小朋友──生接讀:正年少── 7、生讀: 同桌同學對讀。 小組進行對讀。 (感受三字韻文的韻律美) 8、師:你還想怎么去讀?和學習伙伴商量商量。 (生有的拍手讀,有的動作表演讀,個個都興高采烈的樣子) 激發學生的興趣來學習課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一聽老師的范讀,就喜歡上了。我抓住這個契機,采用多種朗讀形式,讓學生讀通讀熟課文。尤其是采取對讀形式,學生讀了一遍又一遍,還想再讀,都爭著說“老師,我還想讀!”我聽了,心里一陣欣喜,這篇韻文對學生的吸引力可真大! 〖片段二:讀中感悟〗 1、師: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把你的感受說給大家聽聽吧。 生1:我讀懂了小朋友要尊敬長輩,懂禮貌。 師:對呀,“尊長輩”就是要尊敬長輩,尊重長輩。平時在家里,你是怎么做到尊敬長輩的呀? 生1:爺爺奶奶來了,我給他們倒茶。 師:你真是個孝順的孩子! 生2:見到叔叔阿姨,我會向他們問好。 師:真有禮貌呀! …… 生2:我讀懂了如果我們做錯了事情,就要改正。 師:是的,做錯事情,應該馬上改正。知錯就改就是? 生答:好孩子。 生3:我知道了要經常幫媽媽做家務,洗洗碗筷,掃掃院子。 師:對呀,書上說家務事── 生:愿承擔。 師:平時你都幫爸爸媽媽做過哪些家務事? 生:我幫媽媽掃過地。 生:我幫奶奶洗拖鞋。 生:我幫媽媽洗碗,洗菜。 生:我還幫媽媽洗過衣服呢! …… 師:真能干!你們都是愛勞動的孩子。爸爸媽媽平時工作那么辛苦,你們能幫助他們干點家務,減輕他們的負擔,真是不錯呀! 學生是閱讀的主體,在閱讀中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讓學生說說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就是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說出自己的閱讀感受和體驗。 2、師: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 生1:什么叫“長輩”呢? 師:誰來幫他? 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是長輩。 師:輩分比我們大的人就叫長輩,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阿姨等,他們都是我們的長輩。 生2:“態度好”是什么意思呀? 師:課文里說什么時候要態度好呢? 生:長輩錯,要提醒。態度好,心意誠。 師:長輩做了事情的時候,我們應該有禮貌地提醒。長輩們也有范錯誤的時候,他們做錯了,你怎么提醒呢?來演一演。 生:我會輕輕地跟他們說。 生:我會很有禮貌地提醒他們。 師:對,長輩們做錯了,就應該像剛才兩位同學說的那樣,有禮貌地、誠懇地提醒他們,這樣就是態度好。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新穎而無知時,最能誘發好奇內驅力,激起求知、探究操作等學習意愿。因而在課堂上我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發現問題,提出不懂的地方,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使學生養成善于發現問題的習慣,從發現問題到探索問題,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正當學生討論得熱鬧,葉健斌小朋友高高舉起了手。他站起來說:“老師,我有個想法。我可不可以給這篇韻文加個題目呀?我心里一怔,這一點我還真沒想到呢。腦子一轉,識字2沒有題目,這是個很不錯的想法。于是,我馬上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給“識字 2”加個題目。) 師:哇,你的想法真的很棒!“識字2”沒有題目,我們正好可以給它取個名字呢!你想給它取什么名字? 葉健斌略加思索,說:“還想不出來。” 師:那我們大家一起來想想,給這篇韻文取個題目,好嗎? (生躍躍欲試) 生1: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字。 生2:我想讓它叫“三字歌”。 師:為什么這么叫? 生2: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 師:不錯,你很會觀察,也很有想法。 生3: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 師:真不錯,大家給這篇韻文取了那么多好名字,你們覺得哪個名字最好呢? 生(葉健斌):老師,我覺得取“好孩子,人人夸”這個題目最好。課文講的就是怎么樣做一個好孩子。 師:是呀,你們也都想做一個人人夸的好孩子吧。好,我們就把“識字2”這篇韻文取名為“好孩子,人人夸”。(鼓掌通過) 課堂教學應該是動態的、生成性的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文本意義,提出了給韻文加題目的想法。這時,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碰撞,我及時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動腦筋思考,給韻文取個名字。此時,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他們積極動腦思考,發揚了他們的個性。 【教后反思】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1、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 “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2、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 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和 “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質疑,讓他們學會提問。例如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雖然一年級兒童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卻是最大的,也最愛問“為什么”。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后,我又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提的問題雖然涉及到詞語的理解比較多些,但這也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而葉健斌小朋友提的問題著實讓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他是個很好問的孩子,平時上課總喜歡給大家提些意見和建議。對于他的好問,我一直鼓勵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給韻文加題目”的建議,這也得益于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敢于質疑,說明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有時即使是離題或“冒犯”老師的問題,也應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有問有答。 3、要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里裝著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給韻文加標題的建議后,我就抓住這個閃光點,引導全班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于是,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歪著腦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著,個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說──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有的說──我想讓它叫“三字歌”,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還有的說──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最后經過討論,決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這個題目。 二、用“活”教材,不斷生成課程資源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的。但由于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本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葉健斌小朋友的“好問”,就沒有了“給韻文加標題”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質疑的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只認不寫4個字。認識一個偏旁。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仔細觀察圖畫,能憑借圖畫聯系生活積累,認識天安門廣場的事物。理解本課詞語。 3、感受北京天安門廣場節日的歡慶氣氛以及神州大地的欣欣向榮,體會祖國的繁榮與強大。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按筆順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10個生字,并按字的結構把字寫端正、勻稱。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國慶大典盛大場面的詞語,理解全課12個詞,如何與圖融為一體,給人一種普天同慶的節日氣氛。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具準備: 小黑板及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同學們,一年中我們要過好多節日,請你說一說下面的日期各是什么節日?1月1日、3月8日、5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10月1日 二、再讀課文,讀準字音,初識場景。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篇新課文,一同歡度一個節日。請小朋友一邊照拼音讀課文,一邊看課文插圖,猜猜看:課文寫的是一個什么節日? 1、學生借助拼音,仔細讀課文。注意看清音節,讀準字音。 2、指名分行讀課文,師生共同正音。 3、啟發學生對照畫面認識天安門。 三、細讀課文,看圖學詞,理解詞義。 1、啟發學生對照畫面認識天安門“城樓”“紅燈”“金水橋”“中國龍”“騰飛”推斷出課文寫的是首都北京國慶大典的場景。 大典:典,指典禮,即隆重的儀式,如閱兵典禮,揭幕典禮。大典,特指最盛大最隆重的儀式,如開國大典。 2、指導學習第一行。 (1)出示天安門城樓的畫面,學生看圖后自由說說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出示:“城樓”“紅燈”“金水橋”認讀。 (3)教師小結:表現天安門城樓的景色。 3、指導學習第二行。 (1)播放禮炮聲和國歌及天安門升旗儀式圖片。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大典正在這里隆重舉行。出示:“大典” (2)學生展示課前搜集的有關海陸空三軍的圖片。出示:“檢閱”“海陸空”。 講解有關檢閱軍隊的情況。(朗讀:“大典”“檢閱”“海陸空”) (3)教師小結:表現國慶閱兵式場面的詞語 四、指導生字 1、出示小黑板:金水橋檢閱海陸空(學生齊讀,特別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2、學習生字:橋檢陸 (1)“檢”是前鼻音;“陸”的聲母是“l”,不要誤讀成“n”。 (2)仔細觀察生字,認真聽老師分析。 (3)練習描紅、仿寫。 (4)口頭擴詞 五、小結。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繼續看圖學習生字。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生字新詞:指導學生讀詞語卡片。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應提示學生,不能把這些詞語編成順口溜,也不能頓讀,要讀出有序的感覺。 3、指導學生進行訓練朗讀。 二、繼續學習韻文。 1、指導學習第三行。 (1)出示“狂歡夜”圖片。朗讀:“禮炮”“焰火”“狂歡夜”。 (2)啟發學生自由交談“狂歡夜”的情景。 (3)教師小結:寫出了人民群眾歡慶的場面。 2、指導學習第四行。 (1)啟發學生自由交談:同學們,剛才我們一起看了國慶五十大典的盛況,你們有什么感受? (2)教師小結:表現了祖國的突飛猛進。 (3)出示詞語,齊讀:“神州”“騰飛”“中國龍”。 3、配以相應的樂曲和畫面,引導學生誦讀全文,讀出情趣。 4、背誦韻文。 三、繼續學習生字:禮、炮、焰、狂、神、州、龍 1、指導寫字。 (1)教師范寫“焰”,重點提示“焰”字的右上方的第二筆不帶鉤,下面部分的第三、第五兩筆短橫等高且不相連。 (2)教學“犭”(反犬旁)。第二筆是彎鉤,要寫得像動物直立微微點頭的樣子。 (3)提示“神”的“礻”是示字旁。 (4)“州”是獨體字。是“川”加三點,“川”的最后一豎應比其余兩筆長,中間一豎略短些,三點的第一點自右向左下點,其余兩點自左向右下點。 2、學生找出相同偏旁的字:炮、焰。說說左右結構比例。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寫字姿勢。 4、口頭擴詞。 四、練習設計: 1、寫筆順:陸龍州狂焰 2、選字填空: 路 陸 ( )地 ( )面 ( )燈 大( ) 舟 州 小( ) 神( ) 扁( ) 蘇( ) 3、填上合適的詞: ( )的紅燈 ( )的城樓 ( )的焰火 ( )的中國龍 五、小結,布置作業。 向家長匯報自己所知道的國慶節盛況的描寫,并通過詢問家長或是上網查閱更多的國慶知識。 1、抄寫生字并組詞。 2、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3、預習《識字3》。 板書設計: 識字2 城樓 紅燈 金水橋 大典 檢閱 海陸空 禮炮 焰火 狂歡夜 神州 騰飛 中國龍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點:認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課時 一、看圖引入: 1、學生觀看校園生活的圖,議一議,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 2、說說自已的學校生活經及自已的感受。 二、學習生字。 1、借助圖畫讀本課的詞語,畫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3、檢查讀音,重點讀準“琴”和多音字模。 4、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識字經驗。總結識字方法。 三、看圖讀詞。 1、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語在圖畫中能找到,再讀一讀。 2、哪些詞語是圖畫中沒有的?找出來讀一讀。 3、再次練讀詞語,展示:喜歡讀哪一行就讀哪一行。 4、比賽讀,看誰讀得最好。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紅。 2、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胡:左高右低,左右寬乍基本相等。 戲: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又的捺變點。 鋼;金字旁的起筆不要超過第二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自已讀詞語,如有不會的可以向同學請教。 2、指名讀詞語,看誰讀得準確讀得有感情。 3、檢查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 二、誦讀詞語 1、教師范讀。 2、學生評說老師的范讀,教師提示從以下兩個方面:要邊讀邊想象,讀每個詞語都要讀出一個畫面來。要讀出詞語的韻律來。 3、學生有滋有味地練讀詞語。指名讀第一行詞語,相機評議,最后齊讀。 4、自主讀后三行詞語,邊讀邊做動作體會。指名讀,喜歡讀哪行就讀哪行,學生讀后可提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詞語?為什么要這樣讀? 5、男女生比賽讀。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描紅。 2、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觀;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左邊又字捺變點,右邊見字的“撇”不宜太長,豎彎鉤要舒展開。 彈:左窄右寬,左右相等長。 琴:上邊的兩個王字要扁一點,下面的人字要舒展開。 養:中間的豎撇要一筆寫成。 四、讀讀說說 學生先讀一讀課后的題目的意思,再來個生字開花。比一比,誰說得好,說得多,從理解詞語中積累詞語。 五、實踐拓展學校還有哪些活動?把知道的說給同學聽。 今天上的識字內容是學生比較生疏的,因為對農村孩子來說,他們只能在電視里見到過,親身經歷的甚少,因此,光和他們交流是不能激起對本課內容的興趣,所以,課伊始,我就從最簡單的問題著手,問孩子們我國的首都在哪里,知道我國的首都有些什么?接著又和2008年的奧運會聯系起來,由此導入,再由圖到詞串,引導孩子帶著興趣去讀詞語,由于這篇課文生字多,而且前后鼻音也多,所以生字的讀音教學也是一個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孩子們借助拼音讀上幾篇,然后讓孩子們相互認讀,并相互糾正,加上教師適時指導糾正,孩子們也能快速地朗讀出來,達到了朗讀的效果。教學中,對詞語的理解也是一個重點,特別是“大典、檢閱”等詞語,對這些孩子來說更難了,學生很難明白。所以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看圖,說圖,讓學生了解國慶大閱兵,領導人會在天安門城樓檢閱海陸空三軍,來感受解放軍的威武,學生也能通過圖說出圖意,并感受到解放軍的英雄氣概,因此,在朗讀時,我讓孩子們讀出這樣的語氣,學生也是感情豐富,讀出了氣勢。當然,為了使學生聽明白,在本節課中,我講的時間用的較多,留給孩子的思維空間比較少,這在以后的教學中應注意的。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 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 3 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1 同學們有沒有去過桂林?誰來說一說,你眼中看到的桂林是什么樣的? 2 是呀,“桂林山水甲天下!”同學們想不想親眼去看一看? 3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識字2 二、指導看圖 1 圖上有哪些景物? 2 根據學生回答,依次出示相應的詞語,認讀。 三、借助拼音,自主識字 1 請你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書,借助拼音,認讀文中的生字和詞語。 2 請同桌的同學互相聽一聽,相互檢查一下,讀音有沒有錯誤。 3 出示詞語 (1)自由讀 (2)這課中我們要特別注意幾個字的讀音 (3)指名讀,齊讀 (4)小組組織“找朋友,你說我猜”的游戲,加強生字讀音 (5)看圖理解圖意 (6)齊讀生字詞 四、教學字形,指導書寫 1 出示生字卡片,依次認讀 2 按筆順書寫生字 3 教師范寫 4 學生在《習字帖》上描紅、臨寫,師巡視。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2 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抽讀生字卡片 2 朗讀課文 二、看圖說話 1 看圖,運用書上的詞語練習說話,想象大自然的美麗。 2 四人小組交流,選派一名說的最好的上臺說。 3 指名說,師生評議 三、開展“我是小導游”活動 準備好導游解說詞,評選出“最佳小導游” 課題 蘇教版二年級下冊 識字2 課題《識字2》 設計 海安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 作者:吉睦梅 理論支持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識字對兒童來說變成一種鮮明的激動人心的生活情景,里面充滿了活生生的形象、聲音、旋律的時候,讀寫結合過程才能變得比較輕松”。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是語文的內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樣將識字與生活聯系起來呢?首先,要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性和濃厚興趣。 教 學 目 標 1. 領略桂林秀麗的自然風光,了解壯鄉的風土人情,感受祖國山河的無限美好。 2.感受桂林山水的美麗景色,壯族及其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使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發展學生語言、思維,感悟桂琳山水的美麗 教 學 難 點 聘請桂林的小導游 課時安排 第2課時 課 型 新授課 教 學 設 計 教學步驟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 提問導入 引發探究 1.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桂林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桂林,再一次感受聞名中外的桂林山水。 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船到桂林去欣賞一下吧! 1.回憶桂林的印象。 2.跟老師一同游玩桂林。 3.簡單回顧識字內容。 美麗的畫面,動聽的音樂,營造旅游的意境,加速了學生進入識字情境的速度。教師以簡練的語言與學生共同回顧課文內容,激活了已有的情感儲備,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期待。 精讀課文 走進桂林 (一)發散思維,自主學習第一行詞語 1.我們已經來到了風景如畫的漓江,(出示漓江山水畫面)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相機出示詞語: 碧水、秀峰、倒影 (1)碧水 a、學生交流 b、引導感受碧水:這里的水是什么樣的水?你能想象一下嗎?(碧藍碧藍的、清澈見底、一眼就能看見水底的沙石等等) 師:有篇文章是這樣描寫的: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綠啊,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樣的水真不愧是---碧水。 是呀,漓江的水像碧玉一般的清澈,這就是“碧水”誰來美美地讀讀這個詞。 (2)秀峰 a、你還看到了什么?桂林的山是怎樣的?學生交流 b、與你以前看到的山有什么不同?誰能描繪一下? c、師:是呀,桂林的山真秀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 (3)倒影 師:這樣的山倒映在這樣的水里,碧水中映著秀峰的倒影,這么美的景色你能把它讀好嗎? 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體會,把你看到的倒影讀出來,比一比誰看到的最美。個別讀,齊讀、比賽讀。 2.讓我們把看到的景色美美地讀出來。齊讀第一行詞語。 談談自己看到的景色,并說說漓江給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想象漓江的水 交流桂林的山與自己平時看見的山有什么不同之處 采取多種形式的練讀 充分發掘學生自我學習的潛能,尊重學生的自主學習。調動學生自己學習的積極性,用自己的語言,用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生活實際來理解詞語,理解詞語,讀好詞語。 讓學生發揮想象,練習說話,培養思維與說話能力。 有人認為“不動筆墨不讀書”,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 以動聽的樂曲、美麗的視頻畫面,調動學生的各方面感官,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來進行學習,給其美的享受。 通過指導,用多種方式的朗讀,讀出桂林的美,讀出桂林人民的自豪。 (二)寓學于玩,學習第二行詞語教學 1.(師播放多媒體)聽,遠處傳來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相機出示詞語: 對歌、榕樹、壯鄉 引導學生說說對這組詞語的理解。 (播放錄象)師補充簡介壯族: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壯族人民愛唱歌,壯鄉有“歌的海洋”之稱,人們喜歡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感受,他們還喜歡依山傍水建屋,在青山綠水中生活,日子那樣的幸福美好。 2.多么有趣的風俗,多么熱情的壯族人民,讓我們用充滿感情的朗讀來表達對他們的喜愛之情吧!(指名讀、齊讀、比賽讀) 3.多么美麗的桂林山水景色,多么有趣的壯族風情!讓我們大聲歌頌吧!(感情通讀第一、二行詞串) 學生注意傾聽,并交流自己對這幾個詞語的理解 采用多種形式的練讀 三、 重點引領, 細讀悟法 (三)邊走邊學,第三行詞語教學 1.走出了壯鄉,我們的輪船漸漸駛進群山之間,這里的山真有趣呀!(1)(師播放動畫)桂林的山以“奇”“秀”“險”著稱。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桂林山的“秀”,其實桂林的山還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呢!你們這些山的形態是什么樣?它們的樣子像什么? (2)假如要你們給它們起個名字,你會想個什么名字呢? 相機出示詞語: 象鼻、駱駝、筆架 (3)這么奇特的山峰,這么有趣的名字誰想讀?(指名讀、分組讀、比賽讀) (4)這里的山除了有這三個著名的景點之外,還有許多樣子呢。猜一猜,想一想,還可能有哪些樣子?(同桌交流) 教師補充: 看,這座山多像一輪彎月,所以叫月亮山;瞧,在這座山上,你仔細數一數的話,能數出九匹馬呢;再看這座山,在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它就是彩疊山…… 說說自己看到的山的樣子,用“像”練習說話 讓學生自己給山取個名字,增加他們學習的興趣 交流自己還知道的山,看誰的知識面廣 練習說話,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 讓學生自己交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觀察圖畫,想象說話,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 激情朗讀,讀出桂林人民的自豪。 在現場招聘解說員,讓小朋友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更能加深他們的記憶 (四)現場招聘,第四行詞語教學 (出示桂林山水全貌插圖)你們看,水平如鏡的江面上有什么?(一位漁民正撐著竹筏,竹筏上站著一只鸕鶿) (1)請生來介紹“鸕鶿”和“竹筏”,教師加以補充。 (2)小竹筏在綠瑩瑩的水面上劃行,鸕鶿在清澈見底的水中嬉戲,這樣的美景,你在哪兒見過?(電視、電影、圖畫中見過)這一切都像在---畫廊中 (3)激情朗讀:“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碧水、竹筏、鸕鶿等等,漓江真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真可稱為百里畫廊呀!誰想把這美景讀出來讓大家欣賞? (4)師描述:美麗的桂林要擴大影響力,現要向全世界招聘解說員,小朋友們想去招聘嗎? (5)出示招聘條件 要當解說員必須對桂林有所了解,你們能做到嗎? (6)解說員現場招聘 加上動作和表情,適當加上自己的解說詞 生介紹“鸕鶿”和“竹筏”,因為這兩個詞語離孩子的生活較遠,教師加以適當的補充 生采用多種形式讀詞語 談談自己對桂林的了解,參加解說員的競聘 三 拓展延伸 1. 評選優秀小導游 2. 課后做小導游,把今天領略到的美景與家人共享。 教學要求: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2、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3、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讓學生感受本課語言的優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時間:兩課時 課前準備:收集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內容:看圖學習課文。 要求:1、認真觀察圖畫,能把圖上描繪的事物與所學的詞語聯系起來,憑借圖畫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理解詞語。 2、了解大自然的美麗景色以及有關的民族風情。 3、正確、流利地朗讀詞語。 重點:識字、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圖片、課件、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讀識字。 1、今天,我為同學們帶來了幾個新的詞語,想試試你們會讀嗎?(出示課文中的詞語),自己練習讀一讀,比一比誰最先流利地讀出來。 2、(出示課文中的圖)指導看圖,同學們,你們能把這些詞貼在相應的圖下嗎?貼好后對照圖讀一讀這些詞。 二、合作學習,熟記生字。 1、自由聯系,記憶生字、生詞。 2、同桌互練,互讀互評。 3、提出在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教師相機指導。 4、小組組織“找朋友”、“你說我猜”的游戲,加強記憶生字、生詞。 三、教學鞋子,先描再寫。 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每個字的形體,感知本課生字的形體美,再指導在田字格里描紅,最后臨寫。側重指導學生運筆。提醒學生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 第二課時 內容:學習生字 要求:學會本課8個生字。 重點:寫字。 難點:“鼻、廊”的字形。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二、復習生字。 出示字卡和詞卡,抽讀,開火車讀。 三、指導感悟。 1、激趣促讀。 教師激qing描述桂林山水的美麗,激發學生地朗讀熱情。(介紹邊讀邊想象的讀書方法) 2、學生邊看圖邊讀詞,讀出美感。 3、小組同學根據圖意,運用卡片上的詞語聯系說話,想象自己在畫中游的情景。 指導重點: ①第一組:語速稍緩,體會平靜如鏡的湖面上倒映出秀麗的山峰的如畫般的美景。 ②第二組:語速稍快,感受壯鄉小朋友在榕樹下對歌的歡快的場面。 ③第三組:對照插圖,邊讀邊想象“象鼻:”、“駱駝”、“筆架”的樣子,體會桂林的山奇峰羅列,形態各異。 ④第四組:身臨其境,似乎自己走進了“小竹筏在水中游,鸕鶿在水中戲”的畫廊中。 4、指導朗讀。 教學目標 : 1. 學會10/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的2個只識不寫,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尸”旁。 2. 知道大街兩旁有哪些營業單位,警察叔叔是怎樣指揮車輛及行人的,教育學生遵守交通規則和公共秩序。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生字卡片。 主要板書:識字二。 作業 安排: 課內:抄寫字詞、說出漢字的偏旁部首、口頭組詞、說話。 課外:閱讀韻文,默寫生字詞。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出示投影,指導學生看圖學字詞 1.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畫: (1).這是什么地方?誰在指揮交通? (2).馬路上有什么? (3).馬路邊上有什么? 2. 學習生字新詞。 (1).圖文對照自由朗讀。 (2).指名認讀詞語。 (3).開火車讀詞語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字音的掌握情況。 3. 范讀課文。 4. 指導學生再次誦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二.再次看圖,理解課文。 1. 理解詞語“警察”。 2. 在圖上讓學生分別找出“黃燈、紅燈、綠燈”。簡介這三種信號燈的由來和作用。 3. 說說圖上的行人和車輛是怎樣遵守交通規則的。 4. 講解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意義。 5. 看一看,馬路旁邊有哪些單位。 三.說話練習 1. 提供句式: 馬路上有( ),有( ),有( )。 馬路兩邊有( ),有( ),有( )。 2. 要求以“大街上……”為開頭說一段話,可參照以上的句式。 四.學寫生字 1. 學生自學生字。 2. 重點指導“街”、“通”的寫法。 3. 學生練習。 4. 作業 復習生字新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生字新詞。 二.朗讀課文 1. 提示:不能大這些詞語讀成順口溜,也不能頓讀,要讀出有序的感覺。 2. 訓練朗讀: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三.學寫生字 1. 觀察生字的筆順及在田字格中的間架結構。 2. 學習“尸”旁。 3. 重點指導:商、局。 4. 學生練寫。 四.作業 1. 在括號里寫出下列字的偏旁部首。 燈( ) 綠( ) 街( ) 體( ) 局( ) 房( ) 郵( ) 2. 抄寫詞語。 3. 組詞。 文( ) 氣( ) 掛( ) 郵( ) 交( ) 汽( ) 蛙( ) 油( ) 學習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八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 3、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重點:認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難點:積累詞語體會詞語的節奏,留心觀察校園生活,體會校園生活的多彩多姿。 第一課時 一、看圖引入: 1、學生觀看校園生活的圖,議一議,說說圖上都畫了什么? 2、說說自已的學校生活經及自已的感受。 二、學習生字。 1、借助圖畫讀本課的詞語,畫出生字。 2、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同桌互相糾正讀音。 3、檢查讀音,重點讀準“琴”和多音字模。 4、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識字經驗。總結識字方法。 三、看圖讀詞。 1、小組合作學習,找一找哪些詞語在圖畫中能找到,再讀一讀。 2、哪些詞語是圖畫中沒有的?找出來讀一讀。 3、再次練讀詞語,展示:喜歡讀哪一行就讀哪一行。 4、比賽讀,看誰讀得最好。 四、指導書寫 1、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然后描紅。 2、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胡:左高右低,左右寬乍基本相等。 戲: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又的捺變點。 鋼;金字旁的起筆不要超過第二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字詞 1、自已讀詞語,如有不會的可以向同學請教。 2、指名讀詞語,看誰讀得準確讀得有感情。 3、檢查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 二、誦讀詞語 1、教師范讀。 2、學生評說老師的范讀,教師提示從以下兩個方面:要邊讀邊想象,讀每個詞語都要讀出一個畫面來。要讀出詞語的韻律來。 3、學生有滋有味地練讀詞語。指名讀第一行詞語,相機評議,最后齊讀。 4、自主讀后三行詞語,邊讀邊做動作體會。指名讀,喜歡讀哪行就讀哪行,學生讀后可提問;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為什么喜歡這個詞語?為什么要這樣讀? 5、男女生比賽讀。 三、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描紅。 2、教師范寫學生臨寫。 觀;左窄右寬,左短右長,左邊又字捺變點,右邊見字的“撇”不宜太長,豎彎鉤要舒展開。 彈:左窄右寬,左右相等長。 琴:上邊的兩個王字要扁一點,下面的人字要舒展開。 養:中間的豎撇要一筆寫成。 四、讀讀說說 學生先讀一讀課后的題目的意思,再來個生字開花。比一比,誰說得好,說得多,從理解詞語中積累詞語。 五、實踐拓展學校還有哪些活動?把知道的說給同學聽。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4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5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6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7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8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9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0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1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2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3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識字2》教學設計 篇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