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精選14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1
課時目標:
1、知識與能力:復習鞏固詞語;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潛心會文,通過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個性化的朗讀來感悟語言文字蘊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小男孩”愛魚之情。
難點:通過品重點句、重點詞來挖掘文本所蘊涵的人文精神,讓孩子自然流露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從而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準備:課件、愛心
教學流程:
師:認識老師嗎?
生:你姓林。
師:能記住嗎?
生:雙木林。
師:真聰明。我們認識了。
師:給你們猜幾個腦筋急轉彎?魚缸里有十條金魚,死了一條,還有幾條?
生:還有十條。因為那條死魚還在缸里,所以還是十條。
一、 復習鞏固
師:你真聰明。好,我們上課吧!首先,我們來聽寫生字,請兩位同學上黑板來聽寫。
(生聽寫生字,師評寫)
二、細讀文本
師:小朋友們,還記得那群被困在淺水洼里可憐的小魚嗎?讓我們趕快去跟它們打打招呼吧!
師:(教師指點大屏幕)在一望無際的沙灘上有許許多多的淺水洼,淺水洼里有魚呢!課文是怎么介紹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呢?讓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師:讀了第一段,老師想問一問同學們,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了?
生: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師:是呀。這些小魚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可真糟呀!但更糟糕的是——
(課件出示)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師:小朋友們,快干死的小魚這時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生:我要被干死了。
生:我好想念我的爸爸媽媽。
生:誰能來救救我們呀!
師:它們真希望——
生:有人來救它們。
師:這是小魚此時的心里話呀!它多么希望有人來救它呀!多么希望有人來在意它!(板書:小魚 在乎)誰來讀讀一讀這句話!
(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師:多可憐的小魚呀!你們真能體會小魚的心情。好,讓我們再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師:(指點板書,激動地)同學們,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呢?
生:小男孩在乎。
師:那就請大家翻開書本,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想想你們是從哪兒發現小男孩是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
(課件出示句子1)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請女同學把這句話讀一讀。
師:能找找小男孩的動作嗎?
師:哪位小朋友能一邊讀,一邊做這些動作嗎?
師:我們一起像他一樣讀一讀?
師:累嗎?
生:累。
師:是啊,時間長了,腰酸了,手累了,力氣也快沒有了。那么大的太陽或許臉上還有汗呢!
師:還有這樣的句子嗎?
(課件出示句子2)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師: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師:小男孩撿得魚多嗎?我倒是聽出來了。小男孩撿了6條魚就撿完了。聽老師把剛才同學讀的再讀一遍。是嗎?聽出來了沒有。
生:后面還有一個省略號沒有讀出來。
師: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連躲在后面的這個省略號都被你發現了。(課件把“……”顯紅)哪位同學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所有的人都感覺到小男孩撿的魚是很多很多的。
師:我也想來試一試,看看老師有沒有把這個省略號給念出來了,可以嗎?(邊讀邊用手勢輔助朗讀,到最后一個“這一條”有一種止揚的味道。)
師:你覺得那么多魚小男孩他能撿得完嗎?
師:(贊許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所以我也忍不住走過去對小男孩說:“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
(出示“成百上千”這張詞語,生讀詞語。)
師:我想問一問我們二(2)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師:哦,那么多呀!能不能說“成百上千”呀!
師:不能。
師:如果把我們學校所有班級的孩子都合起來那就可以說“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的魚兒被困在淺水洼里,小男孩能撿完嗎?
師:他知道嗎?可是他——(手指著大屏幕示意學生讀)
(生激動地讀著。)
師: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淺水洼里的魚兒是撿不完的,但他還在撿呀!(板書:小男孩 在乎)
師:同學們,既然淺水洼里有那么多小魚,小男孩一個人是撿不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辦法能撿得完呢?
師:學到現在,老師又想再次問問大家了:“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指點板書)
師:是的。除了小男孩,還有誰在乎嗎?
師:(手指板書)小魚在乎嗎?
師:你在乎嗎?(手指學生)為什么?
師:在乎。因為每一條都是一個生命
師:我呢?
師:是的,我們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在乎。(板書:大家 在乎)
三、拓展延伸
師:是啊,生命只有一次。當我們看到小鳥樹上棲息的時候,當我們看到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玩的時候,當我們猴子相互依偎在一塊兒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快樂。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生命,世界才變得生機勃勃。
但是工業廢水,污染和各種災害使動物們失去了家,受到了危害。
看到小動物受傷了,你在乎嗎?你會怎么說?怎么做呢?想一想,說一說,( 課件出示)
1、一只小鳥受了傷,落在路邊。
我會
2、一只野兔受了傷,躺在大樹旁。
我會 。
學生: 1.一只小鳥受了傷,落在路邊。我會用手把她抱到家里,給它治療。等她好了,再把它放回大自然。
2.一只小鳥受了傷,落在路邊。我會做一個鳥窩,把小鳥放進鳥窩里,我吃飯,它就吃飯。我一定要讓她有一個溫暖的家。
師:你真是一位愛心大使,獎勵一顆愛心。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相信有了我們大家的一顆顆愛心,淺水洼里的小魚一定會找回了自己的快樂。
師:最后讓我們看一看這節課的四個生字。
(出示這四個字的卡片,讓學生讀,識記,觀察字形,指導書寫,師點評。)
板書設計: 淺水洼里的小魚
小魚
小男孩 在乎
大家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2
[課時目標]:
1、理解“成百上千”“蒸”的意思。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魚兒被困的焦急以及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到生命的珍貴。進一步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預設]:
一、談話導入
昨天,我們學習了《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一課時。了解到海邊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的小魚。晚上休息的時候,老師從一本雜志中看到了同樣的文章,不過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誰在乎” (隨機板書)
誰能把這兩個題目連起來念一念?(親切,隨和)
是呀,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
二、學習課文
(一)體會魚兒在乎
1、請大家看屏幕(出示課文圖片、音樂)你看到了什么?告訴大家。學生說了以后應該點一下大屏幕。
課文是怎么介紹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呢?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2、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一段。(屏幕同時出現第一段課文)
3、 同學們,請問這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了?
(!)小魚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
是啊,他們不能回去了,不能回到大海媽媽的懷抱了?他們會想起誰?(提示:是啊,如果他們還在大海里,他們就可以和媽媽在一起……)想看看魚兒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嗎?(播放錄像片)
那時他們是多么的快活啊。(可這樣的生活已經慢慢地遠去了,)現在他們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2)小魚會被干死。(點擊: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這淺水洼里不是有水嗎?小魚怎么會干死呢?
a水被沙子吸干。(是我們也知道)
b被太陽蒸干。
(點句子中的蒸或出示蒸)讀。誰來給它找個朋友?我們看看這個字的下面,叫四點底。這四點底是從火字變來的。太陽光照著淺水洼,你覺得小魚會是怎樣的感受呢?(溫度越來越高,小魚會不會被蒸死;水會被蒸干的,而小魚就會干死在水洼里。)是呀,,溫度升高了,這個字已經變得火紅火紅的。
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走近水洼來看看(課件演示)。淺水洼里的水怎么了?這水洼里的水越來越少了(結合課件演示)
(課件)小魚兒,你們怎么了,在說什么呢?(誰來救救我呀!我快干死了。我多想回到大海里去呀!)是呀,多可憐的小魚呀!誰來讀這個句子。
如果小魚干死,你們的親人,朋友會怎么樣?他們在乎你們回去嗎?
4、朗讀課文:可見被困的每一條魚兒,(板書:魚兒)多么盼望著能回到大海里去呀!(音樂響起)誰再來讀讀這一段。
(二)感受男孩在乎
1、是啊,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呢?(板書:?)請大家把書翻到132頁,讀讀課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2、誰來告訴大家,讀了課文,你發現誰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
——小男孩(出示小男孩)你們贊成他的意見嗎?(板書:小男孩)
你們從哪兒發現小男孩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呢 ?(不停地撿,撿得很多)
學生說一句,其他同學讀一讀。你覺得小男孩在乎嗎?(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找出一句后,就可以直接出示)
讀通順。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撿魚、扔魚,看得出小男孩是在乎這些小魚。
請大家再來讀讀這兩段句話。他撿的魚多嗎?
從哪里看出來呢?
出示: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能不能通過讀讓大家知道小男孩撿的魚多呢?“不停地撿魚扔魚”讀出“不停地)(讓學生圈:不停地)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吧!
插圖(請大家看看,小男孩在干什么呢?)
3、小男孩就這樣不停地撿著,撿著,小男孩一個人能撿得完嗎?為什么?
(第一自然段寫到:被困的小魚有幾百條甚至幾千條,這可以說“成百上千”(教師舉起卡片)請大家讀一讀。我們班級里有這么多孩子可以說“成百上千”嗎?再加上所有聽課的老師呢,聽課的老師大約有200多人?可以說成百了,但可以說上千嗎?如果是我們學校的所有的同學呢?“成百上千”就是說小魚有很多很多了。
男孩知道嗎?可是小男孩卻——(第三次朗讀課文)(人站在上面)
多么用心,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是多么在乎這些淺水洼里的小魚呀!
4、同學們,淺水洼里的小魚那么多,小男孩一個人是撿不完的,那么怎么才能撿得完嗎?
5、學到現在,老師又想問問我們上課時提出的那個問題: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指點板書)
三、拓展升華
是啊,生命只有一次。同學們,當我們看到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時候,(放課件)當我們看到藤兒在奮力往上爬的時候,當我們看到筍芽兒不知不覺地拱出了地面(放課件)當我們看到花兒不知不覺地開放了(放課件)我們會充分感受到無論是人,還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的世界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生命,才變得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最后,送小朋友們一首詩,這是老師讀完這課課文后自己寫的。
(播放音樂:齊讀詩歌)
每天清晨,當我們聽到小鳥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邊,當我們看到小魚在游戲,那有多好;
每到之處,鮮花盛開,小草碧綠,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魚在乎,小鳥在乎,花兒在乎,我也在乎。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珍惜生命吧!)
四、朗讀全文。讓我們再次讀讀課文,記住這位可敬的小男孩吧!
五、完成作業。
板書: 小魚 小男孩 “我”……
在
乎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3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么怎么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
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么是淺水洼?小魚是怎么跑到淺水洼里的?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著學生開始看圖了解淺水洼,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么在理解時引著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么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么呢?是看著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
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接著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說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再說,在說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
再給一部分時間讓學生小組練習分角色讀,接著找幾組同學來表演,在表演中,發現學生的表演讀能力需進一步培養,叫了三個小組有兩個小組都是讀得雖很好,但與動作等一結合就亂了陣腳。
最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家鄉說說自己家鄉的小動物,并說說自己怎么保護他,在這里我有個地方很困惑,很多學生學了這一課都說以后自己要保護小魚,堅決不讓自己的親人再釣魚,更有的同學還要保護小雞、小狗之類的,看到他這樣認識,真有點不知所措,勸也不是,但也有點過不去,這該怎么處理呢?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小魚對自己生命的“在乎”及小男孩對小魚生命的“在乎”。
4、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點:
1、 認識7個生字。正確、美觀地書寫8個生字。
2、 在品詞析句中體會小魚在乎自己的生命以及小男孩對小魚生命的在乎。
教學難點:
通過品讀重點詞句來挖掘文本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體會小魚在乎自己的生命以及小男孩對小魚生命的在乎,從而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方法:
1、討論交流,合作探究;2、聯系生活經驗想象;3、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孩子們,一望無際的大海湛藍湛藍的,它是魚兒溫暖的家,小魚們在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多么幸福呀!(播放課件:小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自由快活地生活的情景。)
【設計意圖:讓學生觀看一段小魚在大海中生活的錄像片斷,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學習本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2、可是有一天,大海漲潮了,巨浪一陣又一陣地拍打著岸邊,許多小魚也被帶到了沙灘上。潮水退去了,可憐的小魚卻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灘上的淺水洼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8課《淺水洼里的小魚》,請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激情描述,渲染氣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你們知道什么是“淺水洼”嗎?(指名說,師出示“淺水洼”圖片。)這些淺水洼里的小魚,離開了美麗的大海,離開了親愛的伙伴,它們的命運將如何呢?讓我們一起去讀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直觀地認識“淺水洼”,為下面學生體會小魚的困境作鋪墊。】
二、初讀課文,快樂識字
(一)多種形式識字
1、請打開書132頁,自由讀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正確,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書上的大楓葉,也可以問問同學。
(生自由讀課文,老師巡視。)
2、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多種方法學生認識生字詞語:①帶拼音認讀:a、引
導結合句子來認識;b、用“加一加”等方法認識;②去掉拼音認讀。
(二)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觀察重點觀察“被”“久”兩個字。
2、教師范寫 “久”“被”兩個字。
3、學生練習寫“久”“被”兩個字。
4、評議學生寫的“久”“被”兩個字:這兩個字寫得好在哪兒?還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5、學生練寫其余的字,師巡視。
6、同桌之間互相改一改,認為寫得漂亮的,可以給他畫一面小紅旗,寫得不夠好的,可以提提建議。
7、生交流評議。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語文水平發展的一個基
礎所在。此環節抓住了兒童的心理和實際情況,采取靈活的形式,堅持字、詞、
句結合,運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識字寫字,讓識字寫字不再是件枯燥無味的事
情。】
(三)回歸課文,讀通讀順
1、請六位同學讀讀課文,其它小朋友請認真地聽聽,發現讀得不正確的地方,就在課文里做個小記號。
(六位學生輪讀課文。)
2、指名正音。
3、同桌比賽讀課文,做到不丟字,不添字。
(生同桌比賽讀課文。)
【設計意圖:將生字詞語放回到課文中去認讀,讓學生進一步聯系具體語境認字,既能檢查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又能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欣賞,學會正確的評價,同時也達到將課文讀通讀順的目的。】
三、再讀課文,把握整體
1、讀了這么多遍課文了,想想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學生說)
2、你還想知道什么?(指名學生說)
【設計意圖:以讀促思,整體把握課文,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文本,為下面深入學習、體悟文本打下基礎。而且質疑這一環節則激起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四、存疑待解,布置作業
1、淺水洼里的小魚的命運將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下節課繼續學習。
2、作業:熟讀課文,把你喜歡的詞語抄到“積累本”上。
第 二 課 時
一、以“信“導入,復習字詞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淺水洼里的小魚》這一課,你還記得那些淺水洼里的小魚嗎?看,它們給小朋友們寄來了一封信,快讀讀吧!
(生自由讀,然后指名讀,再齊讀。)
2、淺水洼里的小魚,離開了大海,離開了溫暖的家,它們的命運將會怎樣呢?
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以小魚寄來的“信”導入,激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信”中巧妙
地嵌入了本課的生字詞語,學生在饒有興趣地讀“信”時,也復習了生字詞
語。】
二、研讀文本,感悟情感
(一)感受小魚被困的痛苦
1、自由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畫淺水洼圖,圖里寫“小魚被困”)
3、你是從哪些句子讀懂小魚被困的?
4、根據學生回答,出示:走著走著,我發現在沙灘的淺水洼里,有許多小魚。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5、引導學生重點體會“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這句話。
a.誰來讀讀這個句子?
b.(出示: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 “困”在這個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c.小魚困在水洼里,是小魚想在水洼里睡覺嗎?(生根據理解回答)
d.小魚們,你們被困在小小的淺水洼里,想說些什么呢?
e.指導讀好“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這個句子。讀出了小魚的痛苦,體會所面臨的危險。
【設計意圖:抓住“困”字,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展開想象,走進角色,設身處地地體會小魚的心情,體會小魚被困的痛苦,為下文體會小男孩對小魚生命的在乎作鋪墊。】
6、小魚不僅僅是被困在了淺水洼里,更糟糕的是—— (出示課件“水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的情景。)課文里哪句話寫了這個情景?
7、重點理解“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這句話。
a.了解“蒸”字“灬”的由來;b.想象說說小魚的感受,體會小魚的處境危險;
c.指導讀好“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
小魚都會干死。”這兩句話。
【設計意圖:借助課件演示“蒸”字“灬”的變化,既讓學生深刻理解了這個
字的字形和字義,又使學生感悟到小魚的危險處境和小魚渴望獲救的心情。學
生想象小魚的感受,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下文理解小男孩的舉動作了鋪
墊。】
(二)感受小魚對生命的“在乎”,小男孩對小魚生命的珍惜
1、時間真的不多了,被困的小魚在淺水洼里掙扎著,喘息著,誰會在乎它們呢?請自由讀讀課文2—6自然段,想想這個問題。
(生讀課文。)
2、誰在乎小魚的生命呢?從哪里可以看出?(生答)
(板書:男孩在乎)
隨機出示:
a、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地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
它們扔回大海。
b、“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c、“這條小魚在乎!”男孩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3、小男孩說:“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像小男孩這樣,不斷地重復說一句話,就是課文里哪個詞的意思?(叨念)
4、指導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有的學生讀得語速較慢,教師問:為什么讀得慢?有的學生讀得語速較快,教師問:為什么讀得那么快?……
【設計意圖: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與小男孩的情感共鳴。】
5、小魚在乎什么?請在四人小組內交流一下。(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
6、此時的小魚,最大的心愿是什么?把這個句子補充說完整。(出示句子:這條小魚想 ,這條小魚也想 !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都想 。)
【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和教學,達到了對課文內涵、情感的理解,又在此基礎上,啟發思維想象,發展了語言。這是有效的語文學習,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語文學習。】
7、小男孩對小魚生命的珍惜和在乎,感動了沙灘上的叔叔和其他人。想一想,他們會怎樣做呢?
8、孩子們,讓我們也加入到救小魚的行列中來吧!請輕輕站起來,彎下腰,撿起小魚,扔魚……配上動作,一起來讀讀這一段。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撿魚、扔魚的動作,創設了一個與文本對話的情境,使學生走進角色,設身處地地體會小男孩的心情,達到了與文本對話的效果。教學方法巧妙自然,獨具特色。】
9、有了小男孩的不停撿魚扔魚,(板書:撿 扔)成百上千的魚兒又回到溫暖的家了(板書:重回大海)。瞧!它們多么快活!(播放視頻資料)
10、小魚回到親人身邊,會說些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想象小魚說的話來進一步感受小男孩對小魚的珍惜和在乎,同時學生也深深受到了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教育。】
三、拓展實踐,升華情感
1、孩子們,小男孩在乎小魚的生命,你呢?如果請你遇到以下的情況,你會怎樣做呢?(出示“想想說說”:☆一只小鳥受了傷,落在窗臺上……
☆一只野兔受了傷,躺在大樹旁……)先跟同桌說一說,再指名說。
2、相信有了我們的幫助,更多的花兒會燦爛地綻放;更多的動物會回到溫暖的家;最后,老師送給你們一首小詩。(配樂齊讀)
誰 在 乎
水中魚兒回不了家,
我把魚兒送回家,
誰的心里最在乎?
林中小鳥飛不上天,
我讓小鳥飛上天,
誰的心里最在乎?
叢林小鹿受了傷,
我幫小鹿把傷治。
誰的心里最在乎?
你的自由,你的快樂,
我最在乎!
師:只要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下課!
【設計意圖:生活處處皆語文,語文學習的外延就是生活。學生通過文本的學習,“珍惜生命,愛護動物”的思想已根植于心,此時的“想想說說”練習聯系了生活實際,讓學生表達真切的心情,使課外實踐與文本融為一體,有效地實現了“文道統一”。】
附板書設計:
28 淺 水 洼 里 的 小 魚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5
一、教材簡析
今天我要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第三冊第28課《淺水洼里的小魚》。這是一篇通俗易懂的故事。本課講述的是一個小男孩看到成百上千條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盡管沒有人在乎,但是小男孩卻在乎每一條小魚的感受,他一條一條地撿起來,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的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讓孩子們認識到當小動物受傷時,應該伸出援助之手,用愛心來幫助它們;通過思想品質的教育,從而美化孩子們稚嫩的心靈。
全文主要是講小男孩怎樣拯救被困的小魚,這就是文中的主要內容。
二、重點難點
本次說課的是第二課時,其重點和難點是:
第一:由一個撿魚的小動作、小故事中,深化學生對弱者,尤其是對受傷的小動物的愛心幫助。從而引導學生要愛護小動物。
第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語氣。
我教的是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初讀了課文的基礎上進行的,要求會寫的8個生字中孩子們已經學習過6個,剩下的2個生字在第二課時中完成,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三、教學過程
1、轉變教與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在教學設計時,努力體現這一理念,在教學2~6自然段時,讓學生自主讀書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內容或讀書,把課堂上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空間交給學生,讓他們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在解決疑難中大膽創新,從低年級就培養自主合作學習的意識及主動探究的能力。并為學生鋪設體驗成功的平臺,采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更加重視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
2、巧用多媒體課件,輔助理解課文內容:
在本課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不但創設了情境,也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思維的擴展。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利用淺水洼里的小魚這個特寫的畫面,使學生感悟小魚的危險處境和小魚盼望獲救、渴望獲救的心情,為理解下文做了孕伏。總之讓學生積極參與,借助課件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喚醒他們對生命的珍愛,使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有效整合。
3、以讀為主線,體現語文學科特點:
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并讓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用自己喜歡的語氣朗讀,在讀中分析文章。這樣既能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又較好地突出語言文字的訓練,葉圣陶老先生說過:“語言文字的訓練最為重要的是訓練語感。”而這節課的多種朗讀方式,正是更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我采用多種讀書形式,如自由讀、學生個人讀、分角色讀、同桌合作讀,例如,在學習第一自然段時,先由學生自由讀,體會小魚的感受,再讓學生看課件,結合具體情境再次體會小魚的感受,然后帶著感受再讀課文,逐步引導學生由讀通到讀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讀,落實讀的訓練目標,重視讀的實踐過程,使閱讀真正成為學生主動的個性化行為。在讀中使學生理解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樹立起保護動物、珍愛生命的意識。
四、結合低年級學生特點,加強識字寫字教學
為了落實低年級要加強識字寫字這一教學目標,我在教學中,把識字寫字融入到“救小魚”的情境之中,使學過的生字新詞再次復現,幫助學生鞏固記憶。特別是寫字,每節課都讓學生動動筆,寫寫字,在老師的反復指導下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
綜觀本節課,教學活動呈開放性特點,教師教的有效,學生學得輕松、愉快,但是教學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和疏漏之處,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和改進。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6
《淺水洼里的小魚》通過講述一位先生和小男孩的對話,向我們勾畫出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困在淺水洼里的小魚的感人場面。從兩人的對話中,我們知道小男孩盡自己全部的力量挽救每一個小生命。小男孩的純真、善良、對生命的珍惜,感人至深。
在這節課中,我為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學習空間,讓每一個有差異的個體都能通過閱讀、理解,燃燒出思想的火花,這節課釋放了孩子的情感,誦讀比較到位。不足之處是在一些細小環節上如何有技巧地提問題能達到啟發的效果還有待我的思索。我的教學目標就是想在引導學生們反復朗讀的過程中體會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的重要。
比如:究竟誰在乎呢?“這條小魚在乎!”男孩兒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魚扔進大海。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這條也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在朗讀3-6自然段時,出現次數最多的兩個詞就是:“在乎”,“這條”。對大海來說,這一條小魚只是他的億萬分之一,而對于一條小魚,生命是他的百分之百。體會“在乎”讓學生感悟到不僅男孩在乎,小魚在乎,每一個生命不論大小也同樣在乎,他們都值得我們去珍惜。同樣的,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在乎,會有更多的生命會釋放出燦爛的光彩。
是呀,每一條都在乎!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7
一、學習目標:
1、理解“吸干”等詞語的意思。
2、抓住寫小魚可憐和小男孩救小魚的句子,通過朗讀感悟,體會小男孩的一片愛心,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過朗讀、感悟、交流,感受到生命的可貴,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二、課前準備:
課件、沙子、水等
三、教學預案:
板塊(一);體會小魚的可憐
1、創設情境導入 。
2、自讀感悟,細細品味
(1)品悟“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抓住“幾百條”、“幾千條”體會被困小魚的多。)
(2)品悟“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借助實物演示,幫助理解。)
(3)感情朗讀第一段。
3、想象說話
板塊(二):體會小男孩救魚時的執著與專注
1、自由讀2——6自然段
小男孩明明知道魚撿不完,為什么還要撿?誰在乎呢?
2、找出寫小男孩在乎小魚的句子細細品味,交流分享。
3、分角色朗讀。
4、此時此刻,假如你也正好路過那片沙灘,你會怎樣做呢?
板塊(三):感受小魚被救后的欣喜
1、播放小魚重回大海的錄像。
2、假如你就是一條快樂的小魚,此時,你會對人類朋友說些什么?
板塊(四):拓展延伸
1、除了小魚,我們身邊還有許許多多小動物,小生命也需要大家的愛護,你會怎樣去幫助它們呢?
2、小結。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表達出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難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小魚的可憐,對小男孩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森林是小鳥的家,小鳥在美麗的森林里快樂地歌唱;大海是小魚的家,小魚在蔚藍的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你們看——(播放課件:魚在大海里游來游去,自由快活的生活情景。)
看了剛才的畫面,你想說些什么?
2.可是有一天,大海漲潮了,巨浪一層一層拍打著岸邊,小魚被沖到了沙灘上。后來,潮水退去了,可是可憐的小魚卻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灘的淺水洼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8課《淺水洼里的小魚》。(板書并齊讀課題)
3.你們知道什么是淺水洼嗎?(出示課件:淺水洼圖片。)
過渡:這些淺水洼里的小魚,離開了美麗的大海,離開了親愛的伙伴,它們的命運將如何呢?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
二、隨文識字,讀通課文
1.初讀課文,交流識字方法。
(1)遇到生字,你準備怎樣認會它?(相機提醒學生:a.借助拼音認字,要注意將拼音多讀讀,把字音讀準。b.問問同學,也是個不錯的辦法。同學有困難,你要幫幫他,同學讀對了,你要夸夸他。)
(2)現在大家就用這些方法將生字認會吧1
2.檢查生字。
(1)課文中的生字都會讀了嗎?誰愿意當小老師帶著大家讀?
(2)下面我們開火車讀一讀。
(3)去掉拼音你還會讀嗎?(出示課件)那我們來試試,如果讀對了,小魚就會游起來呢1
3.初步感知課文。
生字小魚游啊游,游回了課文中。請大家再讀讀課文,看看課文說了些什么?
三、深入學文,感悟真情
1.現在我們就到沙灘上走一走,去看一看淺水洼里的小魚。自己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讀完后談談你有怎樣的感受。
2.你們的這些感受是從第一自然段的哪句話體會到的?(隨學生發言出示句子,相機指導朗讀。)
(1)“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板書“困”)
還有哪些同學也是從這句話體會出來的?
誰能將小魚的困境讀出來?自己試著讀讀。(指名讀)
(2)“被困的小魚,也許有幾百條,甚至有幾千條。”
①像這樣被困的小魚有多少呀?(引讀“幾百條”“幾千條”。)
②你們看(出示課件),這么多的小魚都被困在淺水洼里。我們一起讀這句話。
(3)“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
①(點擊“蒸”字變藍色)一看到這個“蒸”字你們想到了什么?
②而這時,太陽越升越高,陽光越來越強,沙灘越來越熱。
再仔細讀讀這兩句話,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③學生試著讀出小魚的感受。(練讀、指名讀)
3.這么多的小魚困在水洼里,身邊的水越來越少,它們呼吸越來越困難。孩子們,自己試著再把上面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一讀,一邊讀一邊想象小魚當時的情景,將你的感受讀出來。(試讀、指名讀、配樂齊讀。)
(1)把你的想法和小組里的同學交流交流吧!
(2)誰愿意把你的想法說給大家聽?
(3)小男孩正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說的。(課件出示:“這條小魚在乎!”)你們看,誰在乎?(指名讀)還有哪條在乎?(指名讀、齊讀)
小魚在乎的是什么?
(4)小男孩一刻都沒停下來,仍然在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引讀):“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5)不僅小魚在乎,小男孩也在乎每一條小魚啊!所以即使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他還是這樣盡力地救。大家將這句話認真地讀一讀,看看你從哪個詞語體會出了小男孩在盡力地救每一條小魚。(板書)
(6)大家一起讀這句話。
四、情感升華
1.大家一定被小男孩的行動深深地感動了,讓我們都加入到小男孩的行動中,一起來救救小魚吧!請大家站起來,我們也來到沙灘上。看到這么多的小魚被困在水洼里非常著急,趕緊彎下腰,撿起一條小魚,用力地扔回大海;慢一點,別漏掉一條,再撿起一條,用力地扔;不要停,又撿一條,用力地扔……(邊說邊帶領學生做動作)
2.小結:老師相信有了我們的幫助,更多的魚兒會回到大海;老師還相信,有了我們的幫助,更多的花兒會燦爛地綻放;更多的鳥兒會自由地飛翔,世界會更加美好!(課件演示魚遨游、花開放、鳥飛翔的畫面)
五、指導寫字
1.在這篇課文里,我們要學會寫8個生字。大家先仔細觀察這4個字,你發現了什么?(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2.我們先來寫“撿”字。看看寫這個字我們要注意些什么?
3.請大家將“撿”字描寫一遍,再寫兩遍。.
4.同位互相評議,全班評議。
剩下的字下節課我們繼續練習寫。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9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小實驗讓學生增進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對受傷小動物的關心與幫助,達到美化心靈的目的。
2、結合字音,熟讀課文。掌握部分生詞,理解詞意。
〖教具準備〗
1、一些沙子,容器、水和幾條小魚。
2、字音、字形卡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小動物嗎?能說說你喜歡哪種小動物,喜歡它的什么呢?(學生積極舉手發言,說出各自的感想)可是如果你看到這些小動物受傷,你的心情會怎樣?你會怎么做呢?今天,就讓我們來看一些淺水洼里的小魚,遇到了哪些困難?出示課題《淺水洼里小魚》。
2、同學們,看到課題,會想些什么問題?(例如: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啦?他們得救了嗎?)讓我們帶著心中的疑問來學習課文。
二、借助字音,初讀課文
1、出示生字及字音卡片,學生認讀。注意:甚、蒸的讀音。
2、學生自讀課文,理解內容。劃出不理解的詞、句。
3、檢查自讀效果,個別讀,以流利、準確為標準,師生評議。
4、學生提出疑問,簡單的問題,大家共同解答。疑難問題為再讀課文埋下伏筆。教師用簡筆畫,畫出“水洼”的樣子。再用沙子挖出一個土坑,倒上水來演示,增強理解“水洼”。
三、再讀課文,意境升華
1、講讀第一段:
⑴ 指名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數一數有幾句話?(6句)
⑵ 根據課文內容,用什么時候、誰在那兒干什么?說一說。
⑶ 我發現了什么?這些小魚為什么會被困在水洼里?(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想象潮長潮落的情景)
⑷ 被困在水洼里的小魚多嗎?理解“也許、甚至”表示程度不斷加深。
⑸ 這些小魚將面臨什么后果呢?(教師讓學生做實驗:在容器內裝上沙子,然后倒上水,再放入幾只可愛的小魚,讓學生動手,觀察這些小魚將遇到什么情況。)
⑹ 引發學生思考:你覺得這些小魚將被曬死,你的心情怎樣?
⑺ 以可惜、同情的語氣朗讀這一段。
2、學習第二段:
⑴ 同學自讀,看看“我”又看見了什么現象?
⑵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說說“我”所看到的。用記號找出描寫小男孩的一系列動作詞:走、彎腰、撿起、扔回。
⑶ 從哪可以看出小男孩十分認真用心地完成這件事?(走得慢、不停、用力)學生討論,走得慢和不停表現了小男孩什么心理想法?從“用力“一詞中又了解了小男孩做事的態度怎樣?
三、學習3~6段
1、我看到小男孩這樣做,我是怎么說的?學生朗讀,體會應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不忍心”說明“我”什么心理?
2、可小男孩又是怎樣回答我好心的勸說的?“頭也不抬”是小男孩不禮貌嗎?說明小男孩對自己的行為和對別人的勸說是怎樣想的?引導學生用堅定的語氣讀這三個字。
3、出示:那你為什么還在撿?誰在乎呢?請學生試著讀一讀。注意兩個問號,說明我的疑問更大了!請學生用驚奇的語氣讀。
4、自讀最后一段,讀讀小男孩的話,說說小男孩是怎樣回答我的?“一邊回答,一邊撿起一條小魚扔進大海。”“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從這些句子說明小男孩一種怎樣的精神。
5、用“一邊……一邊”“不停地……不停地”說說話。
6、分組,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要從他們各自的心理著想。
四、提出問題,美化心靈
這節課,我們看到了一位撿魚的“傻孩子”,你們說他“傻”嗎?如果是你看到小動物受傷了,你在乎嗎?你會怎么做?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要求流利、通順、有感情。
2、識記生字,掌握字形,能給生字組詞。
3、指導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后,思考課后的“想想說說”。
〖教具準備〗
1、圖畫:小鳥受傷落在窗臺上,野兔受傷躺在大樹旁。
2、字音、字形卡片,田字格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指讀7個要求認讀的生字。
3、用“一邊……一邊……”說一句話。
二、識記字形
1、學生自讀生字,分析字形。
2、師生配合,掌握字形。
3、教師書寫,學生領會后正確地寫在田字格中。
三、想想說說
1、教師出示小鳥受傷圖,學生觀察,并說一說畫了什么?你會怎么做?把你想的方法說一說。
2、教師出示野兔受傷圖,學生說說看到這種情景,你首先會怎么想,并怎么做的?說一說。
四、課堂回顧
1、指讀生字卡片,給生字組詞。
2、說說自己通過這篇課文,學到了什么?今后在生活中會怎么做?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10
中心小學 謝煥雅
各位領導、老師們:
你們好,現在由我來對羅銀芬老師執教的那節課進行評課。總的來說,這節課可以說是上得比較成功的,而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意境含情,情境交融,情更切
這篇文章是有情物,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掛上了鉤。羅老師充分地發揮了電教手段的優勢,創設了小魚在美麗的大海中游著,小魚后面藏著一些詞語,讓學生認讀,接著海上刮起了風暴,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的情境,這既可復習舊的知識,又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學習的內容,并用話語和音樂為輔助作用,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臨其境,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為學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二、以情激情,情染情
羅老師每個教學環節過渡都非常的自然,用自己的情去激活課堂,激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而這“情”也在這串串情境之中生發出來的。如小魚被困在淺水洼里會想些什么呢?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設身處地為小魚著想,從中體會到小魚的難受。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相信學生,極大的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盡情地去說,展示自我。
三、情為調,以讀激情,情更濃
本文感情鮮明,所以如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抒發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引起學生的共鳴,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為此,羅老師在教學上采取了步步深入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了情境體會小魚的心情,引出大家體會小男孩的心情,緊緊抓住了以讀為本的教學方針,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朗讀形式。有齊讀、小組讀、個別讀、老師范讀、配動作演讀等,如在配動作演讀時,先劃出小男孩撿魚的動作詞,再讓學生出來表演撿魚的動作,這點做得非常好,既讓學生體會小男孩的在乎,又可滿足學生的表演欲望,緩和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在老師范讀時,特別要求把省略號的意思讀出來,并給予學生恰當的評價,還讓學生互評,提高了朗讀水平。老師重視語感訓練,品味語言文字的情境,以讀代說,以讀促理解,讓學生讀得聲聲有色,有滋有味。
四、環環相扣,節節含情,情扣情
羅老師充分發揮學生想象的翅膀,如讓學生思考故事接下來怎么發展么發展呢?課文中的我看到了小男孩的舉動后又會怎樣做的呢?等等的教學環節中引起同學門的同情心,引起情感共鳴。
羅老師注意循循善誘的引導學生理清思路,而非老師先入為主直接給出結果,并在教學中抓住了重點句進行教學。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的作用,老師引導學生運用“自讀討論法”,掌握“讀”、“想”、“劃”、“議”、“結”的學習方法,如畫出“被困的小魚多的句子,”從中可以用“成百上千”來概括小魚的多,接著還用這成語來造句。
老師還送一首有感而作的小詩歌給同學們,用這作為小結,更加深課文的主題思想,并巧妙地把文章的主題升華到保護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這擴展了學生的視野,體現了學語文的樂趣, 還鼓勵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做練習,使學到的知識得以及時應用,從而反映出課堂的教學效果。
至于課后作業也較靈活,就是想想如果你是小魚,你會對小男孩說些什么感謝的話呢?讓學生把這節課想說的都可以一吐為快。
五、教也“情”,學亦“情”
老師在整節課中都是精神煥發,笑容可掬,揮灑自如,能夠以美的形象吸引學生,師生之間的對語,使人產生親切之感。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在教學中用小組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及時地表揚學生,使整個過程學生都伴有滿足感和成就感,體現在學生踴躍舉手發言,興致勃勃的朗讀討論,使學習氣氛非常的活躍和民主。
六、板書是情,心溢情,情升情
板書設計是在教學過程中完成的,板書簡單、明確,突出重點和難點,整個板書設計構成統一的一個整體。
總得來說,這節課符合了課程標準,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整節課除了聽說讀想等語文基本活動還要進行觀察想象,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學習的結果。在培養語文能力的同時,形成語文學習的興趣、態度、方法等,教學中的每個學習板塊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習領域,教學形式與方法多樣,拓展視野,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以上是我對羅老師那節課的點評,如有不妥之處,請在座的各位領導、老師提出寶貴的意見,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11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篇很具教育意義的文章,寫的是一個小男孩,救小魚的故事,本著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思維和實踐能力得到培養,我設計了開火車認生字、結合實踐、創設情境來學習理解課文,激發學生的童的童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很自然地意識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相融相依,從而學生受到關愛動物,珍惜生命的教育。
學習目標
1、鞏固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3、進一步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重點、難點:
1、抓住寫小魚可憐和小男孩救小魚的句子,體會小男孩的一片愛心。
2、領悟作者對小魚的憐惜和對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從而樹立保護小動物、珍惜生命的意識。
課前準備:生字長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大海嗎?喜歡小魚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于大海和小魚的課文。(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淺水洼里的小魚究竟講的是什么呢?你后想知道一些什么呢?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先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生字掌握得怎么樣?
1、開火車認讀本課生字(帶拼音)。
2、出學去掉拼音的生字,再次認讀。
3、去掉生字卡片,讓學生說出你記住了哪個生字,是怎樣記住的。
二、朗讀感悟
1、結合實踐,引入學習課文。
(1)先請學生說一說魚一般生活在哪里?
(2)淺水洼是什么樣的?(結合掛圖觀察)假如你們是離開大海的小魚、現在生活在淺水洼里會覺得怎么樣?
(3)淺水洼里的小魚會有怎樣的命運?我們快快去讀課文吧。
2、學習第一部分,朗讀感悟小魚的可憐。
(1)師生指導,學生試讀第一自然段。力爭表達出小魚的痛苦及對小魚的同情。
(2)師示范朗讀(困、回、幾百條、幾千條、吸干、蒸干、干死等詞要重讀。結尾句要語調低沉、語速放慢)。
(3)模仿練讀。
(4)想像練說:你是淺水洼里的小魚、請說出你的感受和想法。
3、學習第二部分,感悟愛心。
(1)學生自由讀二至六自然段,說出小男孩惹人喜愛的原因。
(2)小組討論“我”和“男孩”對待水洼里的小魚態度有什么不同?(再一次觀察掛圖,掛圖上畫的是課文中的哪一段?)小組分角色讀,讀出對小男孩的喜愛之情,并表達出小男孩救小魚的堅定的態度。
(3)探究:小男孩頭都不抬,把一條又一條小魚扔回大海,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4)啟發感悟:a、小男孩明明知道那么多小魚他是撿不完的,可他為什么還要撿?那些被救的小魚回到大海后會怎樣想?“我”聽了小男孩的話之后會怎么想,怎么做?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想法和收獲?
三、拓展:
看到小動物受傷了,你在乎嗎?你會怎么做呢?小鳥受傷了,小貓受傷了,你會怎么做?
四、板書:
28、淺水洼里的小魚
不停地——撿起
用力地——扔回
愛動物——珍惜生命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12
[情景說明]
《淺水洼里的小魚》是一篇能給人帶來心靈震撼的文章。成百上千條小魚被海水送上了海灘的淺水洼里,小男孩的做法讓我們震驚,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珍愛生命”的品質令我們感動。教學本課要引導學生讀通課文,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生命的珍貴,從而進一步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教學重點是啟發學生從文本中、從想象中、從朗讀中感受生命的珍貴。
我在優質課比賽中有幸聽了兩節《淺水洼里的小魚》,兩位教師不但對教材的處理方式截然不同,而且面對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老師,我覺得小男孩這個辦法不好”(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的處理也迥然不同。第一位教師面對“意外”,避而不見,讓精彩悄悄溜走;第二位教師則巧妙地運用這一珍貴資源,使課堂大放異彩!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精心預設能使教師更好地調控富有變化的動態課堂,而課堂上出現的精彩的生成又促使教師靈活地調整預設思路,課堂因此充滿生機。下面我們來看看兩位教師的教學片斷。
[教學實錄]
[片斷一]
(面對“意外”,避而不見)
師:同學們聽到海浪的聲音嗎?這節課我們繼續關注小魚的命運。
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的內容,你們讀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生:我們知道了淺水洼里有很多小魚。
師:小魚在淺水洼里痛苦地掙扎,如果你是這條小魚,你會怎么呼救呢?
生:救命呀!
生:快點來救我呀!
師:我們來通過朗讀感受小魚的困境。
(師引讀這一段。)
師:它們遇到小男孩,小男孩會怎么做?請同學們讀1-6自然段,把小男孩怎樣做的畫下來。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師:你們能不能一邊讀,一邊像小男孩那樣做一做?
生:能。
(生邊讀邊演。)
師: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很累。
生:老師,我覺得小男孩的方法不好,這么多魚,一條條的扔,扔不完的!
師(一愣,若有所思):是嗎?
師:誰能再把這句話讀一讀,體會他的心情?請你坐下來再想一想。
(生一臉困惑,不情愿地坐下來……)
[片斷二]
(巧妙運用這一資源,靈活調整教學思路)
(一)體會“魚兒在乎”。
師:請大家看屏幕(課件出示課文插圖,但是先去掉了小男孩圖樣,不加音樂)誰來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淺水洼里有許多魚。
師:是呀,(教師指點大屏幕)在一望無際的沙灘上有許許多多的淺水洼,淺水洼里有魚呢。課文是怎么介紹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呢?讓我們自己來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課件出示第一自然段的內容)
生:學生朗讀課文第一段。
師:我剛才就在觀察大家,發現同學們讀著讀著,有的皺起了眉頭,有的好像在想什么。請問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了?
生:被困在水洼里了。
師:是呀,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此時,它們會想起誰呢?
生:大海。(許多學生也同時附和著)
師:是呀,大海就是魚兒的家。
生:還會想起親人們。
生:還會想起它們的同伴。
師:是啊,如果它們還在大海里,它們肯定會跟它們的同伴一起快樂地游玩呢。
生:還有它們的爸爸媽媽。
師:是呀,想不想看看魚兒以前在大海里快活地生活的情景呀?(播放魚兒在大海快樂生活的錄像片)
生:興奮地看著錄像,嘴里不時發出驚嘆聲。
師:剛才大家都在說:“呀,多快樂呀!真幸福呀!”可是這樣的生活已經慢慢離它們遠去了。它們現在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誰能把這句話讀一讀呀?
生讀: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
師:我聽出來了,你有點難受。
(生齊讀這一句,體會魚兒難受的心情)
師:更糟糕的是——
生: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師(指點大屏幕上的句子):“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我們剛才看到這淺水洼里不是有水的嗎?小魚怎么會干死呢?
生:水會被沙子吸干。被太陽蒸干。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看看這個字吧。(點句子中的“蒸”出示“蒸”字)誰認識?
生:蒸。
師:能給這個“蒸”字來找個朋友嗎?
生:蒸干、蒸死、蒸發、蒸汽
師:是呀,大家再來看一看這個字的下面有——(課件:四點底變紅)
生:(齊)四點底。
師:你們可知道,這四點底是從火變來的。(課件把四點底變成火)哎,沙灘上哪有火呀!
生:太陽很熱,像火一樣。
師:太陽確實是很熱很熱的。太陽光火辣辣地照在水洼里,溫度越來越高,越來越高,(課件出示整個字慢慢地變紅了。)小朋友們,你覺得這時的小魚會感受到什么呢?
生:熱。
師:真的是這樣的嗎?讓我們走近水洼來看看。(課件出示淺水洼,水在變少)水越來越少,越來越少。(音樂想起)小魚兒,你們怎么了,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
生:它想它們的家鄉。
生:會想它的朋友。
師:還會說什么呢?
生:它會說我好倒霉。
生:它會說我很后悔。
生:我很悲傷。
師:它們真希望——
生:小魚會說:“希望我能早一點回到大海。”
師:這是小魚此時的心聲呀!它多么希望有人來救它呀!讓我們來讀一讀這句話吧!誰來讀?(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生:(沙啞著喉嚨)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
師:多可憐的小魚呀!你真能體會小魚的心情。
師:小魚都會干死。它們的爸爸媽媽,它們的兄弟姐妹會想些什么呀?
生:他們會很想念這些小魚。
師:是呀,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吧。
(生齊讀。)
師:看來,被困的每一條魚兒,是多么盼望著能回到大海里去呀!(板書“魚兒”)
(二)感受“男孩在乎”。
師:(指點板書,激動地)同學們,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呢?請大家把書本翻到132頁,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二到第六自然段。
(生自由讀課文思考。教師巡視并和學生一起討論。)
師:誰來告訴大家,還有誰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呢?
生:小男孩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
師:你們同意他的意思嗎?
生:同意。
師:你們從哪兒發現小男孩是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
生:因為他把小魚扔回大海。
師:(指點大屏幕)觀察真仔細。我們也看到了,原來這位同學是從圖上看出來的。小男孩在干什么?
生:扔魚。
師:是呀,小男孩扔魚的這一動作可以看出小男孩是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的。那么課文的哪些地方寫了小男孩在扔魚呢?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師: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男孩在扔魚呢?
生:“我知道。”小男孩頭也不抬地回答。
師:讓我們也來讀一讀吧!
(生齊讀。)
生: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課件出示句子)
師:請女同學把這句話讀一讀。
(女生讀。男生看。)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讀懂兩句話。)
師:是呀,小男孩不停地撿魚、扔魚,看得出小男孩是很在乎這些小魚的。我們來看看小男孩撿的魚多嗎?
生:多。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請大家自己再來讀一讀這兩句話。
(生自由讀。)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師:從哪里看出來的?我倒是聽出來了。
生:最后“這一條”后面還有一個省略號。
師:小眼睛觀察得真仔細呀!連躲在后面的這個省略號都被你發現了。(課件把“……”顯紅)哪位同學能通過你的朗讀讓我們所有的人都感覺到小男孩撿的魚是很多很多的。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到最后一個“這一條”就嘎然而止)
師:我聽出來了,你到這兒呀,(指著大屏幕)小男孩撿的魚就完了。
生: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念得很重,停頓好久)再接著念。
師:我聽出來了,你比她多了一點點。我也想來試一試,看看老師有沒有把這個省略號給念出來了,可以嗎?(邊讀邊用手勢輔助朗讀,到最后一個“這一條”有一種止揚的味道。
(生七嘴八舌地說讀出來了。)
師:想不想像老師這樣來讀一讀呀!大家試試看。
(生認真練著,教師巡回指導。多種形式的練讀。教師用手勢幫助他們朗讀,學生讀出了魚“多”的味道。)
師:從這里看出小男孩撿的魚多。剛才我們聽到那個男小朋友還把一個詞語念得很重。是哪個詞語呀?
生:是“不停”。
師:是的,這個詞語也有看出小男孩撿的魚多。你能通過朗讀讓我們感受到這一點嗎?
生:能。他不停地撿魚、扔魚……(強調了“不停”)(學生掌聲響起)
師:老師感謝你。那么上面的句子呢?你能讀好嗎?
生:能!
師:那好,請所有的男同學一起來讀讀吧!
(男生齊讀。)
師:是呀,小男孩撿的魚真多!小男孩撿的魚那么多看得出小男孩真的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
生:我覺得小男孩的這個辦法不是很好,那么多魚他能撿得完嗎?
師:(贊許地)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所以我也忍不住走過去對小男孩說:“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撿不完的。
(老師舉起“成百上千”這張詞語卡片,生讀詞語。)
師:我想問一問我們二(1)班一共有多少孩子呀?
生:42人。
師:哦,那么多呀!能不能說“成百上千”呀!
生:不能。
師:如果把我們學校的所有班級的孩子都合起來那就可以說“上千”了。大家想想看,有那么多那么多的魚兒被困在淺水洼里,小男孩能撿完嗎?
生:不能。
師:他知道嗎?可是他——(手指著大屏幕示意學生讀)
(生激動地讀著。)
師:多么用心的、多么可敬的小男孩呀!他明明知道淺水洼里的魚兒是撿不完的,但他還在撿呀!說明小男孩是真的非常非常在乎這淺水洼里的小魚呀!(板書:小男孩)同學們,既然淺水洼里有那么多小魚,小男孩一個人是撿不完的,那么有什么好的辦法能撿得完呢?
生:那個小男孩可以請其他的人也來幫忙。
師:是的。這真是個好方法。
生:請爸爸媽媽幫忙。
生:我一個人一天就能撿完。
師:你覺得小男孩一個人還是能撿完,是吧。可能開始的時候那幾條魚非常的幸運,還活著就被小男孩救起了,可后來,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
生:那些小魚就會被干死。
師:所以,只要我們在沙灘上的人你撿、我撿,剛才那位小朋友說叫爸爸媽媽來撿,叫同學們一起來撿,就能把它們撿完了。學到現在,老師又想再次問問大家了:“淺水洼里的小魚,誰在乎?”(指點板書)
生:小男孩在乎。
師:是的。除了小男孩,還有誰在乎嗎?
生:沒有了。
師:(手指板書)小魚在乎嗎?
生:在乎。
師:你在乎嗎?(手指學生)
生:在乎。
師:我呢?
生:在乎。
師:看來,所有愛小魚的人都在乎。(板書:……在乎)
(三)拓展升華。
師:是啊,生命只有一次。當我們看到小鳥在天空自由飛翔的時候,(放課件)當我們看到藤兒在奮力往上爬的時候,當我們看到筍芽兒不知不覺地拱出了地面(放課件)當我們看到花兒不知不覺地開放了(放課件)我們會充分感受到無論是人,還是大自然中的植物、動物、都是有生命的。我們的世界正是因為有了無數的生命,才變得生機勃勃,五彩繽紛。最后,送小朋友們一首詩,這是老師讀完這課課文后自己寫的。
(播放音樂:教師飽含感情朗讀詩歌)
每天清晨,當我們聽到小鳥在歌唱,那有多好;
每到河邊,當我們看到小魚在游戲,那有多好;
每到之處,鮮花盛開,小草碧綠,那有多好;
生命只有一次,
小魚在乎,小鳥在乎,花兒在乎,我也在乎。
讓我們大家一起來珍惜生命吧!
(在音樂聲中完成板書:畫上兩只手)
……
[教學反思]
預設與生成,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必須處理好的一對矛盾,預設是教師的預先設置,是相對靜態的;生成是學生思維碰撞的智慧火花,是活化了的知識、技能,是相對動態的。在教學中最忌把教師預先埋伏的答案,或者教師預料中的結果作為學生的生成。不過,我們雖然無法預設到一切,但總可以盡可能多的預設一切,課前精心預設,教師才能更好地調控沒有把握的課,才能使課堂上出現的精彩的生成,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
以上兩位教師截然不同的預設很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為什么第二位教師的教學設計更精彩呢?我認為主要原因是這位教師在預設時做到了“新、巧、活”三個字,從而成功地處理好了預設與生成這一對辯證統一的矛盾。
一、使用教材——新。
精心預設首先體現在“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這也是新課標反復強調的。葉老曾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語文教學必須立足教材,超越教材,充分利用教材這個“例子”,進行學一篇帶多篇的訓練,從而“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我很欣賞第二位教師的做法,她在精心預設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生命的珍貴,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如果不深鉆教材,就會象第一位老師那樣把第二段(2—6自然段)作為教學重點,通過讓學生分析小男孩扔魚時的動作來體會小男孩救小魚時的急切心情,這樣一種常規教法,比較老套,而且這樣教學,學生似乎還不能深刻理解小男孩的這一行為。可貴的是,第二位老師打破了常規,把文章的第一段(1自然段)作為教學重點極度渲染,為什么她要這么處理教材呢?我想是因為第一段寫成百上千條小魚困在水洼里,生命危在旦夕,就是在這危急的情況下,小男孩挺身而出,援救那些小魚,正是有了這種特定的情境,小男孩的行為才更讓我們震驚,令我們感動。所以第二位老師對教材的大膽處理非常高明,令人耳目一新。
二、創設情境——巧。
精心預設還體現在巧妙地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參與體驗。創設的情景并不等于學生的學習情景,只有當學生融入到故事情景中去體驗了、感悟了,正如常言所說的入情入景了,我們才能稱之為學習情景。如第一位老師執教的片斷中,讓學生想象,如果你是這條小魚,你會怎么呼救?由于學生還未能深入地理解第一段,因此還不能完全融入其中去體驗,而且很快就被老師以訓練為主的學習所取代。第二位老師則精心設計,讓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情境之中,如播放魚兒以前在大海里快活生活的錄像,學生興奮地看著錄像,嘴里不時發出驚嘆聲,接著老師一聲嘆息:“可是這樣的生活已經慢慢地離它們遠去了,它們現在被困在淺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學生通過兩個情境的對比體驗,體會到小魚的心情,再讀“它們被困在水洼里,回不了大海了”就能讀出難受的樣子。再如,用課件出示淺水洼,水越變越少,音樂響起,老師動情地說:“小魚兒,你們怎么了,你們在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呢?”此時學生已經把自己當成了小魚,師生完全融入到情景之中,一個學生在朗讀“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水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這些小魚都會干死。”時幾乎是沙啞著喉嚨,紅著眼睛讀的。
三、即興預設——活。
課堂教學同時也是一個富有變化的動態生成系統,是一個不斷前進發展的環境。隨著教學進程的深入,隨著學生生成狀態的不同,教師要啟動課堂教學機智,及時進行即興預設抓住來自現場生成的動態資源,使課堂大放異彩。在片斷一中,老師引導學生體會“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拾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一句時,學生突然提出:“老師,我覺得小男孩的這個方法不好!他這樣是拾不完的。這本是一個可使課堂絢麗多姿的亮點,可惜老師先是一愣,若有所思,隨后不加理睬,仍順著預先設計的教學繼續下去,因而失去了一個大好的機會,其實學生的這個想法對于課文的學習,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它內涵豐富,直接關系到課文主旨的揭示:小男孩的這個方法的確不太好,不但自己累,效果也不大好,但小男孩為什么要這樣做呢?這恰好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因為小男孩很在乎那些小魚,那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雖然自己一條條地扔,的確累,但是為了盡快救那些小精靈,他已經顧不了許多了,至于學生所說的更好的方法,也正是課文要延伸拓展的,那就是讓更多的人都和小男孩一起關愛生命。在片斷二中老師重拾這一珍貴的教學資源,靈活調整預設思路,她先是贊許地點點頭說:我和你的想法一樣,我也想對小男孩說:“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條小魚,你是拾不完的。”接著她讓學生聯系生活理解“成百上千”的含義,用手指著大屏幕說:“他明明知道淺水洼里的魚兒是拾不完的,但他還在一個勁兒地拾呀!”從而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從小男孩身上折射出的“對生命無限珍愛”的光芒,然后她又問學生有什么好的方法才能拾得完呢?學生說了很多方法,教師總結說:“只要我們在沙灘上的人你撿,我撿,叫爸爸媽媽來撿,叫同學們一起來撿,就能把它們撿完了。”最后老師進一步拓展升華:“看來,所有愛小魚的人都在乎!”正是老師這一精彩的動態生成使課堂出現了高潮,老師、學生思維的火花互相碰撞,發出奪目的光芒。可見,這位老師面對著課堂上學生“精彩的發揮”能夠來個“精彩應對”,這也恰恰是她“正在預設”或“將要預設”的結果。老師的精心預設和動態生成使課堂更加絢麗多姿。
比照兩個案例,我感觸頗深:其一,教師要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精心預設,面向全體學生,備教材,備學生。其二,教師對于學生在學文時的即時質疑,應高度珍視,敏銳捕捉,善于利用。其三,教師在教學中,要積極地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尊重學生的發現,巧妙地啟迪學生的思維,使課堂生機盎然。
[專家點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主體,是知識文化的創造者,是課程的開發者。”課程改革也對教師角色重新定位“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現實的課堂中,當我們拿著課前精心預設的教學方案靜心與學生對話時,學生常會給我們以毫無準備的意外。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質疑,課堂上教師的處理方式有三種:一是冷處理,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沿著原有思路教學;二是熱處理,不加分析,拿來即用,隨意改變原先的教學思路;三是溫處理,先是肯定其參與意識,再作冷靜分析,確定應對方案,或堵或疏,或截或導,靈活調整原有的教學思路。“老師,小男孩這個方法不好!”這個想法對于課文的學習,具有極其重要的利用價值,它直接關系到課文主旨的揭示。可惜在案例一中,教師維持原來的思路,以冷處理方式待之。這個動態生成的教學資源被教師漠視了。在第二個案例中,教師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創設情境,鼓勵學生想象,表達自己的見解,釋放豐富的情感,從而有效地利用了動態生成資源,使課堂真正成為師生互動、生機盎然的舞臺。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判定一種教學是不是有“法”,關鍵是看它有沒有把學生真正當作活生生的人,只有真正把學生當作“語文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的教學,才是有“法”的教學。(鄒京華)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13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生問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小詩,請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兒童詩《家》)
2.是呀,孩子們,我們都有一個溫暖的家!小魚的家是──(生:大海),那么,小魚在屬于自己的家里生活得怎么樣呢?(視頻插入小魚在海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
3.看到這樣的畫面,你想說什么呢?(學生能說出自由,幸福,快樂等詞語,引導他們把句子說完整)
4.小結:小魚在蔚藍的大海里生活得多么開心、自由呀!可是有一天晚上,這些可愛的小魚,遇到了大麻煩。可怕的事情發生了──海面上刮起了狂風,巨浪一層高過一層,小魚們隨著海浪被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天漸漸地亮了,小魚們才發現,他們變成了──淺水洼里的小魚。(板書)
①請小朋友們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寫課題②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5、潛水洼是什么意思你們知道嗎?
二、隨文識字,通讀課文
1、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了,老師來檢查一下大家的預習成果可以嗎?
2.誰想第一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生齊讀,當小老師領讀,開火車讀)。著重指導: “在乎”“成百上千”
學生交流識字方法:誰能告訴同學們,你用什么辦法記住了哪個生字?(刀下要留心一點(編字謎),減一減,加一加,換一換,生活中識字)。
同學們知道的識字方法真多,現在咱們來玩個小游戲,老師要看看你們是不是真的記住了這些生字。(迷宮游戲識字)
3、同學們把生字的問題完美解決了,相信課文也難不住你們了,老師請幾位同學為大家朗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教師及時正音并做出評價。)
4.讀完課文,看一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三、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讀了第一段,你讀懂了什么。
生匯報:
① 魚多。哪些句子說明魚多?你能找出來,讀一讀嗎?誰還能讀的更好?
(老師發現他重讀了幾百和幾千,你讀的真有感情,還有誰能讀出來自己的體會?)
②小魚很可憐。哪些句子讓你感覺到小魚很可憐?請讀給大家聽一聽。老師仿佛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誰能再來試一試?老師發現你的臉上一點笑容也沒有,你體會到了小魚的可憐,男生你們來試一試能不能讀出小魚的可憐無助,女生也來試一試看看。
我們一起帶著自己的感覺,體會小魚的傷心、難受、痛苦。(課件出示句子)
生齊讀。
2、過渡:可憐的小魚面臨著死亡的威脅,它們在苦苦掙扎著,他們多么想回到自己的家呀,回到他們那自由自在充滿快樂的家。他們的家在哪里?
3、誰幫助他們回到家的?看一看,小男孩做了些什么?
哪位同學來讀一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把表示小男孩動作的詞語圈出來。
反饋:小男孩做了些什么?誰能用課文里話來回答。生讀:他走得很慢,不停地在每個水洼前彎下腰去,撿起里面的小魚,用力地把它們扔回大海。
4、他不停地撿魚、扔魚,不停地叨念著:“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讓我們和小男孩一起把小魚送回家吧,伸出你的手:“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
5、孩子們你們累嗎?那你為什么還要撿?
四、小結拓展
1.當你們遇到小動物受傷,你在乎嗎?點擊課件,出示練習
一只小鳥收了傷,落在窗臺上。
一只野兔收了傷,躺在大樹旁。
2、課文中的男孩充滿了對生命的珍愛,在我們的單元平行閱讀里也有一位這樣的女孩,同學們請打開你的《閱讀》看15頁《花美哪有人心美》,讀一讀找一找,題目中的人心美指的是誰,為什么?
3、這節課進行到這兒就已經接近尾聲了, 你能不能說一說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孩子們,生命是珍貴的,我們要珍愛每個生命,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希望你們都能像文中的男孩一樣,成為一個熱愛生命,珍惜生命的孩子。
二年級語文上冊《淺水洼里的小魚》第二課時課堂實錄 篇14
《淺水洼里的小魚》講述了一個小男孩盡力拯救那些被暴風雨卷上岸來,困在淺水洼里的小魚的感人場面。當我自己拿著教材朗讀時,我被文章感動了,特別是那一句句稚嫩的“這條小魚在乎”,“這條在乎,這條也在乎,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更是使得我的心頭一震。《淺水洼里的小魚》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學生感受男孩對小魚的在乎,體會到生命的珍貴,樹立珍惜生命的意識,那么怎么樣讓這些不經世事的孩子體會到這些呢?我讓孩子們真正走進文本,愿意參與到救助小動物的行動中來,實現思想與思想的溝通,心靈與心靈的碰撞,讓語文課堂成為具有人文趣味的樂園。
本課教學時,我緊扣“在乎”一詞,直接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用不了多久,淺水洼里的小魚就會被沙粒吸干,被太陽蒸干。”一句,引導學生感受小魚的危險處境,感受小魚對生的渴望后,讓學生找出小男孩救小魚的句子,引導學生感受到動詞的用法,體會小男孩救小魚的辛苦,說明了小孩非常有愛心。在朗讀中,讓學生演一演小男孩撿魚扔魚的動作,在一次次的彎腰揮手中,讓學生體驗小男孩堅持撿魚扔魚的“難”。引起學生的好奇,小男孩這樣做誰在乎呢?最后進行3—6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通過表演體會小男孩撿魚、扔魚的辛苦,并有意識的“采訪”,引導學生揣摩小男孩的心理,這一個個環節的教學,我引領著孩子深入文本,進入文本角色,讓孩子與孩子們交流,讓孩子與文中的角色交流,和諧、輕松地營造了一個多方位交流的平臺,使合作學習更加地愉悅,使孩子們更加地積極主動。
最后,在學生讀悟了小男孩在乎淺水洼里的每一條小魚后,我讓學生仿照課文句式進行填空練習:這條____,這條也___!還有這一條,這一條,這一條……所有的小魚_____。學生借助這一練習形式,開動思維,展開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