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導學案
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導學案
水滴里的生物課 題:水滴里的生物課 型:新授課年級
六年級執(zhí)教劉會萍學習目標: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學習重點: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學習難點:顯微鏡的使用。
預習準備:顯微鏡、池塘的水,載玻片,滴管,掛圖。
學 習 過 程
環(huán)節(jié)
學 案
導 案
感知導入 1.學生觀察水樣:課前請大家從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樣,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你帶來的水樣是什么樣的?2.學生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水樣并匯報。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結果的?3.談話:假如讓你進一步對水樣進行觀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4.激趣: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水滴里有什么?這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呢?板書課題,拋出問題,激發(fā)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1.講述: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2.教師示范使用方法。強調輕拿輕放。3.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教師強調以下幾點:(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1、引導學生觀察顯微鏡的構造。2、教師講解顯微鏡各個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組織學生自主觀察水中微生物1.談話:顯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把你的發(fā)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分組觀察。 3.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4.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歡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中還有哪些微生物? 1、學生活動時教師巡回指導他們的觀察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發(fā)現,指導他們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 2、學生匯報時教師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并讓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3、教師總結歸納。
指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1.談話: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fā)現的嗎? 2.學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列文虎克,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蘭的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過正規(guī)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回到代爾夫特自營綢布店。中年以后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這種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并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于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制的透鏡遠遠超過其同時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有玻璃、寶石、鉆石等。他一生磨制了 400多個透鏡。他的遺物中有一架簡單的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 3.提問:通過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現在讓你用顯微鏡去觀察,你想觀察什么? 4.學生自由發(fā)言。1、 教師作相應補充介紹。 2、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從中受到的啟發(fā)。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1、 學生用認識在空氣中、土壤里、動植物的體表、體內都存在微生物。 2、學生匯報自己的發(fā)現。 3、小結:看來微生物雖然極小但種類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極廣,并且還有許多微生物沒有被我們所發(fā)現。希望我們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樣將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1、 老師幻燈出示各種微生物圖片。 2、 鼓勵學生愛科學。
學習
評價比比誰發(fā)現的生物最多,發(fā)現一種用一個a表示,以a,aa,aaa,aaaa,aaaaa,aaaaaa作為比較方法,評出最具有觀察力的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