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的空氣
教學目的:(一)科學探究目標:
1、能借助其他物體直接觀察空氣,在觀察空氣的存在。
2、能運用多種感官對空氣進行觀察,并能描述空氣的形態特點。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應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做出猜想,并能檢驗猜想是否正確。
2、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強烈的好奇心與積極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識與同學們交流分享。
(三)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
2、知道空氣沒有固定的形態。
3、知道空氣要占據空間。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氣”,用各種感官觀察空氣,證明空氣存在于我們的周圍,并用語言描述自己所觀察到的空氣
教學難點:
設計簡單實驗來證明空氣的存在
教學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透明塑料袋、扇子、氣球、海綿、粉筆、橡皮泥、碎磚塊、小卵石、水槽、礦泉水瓶、塑料吸管、大燒杯、錐子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謎語引入“圍著我的身,無色又無形”
?教學新課
(一)找空氣
1、你能看見空氣嗎?請你們利用手上的材料想辦法把空氣找出來。
①用塑料袋找空氣
②用扇子、氣球找空氣
③說說你可以用什么方法觀察空氣。
④觀察空氣。
2、土塊、粉筆、石頭、橡皮泥、海綿里有空氣嗎?
①猜一猜
②動手實驗證明你的猜想
3、你觀察到的空氣是什么樣的?。
(二)吹氣球
1、按書上的方法把氣球裝在礦泉水瓶中。
2、吹一吹,試著把氣球吹大。
3、為什么吹不大,猜一猜。
4、用什么方法可以把氣球吹大,試一試,為什么?
5、怎樣才能讓我們看到空氣跑出去了?再試一試。
6、說說你的發現。
?拓展
留心觀察生活中與空氣有關的現象
板書設計:
1、空氣是一種無色、無味、透明的氣體。
2、空氣存在于我們周圍。
3、空氣要占據空間。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