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科學教案第三單元 食 物
【板書設計】
1 一天的食物
早餐:
午餐:
晚餐:
其他:
植物類:
動物類:
主食:
副食:
【教學反思】
2、食物中的營養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是從食物中得到的。
人體保持健康需要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礦物質和水。
蛋白質是構成我們身體的主要成分之一。糖類和脂肪能提供身體需要的能量。維生素和礦物質有調節身體機能的作用。
沒有一種食物會含有所有的營養成分,所以我們要吃各種不同的食物。
過程與方法
通過閱讀資料獲取信息,豐富對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營養的類別等方面的認識,并擴充到記錄中,完善對一天中的食物的統計活動。
通過實驗的方法辨別食物中的脂肪和淀粉。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對食物營養成分的認識中,感受各種營養與支撐人體生命活動的關系,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興趣。
在完善一天中食物統計的記錄活動中,幫助學生建立嚴謹細致的研究態度。
【教學重點】
知道食物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教學難點】
能辨別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上節課使用的“一天的食物”記錄卡。
教師準備: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營養的分類等相關資料。
脂肪的辨別實驗器材:食用油、肥肉、棉簽、白紙。
淀粉的辨別實驗器材:淀粉、水、碘酒、滴管、小碗、含有淀粉的食物(饅頭、米飯等)。
食物包裝盒上的標簽……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身體成長、發育都需要哪些營養?我們能從種類豐富的食物中獲得什么呢?
二、探究過程:
1、食物含有哪些營養成分
(1)講述:人體的生命活動,需要多種營養的支持。食物所含的營養成分非常豐富,通常分為:蛋白質、糖類、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水。下面我們分組探討一下,每一小組選定一種來進行具體研究。
(2)分小組探討交流(可根據生活經驗知識談談,也可閱讀課本介紹了解,還可通過查閱資料解釋;交流時做好記錄,選定一人代表小組在全班匯報交流。)
(3)匯報交流
a.蛋白質組:
蛋白質是人體肌肉、皮膚、內臟、頭發、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它是構成身體細胞的基本材料,用于機體生長發育、衰老組織更新、損傷組織修補,以及各種生理功能的需要。生命的產生、存在與消亡,無一不與蛋白質有關。所以說,蛋白質是生命物質。
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舉例:糧食、肉、乳、蛋、豆制品、蔬菜、花生……
b.糖類組:
糖類的主要功能是供給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一般來說,人體所需要的能量70%以上是由糖類氧化分解提供的。在我們每天吃的食物中,糖類常常占80%以上,其中主要是淀粉。糖類也是細胞的組成部分,例如細胞核中染色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糖和脫氧核糖。
淀粉也是糖類。
我們吃的糧食,如米、麥、玉米、高粱、甘薯等,其主要成分都是淀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