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三年級下冊復習資料必備知識第三單元
第三單元 溫度和溫度計
1. 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它的單位通常用攝氏度(℃)表示。要比較準確地知道物體點的冷熱程度,可以借助于溫度計進行測量。常用液體溫度計是利用玻璃管內的液柱隨溫度變化而上升和下降來測量溫度的。
2. 根據不同的測量范圍和使用需要,人們設計制作了不同的溫度計。測量物體溫度時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選擇合適的溫度計。
3. 體溫計的刻度一般在35℃--42℃之間,每一攝氏度細分成10個小格,所以溫度計上的每一刻度表示0.1℃.人的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超過這個溫度就是發熱。
4. 測量水溫的方法:(1)手拿溫度計的上端。(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4)在液體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5. 對一個物體來說,物體失去熱量,溫度下降;物體獲得熱量,溫度上升。通過測量一個物體的溫度變化可以知道這個物體失去熱量還是獲得熱量。
6. 水在自然界有液態、固態、氣態三種存在狀態,水的狀態變化與熱量有關。當環境溫度低于0攝氏度,水的溫度下降到0攝氏度時,開始結冰,從液體狀態變成了固體狀態。水在結冰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當環境溫度高于0攝氏度,冰的溫度升至0攝氏度時開始融化;冰在融化過程中,冰水混合在一起,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0攝氏度,直至完全融化成水。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熱量是使水的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水蒸氣遇冷會凝結成水。
7. 為何盛冰的玻璃杯外壁有水珠:因為玻璃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的杯壁,凝結成看得見得小水滴。
8. 水的三種狀態(液態、固態和氣態)之間可以互相轉化,這使水在自然界中產生了循環運動。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叫蒸發,由于水蒸氣的微粒太小,我們無法看見。(加熱能加快水的蒸發)。水蒸氣變成水的過程叫凝結。冰的溫度上升變成水的過程叫融化。水在自然界有各種形態一云、霧、雨、露、霜、雪、冰、水蒸氣……即水在自然界同時以存在。
9. 水在自然界不斷經歷著三種狀態的循環變化,促使水的三態變化的原因是溫度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