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五年級上冊教案集體備課2
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一種,它用符號和顏色來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圖上都有比例尺和圖例。如深淺不同的棕色和褐色分別表示海拔xx米—5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白色表示終年積雪的山峰,往往都在6000米以上。深淺不同的藍色表示各種深度的海洋……
4、小組觀察地形圖
從地形圖上我們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請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世界地形圖和中國地形圖,交流并注意記錄從地形圖中獲得的信息。
5、交流信息。
四、拓展延伸
1、關于地球的表面,我們還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討論。
2、小結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發生變化呢?下節課我們將繼續研究。
五、課后活動
收集有關地形地貌發生變化,特別是火山和地震引起的地形地貌變化的資料,最好是文字加圖片。
板書設計:
1. 地球表面的地形
平原 高山 盆地 高原 峽谷
第二課 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地形變化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地殼的運動,從而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地形地貌。
過程與方法:
閱讀資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樣改變地形地貌的。
做板塊運動的模擬實驗,想象和理解地球內部的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
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到地球內部是不斷運動著的,地表的地形地貌是不斷變化著的。
【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會改變地球表面的地形,它們是由于地球內部的運動造成的。
【教學難點】地球內部的運動會引起板塊運動,板塊運動影響和改變著地表的地形地貌。
【教學準備】
教師演示:火山和地震對地形地貌影響的圖片,反映地殼板塊運動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地球表面的地形會不會發生變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發生變化呢?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研究一下吧!
二、了解火山和地震
1、知道火山和地震嗎?能把xx年汶川地震時我們當時的感覺給大家交流交流嗎?
2、教師組織學生閱讀分析書本上的三個相關事例。
3、通過剛才的交流和學習,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火山和地震會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發生變化,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了火山和地震呢?還可以再聯系汶川地震對地形地貌產生的影響。
三、探究地球內部的運動
1、教師講述: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的。我們知道,地球內部可以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部分。可是你知道嗎?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溫度就越來越高,壓力也越來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質就像一鍋煮熱的粥,在不斷的運動,驅動地球的表層運動,造成地球表層的變化。
2、學生閱讀資料。
許多科學家認為,組成地球外殼的巖石圈原來是一個整體,后來地球內部運動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幾塊,形成了現在的大陸板塊。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熱粥上的柚皮塊,這些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分離、平移,從而導致地表的巨大變化。如形成山脈、高原、裂谷和海溝等。還會引發火山爆發 、地震、海嘯等。
3.想象一下,地球的板塊是怎樣運動的。
四、總結延伸
1、地球上海陸的形成和分布、陸地上大規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內部運動引起地殼運動的結果。
2、地殼內部的運動能使地表形態發生不斷的變化,有的猶如火山、地震一樣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馬拉雅山年復一年的隆起般緩慢而令人難以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