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三單元能量教案
第三單元 “能量”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電和磁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電流可以產生磁性。2、做通電直導線和通電線圈使指南針偏轉的實驗,能夠通過分析建立解釋。3、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意識到留意觀察、善于思考品質重要。教學重點
電流可以產生磁性。教學難點
體驗科學史上發現電產生磁的過程。教具準備
1. 學生自備:一號電池2. 教師準備:電池盒、小電珠、燈座、導線、指南針教學過程
(一)導入100多年前,人們對電和磁的了解十分的有限。在一次偶然的情況下,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現了一個有關電和磁的秘密。你們想知道這個秘密是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重現歷史上那個偉大的時刻。(板書課題:電和磁)(二)通電導線和指南針1. 奧斯特當年正在用一個簡單的電路做實驗。桌上有老師準備的材料。請你們先用這些材料組裝一個簡單電路。2. 學生活動3. 當時在奧斯特的實驗桌上放著指南針。這個指南針的指針一頭指著北,一頭指著南。當接通了電源的導線靠近它時,奧斯特突然看到一個現象……你們想試一試嗎?4. 學生活動5. 有什么發現?對這個發現你們有什么解釋?6. 通過短路的方式,你們會看到更加明顯的現象。再試試。(三)通電線圈和指南針1. 奧斯特在發現了這個現象之后,連續幾個月把自己關在實驗室里想知道這是為什么?他又做了幾百次類似的實驗。其中就有這樣一個實驗。像p49那樣把導線繞成圈,然后通上電。用它來靠近指南針,又會發現什么?2. 學生活動3. 匯報:你們又有什么發現?在哪種情況下指南針偏轉的角度大?4. 經過這些實驗之后,奧斯特雖然沒有做出太多的解釋。但是他卻用鐵的事實證明了:電可以產生磁。隨后他的發現又得到了牛頓等科學家的進一步證實和發展。為我們解決了很多生活中的問題。5. 考大家一個問題:你今天帶來的電池里還有電嗎?能用什么方法證明?作業《作業本》第23頁反思
第三單元 “能量”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電磁鐵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電磁鐵具有接通電流產生磁性、斷開電流磁性消失的基本性質。2、改變通過電磁鐵中的電流方向(電池的正負極連接和線圈繞線方向)會改變電磁鐵的南北極。教學重點
制作鐵釘電磁鐵。教學難點
做研究電磁鐵的南北極的實驗。教具準備
1. 學生自備:大頭針、透明膠2. 教師準備:絕緣導線、大鐵釘、砂紙、指南針教學過程
(一)導入通過上節課的研究,我們知道了“電能夠產生磁”。那么我們如果把導線繞在一枚大鐵釘上,鐵釘又會出現什么變化呢?(板書課題:電磁鐵)(二)制作鐵釘電磁鐵1. 閱讀p50制作鐵釘電磁鐵的部分,按照書上的方法制作鐵釘電磁鐵。(1)朝著同一個方向繞導線。(2)要將繞在鐵釘上的線圈2頭固定好。(3)制作完成后,要通電試一試是否制作成功。2.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3. 電磁鐵做好了沒有?怎么知道自己制作的電磁鐵是否具有磁性?(注意學生對實驗過程和現象的描述,指導正確的實驗方法。)4. 電磁鐵做好以后,在不通電的情況下具有磁性嗎?為什么?(介紹磁化現象)(三)鐵釘電磁鐵的南北極1. 你們發現電磁鐵的磁性哪里比較強?哪里比較弱?怎么知道的?2. 組織學生討論:對于普通的磁鐵來說,磁性強的地方是磁極。電磁鐵有磁極嗎?我們可以驗證電磁鐵是否有磁極嗎?怎么做? 3. 學生匯報,教師小結實驗方法。4.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5. 匯報實驗發現:電磁鐵是否有磁極?南北極各在那一端?6. 各小組電磁鐵的磁極位置一樣嗎?為什么?(1)比較磁極位置不一樣的小組的電磁鐵(注意電池的接法要與匯報前一致),找出2者之間的差別。(2)討論:電磁鐵的南北極與什么因素有關?(3)交流發現。作業《作業本》第2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