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科學第二單元形狀與結構教案表格式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第1課時
教學內容
抵抗彎曲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房屋、橋梁結構中有“柱”和“梁”,梁比柱容易彎曲。增加梁的寬度可以增加抗彎曲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彎曲能力。2、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并得出合理結論。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3、能夠大膽假設又能在實驗中小心求證。教學重點
用簡單實驗說明橫截面為長方形的橫梁為什么都是立著安放的。教學難點
識別和控制變量,記錄數據,分析數據并得出合理結論。教具準備
為小組準備:長度、寬度相同、厚度不同的紙條(相同的卡紙粘貼而成),長度、厚度相同、寬度不同的紙條;鐵墊圈、竹片或尺子。教師自己準備:有關的建筑圖片。教學過程
一、 質疑導入新課在三年級時,我們研究過紙承受拉伸和彎曲的性能。說說紙承受彎曲的性能如何?(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意見)(1)圖片導入了解:房子和橋梁都是依靠柱和梁支撐的。這要通過觀察、比較最簡單的房子和最簡單的橋的結構特點來認識。用板凳來比喻柱和梁,用板凳來比喻房子和橋梁,學生就容易理解房子和橋梁結構的共同點了,因為它們在結構上都和板凳是類似的。(2)通過對比讓學生認識到,柱子承受的壓力是要把柱子壓短、壓碎,這當然是很不容易的。橫梁承受的壓力要把橫梁壓彎、壓斷,這就比較容易了。所以,研究橫梁抗彎曲能力就很重要了。二、 紙的厚度與抗彎曲能力的大小。在同學們的學習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紙,那么你們在學習中特意去留心紙的特性了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紙抗彎曲的能力與什么有關。1.、教師提出問題:薄的紙連自身重量都不能承受就彎曲了。那厚的紙呢?同學們猜想一下如果加大紙的厚度,紙的抗變曲能力會怎樣呢?(小黑板出示)2、通過同學的猜想會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加強引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影響彎曲的因素上3、針對學生的疑問教師指導學生制定實驗計劃與實施中注意的問題。(1) 注意實驗應控制哪些量不變。(2) 怎樣表示紙的抗彎曲能力的大小?(3) 表格設計:表1紙的厚度抗彎曲能力的大小預測實測4、并根據所得數據制成曲線圖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本課時對學生實驗技能的得要培養)5、最后得出結論:增加厚度可以明顯地加強其承受重量的能力。三、 平放還是立放。我們發現橋梁的橫截面一般是什么樣子的?觀察橋梁是怎樣安放的,通過今天的學習,請同學們說說這樣安放的理由。并用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理由。四、 課堂小結提問歸納本節課學習的要點,指名這生回答教師給予更正完善。五、 作業《作業本》第11頁反思
第二單元 “形狀與結構”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形狀和抗彎曲能力
上課時間
教學目標
1、 改變材料的形狀,可以改變材料的抗彎曲能力。2、做紙的形狀與抗彎曲能力關系的實驗。觀察瓦楞紙板的結構,作出解釋和提出問題。3、意識到小組合作做實驗進行探究的必要性。樂于根據觀察作出解釋和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