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全冊)4
4、師: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五課 我們周圍的空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一種物質,可以被我們感知;空氣和水相比,有許多的相同和不同。
過程與方法:
對無法直接進行觀察的物質借助其他媒介,感知它們的存在;用多種方式對物質進行比較,觀察它們的相同和不同。
情感、態度、價值觀:
明白科學的結論需要客觀事實(證據)來加以證明。
【教學重點】了解空氣確實存在,知道空氣的主要特征。
【教學難點】用實驗證實空氣確實存在,比水輕,也會流動。
【教學準備】
給每組準備:2個透明塑料袋、2個玻璃杯、1個水槽、1根香、1個打火機、1個吹泡泡器(或吸管)、1杯洗潔精或肥皂水。
給每個學生準備:氣泡圖記錄紙一張、維恩圖記錄紙一張、實驗記錄紙兩張。
【教學過程】
一、我們知道的空氣
1、師:還記得我們上次“猜測水在哪個袋里”的活動中,是怎么知道空氣在哪的?
2、關于空氣,我們還知道什么?請把自己知道的內容填寫到氣泡圖中。
3、交流,師幫助整理,形成班級的大氣泡圖。并讓學生思考,這些想法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證實的?
二、空氣的存在
1、空氣真的存在嗎?
我們都說袋子中有空氣,怎樣才能證明袋中確實裝有空氣?
2、師:這里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材料,或許能幫助大家證明空氣確實存在。請大家分組討論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并利用材料操作一下,請注意記錄實驗過程中所觀察到的現象,及實驗的結果。
3、匯報交流證實空氣存在的方法,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及結果,說明是什么事實證明袋中空氣確實存在。(滲透“有些東西我們看不見,但并不是不存在”這一科學觀念)
三、比較空氣和水
1、師:既然空氣確實存在,那么空氣和水相比較,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出示關于水的維恩圖,請學生回顧所知道的關于水的一些特征,根據這些特征對水和空氣進行有聯系的比較,擴大認識視角)
2、有什么辦法證明水和空氣的不同?比如:空氣和水,誰輕誰重?水會流動,空氣會流動嗎?
3、討論證實的方法,重點對“空氣會流動嗎?”進行展開。
4、比較空氣和水的相同和不同點,并把比較的結果記錄到維恩圖中,全班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教學后記:
第六課 空氣占據空間嗎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空氣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體積)是可以變化(被壓縮或被擴張)的。
過程與方法:
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用對比實驗控制條件的方法,進行觀察;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知道空氣與其他物質一樣,能夠占據空間,但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認識到空氣是一種物質。
【教學難點】用實驗方法證實空氣確實占據空間,空氣占據空間的多少是可以改變的,并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解釋。
【教學準備】
給每個小組準備:1個玻璃瓶、1個玻璃杯、2個注射器、4根吸管、紙巾2張、1塊橡皮泥。
給每個學生準備:記錄紙一張、維恩圖一張。
【教學過程】
一、空氣占據空間
1、用“烏鴉喝水”的故事引入,師操作演示,并引導學生思考:瓶中的水為什么會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氣,能讓水上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