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精選2篇)
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學會配置吹泡泡的溶液;
學會提問題并分析問題,從眾多的問題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過程與方法:
比較問題研究的可行性,找出問題的核心。
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觀察、研究活動中,培養學生留心觀察、敢于提問,善于選擇問題,樂于合作與交流,樂于探究的行為。
教學準備:
1、 吹泡泡游戲需要用的配料:洗潔精、甘油、肥皂、肥皂粉、水、吸管、量筒、鐵絲。
2、 乒乓球、尺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如何盡可能多的提出問題。提問題也是有訣竅的,如我們可以在仔細觀察各種現象中提出問題,也可以在科學小制作的過程中提出問題,還可以對一些已有的結論提出懷疑。在提出更多的問題后,我們當然要想辦法尋找問題可能的原因,因為這是科學探究的必經過程。那么如何在眾多的問題中選擇出適合我們小學生研究的問題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探討的問題。
引入課題(板書)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二、玩游戲提問題
通過玩吹泡泡的游戲,要求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提出新問題。
1、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
2、用吸管吹,注意用氣要均勻。
3、用細鐵絲彎成各種形狀的框制造泡泡。(框框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
4、想怎么吹就怎么吹,吹的花樣越多越好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你發現了哪些問題?把它們記錄下來:
1、為什么有的泡泡大有的泡泡小?
2、怎樣才能把泡泡吹的大一些?
3、怎樣才能把小泡泡吹到大泡泡里?
……
三、如何尋找問題的答案
啟發學生思考:為了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你會怎么做?
介紹獲得這些問題的答案的方法。
1、到圖書館或上網查資料
為了加深理解和保持記憶,我們可以自己制作信息卡。
指導學生看課文中的信息卡,指導學生分析信息卡包括哪些內容和怎樣呈現。
2、自己通過觀察和實驗找答案。
指導研究乒乓球落地后,反彈的高度和什么因素有關,通過自己動手實驗,分析得出結論。
四、如何選擇我們能研究的問題?
1、多提可能通過觀察、實驗、調查能夠找到答案的問題。
2、多提與科學知識有關的問題。
和生物有關,和物體的運動變化有關,和地球天文有關的知識都是科學知識。
3、多提不涉及復雜知識的問題。
4、想辦法把暫時不能研究的問題,轉化成可以研究的問題。
四、拓展
依照以上的標準,選一個自己能夠研究的有關吹泡泡的問題。
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篇2
5.2 選擇能夠研究的問題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溫度計、秒表等對物體進行測量,采集數據
并作記錄。
知識與技能:認識到測量對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認識常見的測量工具及計量單位,學會使用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意識到只憑感覺是不可靠的,科學需要精確的數據。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兩個外觀一樣、內放一些小物體,使質量略有不同的紙盒;方格紙若
干張、量杯、量筒、天平、綠豆、溫度計、秒表、冷水、熱水等。
學生準備:直尺、葉子、水杯。
教學過程:
一、探究“只憑我們的感覺是否可靠”
1、提出問“只憑我們的感覺可靠嗎?”學生談自己的看法。
2、觀察教材第68頁上的一幅可造成視覺錯誤的圖片,說說圖中兩條直線直嗎?它們一樣長嗎?
揭示:使用測量工具認識物體比只憑感官準確可靠。
3、出示準備好的紙盒,請學生掂一掂,能否判斷輕重。
學習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質量。
二、測量樹葉的長和寬
1、出示兩片形狀不同,大小接近的葉子,提出問題:怎么知道誰大誰小?
2、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長和寬
3、指導學生測量葉子的面積
三、測量容積(體積)
1、認識量杯和量筒
2、指導學生使用量杯
3、測量自己的杯子能裝多少水?
四、測量溫度
1、認識各種溫度計
2、測量冷水、熱水、溫水的溫度。
五、測量時間
1、秒表練習
2、測一測跑50米需要多少時間
六、認識各種各樣的測量儀器
1、認識教材中出現的測量儀器,請學生談談它們的用途。
2、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測量儀器。
七、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更多的測量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