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上《圓的認識(一)》第三課時設計
教學目標:結合具體的情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
重點: 圓的特征的進一步體會
難點 :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簡單現象。(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點:研究各圖形中心點的運動軌跡)
教具: 紙片(圓形,方形,橢圓形)
教學過程:
一、 知識回顧
1、 用你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樣的圖形是圓?
2、 按下列要求畫圓:(在平面上固定一個點a)
進一步體會圓的特征
3、 舉出生活中看到圓的例子。(從車輪是圓形的引入新課)
二、 新課探究
1、問題: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2、小組討論探究策略(引導學生想做成圓形有什么好處,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橢圓形又會是什么情況?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是研究幾種圖形中心點的運動軌跡的不同)
3、學生動手探究(用準備好的紙片試一試),把各種圖形的中心點的運動軌跡想辦法描出來。
4、小組內討論交流,準備好發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圓上的各點到中心點(圓心)的距離相等,所以圓在滾動時,圓心在一條直線上運動,這樣坐在車上的人或放在車內的物就很平穩;而正方形、橢圓形等由于上面的點到中心點的距離不一樣,這樣在運動中,中心點運動的線路就不是一條直線,如果人坐在這樣的車上會感覺到顛簸。
三、 觀看動畫,進一步體會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
本質:圓上的各點到中心點的距離都相等,而其它圖形不具有這個特點。
四、 拓展應用
(課本)
要重視讓學生動手寫的練習?上茸屢恍⿲W生說,其他人補充。
五、 課后延伸
用心發現生活中的圓,嘗試用學過的知識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