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三單元《比例》教材分析
4.進一步研究圖形放大,發現面積與長度變化的關系。
《面積的變化》分三段設計實踐活動。第一段的活動有:分別測量放大前、后兩個長方形的長和寬,根據圖形放大的含義寫出對應邊長的比;估計兩個長方形面積的比;利用測量得到的邊的長度計算兩個長方形的面積比。這一段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鞏固圖形放大的概念,體會圖形放大,面積擴大的倍數與邊長擴大的倍數是不相同的。第二段的活動有:依次測量正方形、三角形、圓放大前、后的有關長度;分別計算各個圖形放大前、后的面積,把長度與面積的數據填入教材的表格里;研究圖形放大后與放大前的邊長比與面積比之間的關系。這一段活動要通過幾個實例的研究,發現圖形放大,面積擴大的倍數是長度擴大倍數的平方。第三段在東港小學的校園平面圖里選擇一幢建筑或一處設施,測量圖上的長度,算出實際占地面積,應用前面發現的規律。因為這幅平面圖的比例尺是1∶1000,實際距離是圖上距離的1000倍,所以實際面積是圖上面積的倍數就是1000的平方,計算必須細心,防止錯誤。當然,也可以利用圖上距離與比例尺,先算出實際距離,再計算實際面積。不過,這種方法沒有應用發現的規律,要盡量引導學生采用前一種方法,體驗發現規律的樂趣和應用規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