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蘇教版十一冊《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 》教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分析數(shù)量關(guān)系,并能確定合理的解題步驟。
2、讓學生在不斷反思中,感受“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的能力。
3、 讓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策略。
1、師:上個星期天,李老師的女兒過六歲生日。她請了幾個好朋友到家里玩,吃完飯她吵著要買玩具。于是李老師帶著女兒和她的幾個好朋友到超市買了幾個洋娃娃。在買玩具時,老師遇到了一些數(shù)學問題,這節(jié)課就請你來和老師一起解決好嗎?
(多媒體出示):1、1個玩具狗=3個玩具兔,
2、6個玩具兔= 。
3、6個玩具兔和1個玩具狗=
師:從圖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怎樣想的?
2、引入:剛才大家的做法中已經(jīng)蘊涵了一種新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替換。(板書:替換)
[設計意圖] 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初步感受用替換策略解決實際問題的好處,讓學生在課始就進入知識的探究中,自覺的參與到學習中去。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媒體出示)老師買了6個相同的玩具兔和一個玩具狗,共用去 180 元,每個玩具兔的價錢是玩具狗的1∕3,每個玩具兔和玩具狗各多少元?
1、讀題 ,從題目中獲得哪些信息?求什么?
怎樣理解“個玩具兔的價錢是玩具狗的1∕3”這句話?試著在紙上做一做。
2、嘗試計算。教師巡視。指名學生板演不同方法。
3、交流。(可能的方法:1、方程2、算術(shù)方法3、替換)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結(jié)合學生回答,邊穿插提問邊媒體演示。
問:把什么替換成什么?根據(jù)是什么?(每個玩具兔的價錢是玩具狗的1∕3)。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表示?你為什么這樣替換?替換后的數(shù)量關(guān)系是怎樣的?
師:根據(jù)上面的替換結(jié)果列式計算,每一步算的表示什么?
追問:誰能再來說一說怎么做的?重點說出替換過程及每一步是什么?
4、還有不同的替換方法嗎?可以怎樣替換呢?
先同桌相互交流一下,再在紙上畫出替換過程,然后再解答。
學生獨立完成。
交流匯報。(結(jié)合匯報,隨機進行演示)
說清:替換的依據(jù)是什么?把什么替換成什么?為什么這樣替換?替換后該如何解決問題。
5、指導檢驗
師:求出的結(jié)果是否正確?可以怎樣檢驗?
(1)學生獨立檢驗 (2)說說是怎樣檢驗的?
學生交流檢驗的方法。(學生匯報,教師板書)
要符合總價180元,及每個玩具兔的價錢是玩具狗的1∕3。完成答句。
6、小結(jié)。
師:解決上面這個問題時,除了學過的方程,形成了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是把玩具兔替換成玩具狗,另一種是把玩具狗替換成玩具兔。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根據(jù)玩具兔和玩具狗單價間的關(guān)系進行替換,也就是用替換的策略把兩種物體替換成同一種物體。)
在整個過程中我們還要抓準關(guān)鍵句借助畫圖的方法進行替換,幫助我們解決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一種新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替換。(完善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