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實生活中學習數學──“利息”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屬于百分數的一種具體應用。通過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了解一些有關利息的初步知識,知道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會利用利息的計算公式進行一些有關利息的簡單計算。教材中先說明儲蓄的意義,再結合實例存1000元,一年以后不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0元錢,而且還能得到銀行多付給的一部分錢,說明什么是本金、利息和利率。
學情分析
對于儲蓄和利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獲得親身的體驗,但對于利息的計算方法比較模糊,因此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本金、利率、時間和利息的關系,有關儲蓄的種類是比較多的,只要讓學生有個初步了解就行了。同時要結合實際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學生能夠愛惜財務、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支援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調查實踐中了解儲蓄的意義、種類,理解 什么是本金、利息,什么是利息稅。
2、能正確計算利息和稅后利息。
教學重點:利息和稅后利息的計算。
教學難點:稅后利息的計算。
課前調查:銀行儲蓄憑證。
一、創設情景:
談話導入:
師:老師的家里有8000元錢暫時還用不著,可是現金放在家里不安全,有哪位同學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
生:把錢存入銀行。
建議不錯,我想把這筆錢存進銀行你們到銀行去存錢或取過錢嗎?(學生回答)
這里有一段銀行工作人員工作情況的錄像,想看一看嗎?播放錄像:
小朋友1:阿姨,我這100元是存兩年期的整存整取的。
阿姨:小朋友,整存整取兩年年利率是2.7%,請填好定期存款單。
小朋友2:阿姨,我來取錢
阿姨:你這張2000元的存單是整存整取5年期的,年利率是2.88%,這2000元是你的本金,273.6元是你納稅后的利息,合起來是2273.6元。
教師:看了這段錄像,你能提出哪些有關的數學問題?
學生圍繞錄像內容自由提問,最后教師指出:同學們剛才提出的問題都與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有關系。(板書課題:利息)
【設計思路:通過觀看錄像,讓學生從課堂回到現實生活中,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
師:同學們,儲蓄能支持國家建設,這是儲蓄的優點,我們一起看以下的信息:(課件出示課題:儲蓄)
課件出示:
2008年12月,中國各銀行給工業發放貸款18363億元,給商業發放貸款8563億元,給建筑業發放貸款2099億元,給農業發放貸款5711億元。
師:這些錢都是我們大家平時的儲蓄。據統計,到2008年底,我國城市居民的存款總數已經突破10萬億,所以把暫時不用的錢存入銀行,對國家、個人都有好處。如果老師把這8000元錢存入銀行,過了幾年,我全部取出,取到的錢會比8000元多,這多出的一部分錢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利息”。(課件出示課題:儲蓄與利息) 那什么是利息?利息的多少由什么決定?存入的8000元又叫什么?知道的同學可以相互說一說,不了解的話也可以翻開書第5頁看一看最下面的底注。
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根據學生回答,課件出示:
存入銀行的錢叫做本金。
取款時銀行除還給本金外,另外付給的錢叫做利息。
利息的多少與本金、利率和存款時間有關。
利率是指利息占本金的百分率,按年計算的叫做年利率,按月計算的叫做月利率。
【設計思路:通過向學生介紹儲蓄,讓學生自學課本讓學生先了解有關儲蓄的一些基礎知識和專業用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