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數學總復習教案2
(二)反饋.
1.某車隊運送一批救災物品,原計劃每小時行60千米,6.5小時到達災區,實際每小時行了78千米.照這樣計算,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時?
2.大齒輪與小齒輪的齒數比為4∶3.大齒輪有36個齒,小齒輪有多少個齒?
三、鞏固反饋.
1.一張大紙,如果裁成長36厘米,寬26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28張;如果裁成長18厘米,寬13厘米的小紙張,可以裁成多少張?
2.某車間有男工25人,女工20人.如果男工增加15人,要想使男工和女工人數的比不發生變化,女工應該增加多少人?
3.一項工程,10人去做24天可以完成;如果每人的工作效率不變,現在需要提前4天完成,需要多少人?
4.兩個底面半徑相等的圓柱體,第一個圓柱的高是第二個圓柱高的 .第二個圓柱的體積是60立方米,第一個圓柱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米?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課后作業.
1.生產小組加工一批零件,原計劃用14天,平均每天加工1500個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0個零件.實際用了多少天就完成了任務?
2.一個編織組,原來30人10天生產1500只花籃,現在增加到80人,按原來的工效,生產6000只花籃需要多少天?
六、板書設計
七、課題:用不同知識解應用題
教學目的
1.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2.通過復習,使學生知道同一道題中,數量關系可以轉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3.使學生知道知識的內在聯系及其可以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的數量關系,正確解答應用題.
教學難點
通過復習,使學生知道同一道題中,數量關系可以轉化,用不同方法解答.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導入:我們已經復習了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掌握了不同的應用題的不同分析、解答方法.今天我們就用我們學過的不同知識來解應用題.(板書課題:用不同知識解應用題)
2.填空:已知甲數是乙數的6倍.那么:
(1)乙數是甲數的
教師追問:為什么填 呢?這時兩個數的倍數關系轉化成了什么關系?
(2)甲數與乙數的比是()∶()
(3)甲數與甲乙兩個數的和的比是()∶()
(4)乙數與甲乙兩個數的和的比是()∶()
教師提問:這時兩個數的倍數關系轉化成了什么關系?
教師總結:通過復習,我們發現了倍數關系、分數關系、比的關系之間,可以互相轉化.
二、復習探討.
(一)教學例6.
少先隊員在山坡上栽種松樹和柏樹,一共栽種了120棵,松樹的棵數是柏樹的4倍.松樹和柏樹各栽多少棵?
1.學生讀題,分析已知條件和問題.
2.分組討論:
(1)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是什么?
(2)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可以轉化成哪幾種關系?
(3)本題有幾種解法?
3.學生匯報反饋.
(1)因為:松樹的棵數+柏樹的棵數=120棵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個等式列方程解應用題.
解:設柏樹種了 棵.
120-24=96(棵)
解:設松樹種了 棵.
120-96=24(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2)因為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所以松樹和柏樹棵樹的比是4∶1.
所以根據轉化的比的關系,可以用按比分配的知識來解答.
4+1=5
120× =96(棵)
120× =24(棵)
答:柏樹種了24棵,松樹種了96棵.
(3)因為松樹的棵樹是柏樹的4倍,所以松樹和柏樹棵樹的和是柏樹棵樹的5倍,我根據倍數的數量關系可以運用算術方法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