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時(精選17篇)
第一課時 篇1
一、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
1、小數(shù)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小數(shù)加減法的意義。
2、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能夠正確進行小數(shù)加減法的口算和筆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出示準備題,用豎式計算。
345+159 1328-579 426+98 2307-296
(全班練習之后,說說整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口算 口算練習(1)
二、新授
1、揭示課題
2、教學例1。
(1)讀題由學生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用加法計算?
(2)板書算式2.83+1.57
①2.87元和1.57元各是幾角幾分? ②豎式怎么列? 為什么?(相同數(shù)位對齊.)
(3)師生一起計算出結果。
(4)說一說小數(shù)加法和整數(shù)加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小數(shù)加法怎樣計算?
3、學習例2 計算。 15.64-3.9
(1)全體學生試做。
(2)集體評議。評議之后說說小數(shù)減法和整數(shù)減法有什么相同之處。列豎式要注意什么?(小數(shù)點對齊)
4、試一試 10.84+2.6 3.05-2.85
5、請學生觀察例1和例2,大家來歸納小數(shù)加法的筆算方法。然后填在書上。
6、練一練
書上第2頁 1、4、5
7、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三、作業(yè)
書上第2頁練一練 第2、3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小數(shù)加減法的珠算( p.3,例3、例4)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珠算小數(shù)加減法,并能正確進行珠算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0.3+0.4 1.5+0.5 2.4+1.2 4.5-0.9 5.3-4.8 8+2.5
2、筆算(計算之后說說筆算小數(shù)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7.65+2.13 3.14-2.09 0.96+4.68 8-7.56
二、新授
1、出示準備題(用珠算計算,做好之后說說整數(shù)加減法的珠算方法)。
2、出示例3 用珠算計算。8.76+4.03
(1)由全班學生用珠算計算.
(2)計算之后,說說小數(shù)加法的珠算方法。
3、出示例4 用珠算計算。 5.6-0.85
(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來解決此例題。)
4、小結
(1)講解珠算小數(shù)加減法的撥珠方法。
(2)請學生填好書上第3頁的內容,并讀一遍。
5、練習
(1)試一試 26.75+3.4 25.72-9.8
(2)書上第4頁2、4。
三、布置作業(yè)
p.4 1、3
第一課時 篇2
module 1
step 1
1. 用 powerpoint 制作,插入一張電燈泡的圖片,依據(jù)講課內容,旁邊依次閃現(xiàn) light bulb, invent, thomas edison, 1879.
2. t: look at the picture on the screen.
what's that in english?
ss: ...
t: it's a light bulb. (students read “l(fā)ight bulb” after the teacher repeatedly.)
t: who invented the light bulb?
thomas edison invented the light bulb in 1879. (屏幕上,在圖片的下面出現(xiàn)這句話。the teacher explains “invent” to help students learn the new word. “invent” means “to make, design, or think of a new type of thing”. students read “invent” after the teacher again and again.)
step 2
1. 邀請5名學生做個排序游戲:教師將事先準備好的大卡片隨意地發(fā)給4名學生,每張大卡片分別印有 the light bulb, thomas edison, in 1879, invented。讓他們自己排序,手持卡片、面朝大家排隊。
2. t: is it right, class?
ss: yes/no.
3. 5 號學生做助手幫忙,找到正確的順序,并大聲朗讀,其他學生集體跟讀。
step 3
1. 教師特意地顛倒 “the light bulb”和 “thomas edison”的順序。
2. t: can we say like this?
ss: no.
t: we can say in another way in english.
3. 教師手拿印有 was 和 were 的兩張大卡片站在 invented 的前面,要求5號學生手持 by 插入 invented 的后面。教師分別用 was 和 were,要求其他學生朗讀,判斷用 was 還是 were. claps for them! 5 名學生回到座位上。
4. 板書說明
被動語態(tài)的構成:助動詞 be + 及物動詞的過去分詞
was/were + 如:invented, called, allowed, done 等
t: 英語動詞有兩種語態(tài),即主動語態(tài)和被動語態(tài)。主動語態(tài)表示主語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被動語態(tài)表示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被動語態(tài)的助動詞 be 有人稱、數(shù)和時態(tài)的變化,其變化規(guī)則與 be 作為連系動詞時完全一樣。本單元主要學習一般過去時的被動語態(tài)。
5. 要求學生看屏幕,重復用被動語態(tài)的表達方式。教師點鼠標,在最下方出現(xiàn)
the light bulb was invented by thomas edison in 1879.
t: 當我們不知道誰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或者沒有必要指出誰是動作的執(zhí)行者,或者只需強調動作的承受者時,要用被動語態(tài),刪除 by 引出動作的執(zhí)行者。如屏幕顯示:
the light bulb was invented in 1879.
module 2
step 1
1. 切換兩張電話和多臺計算機的圖片,旁邊分別出現(xiàn)提示詞 bell, 1876和1976, personal computers.
2. t: talk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 invention with the words given.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① what is that/are they? it's/they're ...
② ... was/were invented by... in...
3. ask a few students to say.
4. 圖片下面呈現(xiàn)正確的說法:
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by bell in 1876.
the personal computers were invented in 1976.
學生重復朗讀,注意句中不同顏色的標注。
step 2
1. t: list your favorite books, songs, movies, tv shows and so on.
list
book: harry potter__________________
song: xi shuashua __________________
movi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v show: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 exchange the list with your partner.
3. 學生根據(jù)所拿到的信息,互相輪流說出它的作者、演唱者、演員、導演或者公布的時間等等。
4. 學生們判斷這個句子所給的信息是 t or f。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① ... was/were written/sung/acted/directed/hosted by ...
② ... was/were written/sung/acted/directed/hosted in ...
5. 4 人小組再次交換信息單,每名學生手里拿著又一份不同的信息單。參照屏幕上呈現(xiàn)的句式,談論信息單。全班共分成4個組,在規(guī)定的3分鐘內,每組任意選擇隊員站起來,說出手中的信息單,其他3組學生在紙上記下表達的內容是 t or f。規(guī)定時間結束,t: how many ts about the information? 教師在黑板上記錄每組最后的成績。屏幕呈現(xiàn)的句式:
___________ was written by ______________
were sung in
acted
directed
hosted
painted
…
6. t: the winners of this game are called top students in our class. let's clap for them!
step 3
1. t: what are they in your partner's box? do you want to know? guess.
2. 兩人結對猜“百寶箱”的寶物。學生使用“百寶箱”內卡片上的提示詞或者簡單的描述,猜測對方的寶物。猜中一種,卡片要送給對方。教師和1名學生做示范:
t: can you take a guess? listen! 1876, bell. you often use it to call. then what's that?
s: mmmm... loudspeaker?
t: no. there're some numbers on it.
s: oh, it's a telephone.
t: yeah. here you are.
...
step 4 1a
1. 保證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上面的環(huán)節(jié)。
2. t: number five inventions in 1a from the oldest to the newest.
3. discuss your answer with your partner.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① i think ... was/were invented before/after ...
step 5 1b & 1c
1. t: is your answer right? let's find out the real dates in 1b.
2. listen and fill in the dates first.
inventions
dates
other things
telephone
car
tv
calculator
personal computer
3. listen again and try to write other things you hear about each invention.
4. according to the chart above, write the correct letter in 1b.
5. 第三次播放錄音,學生在練習本上寫對話,找學生逐句地口頭復述內容,個別復雜難懂的句子教師可以提示講解。在屏幕上根據(jù)學生的答案,逐句地呈現(xiàn)對話原文。
girl: life must have been difficult when you were a kid.
woman: oh, not really. why do you say that?
girl: well, you didn't have many modern inventions.
like, you probably didn't have a telephone, right?
woman: of course we did! how old do you think i am?
the telephone was invented in 1876.
girl: how about cars? i bet cars weren't invented yet.
woman: sure they were. cars were invented in 1885.
my family had a car. i think you need to take a history class, alice.
girl: ha, ha! well, did you have a tv?
woman: no, we didn’t. the tv was invented around 1927, i think.
some friends of mine had one. but in those days, tvs were really
expensive, and we couldn't afford one.
girl: and i bet you didn't have calculators and computers and stuff.
that's something i do know. we learned in school that hand-held
calculators were invented in 1971 and personal computers were
invented in 1976.
woman: you're right. i didn't have those things when i was young.
but i do now!
6. 學生看屏幕,重復跟讀磁帶讀音,模仿語調、體會語氣。
7. t: close your book and look at the chart on the screen. 回憶發(fā)明物的日期,仿照聽力對話,結對角色表演(祖母和孫女)。
完成任務所需要的語言結構:
① when was/were ... invented? i think ... was/were invented in ...
8. t: who would like to show up in front of the class? 邀請幾對學生上臺表演。
9. 全班集體舉手表決,評選奧斯卡“最佳拍擋獎”!
10. t: the best show today was acted by ... and ...
module 3
1. write down an essay about your favorite books, songs, movies, tv shows and so on.
2. read the new words from “invent” to “slipper” fluently and remember them by heart.
第一課時 篇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喜歡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初步理解課文主要內容,能說說這個故事梗概。
3、抓住文中的有關詞句,理解“建議”并會運用,引導學生初步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和道理。
課前準備:收集資料、掛圖、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會傾聽、會提問]
1、故事導入
喜歡聽故事嗎?(老師講故事,放動畫片)老師準備了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題目叫(臥薪嘗膽),讀題,讀得再自信點,齊讀。能說說意思嗎?
(1)結合插圖,想想說說,先找薪 膽,理解臥薪、嘗膽
(2)結合課文,出示句子讀讀,說說理解
合起來說意思
2、解題質疑:
① 讀了題目你想知道什么?比誰最會發(fā)現(xiàn)問題。[板書:起因?結果?]
誰臥薪嘗膽?為什么要臥薪嘗膽?怎么樣臥薪嘗膽?結果怎樣?
② 課文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激發(fā)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讀正確、讀通順]
1、 閱讀要求:(小黑板出示)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全文。
(2)自學生字新詞,聯(lián)系生活和上下文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適時輔導有困難的學生。(見到已經(jīng)學好的,請他去幫助差生)
2、檢查:
剛才同學們讀得都很投入,有信心接受檢查嗎?
(1)新詞:(小黑板分批出示)[注音]
吳國 越國 勾踐 夫差
會稽 敗仗 萬般無奈 奴仆 屈辱
謀臣 建議 免除后患 驕傲 答應
轉弱為強 報仇雪恨
讀準 怎么樣讀才有滋有味?自己練習,哪些要特別注意的,誰來當小老師。
齊讀、分組讀、指名讀、
3、指名讀全文,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糾正。
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好的你要學一學;不好的,你來幫一幫。老師獎勵最認真的同學接下去讀。當然誰接不下去也很難為情。
遇到疑難,注意扎實訓練;遇到錯誤,引導學生糾正,請他再讀體現(xiàn)進步,還有誰能讀得更好,全班齊讀。重點在難句子和難詞語上。真正體現(xiàn)人人過關,面向全體。書不讀熟不開講。
三、重點朗讀,初步理解
1、用上這些詞語說說課文內容,從文中找出依據(jù),讀好,讀出滋味來[讀明白、會表達]
(1)說一句話。(2)說為什么要臥薪嘗膽?(3)說臥薪嘗膽的結果怎樣?
(4)用3-5句簡單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默讀靜思:課文主要寫了誰,寫了他什么事?自己練練
具體引導學生一步一步說具體完整,語言要清楚完整
如果有困難,可以先引導學生說說課文主要寫了誰?(越王勾踐)寫了他什么事情?
時間( )在( )打了敗仗,越王勾踐( ),回國后( )終于( )
[第2、3環(huán)節(jié)作機動]
2、隨著我們朗讀一遍一遍地深入,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也一步一步深刻,我相信:你已經(jīng)讀懂了一些問題,同時又發(fā)現(xiàn)了新的問題[會思考、會討論]
(1)我們先來交流:我們已經(jīng)讀懂了什么問題?[出示思考題]
誰臥薪嘗膽?為什么要臥薪嘗膽?結果怎樣?(板書:兵敗受辱、轉弱為強
相機引導出:起因是越王勾踐兵敗受辱,結果是轉弱為強,理請前因后果
老師抓住機會,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出故事的前因后果,讀好2-3節(jié),5節(jié),說清楚起因結果
你能才課文中找到依據(jù),來讀一讀,說一說,比誰更會思考,比誰找得準、讀得好、說得妙。
3、重點指導朗讀4節(jié),體會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多年的毅力和決心?
[時刻、白天、晚上、飯前、二十多年,]這幾個表示時間詞的連用中,體會仇恨、恥辱的刻骨銘心,加深對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理解。
(2)你又發(fā)現(xiàn)了什么新的有價值的問題?比誰會讀書
為什么越王勾踐能反敗為勝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板書:?
課后帶著問題再反復閱讀課文,有什么感受就寫在書上,下一課繼續(xù)學習。(這就是下課的學習重點,帶著問題走出教室)
(3)總結全文,梳理文路
四、指導寫字,寫得規(guī)范美觀。
1、同學們都很會讀書,如果字也能寫得規(guī)范美觀就更好了。
2、看老師寫幾個(選擇最典型的):仆議(左窄右寬)吳努(上緊下松)
1、 拿出筆,在書上描一描。
板書
臥薪嘗膽
兵敗受辱 ? 轉弱為強
起因 經(jīng)過 結果
起因 經(jīng)過 結果
第一課時 篇4
嘉善縣惠民鎮(zhèn)中心小學 薛利明
一、教學目標 :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整體感知。
3、學習第一段。
二、重點:理清文章脈絡。
難點:試加小標題。
三、教學過程
1、揭題,質疑。
(1)出示課題,讀。
(2)你讀懂了什么?
(3)你能根據(jù)課題提出自學要求嗎?
A、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幾件事?
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yōu)秀品質?
2、初讀感知。
(1)自學全文,思考:
A、本文寫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試加小標題。
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yōu)秀品質?劃出有關句子。
自由朗讀,思考;分四人小組進行討論。
(2)反饋。
(3)根據(jù)五件事來分段。
(4)你覺得本文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圍繞“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這一中心句來寫。)
3、學習生字新詞。
(1)師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詞。自讀,注意多音字的讀音。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正音。
(3)了解部分詞義。
(4)再讀。
4、學習第一段。
(1)師簡單介紹單元提示。
(2)根據(jù)單元提示要求,學生讀第一段。
(3)你產生了什么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4)你理解“愛戴”嗎?從哪些地方看出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
劃出句子,讀。
(5)作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在這段中解決了嗎?(沒有)
那么這個問題的答案肯定在課文的哪部分中?(二至五段)
在二至五段中找出一句話來回答這個問題。
(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6)理清第一段與二至五段之間的“果因”關系。
(7)在這一段中,你還有哪些疑問?請學生談談。
(8)朗讀本段。注意最后一句話的遞進關系。
(9)小結本段。
5、小結。
板書設計 :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
談《水滸傳》
追悼魯迅 講“碰壁” 為自己想得少,
為什么伯父得到 救助車夫 為別人想得多。
這么多人的愛戴? 關心女傭
果 因
附:說課
本次教學的內容是義務教材第十二冊中的一篇課文《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弟弟周建人的女兒周曄所寫。主要是通過回憶有關魯迅先生的五件小事(追悼魯迅、談《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關心女傭)來反映伯父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優(yōu)秀品質。本文可以按自然空行形式分為五段,也可以按事件分為五個部分,每個部分寫了一件小事。全文以圍繞結尾處中心句“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展開,這是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在具體的敘述方式上,第一件事主要是場面描寫,第二件事主要是作者的敘述,第三件事主要是對話描寫,第四件事是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等的描寫為主,第五件事主要是女傭阿三的講述,以側面描寫為主。每一件事都有不同的敘述方式,這也是本文的特點之一。
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為;
1、初步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專心致志,邊讀邊想,做好記號和學以致用。
2、學會生字7個,理解14個詞語的意思,在部分詞語會造句運用。
3、理解通過幾件具體事例反映人物優(yōu)秀品質的寫作方法。
4、初步了解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熱愛勞動人民,憎恨反動勢力,深受人民愛戴的人。感受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質。
本節(jié)課是這篇課文的第一教時,根據(jù)語文大綱的要求,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定為: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整體感知。
3、學習第一段。
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為:理清文章脈絡。
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 為:試加小標題。
教學這一節(jié)課,我采取“整體認知”入手,先理清課文的結構,然后再教學第一段。在具體的教學過程 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采取以“自學--小組討論--反饋評議”為基本教學模式。
上課伊始,我首先出示課題,讓學生說說讀了課題之后,讀懂了什么?在具體的操作階段,我預測了學生可能的幾種回答,并據(jù)此進行教學。例:
A、若學生講本文主要是寫魯迅先生的,則相機介紹魯迅先生(請學生介紹)。
B、若學生講本文的作者與魯迅先生之間的關系,則介紹“周曄”。
C、若學生講本文是一篇寫人文章,則復習寫人文章的寫法。
其次,讓學生根據(jù)課題提出自學要求:
A、寫了有關魯迅先生的幾件事?試加小標題。
B、反映了魯迅先生的什么優(yōu)秀品質?劃出有關句子。
可以說,以上兩個問題是本文的“教眼”。因為教學本文就是圍繞這兩個問題出發(fā),然后逐題解決,達到了整體認知,理清了文章的脈絡,使學生對本文有了一個初步的感知。
再次,在教學第一段時,我也以重點突破為主。在學生讀了以后,讓學生說說產生了什么問題(為什么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抓住這個關鍵句子,理解“愛戴”的詞義,找出哪些句子寫出伯父得到這么多人的愛戴,懂得了場面描寫,又明確了第一段與第二至五段的“果因”關系。接著,發(fā)揮學生主動,談談在這一段中你還有什么疑問或還讀懂了什么?同學間交流評議(這種方法好就好在避免了老師與學生之間那種一問一答的單調乏味感,變學生的被動為主動,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學習,學生學得認真、透徹,教師上得輕松,又何樂而不為呢。)最后,朗讀本段并隨機進行朗讀指導。
最后,進行本堂課的小結(讓學生小結為主),并進行作業(yè) 練習。
在板書的設計上(見教案),我也注重簡單,但又不失清楚。在看了板書之后,本篇課文的結構特點一目了然。
總之,在具體的上課操作之后,教師本人的自我感覺好,達到了課前制訂的教學目標 ,完成了對課文兩方面的整體認知:一是對課文內容的整體認知;二是對文章結構的整體認知。在教法上,也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的主導性,較好地處理了“教”與“學”的關系,使學生在既節(jié)奏緊湊又不失快樂的課堂中,學到了應該學到的知識。
第一課時 篇5
一、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體會陳述句和反問句在語氣上有什么不同。4、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對學生進行增強環(huán)保意識的教育。二、教學重點:體會森林的重要三、教學準備:小黑板、投影片、掛圖四、教學時間:3課時第一課時一、教學目標:1、學習本課生字詞。2、讀熟課文,引導學生圍繞“云雀的心愿”質疑。二、教學重點:讀熟課文,引導學生圍繞“云雀的心愿”質疑。三、教具準備:小黑板、投影片。四、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時間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揭示課題6'1、板書課題:10云雀的心愿要求學生查字典理解“心愿”。2、質疑。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1、學生理解“心愿”。 2、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心愿?初讀課文26'一、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1、錄音范讀課文。2、讀后討論上面的問題。二、出示自學要求:1、自學生字表上的字,要求讀難字音,認清字形,聯(lián)系課文想想字義。2、讀通課文。三、檢查:1、抽讀生字卡片,檢查字音。
濫(làn),不能讀(lān);瘠(jí),不能讀(jǐ);堤(dī),不能讀(tí);汛(xùn),不能讀(xìn);苔(tái),不能讀(tān)。2、指名分析字形。田字格里的生字既要會認,也要會寫。指名說說怎樣記住這些字的形體。師提醒注意下面幾個字的寫法:厭:與“慶”比較;亂:與“甜”比較;伐:與“代”比較。3、指名逐段試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表示語氣的詞要讀輕聲。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四、討論分段1、輕聲自由讀課文。(邊讀邊觀察課文插圖。)讀后說說云雀媽媽和小云雀到過哪些地方。2、我們可以把課文分成幾段?
五、全課小結。一、學生聽錄音,思考討論自己提出來的問題。 二:學生自讀課文。 三、學生交流:1、讀生字詞。 2、辨析生字。 3、學生讀課文。 四、練習分段:第一段:(第1-4自然段)。第二段:(第5-10自然段)。第三段:(第11-13自然段)。
第四段:(第14、15自然段)。作業(yè)8′1、生字描紅。2、抄寫生字詞。3、練習正確地讀課文
第一課時 篇6
一、導入
1、導出:小朋友,你們還記得“歲寒三友”嗎?
今天我們學的古詩就是“歲寒三友”之一————青松
2、板書課題。
朗讀課題。這兩個字都是后鼻音的,誰來讀好它?
3、作者簡介:誰知道這首詩是哪位詩人寫的?
陳毅是誰呢?(師介紹)
二、初讀
1、范讀。下面我們就來聽聽陳毅爺爺寫得這首《青松》
要求:打開課本,聽兩遍。第一遍聽并跟著錄音機默讀。第二遍老師讀,請你拿起筆,做好停頓記號。
說說在哪里做了停頓記號。(出示停頓記號)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句朗讀。(行,句,詩)
三、學習生字。
1、光盤出示生字。化、壓、挺、且、化。
先學第幾個?(認為是最難的)
2、讀音。
3、字形指導。書空。范寫。描紅。擴詞。
4、習字冊。
5、反饋。
第一課時 篇7
一、激趣導入,揭示新課。
師:老師知道你們都愛上體育課,能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嗎?
生:-我最喜歡跳繩。
-我最喜歡4100米接力賽。
-我最喜歡踢足球。
師:你們喜歡的項目都很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去體育世界里游玩,來看看豐富多彩的運動項目吧!
[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入手,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將學生帶入學習的情景之中,產生求知的渴望。]
二、圖文結合,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 )看看這些小朋友都在干什么?(同桌說。指名說。)
生:-丁丁在滾鐵環(huán)。
-明明在打網(wǎng)球。
2.對照插圖識字。師:還有哪些運動項目的名稱你不知道,快看看下面的說明吧!(插圖旁出示相應的詞語。)
[變個方式提出學習要求,自然、有親和力。學生急于驗證自己的觀察能力,注意力馬上轉移到詞語上了。]
(1)學生自由認讀詞語。
(2)正音。師:誰能帶著大家讀讀這些詞語。(一生讀詞語,其他學生跟讀。重點糾正“乒乓”的讀音。)
3.鞏固練習。師:小朋友們玩得有些累了,要去休息了。(去掉圖片,只剩詞語。)你還能說出他們剛才玩的是什么游戲嗎?(學生爭搶著讀了起來)
(1)分紅隊、綠隊比賽讀,要求:字音準確,每個人都要參加進來;聲音好聽,不大聲喊著讀、不拖調。(小評委評議。)
[運用比賽的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讀得特別認真。]
(2)(游戲:找朋友。)師:同學們的字音讀得很準。下面我們讓這些詞語跟圖片手拉手,成為好朋友,大家用筆把它們連起來吧!(學生在書上連線)
[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游戲中鞏固生字,增強了識字的興趣。練習設計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做到了面向全體。]
4.檢查識字情況。師:你們這么快就連完了,這些字全會認嗎? 生:會。
師:那我可要考考你們了。(出示生字:羽網(wǎng)競劃乒乓 球毽筋)
(開火車讀,還可以組詞或說一句話。)
師:真厲害,都讀對了。誰能介紹一下自己記字的小竅門?
生:-兩個“習”合起來就是“羽 ”。
-我覺得“羽”中間的點就像幾片羽毛。
-“網(wǎng)”字就像我們操場上球網(wǎng)的樣子。
-“兵”去掉一點是“乒”和“乓”,一個點在左邊,一個點在右邊,就像打乒乓球時兩個人站在案子兩邊。
-“競”字下面是個“兄”,“競”與“兄”有什么關系?
-競賽時大家要像兄弟一樣團結起來才能贏。
[老師誠懇的語氣與激勵性的話語,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自主學習的氛圍。在完成識字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識字的能力,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
三、自主探究,練習書寫。
師:同學們記字的辦法可真多!下面我來考考大家,看誰寫得好。
1.試聽寫。
2.檢查、評議。(投影打出幾份作業(yè)。)你認為哪個字寫得最漂亮,為什么?(生說)
師:你們愿意向哪份作業(yè)學習?(生說)
[學生已經(jīng)反復與生字見面,對要求書寫的字也做過分析,聽寫應該問題不大。先寫后評析,使教師的導、學生的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學生練寫生字。
四、拓展延伸,引導實踐。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體育世界里游玩了一番,開心嗎?你都玩過哪些有趣的游戲?課后帶上幾個同學一起玩玩吧!
[將學習活動延伸到課間,既培養(yǎng)了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又為下節(jié)課的口語交際做了準備。]
總評:這節(jié)識字課,教師把握了識字教學的主要任務――識字、寫字、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有效地完成了學習任務。突出的優(yōu)點是:
1.識字教學有層次。根據(jù)學生的認知特點,從看圖識字,到聽讀識字,開展多種認讀活動,不斷復現(xiàn)所學生字,使學生在與生字反復見面過程中記住了生字。
2.注意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從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到語言的組織,都注意激發(fā)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的教學理念。在識字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識字能力,達到了本課教學的目的。
第一課時 篇8
Lesson 1教案示例
【重點】What class are you in?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難點】單詞same的發(fā)音
Class One, Grade Six的用法
【教學過程 】
一、Warm up
1. 唱所學過的英文歌曲Ten little Indians (放歌曲錄音)
在唱歌的同時,老師用手勢表示數(shù)字,并鼓勵學生做同樣的動作。為運用數(shù)字1—10做好準備。
2. 口語練習:Hello! / Hi!
Good morning.
Glad to meet you. / Nice to meet you
教師走到學生中間,與他們打招呼進行問候,并做動作,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學生也會自然地用同樣的句子回答教師。
二、Learn new sentences
1. 介紹新生 (出示新生照片):給學生出示一位新生的照片,讓學生提出一些關于新生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想到詢問這位新生是哪個班的,從而引入新句型的學習。
T:This is … He’s a new student in our school. He’s new. Let’s say hello to him.
Ss: Hello
T: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him?
Ss ask:學生提出各種問題,教師給與回答。如果沒有涉及到與本課有關的主句型,教師可提示W(wǎng)hat class is he in?學生猜過后,再公布答案。
T introduce: He’s in Class …, Grade …
2. 句型What class are you in? I am in class one
師生問答
T:He’s in Class…Grade … What class are you in?
[板書:in Class…Grade…]
教師帶讀板書內容,先讓學生熟悉答案的基本框架
S:In Class…Grade…
T示范:I’m in Class…Grade…
教師示范完整句,為下一步的問答打基礎
全體學生跟讀、分小組讀句子、找個別學生讀
3. 學生之間問答
教師帶讀 What class are you in?
學生之間進行問答,可先找一些學習基礎好的學生與教師做示范練習,然后給學生幾分鐘時間做準備,以固定組和自由結合的形式進行問答。
4. 游戲:兩個學生一組進行問答。先讓提問的學生在問之前在紙上寫出一個班級和年級的數(shù)字,注意不要讓對方看到,然后問:What class are you in? 對方回答后,如果內容與自己一致則說:I’m in Class…Grade…, too. 如不一致則告訴對方。做完后兩人交換。找?guī)捉M學生到前面去做
教師總結: They’re in the same class.
三、Learn the dialog
1.聽課文對話錄音
先聽一遍完整的對話,提問:How many pupils? Who are they?
再聽一遍錄音,學生回答:Three. Tom、Joe and LiYan
提問:Who is new?
聽第三遍錄音,學生回答:Joe is new.
提問:What class is he in?
聽第四遍,學生回答:Class One, Grade Six.
2.聽錄音跟讀課文
分句跟讀,每聽完一句就找?guī)讉學生跟讀,鞏固聽到的句子。
教師提問兩個學生:What class are you in?學生回答后,教師說:You are in the same class.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教師拿兩張寫有同樣班牌的卡片并說:same;再拿兩張寫有不同班牌的卡片說:Not the same;如果學生還不理解,就將same一詞的詞義告訴學生,以節(jié)省時間。教師帶讀單詞same2—3遍,防止將[seim]讀作[sem],然后帶讀the same class,最后讀句子We are in the same class.
分小組模仿錄音,進行對話練習。(特殊疑問句應該用降調,但目前許多英美國家也用升調問話,所以,如果學生用升調,教師不必糾正,只要模仿得像就可以。)
3.讀課文對話
以group work的形式表演對話
四、Practice
1.拼讀和書寫單詞:出示單詞卡片one,教師帶讀,全班齊讀,再出示詞卡背面[w∧n],教師帶讀一遍[w] [w∧] [w∧n] ,提醒學生注意口形,教師說:Look at my mouth. 強調口形,學生跟讀。教師邊拼讀單詞邊板書,學生跟讀,要教學生使用正確的語調拼讀。教師和學生一起空寫單詞,然后分小組拼讀單詞。
2.練習書寫句子:教師提問說: What class are you in?” 教師一邊板書示范,一學生回答。要向學生強調,英語句子第一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要大寫,陳述句句尾要寫句號(.),要求學生邊讀邊在桌面上用手指寫。分組學生練習拼讀,第一位學生拼讀what,第二位拼讀class,第六位重新開始拼讀what ,以此類推。
3.參照上面的方法練習書寫句子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告訴學生英語的專有名詞的第一個字母應該大寫,若單獨寫class grade one six 是普通名詞用小寫。提醒學生Class One, Grade Six 之間要有逗號。
4.在練習冊上摹寫單詞和句子。
五、練一練
做課堂練習Lesson 1中的聽音寫數(shù)字練習。
六、Homework:朗讀并抄寫本課課堂練習中的單詞和句子
七、板書設計 :
LESSON ONE
What class are you in? one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 [w∧n]
教案點評:
提供Lesson 1教案示例。此示例的設計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此教學模式易于教師啟發(fā)學生,由已學過的知識發(fā)起,引導學生進行聯(lián)想,學習新句型,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本課主要句型What class are you in? I'm in Class One, Grade Six.是“詢問對方是哪個班的?”的日常交際用語。教案充分考慮了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的訓練。例如:在開始上課時,聽歌曲,幫助學生快速進行學習情境。學對話時,讓學生聽錄音后,回答一些教師的提問,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學習了句型后,讓學生跟讀課文,鞏固新知識,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并帶讀單詞same。最后,在教師指導下,書寫句子和單詞。教師根據(jù)學生的接受水平,準備一些圖片等素材。除了教材上的圖文等,還可創(chuàng)設情境和精心準備一些輔助圖片、實物、媒體資料來進行課堂教學,并調動學生在學習中充分地進行參與。
第一課時 篇9
課題:Unit 7 Happy Birthday
重點:能認讀數(shù)字1—10。
能按指令語做相應的動作。
難點:數(shù)字的準確發(fā)音,尤其是3、5、9 三個數(shù)字的發(fā)音要到位。
教具準備:
1 教師和學生都準備撲克牌中的數(shù)字1—10。
2 教師準備教學錄音帶。
3 教師準備Let’s learn部分的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
1 熱身、復習 (Warm-up/Revision)
(1)師生共同演唱歌曲《Old MacDonald》,讓學生分別扮演歌曲中的動物,邊唱邊表演。
2 呈現(xiàn)新課 (Presentation)
(1)教師為學生制定自學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組長的帶領下自由制定學習數(shù)字的內容。可學習任意一個或幾個數(shù)字,但要求每位組員都會說。教師可讓學過英語的學生做組長工作,每組并設一名聲音監(jiān)控員。
(2)教師展開綜合性的數(shù)字練習,反饋學生自學效果,注意糾正學生的發(fā)音。尤其是3、5、9 三個數(shù)字的發(fā)音。
步驟:1 教師用手指數(shù)數(shù)字1—10,全體學生說數(shù)字。
2 教師用撲克牌表示不同的數(shù)字,找個別學生說數(shù)字。
3 教師出示單詞卡片,學生認讀數(shù)字單詞。
(3)教師播放Let’s learn部分的課件,學生跟讀學習。
(4)教師用手指做示范: Show me 1 and 2. 讓學生跟著做。
(5)讓學生聽錄音,跟讀Let’s learn 的詞匯,要求學生用手指指出相應的內容。
3 趣味操練 (Practice)
(1)游戲: What’s missing?
將寫有1—10 數(shù)字的撲克牌放在一個紙袋中,讓學生閉眼的時候教師快速藏起其中的一個,讓學生猜What’s missing?
猜對的學生抽取下一次的撲克牌。
(2)小組比賽:
教師不出聲音說單詞,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口型舉牌。各組有幾個人猜對加幾分。
(3)游戲: Follow me
讓一個學生任意說一個數(shù)字如:4,并做一個動作如:跺腳,其他同學就要做跺腳的動作4次。
(4)讓學生聽錄音,邊說邊做Let’s do 部分的指令活動。
4 課堂評價 (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本單元第2部分的練習。
5 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游戲:耳語
把學生分為5—6個小組,教師向每組的第一個學生耳語一個指令,如 Show me one and two.每組的第一個學生又依次向組里的第二個學生耳語這個指令,直到最后一個學生快步跑到講臺,根據(jù)指令做動作,又快又正確為勝利。
板書設計 :
Unit Six Happy Birthday
(板書貼有數(shù)字1—10 的卡片)
教案點評:
本課時通過 Lets learn 和 Lets do 兩部分的學習1-10的數(shù)字。由于在 A 部分的Lets talk部分涉及詢問年齡、表達年齡的用語,教師把數(shù)字的教學安排在第一課時。在 Lets learn部分的教學中,教師采用了任務型的教學方法,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學習數(shù)字,語言掌握得更加牢固。教師還設計了許多小游戲來幫助學生鞏固數(shù)詞,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了語言,實現(xiàn)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
第一課時 篇10
一、教學目標:
1.能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先.....再......然后......\\\"寫一段話.
2.能根據(jù)課后提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宇航員飛向月球的經(jīng)過,懂得現(xiàn)代宇航事業(yè)的發(fā)展情況,激發(fā)學生熱愛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4.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揭題
同學們每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就要到了,哪個同學能背一首有關月亮的詩句?(背古詩)
古人對月亮有著許多疑問,但都未能解答,由于我們現(xiàn)在科學技術的發(fā)達總于完成了古人未了的心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飛向月球》 (板書)這篇課文。
二、初讀指導。
1、初讀要求:
(1)生字詞讀準確,課文讀通順。
(2)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生字詞。
a. 糊 袤 嶙 峋
捏成糊 廣袤 巨石嶙峋
b. 奔赴 檢查 捕捉 心馳神往
特別 聯(lián)絡 加速 訓練有素
(2)理解詞語意思
心馳神往:心神飛到(向往的地方).
聯(lián)絡:彼此交往,接上關系.
廣袤:廣闊無垠.
(3)指導書寫
難寫、易錯字
廣袤 巨石嶙峋 心馳神往 聯(lián)絡
(4)、描紅
(5)、交流問題,分段。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教師相應提示總結:
月球 月球
( ) 月球 月球
學生根據(jù)提示練習說話。
(宇航員第一次飛向月球并登上月球的經(jīng)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相應補充,分成三部分:
第(1~4)三名宇航員飛向月球。
第(5~6)二名宇航員登上月球。
第7 月球很有開發(fā)價值。
(6)分段朗讀課文,教師相應指導。
三.質疑:
課文為什么以飛向月球為題,而不是其他的?
課文敘述的主要內容作為課文的題目,也有上節(jié)課以主要人物等等
四、作業(yè)
練習與測試
第一課時 篇11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會寫本課生字,綠線內的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理解詩歌語言和吟頌詩句,激發(fā)學生熱愛偉大祖國的思想感情。
4、學習本文的寫作方法創(chuàng)作一首詩。
二、教學重點
通過有感情朗讀,逐層次理解重點字詞,關鍵句子,體會詩歌所表達的真摯而強烈的愛國之情,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五、學情分析:
《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詩歌的作者以飽含激情的筆墨贊美了祖國的博大遼闊、美麗富饒以及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抒發(fā)了對偉大祖國無比熱愛的感情。本文是詩歌,教學時切忌橫講解豎分析,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讀好詩歌,在讀中體會、感受到祖國的偉大。面對不太出家門的農村孩子可運用一些音像、語言資料來讓他們身臨其境般地領略祖國的山河的壯麗、物產的豐富、歷史的悠久。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看雄偉的圖片,聽《大中國》。
(課前通過音樂、圖片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景把學生帶入詩中的情景。)
一、激情導入
1、老師激情演唱《大中國》“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每當聽到這熟悉的旋律老師都會情不自禁唱起這首歌,因為“中國”這個名字,對于所有華夏兒女來說,是多么親切!在升旗儀式時,同學們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中一定無數(shù)次默念著它。你的腦際一定也無數(shù)次出現(xiàn)它雄雞狀的版圖,你一定會聯(lián)想起許多關于它的輝煌記憶!那時,你的心中是否也涌起了陣陣波瀾,想高歌一曲,來贊頌我們偉大的母親——中國呢?相信你若讀了《我們愛你啊,中國》,一定會產生強烈的共鳴。
2、今天我們要學習這一首歌唱祖國的詩歌。
3、讀題《我們愛你啊,中國》
(教師的激情導入為學習詩歌打下了良好的基調。讓學生深情地,高昂地讀題,潛移默化地感受詩中的愛國情感。)
二、配樂范讀
1、每當打開課本,看到這激揚的文字,老師都想大聲朗誦,想聽嗎?
2、教師配樂(我愛你,中國)朗誦。
(教師的范讀引領學生走進詩中情景。)
三、學生齊讀
四、學習第一小節(jié)
1、多媒體出示第一段,教師范讀后讓學生自由讀這小節(jié),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2、交流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以及讀后的感受。
3、多媒體演示文中的畫面,感受祖國的幅員遼闊。
4、試背第一小節(jié)。
(一句詩就是一幅畫,讓學生讀詩后想象詩中畫面,留給學生豐富的想象空間。交流后再看多媒體畫面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祖國的幅員遼闊。)
五、學習第二小節(jié)
1、引讀課文
2、讀了這一小結你的腦海中出現(xiàn)了哪些畫面?全班交流。
3、多媒體演示詩中描繪的畫面,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
4、你還了解哪些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全班交流。
5、仿照第二小節(jié)寫法,創(chuàng)作一段小詩,然后全班交流。
(通過學習詩歌,多媒體演示感受祖國山河的壯麗,再交流自己了解的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進一步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并為仿寫打下基礎。模仿詩歌進行創(chuàng)作,雖有一定難度,但學生有興趣,教師要求不高能寫幾句就寫幾句,學生很樂于創(chuàng)作。)
六、學習第三小節(jié)
1、齊讀。
2、交流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
3、多媒體演示詩中描繪的畫面,感受祖國豐富的物產。
4、說說我們偉大的祖國還有哪些物產?
5、仿照第三小節(jié)寫法,創(chuàng)作一段小詩,然后交流。
(有了前面仿寫經(jīng)歷,學生再寫時,文思泉涌,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又一次領略到中華大地的物產豐富。)
七、學習四——六小節(jié)
1、自由讀詩。
2、想象畫面,小組交流。
3、多媒體演示詩中的畫面。
4、仿照課文,創(chuàng)作小詩。
5、全班交流。
(有了前面的學習鋪墊,再放手讓學生自由學習四、五、六小節(jié),小組交流學習經(jīng)驗、體會、創(chuàng)作的詩,學生學得輕松自然,而且感受到祖國異彩紛呈的民族風情,淵源流長的五千年的文化。)
八、學習第六小節(jié)
1、齊讀。
2、讀了這段你體會到什么?
3、齊背。
過渡:學到這你的心情如何?
九、學習第七小節(jié)。
1、我們自豪地、驕傲地齊讀課文。
2、讀了這小節(jié),談談你的體會。
(通過學習,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地大物博、民族眾多、文化深厚,驕傲自豪之情溢與言表,這種情感在齊讀中得到共鳴。)
十、欣賞歌曲《我愛你,中國》
1、聽歌曲。
2、讀歌詞。
(歌曲欣賞,調節(jié)了課堂氣氛,愛國之情在歌曲中升華。)
十一、作業(yè)
1、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2、完成自己課上創(chuàng)作的詩歌。
3、我們家鄉(xiāng)也有著百年的歷史,也有著各種物產,也有著先賢、名人,也有著美麗的風景,你能模仿《我們愛你啊,中國》的結構,以贊美家鄉(xiāng)為主題,寫一首詩嗎?試試看。
(讓學生寫贊美家鄉(xiāng)的詩,由仿到創(chuàng),學生經(jīng)歷了課上的學習,創(chuàng)作詩歌有了一定的經(jīng)驗,家鄉(xiāng)的風土人情學生比較熟悉,因此,能創(chuàng)作出一定質量的詩歌。同時創(chuàng)作詩歌的過程也是愛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內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以讀為主,先讀再想,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再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國的博大遼闊、美麗富饒以及悠久歷史和光輝成就。讓學生仿寫,在調動了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同時,也進一步感受到祖國的偉大。最后通過欣賞歌曲《我們愛你啊,中國》學生的愛國之情在優(yōu)美的歌曲聲中得到升華。]
第一課時 篇12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
3、 找出文中重點詞句,體會葉欣工作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緊張狀態(tài);
4、 初步體會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葉欣工作的“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的緊張狀態(tài);
教學難點:
體會葉欣臨危不懼,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過程:
一、 揭題導入:
1、 板書:戰(zhàn)士,提問:什么樣的人可以稱為戰(zhàn)士呢?我們把醫(yī)生、護士叫著什么?(在“戰(zhàn)士”前加上“白衣”)什么樣的醫(yī)生、護士我們可以把他叫著“白衣戰(zhàn)士”呢?(再補充課題“永遠的”),加上這個詞又怎么理解?
2、 質疑課題:我們把誰稱為“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為什么這么稱呼她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11課,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提出自讀要求:把字間讀準,句子讀通順,做到字字入目)。
二、初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
1、“戰(zhàn)士”是戰(zhàn)場上不畏死亡,沖鋒在前,如急鋼鐵巨人般堅強、勇敢的。但課文中為什么把護士長葉欣說成是“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呢?(學習課文一至三節(jié),在此前老師簡介有關“非典”資料。);
3、 2、學習課文四至六節(jié):
(1)、默讀課文四至六節(jié),把自己體會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在文旁寫下自己的體會;
(2)、交流反饋:
師:哪個詞概括了這三節(jié)的主要內容?(身先士卒);
師:課文哪些地方寫出了葉欣一派身先士卒的“戰(zhàn)士”作風?(重點引導學生學習五、六節(jié)的重點詞句,引導學生談讀文后的感受、體會與理解,重點詞語抓住三“高”、“斬釘截鐵”、“心甘情愿”);
3、 朗讀課文第七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患病的護士長葉欣仍堅守著自己工作的崗位,無愧于“白衣戰(zhàn)士”稱謂。
4、 學習課文八、九兩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葉欣的離去牽動著千萬人的心,她的精神永遠鼓舞著人們,是人們心目中“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結束全文。
三、 作業(yè)布置:
1、 描紅、臨寫課后生字;
2、 繼續(xù)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收集有關葉欣資料,補充閱讀。
本節(jié)課設計教學談: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一文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共四篇課文。單元的主題緊緊圍繞一個“愛”字,每每讀著這個單元的幾篇文章,那種無聲的愛感動著我,使我總是不能自已,以至淚雨滂沱了。
《永遠的白衣戰(zhàn)士》這篇課文是一篇人物通訊,記敘了廣東中醫(yī)院的護士長葉欣冒著高風險,高強度、高效率地把一個又一個患者從死神手中奪回來,自己卻被感染上非典型肺炎,英勇犧牲的感人事跡,歌頌了她忠于職守、身先士卒、舍己為人的崇高精神。塑造了一位新時代白衣天使的光輝形象。
教學中我將相機向學生介紹有關非典的知識和當時嚴峻的形勢,創(chuàng)設與課文吻合的情境;要引導學生圍繞課題“戰(zhàn)士”一詞體會感受葉欣的所作所為無愧于一個光榮的“白衣戰(zhàn)士”的稱謂,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走近葉欣,感受葉欣身先士卒的無私奉獻精神。課在教學過程中我將尊重學生的多元理解,讓人物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更加豐滿。這篇課文人文性很強,我將尊重學生對文本的獨特體驗,引導學生在思想上受到震動,在精神上受到一定的洗禮,在做人上有所促進。課堂上的小練筆不僅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理解與感悟,使自己有所想、有所感,更給他們提供了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的平臺,有效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
第一課時 篇13
第六單元 中國功夫 第一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申奧短片的播放,使學生了解中華武術的博大精深及在全世界的影響,它代表華夏子孫自強不息的頑強精神。
2.通過歌曲的學唱,懂得中華武術魂,懂得做人也是“外練:強身健體,內練:一身正氣”。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歌唱。
3.了解旋律的壓縮在音樂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播放北京申辦奧運會的紀錄片,定格在成龍表演功夫一幕。
師: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運動項目嗎?這是北京申辦奧運會的宣傳片。為什么短短的幾分鐘內要用這么大的篇幅來表現(xiàn)武術呢?誰知道中國的武術都分什么門派,有什么招式,有什么武器啊?
師:其實武術不但有同學們說的那些,它還代表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中華武術魂。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中華武術的歌曲好嗎?
二、歌曲新授
1、教師播放錄音,引導學生看黑板上的歌詞。
師:剛才在播放錄音的時候,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同學都會唱這首歌曲。那么老師提問一個問題:這首歌曲分幾段呢?有哪一段與眾不同呢?
師:哦,第3段不是“唱”歌而是“說”歌,這就是一種新的演唱形式──說唱,我們一起來把第3段讀一遍好嗎?
2、教師與學生一起按節(jié)奏朗讀第三段歌詞,中間不停頓。
3、教師帶領學生再次朗讀歌詞。
師:老師看到在歌曲中有兩處歌詞是一樣的,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嗎?有什么不同呢?
(速度不同,節(jié)奏也不一樣。)
師:對,第1段速度較慢,它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緒呢?應該怎么演唱呢?
生:表現(xiàn)了英雄吸納天地之氣的氣勢。應該唱得有氣勢,要深吸氣,氣沉丹田。
師:第2段速度較快,應該怎么演唱呢?
(表現(xiàn)英雄舞刀弄槍的颯爽英姿。應該唱得有力量,有活力。)
4、教師介紹歌曲節(jié)奏的變化與旋律的壓縮使音樂的情緒發(fā)生變化。
學生視唱兩段不同的曲譜,打節(jié)奏。唱曲譜后再唱歌詞。
師:最后一段中,“東方一條龍”指的是我們的偉大祖國;“兒女似英雄”說的是我們炎黃子孫都是英雄;“天高地遠八面風”,說的是我們祖國幅員遼闊;“中華有神功”,說的便是我們祖國的武術了。大家再來完整地把歌曲演唱一次好嗎?
5、學生演唱全曲。
三、感受與表現(xiàn)
1、師:老師聽到大家唱得熱血沸騰了,我想大家也想來表演一下吧?老師這有一部《中國功夫》的音樂電視,同學們可以自己選擇幾個喜歡的動作模仿。
師:哪個小組設計好了動作到前面來給大家表演一下?
2、學生表演,找出好的一組全班模仿,并完整表演。
師:老師看到大家表演得都很好。但是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的動作和大家不一樣,不知道你們從哪里學來的啊?
師:誰知道有關黃飛鴻的事呢?
3、學生簡單向大家簡單介紹黃飛鴻的故事。
老師補充,并播放有關黃飛鴻的影音資料。
師:正值外寇侵華,國難深重之時,黃飛鴻奮起抵抗,號召中華兒女當自強!
4、教師播放《男兒當自強》音樂。
師:聽過音樂以后,有哪一句是你最不能忘的呢?為什么呢?
5、學生回答,師生交流。
四、小結
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 篇14
課題:第二節(jié) 物質組成的表示方法(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學會用元素描述物質的宏觀組成,用微粒描述物質的微觀構成。2、通過對純凈物和元素的分類,進一步體會分類的思想,學習分類的方法。3、學會正確書寫元素符號,記住一些常見的元素符號。★ 教學內容分析本節(jié)教材從學生在前幾章教材中所見到的分子模型入手,把原子歸類,建立元素的概念,并在次基礎上學習單質和化合物的概念,順勢給出了表示元素的一些符號,這樣把宏觀物質、微觀構成和抽象符號很自然地結合在一起,易于學習和掌握。 ★ 教學對象分析 人類使用符號的歷史源遠流長,圖形、標記、語言文字、數(shù)字、公式等這些符號的使用是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的,學生以前可能不曾體會繪畫、做標記、書寫各種文字都是在使用符號實現(xiàn)對事物的記載和與他人的交流,沒有體會使用符號給人類帶來的便捷。當他們知道構成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質的元素不外乎一百多種,每一種元素都有一種特定的便于書寫和交流的符號,學會了這些符號和運用這些符號表示多樣化的物質的規(guī)則,就可以與全世界的人方便地進行學術交流!他們可能會對學習充滿興趣。★實驗用品 分子模型、卡片、磁鐵、鐵釘、菠菜等★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活動設計意圖課前教師布置研究性課題:1、 利用橡皮泥、泡沫塑料、塑料小球、牙簽、鐵絲、雙面膠等材料在學習小組內動手制作水、氧氣、一氧化碳、甲烷等物質的分子模型。2、 搜集各種補鈣食品的包裝盒。 學生親自動手制作模型、搜集材料。 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制作模型的過程中充分感受到原子是有類別之分的,不同的原子大小是不同的,分子具有獨特的立體結構等許多微觀知識。一、元素 教師組織學生展示他們的作品,并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模型與[活動天地]中模型進行對比、修改,教師進行簡短評價。 學生積極、熱切地展示自己的作品,隨教師的分析修改模型。 學生通過展示、修改模型,澄清學生在課前制作模型時的模糊認識、錯誤做法,加深對物質組成的認識,初步學習研究微觀世界最常用的方法——理想模型法。 在學生制作好5個分子模型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將相同的原子分別放在一起,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起需要給這一類原子一個統(tǒng)稱的認識,順勢概括出元素的概念。 學生觀察、拆分模型,在教師的幫助下形成對元素的認識。 給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分子模型、食品包裝盒,通過觀察、想象、比較、模型化、歸納等方式使學生初步形成對元素的認識,初步學會用元素的概念去學習化學!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搜集到的補鈣食品的包裝盒,是學生明確補鈣食品多種多樣,有效物質也各不相同,但是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含有鈣元素,鈣元素就是所有物質中鈣原子的總稱。 學生觀察包裝盒,對有效成分進行歸納,找出補鈣食品的共性——含有鈣元素,通過具體的事例,加深對元素的認識。 二、元素符號 在認識元素概念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元素符號。 [活動天地] 以元素周期表為研究模本,組織學生合作學習,明晰以下問題:1、元素符號的書寫規(guī)律2、金屬、非金屬元素中文名稱的造字規(guī)律3、熟記18個常見的元素符號4、對元素符號進行分類 學生認真分析元素符號的名稱和寫法,小組內交流、討論,形成對元素符號的認識。 利用新穎的活動,使學生在趣味性活動中掌握元素符號的讀寫技能,在排列“紙牌”的過程中使學生發(fā)現(xiàn)元素符號的書寫規(guī)律,是學生在符號和它表征的客觀事物之間建立聯(lián)系,使學生認識到元素符號也能簡明的表示物質的組成,也是國際通用的化學語言,為學習和研究都帶來了方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愿望,為下一步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三、物質的分類在認識元素的基礎上對純凈物進行分類。1、列舉一些學生較為是熟悉的物質,先讓學生自己試著去分類,并說出分類的依據(jù);組織學生討論,形成單質、化合物概念。2、小實驗:用磁鐵分別吸引鐵釘和菠菜,通過實驗使學生明晰元素與物質的不同。 學生將具體的物質進行分類,形成單質、化合物的概念;通過實驗,對概念進行辨析,加深理解。 充分放手讓學生“學”和“做”,讓學生獨立思考,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形成概念。這樣,即可加深學生對分類思想的認識,又可幫助他們對“世界上的三千多萬種物質僅由100余種元素組成”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yǎng)。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那些收獲或疑問?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將知識進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識脈絡。 讓學生自己整理知識,時刻關注自己的疑問和收獲,引導學生進行反思性、發(fā)展性自我評價。★ 教學反思這是一節(jié)思考討論式的探究學習課,學生通過解決一系列問題來認識元素和元素符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會科學方法的應用,建立物質的元素觀。本節(jié)課有兩大特色:——通過分子模型的制作與拆分,建立起元素的概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一套“分子模型”自然而然,順理成章地形成了對元素的認識。——通過排列“紙牌”的活動,明確元素符號的書寫和分類。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一幅幅“紙牌”非常愉快、輕松地掌握了元素符號的書寫和分類。 在組織本節(jié)課的這兩個主要的探究活動時,因問題的發(fā)散性較強,所以需要教師做好及時的調控和引導,使學生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第一課時 篇15
之一
朱云飛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字詞,能給多音字“轉”據(jù)詞定音;理解“伙伴,地球,人造衛(wèi)星,日日夜夜,不停”的意思。
3.會說人造衛(wèi)星能做哪些事。
二.教學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 新課。
1.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有伙伴嗎?還可以怎樣問?理解“伙伴”,出示生字卡片學習。你的伙伴是誰?到了晚上,月亮姐姐出來了,你說她有伙伴嗎,是誰?(說完整句,月亮姐姐的伙伴是頑皮的星星。)
2.揭示課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有一天,月亮姐姐發(fā)現(xiàn)來了一個新伙伴,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月亮姐姐的新伙伴》。(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
(二)自學課文
1.請小朋友帶著剛才的問自學課文,讀準生字,讀通課文。
2.反饋:
(1)課文有幾段?請幾位小朋友來讀一讀。
(2)教學多音字“轉”,完成練習。
(3)讀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看圖說說:
A、月亮姐姐跟著地球媽媽轉。(學習第一段)
B、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是誰?(學習第三段)
C、月亮姐姐的新伙伴有哪些本領?(學習第三段)
D、月亮姐姐露出了笑臉,為什么?(學習第四段,機動)
(三)有關課文內容的學習
1.第一段
(1)你能不能把句子說完整?(出示課后練習3,投影片,并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停”“轉”)
(2)書上哪一段說了這一個內容,找一找,讀一讀。
(3)指導讀
2.第三段
(1)姐姐的新伙伴有哪些本領?你是怎么知道的?學習課文第三段。
(2)自由讀
(3)指名認讀生字,教學“視,察,播,艦,煤,尋”
(4)指名讀。你會換一種說法嗎?不用“我”,用“人造衛(wèi)星會……會……會……會……”說話。
(5)完成課后練習2。
(6)學著人造衛(wèi)星的說法,用“我會……我會……我會……我會……”說話。
(7)指導朗讀第三段。
3.第四段
(1)露出了笑臉,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2)指導讀(應該怎么讀這一句話?)
(四)有感情地齊讀全文,分角色讀。你知道人造衛(wèi)星還有哪些本領?請小朋友想一想下一節(jié)課請小朋友來說一說。
第一課時 篇16
第一課時 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方面
識記:集體主義含義。
理解:集體主義原則的主要內容。
運用:說明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觀。
能力方面
通過對各種價值觀的比較,進一步提高比較能力;通過講解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進一步提高辯證思維能力。
覺悟方面
能提高在實際生活中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重要意義的認識。
●教學重點
集體主義為什么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它不僅是本框題重點,同時又是人們思考與實踐中的熱點問題,解決不好,社會生活就會混亂。
●教學難點
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問題。一是因為有“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根本對立的”思想認識上的障礙;二是因為要做到“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利益乃至生命來保衛(wèi)集體利益”,學生內心的思想疑點就多起來了,要從思想教育上看待這一難點。
●教學方法
用比較法使學生明確日常社會生活中有多種價值觀,并了解其正確與錯誤。整節(jié)課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師: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
生:在歷史唯物主義看來,凡是符合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都是正確的。
[講授新課]
師:好。那么什么是正確的價值觀?這就是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問題。
一、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板書)
師:我們說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是不是說就沒有別的價值觀存在呢?
眾生:不是。
師:對。事實上,目前社會生活中就存在著多種價值觀。
1.目前社會生活中存在著多種價值觀(板書)
今天的中國,正處于一個經(jīng)濟轉型期,在經(jīng)濟體制上由計劃經(jīng)濟向市場經(jīng)濟轉變,經(jīng)營方式上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由于人們對當前社會現(xiàn)狀的某些問題的認識不同,理解不同,于是,社會上出現(xiàn)了多種價值觀并存的現(xiàn)象。
請問同學們,有哪些價值觀呢?
生甲:拜金主義價值觀
生乙:享樂主義價值觀
生丙:個人主義價值觀
生丁:權力意志主義價值觀
生戊:集體主義價值觀
生己:……
師:同學們回答很好。這些價值觀的典型觀點有哪些?
眾生:體現(xiàn)拜金主義價值觀的有:“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有錢能使鬼推磨”。
師:再比如:
(多媒體顯示)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援引莎士比亞的話說:“金子!黃黃的、發(fā)光的、寶貴的金子!只這一點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變成尊貴、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
(多媒體顯示)
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諍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聞談笑,非錢不發(fā)。
——魯褒《錢神論》
師:同學們接著說其他的價值觀的表現(xiàn)。
生甲:體現(xiàn)享樂主義價值觀的有:《列子•楊朱篇》說“人之生也奚為哉?奚樂哉?為美厚爾,為聲色爾”,“人生若朝露,行樂須及時”,“人生在世,吃喝二字”等。
生乙:體現(xiàn)權力意志主義價值觀的有:我國元代一將軍嚴忠濟認為“寧可少活十年,休得一日無權”,法國作家司湯達在《一個旅行者的隨筆》中寫道“權力畢竟是人生頭等的快樂”,尼采認為,人在社會中生活,一個最大的生活動力,就是要掌握權力,居于別人之上,等等。
生丙:體現(xiàn)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有:“只要對我有利,采取任何行動都是正確的”等。
生丁:體現(xiàn)集體主義價值觀的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公家之利,知不為”等等。
師:同學們已基本上了解了各種價值觀,那么,請問哪些屬于錯誤的價值觀呢?有沒有正確的價值呢?
眾生:拜金主義價值觀、享樂主義價值觀、權力意志主義價值觀、個人主義價值觀等屬于錯誤的價值觀,而集體主義價值觀則是正確的價值觀。
2.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板書)
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53頁,并回答以下問題:
第一,這段材料反映了醫(yī)務人員什么樣的價值取向?
第二,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是否就是堅持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生:這段材料體現(xiàn)了醫(yī)務人員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生: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體現(xiàn)在堅持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上。
師:好。材料體現(xiàn)了醫(yī)務人員的集體主義價值取向,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體現(xiàn)在堅持國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之上。
那么,集體主義價值觀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1)主要內容(板書)
師:請同學們看教材第54頁第2自然段,并請一名同學來朗讀。
生: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既是一種價值觀,又是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的政治原則和道德原則,它的主要內容是: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社會和個人的和諧發(fā)展,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發(fā)揮個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fā)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和集體利益。
師:請同學們思考三個問題。
①“堅持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相結合”中的“集體”是不是就是指“集體主義”中的集體?
生甲:是。
師:對不對?
眾生:不對。
師:生甲的觀點錯誤。“集體主義”中的“集體”包括集體、國家、社會。
請問第②個問題
②集體主義的主要內容包括幾點?
生:三點。
師:好。這三點的共同點是,都反映的是集體、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請問第③個問題
③這三點分別從哪些角度反映集體、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呢?
生:第①點是先后問題,即倡導把國家、集體利益放在首位。
第②點是結合問題,在保證集體、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把個人利益和國家、集體利益結合起來,充分尊重和維護個人的正當利益。
第③點是主從問題(或者叫輕重問題),即當國家、集體和個人利益發(fā)生矛盾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集體利益。
師:這位同學概括得很好。第①點是講先后問題,突出教材中的“首位”二字。第②點是結合問題,突出材料中的“充分尊重和維護”字樣,同時要注意“正當”二字,因為“個人利益”不等于“個人的正當利益”。第③點是主從問題,突出“服從”二字。
通過對集體主義的主要內容的了解,我們消除了長期以來人們認識上的一個誤解,即“堅持集體主義,就是只要集體利益,不要個人利益”的錯誤觀點。
現(xiàn)在進一步來看,集體主義是怎樣產生的呢?請同學們閱讀第54頁最后一個自然段。
生:原始社會遵循樸素的集體主義原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把個人主義、利己主義推崇為社會準則,到了社會主義社會,集體主義成為全國人民遵守的行為準則或價值取向。
師:這說明:集體主義的產生是與一定的生產關系相適應的,其變化也是隨著生產關系的變化而變化。
那么,集體主義為什么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呢?
(2)原因(板書)
請同學們先瀏覽“原因”包括幾個方面。
生:有三個方面。
師:現(xiàn)在我們來逐一理解。請看第①點:
①集體主義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jīng)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多媒體顯示)
(多媒體顯示)
請回想什么樣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觀?
眾生:符合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人類根本利益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價值觀。
師:集體主義符合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符合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是正確的價值取向。
因為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集體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意識,一種正確的價值觀,就應該能指導人們在實踐中正確處理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那么,集體主義是怎樣來解決二者關系的呢?
②集體主義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師: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構成矛盾的雙方,二者是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
雙方的“統(tǒng)一”表現(xiàn)為什么呢?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 55頁第5段。
生:集體主義和個人利益本質上是一致的。二者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fā)展。
師:請同學們看
(多媒體顯示)
任何社會利益都是由個人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同時又總是通過個人利益表現(xiàn)出來,離開個人利益,社會集體利益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而個人利益的不斷實現(xiàn),個性的全面發(fā)展,歸根到底要靠社會集體事業(yè)的鞏固和發(fā)展。可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各以對方為自己存在的前提。比如:(略)
同時,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又是互相促進而共同發(fā)展的。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個人的積極進取,努力奉獻,將推動社會的發(fā)展;而社會的發(fā)展又為個人的發(fā)展提供越來越充分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為個人利益的滿足提供物質條件;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個人得到全面發(fā)展,反過來激發(fā)人們去鞏固發(fā)展社會集體利益。比如:(略)
總之,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是辯證統(tǒng)一的,但是二者之間不一致的情形也是常常發(fā)生的,這就是矛盾雙方“對立”的表現(xiàn)。
由于集體利益是全局利益、長遠利益的體現(xiàn),個人利益是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二者在一定時期、一定條件下是對立的。在二者必居其一時,集體主義價值觀要求人們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了集體利益放棄個人利益,必要時犧牲個人的利益乃至生命來保衛(wèi)集體利益。
讓我們來聽一下在1998年抗洪中,某兵工團一營教導員向南京軍區(qū)的匯報吧。
(播放錄音)
“有56名官兵由于長期在臟水中作業(yè),雙腳潰爛了,只能用腳后跟走路;有36名官兵家里遭了水災,但無一人請假回家。二連連長話小昌的岳父病故、妻子生病、孩子發(fā)燒,他強忍悲痛,堅持和戰(zhàn)士一塊兒扛沙袋,堵泡泉。新戰(zhàn)士張健身上長了13個癤子,疼痛無比,仍上堤搶險。”此外,在抗洪搶險中,還有更多可歌可泣的事跡。黎川縣荷源鄉(xiāng)共產黨員朱育和丈夫撐著竹排,營救起 80多名被洪水圍困的農民,而自己11歲的兒子卻被綁在一段木頭上在水里漂了3個多小時。不識水性的大冶市青年干部彭志龍,為解救困在水中的群眾而壯烈犧牲。嘉魚縣委書記王宏強在醫(yī)院聽到險情,拔下針頭就前去指揮搶險。鋼鐵戰(zhàn)士吳良珠拖著肝癌晚期的身體,在抗洪前線整整堅持了55個日日夜夜,開汽車,壘堰提,背沙袋。洪水來時,為了搶險堵漏,許多人把圍墻、門板拆下,有的連整棟房子全部拆掉。最為悲壯的是災區(qū)人民毀家保國、破壩行洪。難道那些抗洪英雄們就沒有個人利益嗎?
(錄音結束)
還有興建長江三峽工程,庫區(qū)移民成了牽動許多人利益的大事,僅萬州市需要移民近80萬人,需搬遷一座中等城市,5座縣城及955個工礦企業(yè),面對大局,庫區(qū)人民甘愿為全國人民的利益作出犧牲。
相信:我們是不會忘記那些抗洪英雄的,我們也不會忘記那些三峽移民,更不會忘記保大家而舍小家的人們,他們把集體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為此,針對洪水,政府正在積極地做好防治工作;針對三峽移民,政府也努力找準移民補償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合點,從而使移民工作順利進行。堅持集體主義也要求集體更好地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滿足個人的正當利益。
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有能動的反作用,在我國當前社會生活中,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既然提供了正確調整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相互關系的原則,就會變成現(xiàn)實的力量直接影響著人們的行為。
③集體主義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板書)
現(xiàn)階段,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并非輕而易舉,必須靠全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團結一致,而集體主義就能給提供力量源泉。因此,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綜上所述,在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
在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過程中,還要注意一些問題。
3.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應注意三個問題(板書)
(1)應允許個人在不違反集體主義原則下作出不同的價值選擇(板書)
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的思想境界是多層次的,無論是職業(yè)選擇,還是學業(yè)選擇,價值選擇都具有多層次性。比如,人們根據(jù)個人意愿和國家需要,在學業(yè)上和職業(yè)上作出各自的選擇,切不可強求一致。只有這樣,社會和個人才能和諧發(fā)展。
(2)從根本上說,社會、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但正當?shù)膫人利益也應得到保護 (板書)
個人利益分兩種:一種是正當?shù)模环N是不正當?shù)摹U數(shù)膫人利益應得到保護,但如果把個人利益凌駕于社會、集體和他人利益之上,而不惜損害其利益的行為,不僅不保護,而且要堅決反對。
(3)社會集體應不斷完善和發(fā)展,要為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越來越多的條件(板書)
比如,未來社會是知識經(jīng)濟社會,由于知識更新的周期加快,一個人要想發(fā)展,就必須接受終身教育。因此,教育制度要不斷地完善,辦學模式應不斷地調整,以適合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社會集體要為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創(chuàng)造條件。
[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討論了三個問題,即:目前社會生活中存在多種價值觀,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包括“集體主義的主要內容”和“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原因”兩個方面),堅持集體主義價值觀應當注意的問題。其中,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的原因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
●課堂練習
一、單項選擇題
1.集體主義是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其核心是( )
a.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的關系
b.集體的存在和發(fā)展對于個人是有積極意義的
c.個人充分尊重、維護集體利益,舍棄個人權益
d.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
答案:a
2.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浙江臨安市氣象局干部陳金水三進西藏,為我國氣象事業(yè)默默奉獻自己的青春年華長達33年之久。這一感人事跡體現(xiàn)了( )
①他把個人利益融合于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的利益之中 ②他堅持以社會利益為重,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③他把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升華為造福于社會和人民的奉獻精神④維護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必然犧牲個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3.對正當?shù)膫人利益的正確理解是( )
①它是個人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各種條件的總和,是自私自利的表現(xiàn) ②它是為了人民的整體利益,根據(jù)客觀可能來獲得的個人利益 ③個人生存和發(fā)展所需要的條件 ④它是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jīng)營獲得的個人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4.我們在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時,堅持既要使積累基金能夠保證擴大再生產,保持經(jīng)濟發(fā)展的一定速度,又要使消費基金能夠保證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得到逐步提高。這一要求體現(xiàn)了( )
a.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是相互滲透,同等重要的
b.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是完全和諧的
c.個人應把國家和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
d.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是不可分割的
答案:d
5.三峽工程的建設使重慶庫區(qū)將有7萬人外遷至周圍部分地區(qū)和東南沿海11個省市,有關省市表示,一定要顧全大局,完成安置移民的任務,這一事實說明( )
a.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個人主義已不復存在
b.社會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中的利益關系和矛盾,需要運用集體主義進行調節(jié)
c.在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之間有時有矛盾,有時沒有矛盾
d.價值觀隨社會存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答案:b
6.要鞏固和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的精神支柱,這里所說的“集體主義”是指( )
①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能否健康發(fā)展的決定因素 ②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③與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相一致的 ④正確的社會意識,是與我國公有制的經(jīng)濟基礎相適 應的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7.“公家之利,知無不為”,該觀點主張( )
a.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
b.堅持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
c.否定個人利益
d.堅持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結合
答案:a
8.有人說,“國家給我多少錢,我就給它干多少活,按酬付勞,等價交換,既公平又合理”。這種思想的錯誤在于( )
a.沒有認識到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
b.沒有確立主人翁意識,把個人同國家的關系看成了雇傭關系
c.不懂得勞動力商品買賣也是等價交換的道理
d.沒有認識到按勞分配的必要性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9.在我國,公民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公民實現(xiàn)了個人利益,就意味著國家利益得到了實現(xiàn)。
請辨別分析這段話。
參考答案:(1)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公民個人利益的實現(xiàn)與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根本上是一致的。
(2)公民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畢竟還是有所差異的兩種利益,在某些具體問題上,二者之間還會產生一定的矛盾。
(3)公民實現(xiàn)了個人利益,并不意味著國家利益就得到了實現(xiàn)。公民只有在實現(xiàn)個人利益的同時,自覺履行義務,維護和服從國家利益的實現(xiàn)。
10.為什么說集體主義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
參考答案:(1)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jīng)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2)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正確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3)它是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力量源泉。
總之,它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改革開放、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客觀要求,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正確的價值取向。
●課后作業(yè)
一、單項選擇題
1.在農村,實行家庭承包責任制,統(tǒng)分結合的雙層經(jīng)營體制后,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生產經(jīng)營的積極性,有人形象地說:交足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都是自己的。這說明( )
a.個人利益高于集體利益
b.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
c.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矛盾的
d.國家利益服從個人利益
答案:b
2.“當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發(fā)生矛盾時,自覺犧牲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這意味著( )
a.堅持集體主義就不能獲得個人利益
b.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重要
c.集體利益包含個人利益
d.和集體利益相比,個人利益是次要的
答案:d
3.“我們黨從來不否認個人利益,但共產黨員的個人利益必須服從人民的利益,個人的理想和追求必須符合黨的共同政治理想。”這說明( )
①個人利益都是正當?shù)模瑧右员Wo ②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在根本上存在著矛盾③必須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 ④個人利益必須服從國家、集體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c
4.“當官不為民作主,不如回家賣紅薯”,這一觀點( )
a.是錯誤的,沒有正確處理干部和群眾的關系
b.是正確的,始終把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
c.是錯誤的,是一種個人自由主義傾向
d.是正確的,強調個人利益是集體利益的一部分
答案:b
5.“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追求物質享受”,“世界是苦海”,“人生充滿著煩惱,毫無樂趣”,“人生的價值在于‘方便’和‘有用’”。這四種人生價值觀均屬于( )
a.享樂主義人生價值觀
b.悲觀主義人生價值觀
c.實用主義人生價值觀
d.非無產階級的人生價值觀
答案:d
二、非選擇題
6.辨析題:“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符合集體主義原則。
參考答案:(1)“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是指道德高尚的人通曉義,不高尚的人通曉利。本觀點認識到人具有義利觀是正確的,但把義利割裂開來是錯誤的,不符合集體主義原則。
(2)集體主義是把義利結合的道德原則。一方面它要求把國家、集體、他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也就是所謂的“義”;另一方面它又不否認個人利益,主張把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相結合,促進個人和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它正確地解決了義和利的關系,是正確的義利觀。
7.辨析題:我們要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取向,反對價值取向和價值選擇上的多元化。
參考答案:(1)集體主義是正確的價值取向,因為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jīng)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它是我國人民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戰(zhàn)略目標的力量源泉。因此,就價值導向和根本性的人生選擇來說,必須堅持集體主義,反對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形形色色的價值觀。
(2)社會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人們的思想境界是多層次的,由于經(jīng)濟成分、分配方式、就業(yè)方式的多樣化,價值取向上的多元化是客觀趨勢。因此,我們應該允許個人在不違反集體主義原則的前提下,對人生價值作出不同的具體的選擇。
(3)對一個國家、民族來說,為增強自身的凝聚力和實現(xiàn)共同理想,價值取向越是日趨多元化,就越要堅持價值導向的一元化,堅持價值導向一元化與價值取向多元化的統(tǒng)一。當前我國一元化的價值導向就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就是黨的基本路線。
8.中共中央發(fā)出通知指出,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是發(fā)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huán)節(jié)。各地區(qū)、各部門一定要把公民道德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來抓,認真貫徹執(zhí)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之一: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在社會主義社會,人民當家作主,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jié)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提倡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和損公肥私、損人利己,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
閱讀上述材料,回答:
(1)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也是新時期我國人民的正確價值取向,為 什么?
(2)“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其中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如何?
(3)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在上述公民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中是如何體現(xiàn)的?
參考答案:(1)首先,是因為它反映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jīng)濟關系的客觀要求,體現(xiàn)了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其次,是因為它正確地解決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再次,它是我國人民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建設戰(zhàn)略目標的力量源泉。總之,集體主義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和改革開放、發(fā)展市場經(jīng)濟的客觀要求,是我們必須堅持的正確的價值取向。
(2)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包括社會、國家利益)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互相促進而共同發(fā)展。
(3)首先,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社會存在的性質決定社會意識的性質。所以,“集體主義作為公民道德建設的原則,是社會主義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體主義成為調節(jié)三者利益關系的重要原則。”其次,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先進的、革命的、科學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的發(fā)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處理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關系……把個人的理想與奮斗融入廣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奮斗之中。”這段話就體現(xiàn)了這點。
●板書設計
第一課時 篇17
教學目標:
1、通過提問釋疑的方法自學課文,理解“竊讀”,并知道“作者為什么要竊讀?”是“怎樣竊讀的?”“竊讀的感受是怎樣的?”,并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2、找出能體現(xiàn)作者竊讀的句子,感受作者竊讀時復雜的滋味,感受作者對書的熱愛,對知識的渴望。并能有感情地讀好其中的一句或幾句。
教學過程:
一、看題質疑
1、同學們,楊老師又和你們見面了。今天,我們來學一篇和讀書有關的課文,她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寫的。
2、簡介林海音。
3、出示課題《竊讀記》,請你讀讀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4、交流板書,歸納問題:
a,誰?(我)
b, 為什么要竊讀?(愛看書,沒有錢買書:常常光顧書店而從不購買;如果口袋里有錢該多好啊!老師的鼓勵)
c,在哪里竊讀竊讀?(我作者)
d,什么叫竊讀?(看到了很多書,感覺很輕松)
e, 怎樣竊讀的?
f, 竊讀的結果怎樣?
5、同學們很善于提問,就讓帶著這些問題,大聲地來讀讀課文,看看自己能不能在課文中找到答案,同時也請同學注意把句子讀正確,讀通順。
二、自學釋疑
1、交流,你們讀得很認真,看看哪些簡單的問題,我們馬上就能解決了?
有意識地板書:
如遇到同學解答“怎樣竊讀的?”追問:還有其他理解嗎?請2-3名,然后引導:大家對這個問題有自己的理解,看來值得我們探討。那我們呆會一起來研究吧。然后接著問:還有能一下子解決的問題了嗎?
2、請你們把這些問題的答案,加上一些詞語來起來讀讀,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3、小結:是啊,我們借助課題提問,并解答,還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看來我們五(1)班的同學很善于讀書。
三、深入學文,探討作者如何竊讀
1、現(xiàn)在我們就要好好地來研讀課文,看看我到底是怎么竊讀的。
請你先默讀課文,找出描寫作者去書店竊讀的句子,并用橫線劃下來。
a,我跨進店門,暗喜沒人注意。我踮起腳尖,從大人的腋下鉆過去。喲,把短頭發(fā)弄亂了,沒關系,我總算擠到里邊來了。
1)讀句子,找出動詞。
2)從這些動詞中,你讀出了什么?點評:看來竊讀還是小心翼翼地讀
3)抓住動詞讀好這個句子。
b、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急切心情地指導朗讀)
1)貪婪地讀是怎么樣的 ?
2)餓狼留給你什么印象?餓狼是對食物感到饑渴,我對什么感到饑渴啊?作者把自己比作餓狼,讓你感受到什么呢?
3)我們怎么讀,可以讀出我對書的渴望,對知識的渴求呢?
這是如饑似渴地讀。
c、因此我要把自己隱藏起來。有時我會貼在一個大人身邊,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兒。(簡單學)
我為什么要隱藏起來?還要假扮其他顧客的親戚呢?
是啊,怕老板發(fā)現(xiàn) ,那樣我就失去了讀書的機會了!這是想著法子地讀!
d、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里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同桌配合讀)
1)讀讀這兩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心里想的和自己表現(xiàn)的不一樣
2)我這樣裝模作樣,是為了利用大雨帶來的機會來讀
3)同桌配合著讀好這句話。
e、我害怕被書店老板發(fā)現(xiàn),每當我覺得當時的環(huán)境已不適宜再讀下去的時候,我會知趣地放下書走出去,再走進另一家。有時,一本書要到幾家書店才能讀完。(具體理解環(huán)境,補充資料,加深感受)
1)不適宜再讀下去的環(huán)境是怎樣的環(huán)境?
2)補充資料,教師朗讀。
3)提問:聽到這里你想說什么?
2、同學們,我們讀了那么多,說了那么多,你有什么感受嗎?現(xiàn)在你能用簡單地幾個詞語或者一、兩句話來概括“我是怎樣竊讀的嗎?”如果有困難,同桌四人小組可以討論。
3、交流、反饋(克服困難,想方設法,利用機會,耍小把戲小聰明來竊讀)
4小結:她就是克服困難,想盡了辦法,想方設法,利用一切機會來讀書,這樣讀書容易嗎?(不容易)是啊,太不容易了
2、請你再讀讀8、9、10自然段,哪些地方還能看出這樣讀書的不容易呢?
交流
4、出示句子:
當飯店飄來一陣陣菜香時,我已餓得饑腸轆轆,那時我也不免要做白日夢:如果口袋里有錢該多好!去吃一碗熱熱的面條,回到這里時,已經(jīng)有人給擺上一張沙發(fā),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著看。
1)當飯菜飄香,我餓得饑腸轆轆時,我想到的是什么?
2)追問:僅僅只是想到要買面條吃嗎?請你再仔細讀讀這個句子。
3)是啊,我還想到吃完面條要接著看啊!我是多么地愛看書啊!
當書店的日光燈忽地亮起來,我已站在這里讀了兩個多鐘頭了,那時我( )?
當我低著頭走出書店時,我已( ),那時我( )?
當( )時,我已( ),那時我( )
5、交流、小結。
是啊!那時的我多么想好好看書呀,為了讀書我可以忍受饑腸轆轆,為了讀書我可以忍受腿酸腳麻,為了讀書我可以連跑幾家店,為了讀書我可以克服任何困難,是什么力量什么原因鼓勵她去竊讀的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