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通用17篇)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經常應用百分數,如用百分數表示一個數量比另一個數量多或少的關系,又如利息與納稅的計算、折扣的設計與計算等。應用百分數解決問題可以列式計算,也可以列方程解答。這些都是本單元的教學內容。
全單元的教學內容比較多,編排6道例題、四個練習以及全單元的整理與練習,大致分成五段教學。
學生分析
在此學習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百分數的定義和讀寫、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p25-26內容。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解決“比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數”或“比一個
數減少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問題,提高運用數
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
的密切聯系。教學重點
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解決有關“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 入
1. 我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科學家-----袁隆平,大家知道嗎?(如果有學生知道,可以讓學生說一說)
2. 他是我國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是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3. 因為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的產量要高很多,所以我國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一年比一年增加。
二、百分數的應用
1.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
2000年某地在教水稻的種植面積為20萬公頃,2001年的種植面積比2000年增加25%,2001年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是多少公頃?
2.線段圖
教師提出要求:你能用線段圖表示出2000年和2001年之間的數量關系嗎?
學生獨立畫圖
展示學生的成果
教師評價
25% = 1/4
20公頃
2000年
25%
2001年
3.學生自主解答問題
4.班內交流
辦法一: 20 × 25% = 5(公頃)
20 + 5 = 25(公頃)
辦法二: 1 + 25 % = 125%
20 × 125% = 25(公頃)
三、試一試
1.生活中的折扣
游樂場的套票原來每套30元,六一期間八折優惠,購買一套這樣的套票能省多少元?
2. 思考:八折是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
教師評價
八折就是現價是原價的80%
3. 學生自主解答然后交流
辦法一: 30 × 80% = 24(元)
30 - 24 = 6(元)
辦法二: 30 × ( 1 - 80%)
= 30 × 20 %
= 6(元)
四、練一練
1.教科書p26練一練第1題
2.教科書p26練一練第2題
3.教科書p26練一練第3題
五、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反思
這節課的重點是能解決“比一個數增加百分之幾的數”或“比一個數減少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五年級時我們已經學了分數和分數應用題,學會了解決“比一個數多幾分之幾的數”或“比一個數少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問題。在學習新課前我設計了兩三道分數應用題進行有關知識點的復習,復習時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點入手,既是對學生舊知識的復習又幫助他們找到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借助已有的知識去嘗試學習新知識,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所以在解決例題的時候學生基本沒有什么難度,而且方法也比較多。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2
知識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所學知識解答有關百分數問題的方法。
能力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解答百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愛學習,愿意合作。
教學重點、難點:
進一步學習用方程和用算術方法解決百分數除法應用題的方法。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根據分數乘法的意義找出等量關系式,再根據乘除法的`關系列出除法算式,或者直接根據關系式列方程解答問題。
教學準備:寫有試題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說一說,你掌握了有關百分數的那些知識。用方程解答分數除法問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二、練習
1、復習百分數、小樹、分數間的互化方法。在填寫表格中的空格,對學困生進行輔導。
2、做第2題,用顏色涂出62.5%要指導學生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再涂。
3、做第3題,要學生說出命中率的含義,再求命中率。
4、做第5題,先提問:百分號前面保留一位小數,應除到哪一位?并指導學困生練習除。
5、做第6題,先讓學生估計一天中睡眠時間有幾小時,在校時間有幾小時,一天共有幾小時。再實際算一算。
三、。
談一談自己的收獲,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的發現。
板書設計:
練習六
把百分數化成小數:62.5%=625/1000=5/8
命中率:命中的次數占射擊總次數的百分之幾。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使學生知道儲蓄的意義,明確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能夠利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投資意識和節約愛儲蓄的好習慣。
內容分析
1、 重點:使學生明確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掌握計算利息的公式。
2、難點: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會利用利息計算公式解答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1、學生上網去查尋或向父母了解有關的儲蓄知識;
2、銀行定期存款憑條;
3、教學課件。
教學策略
質疑解疑,合作探究,學會搜集整理資料
教學模式
導入 依提綱自學 小組交流自學體會 師生補充說明
教學程序
一、啟發談話 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爸爸媽媽每個月的工資都做什么用了嗎?剩下的暫時不用的錢呢?把錢存入銀行有什么好處?那么怎樣計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問題。(板書課題:利息) 學生自由談。 檢查學生課前的調查情況。
二、自學教材 領悟新知
三、小組討論 解決疑難
四、排疑解難 學后測查
A:排疑解難 師:下面請同學們依據自學提綱,獨立自學教材38——39頁的內容。屏幕顯示自學提綱:
1、存款的意義
2、存款的種類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義
4、存款的利息計算公式
5、小麗整存整取的年利率為2.25%,年利率2.25%的含義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決定的?教師巡回指導,并讓學生在讀書過程當中把重點的地方畫下來。
師:大家在自學過程當中都學到了一些新的知識,也可能會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下面就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依據自學提綱把自己自學所獲得的知識及遇到的問題帶到小組進行交流,討論解決。若還不能解決的問題請暫時保留。(教師巡回指導。注意傾聽學生提出的新問題及解決辦法。理解有誤的與同學們商討解決。使學生從悟中學。)針對學生在自學中、小組討論中遇到的疑難發現的新問題,師生共學生自己讀書。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學生畫。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學生提出解決不了的問題。 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鍛煉學生獨立思考和質疑解疑的能力。培養學生會讀書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鍛煉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鍛煉學生通過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
C:認識存款憑條,填寫定期存款憑條。
D:匯報上網查詢到的相關資料。
五、加強反饋 鞏固新知
六、總結深入 強化新知
七、課后作業:
同商量,研究解決。(也可利用學生上網查找的資料來共同解決)師:下面老師想檢查一下大家的自學情況,看屏幕小紅1999年10月1日在銀行定期存了200元錢,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__年10月1日小紅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讀題,給學生思考時間,誰能說一說你的想法。學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練習本做)
1、拿出存款憑條,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2、指導學生填寫并算出你將獲得的利息。(選幾個放展示臺展示)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4
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里,教學了百分數的意義,并聯系后項是100的比,體驗了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數與小數的相互改寫,為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做了必要的準備;還教學了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初步應用了百分數。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教學百分數的應用,包括四個內容,依次是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根據已知的稅率求應繳納的稅款以及根據已知的利率求應得的利息,與折扣有關的實際問題,較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編排了六道例題、四個練習,把全單元的內容分成四段教學,最后還有單元的整理與練習。 1.以現實問題中百分數的意義為突破口,通過推理分析數量關系,探索算法。解答例1的關鍵是理解問題的具體含義,教材借助直觀的線段圖,讓學生思考“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應該怎樣理解。明確這個問題是求實際造林面積超過原計劃的公頃數相當于計劃造林公頃數的百分之幾,從而產生先算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4公頃,再求4公頃是計劃造林面積16公頃的百分之幾這樣的思路。或者先算出實際造林面積是原計劃的125%,再得出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25%的結論。兩條思路、兩種算法都是把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看作單位“1”(即100%),在線段圖上能清楚地看到,兩種解法最終都是求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部分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練習一第1題利用已知的“是百分之幾”求“增長百分之幾”,或者利用已知的“增加百分之幾”求“是百分之幾”,通過百分數之間的相互轉化,進一步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含義,還帶出了“下降百分之幾”這個概念。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與原計劃造林比實際少百分之幾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前者是實際造林比原計劃多的公頃數與原計劃造林公頃數相比,后者是原計劃造林比實際造林少的公頃數與實際造林公頃數相比,解決兩個問題的算式中,被除數的意義不同,除數也不同。教材編寫“試一試”的目的就是要突出這些不同,要求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組織學生將“試一試”和例題的計算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為什么得數不同,進一步理解這兩個問題的含義與數量關系。練習一第5題里,第(1)、(2)題的條件相同,問題不同,第(2)、(3)題的條件不同,問題也不同。通過解題與比較,能使學生更正確地理解“是百分之幾”與“高百分之幾”的含義。第7題分別求巧克力的單價比奶糖、水果糖和酥糖貴百分之幾,要依次把巧克力比奶糖、水果糖、酥糖貴的單價與奶糖、水果糖、酥糖的單價相比,反復體驗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解題思路與方法。第8題以表格形式呈現求百分數的問題,首次把百分數應用于統計表中。2.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向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遷移。例2結合納稅教學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的問題,先找到數學問題“60萬元的5%是多少”,然后把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經驗遷移過來,得到“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計算”,于是列出算式60×5%。在上面的過程中,關鍵在于尋找數學問題,只要理解了繳納的營業稅是60萬元的5%,學生就會想到用乘法計算,把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納入原有的經驗系統,從而發展認知結構。在計算60×5%時,可以把5%化成5/100,也可以化成0.05,前一種算法又一次體驗了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一致的,用乘法計算是合理的。在“練一練”里,由于6.2×5/100的計算比6.2×0.05麻煩,所以計算含有百分數的乘法一般把百分數化成小數。練習二第1~4題是配合例2編排的,要引導學生抓住“求什么的百分之幾是多少”進行思考。如,第1題是求門票收入的3%,因此接待游客18萬人次是多余的信息。又如,第4題是求月收入超過1600元的部分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因此要先算出應納稅部分的元數,并找到相應的稅率。例3計算利息,應用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方法解決稍復雜的實際問題。由于多數學生缺少這方面的生活經驗,因此教材在底注中解釋了本金、利息、利率的含義,并給出了計算利息的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時間。要結合例題里的表格,讓學生知道利息和本金、年利率、存期有關,一般情況下,本金越多,存期越長,年利率越高,到期后獲得的利息就多。還要讓學生知道,存期一年,到期可得的利息是本金的2.25%;存期二年,每年的利息是本金的2.70%……這樣,學生就能理解計算利息公式里的數量關系。“試一試”利用例3求得的應得利息,繼續計算繳納利息稅以后的實得利息。要讓學生懂得實得利息是應得利息扣除繳納的利息稅以后剩下的利息,明白為什么先算出利息稅是多少元的道理。從例題到“試一試”的全過程,就是我國現行的銀行存款實得利息的計算方法:先根據本金、存期和利率算出應得利息,再扣除繳納的利息稅得到實得利息。學生完成“練一練”和練習二第5~7題就有思路了。要注意的是,計算實得利息的步驟比較多,“練一練”和第6、7題都采用連續提問的形式,適當降低了解題時的思維難度。3.列方程解決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實際問題。例4教學與折扣有關的問題,也是百分數的實際應用。教材先對“打折”作了具體的解釋,讓學生明白幾折就是百分之幾十,知道八折就是80%,從而把打折的實際問題與百分數的應用聯系起來。“原價和實際售價有什么關系”是這道例題的教學重點,要從“原價打八折出售”得出“原價×80%=實際售價”。這個數量關系能起兩點作用,一是進一步理解打折扣的含義:圖書按八折出售,實際售價只是原價的80%。二是形成求《趣味數學》原價的解題思路,在數量關系式里已知積與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可以列方程解答。本冊教材里,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都列方程解答,充分利用百分數的意義,加強對百分數乘法的理解,避免人為地把實際問題分類型,體現了各種百分數問題的內在聯系。求出《趣味數學》的原價15元以后,對學生提出檢驗的要求,而且采用了兩種檢驗方法。依據折扣的含義,既可以用實際售價除以原價,看是不是打了八折;也可以看原價的80%是不是實際售價12元。這樣安排,不僅檢驗了原價15元是正確的,還多角度表現了原價、實際售價、折扣三者的關系,在進一步理解折扣的同時,溝通了三種簡單的百分數問題的聯系。“練一練”求《成語故事》的原價,也要求檢驗,讓學生獨立經歷與例4同樣的學習過程,再次體會問題中的數量關系。練習三的編排大致分成兩段,第1~4題是第一段,在理解折扣含義的基礎上正確應用數量關系。第1、2題分別求打折后的實際售價與打折前的原價,都可以根據“原價×折扣=實際售價”來解答。第4題求折扣,教材先讓學生回答第3題,把按原價的百分之幾出售改說成打幾折出售,體會求“幾折”只要求“百分之幾”,為第4題作了鋪墊。第5~9題是第二段,仍然以求實際售價或求原價為主要內容,靈活應用數量關系。第5題分別求實際售價與實際比原來便宜的元數,這里有簡單問題與稍復雜問題的比較。第6題分別求實際售價與原價,是兩種折扣問題的比較。第7、8題讓購物問題更復雜一些,有利于學生在變化的問題情境中把握基本的數量關系。例5和例6是較復雜的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問題,都列方程解答。兩道例題分別把相并關系和相差關系作為列方程的相等關系,雖然相并與相差是學生早就認識的數量關系,但在復雜的百分數情境里不容易看到。為此,例題利用線段圖給予直觀幫助,讓學生在例5的線段圖右邊的括號里填“36”,體會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合起來是美術組的總人數。例6在線段圖上突出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的那一段,引導學生注意兩個月用水量之間的相差關系。教材完整地寫出兩道題的等量關系,讓學生感受等量關系式右邊美術組的總人數、十月份用水的噸數都已知,在這樣的情況下,列方程是解題的有效方法。雖然有了等量關系,但列方程還會遇到一個問題,即為什么設男生人數為x,設九月份的用水量為x。要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已知的那個百分數,分析它的意義,體會這樣的設句是合理的,不僅用x表示了單位“1”的數量,還很容易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女生人數,表示出十月份比九月份節約用水的噸數。兩道例題列出的方程里都有兩個“x”,還含有百分數,解方程時要先化簡方程的左邊,再應用等式的性質。例題呈現了解方程的過程,并在練習四里安排三道解方程的習題,提醒教師要幫助學生正確地解方程。檢驗不是把未知數的值代入方程,而是要檢驗得數是否符合實際問題里的數量關系。具體地說,例5要檢驗男、女生的人數之和是不是36,還要檢驗女生人數是不是男生的80%。例6要檢驗十月份用水的噸數是不是比九月份節約20%,或者檢驗九月份的用水量節約20%,是不是440立方米。只有符合實際問題的得數才是正確答案。“練一練”要先說數量關系再解答,突出尋找等量關系是解答這些題的關鍵,也是指向解題難點的基礎訓練。要引導學生從分析題目里已知的那個百分數開始,有條理地思考。如第11頁“練一練”,種蓖麻的棵數是向日葵的75%,向日葵的棵數是單位“1”的量,蓖麻的棵數是單位“1”的75%,它們一共有147棵,等量關系就是“蓖麻的棵數+向日葵的棵數=147”;向日葵比蓖麻多21棵,等量關系就是“向日葵的棵數-蓖麻的棵數=21”。再如第12頁“練一練”,美術組的人數比舞蹈組多20%,舞蹈組的人數是單位“1”的量,美術組比舞蹈組多的人數是單位“1”的20%,等量關系是“舞蹈組的人數+美術組比舞蹈組多的人數=美術組的人數”。解答練習四里的實際問題,也應經常讓學生說說數量關系。練習四第1~4題配合例5編排,第4題第(1)題曾經在六年級(上冊)教過,那時也是列方程解答的,從第(1)題到第(2)題帶出了稍復雜的分數問題。整數、分數、百分數都能表示兩個數量間的倍數關系,第4題把貌似不同的問題組織在一起,凸現這些問題在本質上的聯系。第5~9題是配合例6編排的,在第9題里把簡單的百分數問題和較復雜的百分數問題編排在一起,可以適當進行比較。第10~16題是一堂練習課的內容,第11~13題是百分數的問題,進一步熟悉兩道例題的解題思路,第14~16題是三道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求這個數的問題,促使例題的思考方法水平遷移。在六年級(上冊)只教學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問題,另一些分數實際問題則安排在這里教學。教學例4、例5、例6以及練習里的內容,要更新觀念,改變習慣了的教學方法。首先是不要求學生識別分數乘法與分數除法兩類不同的問題,尤其不要機械套用已知單位“1”用乘法,單位“1”未知用除法這些所謂的規律。過去這樣教的解題效果雖好,但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把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變成了依據個別詞語的簡單判斷。改進教法要加強對分數、百分數意義的理解,充分利用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個數量關系,合理選擇列算式還是列方程解題。其次,不必進行有關分率與百分率的聯想訓練。如從用去25%想到還剩(1-25%);從第一天看了全書的1/5,第二天看了全書的1/6想到兩天看了全書的1/5+1/6,這些聯想是為列除法算式服務的。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和利用實際問題里的相并、相差等最基本的數量關系,作為列方程或列算式的依據,讓小學與初中的教學相銜接,為學生的后繼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5
課堂教學目標:
1.通過綜合練習,進一步鞏固用百分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思考方法,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和實踐,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百分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
3.通過評價與反思,激勵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與實踐,讓學生在解決稍復雜的各類百分數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合乎邏輯地進行分析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解題思路,能合理、自覺地選擇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教學光盤及多媒體設備;課前組織學生收集父母身高和體重的數據以及作好第13題的調查活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上節課,我們將第一單元的數學知識進行了整理。運用我們所學的這些有關百分數的知識還可以解決生活中很多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板書課題)
二、練習與應用
1.完成第7題。
(1)獨立解答。
(2)交流算法,重點分析數量關系。
2.完成第8題。
(1)理解題意,適當解釋“合金”的意思。
明確:一塊黃銅的千克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銅的,二是鋅的千克數。
(2)學生獨立解答后交流解題思路,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法。
3.完成第9題,學生解答后交流思考過程,教師及時評價。
4.完成第10題。
(1)理解題意,問:兩個百分數分別是以什么為單位“1”?數量間有怎樣的相等關系?要算這個月的城市維護建設稅,需先求出什么?
(2)學生解答。
5.完成11題。
(1)讀題,重點理解“攜帶行李超過20千克的部分,每千克要按飛機票原價的1.5%購買行李票”這句話的意思。
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討論交流。
明確兩點:
一、首先算出超過20千克的那部分重量;
二、行李票的價格=飛機票原價x1.5%。
(2)學生解答。
三、探索與實踐
1.完成12題。
(1)同桌間交流課前收集爸爸媽媽及自己的體重和身高。
(2)根據公式算一算各自的標準體重。
(3)根據公式算算實際體重是否屬于正常體重。
2.完成13題。
(1)根據課前調查計算。
(2)組織學生交流,說說通過計算談談自己的想法。
3.思考題。
引導分析:利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
先算出這件商品打折前的售價是:104x80%=130元
再算出商品的成本價:x+30%x=130,求出x=104元
作出判斷。
四、評價與反思
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做一評價與反思。
學生就教材提供的內容進行評價,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評價情況。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6
一.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課,老師準備與同學們一起應用百分數的知識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出示課題:百分數的綜合應用)
二.基本練習
師:老師想向大家了解一些情況,你們愿意嗎?
生:愿意。
師:你的身高是多少?
生1:我的身高是1米58。
生2:我的身高是152厘米。
生3:我的身高是145厘米。
師:你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生1:我的體重是43千克。
生2:我的體重是38.5千克。
師:自己的身高和體重都知道,但你知道自己體內大約有多少千克的血液在流動嗎?(生茫然并竊竊私語。)
師:你們稱過嗎?(生:沒有)能稱嗎?(生:不能)
師:是呀!稱體內的血液這不要了大家的命了(眾人笑)。所以老師去查了一些資料,終于找到了一個科學研究的結果。(課件出示:人體中血液的重量約占體重的7%)現在能知道了嗎?
學生根據自己的體重來計算體內的血液重量。
反饋:
生:我的體內有4.7千克的血液。
師:是怎樣計算的?
生:用自己的體重乘以7%。
師:你們都是這樣來算的嗎?
生:是。
(學生講述計算過程,教師板書算式。)
生:我的體重是44千克,所以是44×7%。
師:對呀!用這樣一條簡單的百分數知識就可以解決體內血液的重量問題,其實類似的問題在我們身上還可以找到許多,比如說:12歲左右的少年,頭高占自己身高的14.28%。(課件同步出示)看到這里,你能知道什么?
生:能知道自己的頭有多高。
師:你想知道自己的頭高嗎?(生:想)請算一算吧!(學生計算,師巡回。)
反饋:
生:我的身高是155厘米,頭高就是155×14、28%=22.134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41厘米,頭高就是141×14、28%=20、13厘米
師:與上面同學的計算結果比較一下,我們的頭高都一樣嗎?為什么?
生:頭高不一樣,是因為身高不相同。
師:老師的頭高是21.7厘米,你能幫老師算算身高嗎?(課件同步出示)
(學生計算,師巡回。)
反饋:
生:老師的身高是21.7÷14、28%=151厘米。
師:都一樣嗎?(生:一樣)噢,老師謝謝你們啦!(個別學生開始舉手)你想說什么?
生:不對,這里是12歲左右的少年頭高是身高的14.28%,老師是成年人了。
師:講得有道理,人在各個不同的生長時期,頭高與身高的百分比是不相同的,老師忘了告訴大家了(課件出示人在各個生長時期頭高與身高的百分比)。33.3%
胎兒的頭高約占身高的33.3%
嬰兒的的頭高約占身高的25%
12歲左右的少年,頭高約占自己身高的14.28%
成人的頭高約占身高的12.5%
請你選擇合適的條件,再為老師算算身高。(學生計算)
生:老師的身高應該是21.7÷12.5%=173.6厘米。
師:大家一樣嗎?(生:一樣)這才差不多,雖然第一次計算身高時選擇的條件是錯誤的,但是思考的方法是(生:正確的)。
:我們用百分數的知識,能解決這些問題,你還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也經常用到百分數的知識?
生:商店打折的折扣。
生:銀行的存款利率。
生:小麥的發芽率。
生:產品的合格率。
三.鞏固深化
師:看樣子,百分數的知識作用可不小啊!老師也收集了一些這方面的材料(課件出示)這些問題你們有信心解決嗎?(生:能)
如果在解決過程中碰到困難可以同桌討論,也可以向老師求援,能用多種方法解決那就更好了。
(學生練習,巡回指導。)
反饋講評:
(1)某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男生人數比女生多百分之幾?
反饋時提問:為什么除以20,而不除以25呢?還有其它方法嗎?
(2)根據會務組統計,本次活動浙江省參加聽課的老師約130人,比江西省參加的老師少90%。江西省參加聽課的老師有幾人?
反饋時提問:你是怎樣思考的?
(2)小明家剛買了一套新房,向銀行貸款40000元,月利率是0.466%,期限一年,到期時應付利息多少元?
反饋時提問:利息如何算?12從哪里而來?
(4)如右圖,練市到南昌的總路程約是985千米,其中練市到杭州約占總路程的10%,老師坐汽車從練市到杭州用了2小時。
照這樣計算,從練市到南昌要多少小時?
解法一:985÷(985×10%÷2)=20小時
你是怎樣思考的?
解法二:2÷10%=20小時
師:這樣簡單,你解釋一下好嗎?
生:路程是全程的10%,在速度不變的情況下,那么從練市到杭州所用的時間應是全部時間的10%。
師:從剛才的練習中可以體會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那么在解決百分數的問題時,你們一般是怎樣來思考的呢?
(學生討論,同組互說。)
歸納:一般是先找關鍵句,確定單位“1”的量,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地分析。
四.綜合練習
1.課件出示:練市小學的基本概況。
練市小學創辦于1920年,已有80多年的歷史。創辦初期只有13位教師,8個班級,而現在已有25個班,占地8400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占總面積的20%,學校教師數比創辦初期增加了400%,現在在校學生1220人,相當于創辦初期的488%。
師:根據這些情況,你還能知道一些其它的問題嗎?
生:可以知道練市小學現在有多少位教師。
生:可以知道練市小學的綠化面積是多少。
生:可以知道練市小學創辦初期有多少學生。
師:請把你最想知道的問題計算出來。
反饋:
師:(指著8400×20%=1680平方米)能說一說你算的是什么嗎?
生:我算的是綠化面積有多少平方米。
師:指著“13×(1+400%)=65(人)”你猜一猜他算的是什么?
生:他計算的是現在學校教師的人數。
師:還有其它的嗎?
生:(指著25÷18=312.5%)我算的是練市小學現在的班級數相當于原來的百分之幾?
師:講的真不錯,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練市小學在不斷地發展,為了給我們同學更好的學習環境,我校正在新建一座現代化的新校。(出示新校設計效果圖)
課件出示:
有62噸砂子準備運往建校工地,甲乙兩人都想承運這批砂子。
甲說:我有一輛載重10噸的大卡車,每次運費元。如果這些砂子全部由我運,運費可以打九折。
乙說:我有一輛載重4噸的小卡車,每次運費90元。如果這些砂子全部由我運,運費可以打八五折。
師:根據這樣的情況,請你們設計幾種不同的運貨,并算出總運費。(同桌合作)
生:我們決定全部由甲運:總運費是:62÷10≈7次;7××90%=1260元
生:我們決定全部由乙運:總運費是:62÷4≈16次;90×16×85%=1224元
生:我們決定由甲乙合運:甲運5次,乙運3次,總運費是:5×+3×90=1270元。
師:你怎么會想到由甲運5次,乙運3次呢?
生:這樣運可以不運半車的,效率比較高。
師:上面有三種不同的運貨,你們最喜歡哪一種?請說明理由。
生:我喜歡第二個,運費比較省。
生:我喜歡第三種,同時合運比較快。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7
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在此基礎上,本單元進一步學習百分數的應用。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百分數的進一步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本單元主要是通過四個活動引導學生展開學習的。本單元教材編寫力圖體現以下特點。
1.注重百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本單元內容的引入與展開,都力求來源于實際生活,體現時代性。“百分數的應用(一)”和“百分數的應用(二)”所涉及的情境,是我國種植雜交水稻的真實情境。教材介紹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及其研究成果,將這個小知識與問題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真切地體會到百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在“百分數的應用(三)”中,教材提出了“比較這個家庭支出情況的有關數據,你發現了什么”,通過觀察比較這些數據,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一課還特別讓學生了解“恩格爾系數”,“恩格爾系數”是用來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人民生活水平的,在國際上應用非常廣泛,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材在最后安排了百分數在“儲蓄”中的應用,還安排了小調查,鼓勵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發現百分數在生活中的應用。
已學過的相關內容五年級下冊
●百分數的意義
●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
●百分數的應用
●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本單元的主要內容
●百分數的應用
●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
2.鼓勵學生根據問題中的數量關系以及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問題
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中,本套教材非常注重使學生理解問題中蘊涵的數量關系,強調對問題實際意義和數學意義的理解。解決問題首先需要學生具有數學的眼光,能識別存在于日常生活、自然現象與其他學科中的數量關系,并把它們提煉出來,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然后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加以解決。因此,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教材總是鼓勵學生思考討論,尋找問題中所隱含的數量關系。例如,在“百分數的應用(一)”的內容中,教材通過男孩提出“增產百分之幾”是什么意思,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再一次體會百分數的意義。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單元教學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根據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和百分數的意義解決問題,而不是依靠記憶題型和套用方法來解決問題。課時安排建議本單元建議教學課時數:11課時。評價建議
本單元知識和技能評價主要是: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第一,解決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問題,如小明家2月份用電150千瓦時,3月份用電100千瓦時,3月份比2月份節約了百分之幾?第二,解決比一個數增加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數的實際問題,如媽媽在商場中看中了一件540元的風衣,按八折購買,能省多少元?第三,能夠列方程解答問題,如小龍有63代的數碼寶貝卡120張,比53代的數碼寶貝卡多30%,小龍有多少張53代的數碼寶貝卡?第四,能解決與儲蓄有關的實際問題。
在知識技能的評價中,要注意所選擇的實際問題應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不僅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結果,還要關注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評價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教學案例研討教學內容百分數的應用(四)(教材第29頁)(一)教學過程片段課前布置學生分小組到銀行去調查利率并了解有關儲蓄的知識。
師:課前同學們到銀行調查了有關儲蓄的知識,哪個小組愿意和大家交流你們的調查情況。
組1:我知道人們把錢放到銀行是有好處的,可以得到一些利息。
組2:現在銀行可以辦各種儲蓄卡,如果到外地出差,不用帶現金,只帶卡就可以了,既方便又安全。
組3:我們調查了存款的年利率。(投影展示)組4:我們知道國債和教育儲蓄不收利息稅,其他的要交20%的利息稅。……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了解了這么多。老師知道同學們在過年的時候,得到了一些壓歲錢,你覺得怎樣處理這些壓歲錢呢?
生:當然是存到銀行了。
師:是啊!存到銀行不但能支援國家建設,到期還能得到利息。根據存款的種類和時間的長短,利率是不一樣的。咱們就以笑笑的500元為例,如果你有500元錢,打算怎樣存款,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存三年整存整取,時間長一些利息就會多的。
生:我存一年的整存整取,如果時間太長,需要用錢時取出來,就按活期存款計算利息了,那樣利息就少了。
師:你知道得真多,活期存款的利率低一些。生:我想買國債,因為國債不收利息稅。師:是的,國債免收利息稅。生:可是,國債并不是隨時都可以買到的,要在國家發行的時候買。……
師:同學們想得很周到,我們存錢時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怎樣存。剛才同學們說的存款方式,到期后利息究竟是多少呢?我們一起來計算。
(教師給出計算利息公式:利息=本金×年利率×年限,并給出年利率表,學生計算500元存一年和三年整存整取的利息。)
……
教學設計:毛智力(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實驗小學)
(二)案例點評
對于儲蓄這一課,教師沒有直接出示教材中的情境來計算利息,而是先布置學生課前調查,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調查情況展開學習,在匯報調查情況中明確了儲蓄的意義,了解了現在的利率以及利息稅的情況。這樣的調查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在調查活動中,學生能接觸到更多的實際生活中的百分數,認識到數學應用的廣泛性。
對于存款的方式,教師讓學生自己討論,這也是建立在學生已有了儲蓄的知識基礎上進行的。在討論交流中,學生感受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儲蓄方式。在此基礎上,再引出計算利息的方法,由于討論的問題和數據都來自于學生,這樣就使計算利息更具有實際意義,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也會大大提高。
(三)思考與討論
1.對于儲蓄這一課,如何將課內外學習相結合?
2.鼓勵學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數問題,調查哪些是他們真正感興趣的問題,并把這些問題記錄下來,對于這節課的學習有什么意義?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8
一、縱橫聯系,說教材
《百分數的應用一》是位于北師大版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就是“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是在學生掌握了 “百分數的意義”、|“小數、百分數、分數之間的互化”、“百分數的簡單應用”、“運用方程解決簡單的百分數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的。
根據分數乘法應用題與百分數一般應用題及學過的百分數的知識,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能對現實生活中的有關數學信息做出合理的解釋,并嘗試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百分數問題;能試圖探索出解答百分數一般應用題的方法,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
3、情感態度與價值關目標:體驗百分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相關,認識到許多實際中的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的。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發展學生質疑的能力,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掌握百分數應用題的特征及解答方法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
二、設計教具,說準備。
多媒體課件一套。 【盡管本節課的知識如用小黑板展示,效果也許還可以,但多媒體生動的畫面、豐富的情境的加入會使教學效果錦上添花,所以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可將例題、習題通過課件的形式來呈現,同時這也有助于例題間的比較。】
三、激發參與,說教法
1、情境創設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現實情景中體會和理解數學。”我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了水結成冰的生活情境,并說明在這種自然現象中也有數學問題,正好有個問題解決不了,激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2、自主探索法: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課程的應有之義,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這節課在新知的獲得過程中,教師充分讓學生動手畫、動腦想、動口說,去探究新知,使學生獲得較準確的知識。
3、聯系生活法:“數學教學要立足于社會現實生活,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最終要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社會生活。”因此,我在導入新課、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彈性練習的各個環節盡量用學生熟悉的例子來教學,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培養了學生數學意識。
4、激勵評價法:“評價的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我在學生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發現有獨特見解的,都給予激勵的評價,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自主探索,說學法
新課程不但倡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而且著力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在這節課中,學生的學習方法主要有:
1、轉化法:學生在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義時,學生能結合百分數的意義,把知識轉化為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幫助理解新知識。我給予了及時的肯定,并說明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多加利用。
2、比較法:在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方法,學生就對兩種方法進行比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在獲得新知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各自的資源,開展小組合作,在小組中分工明確,提高了學習效益,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最佳的開發,樹立的主人翁的意識。
4、反思法:方法注重反思,學生才能學得牢。在課將結束,學生對自己的獲得的知識和學習方法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取長補短。
五、著眼互動,說程序。
(一)、生活導入,激發興趣。
(1)生活導入。
我覺得教材給我們創設的“水結成冰的”生活情境,很貼近學生。所以直接選用了教材創設的情境。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不知道你們注意觀察沒有,在生活中水結成冰,體積有什么變化”,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很容易回答出問題“體積變大”。我又適時的追問一句,那有誰知道為什么體積變大嗎?學生根據以往的經驗或課外學習能大概說出原因,教師不做細說明,只是調動一下學生的興趣,與科學學科進行一下整合。
(2)激發興趣。
學生在明確“水結成冰,體積會變大的”的結論后,及時說明有一個同學在這種自然現象中發現了一個數學問題,但一時不會解,讓我們幫忙。以此激發了學生的好強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一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現實情境中尋找數學題材導入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覺得數學問題是那么的鮮活,形成問題意識。】
(二)、相互合作,探究問題: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在這一環節,我及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李剛同學制作冰塊時的條件“用45立方厘米的水,制作冰塊,結成冰后,體積約是50立方厘米”,并提出問題 “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邊說邊板書45立方厘米的水——50立方厘米的冰,冰的體積比原來水的體積增加百分之幾)同時結合問題,揭示出是一道關于百分數的題,(板書“百分數”),再對百分數的意義進行復習,為后面理解增加百分之幾做好鋪墊。
2、討論分析,理解問題。
既然是要幫助李剛,就及時說明幫助的原因是“一時沒能理解增加百分之幾的”意思,把問題集中,讓學生分組研究。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分組討論時,可提示學生結合學過的百分數的意義和百分數一般應用題,畫線段圖對問題進行分析。畫線段圖對于六年級的同學來說已經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方便學生發現數量關系的方法。
教師在學生分組討論時,下到學生中間,與學生一起探討,既做到了師生的互動,又能及時發現找到結論的同學,到前面板書線段圖。(畫出線段圖)
3、找到方法,解決問題。
①讓板眼同學,結合板書說說對“增加百分之幾”的理解,教師適時的補充說明,最終找出結論“增加百分之幾”是“冰比水多的體積與水比,多的體積是水的百分之幾”(指圖),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簡單百分數應用題“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在此教師及時滲透“轉化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進行學法的指導。
②結合學生的匯報,及通過課件展示李剛的參與,找到第一種解法“冰比水多的體積除以水的體積”,學生板眼計算。(板書第一中算法:(50-45)÷45=11%)
③再結合線段圖,讓學生找到第二種解法。學生根據以前學過的分數應用題,會想到把水的體積看作單位1,百分數就是100%,用冰的體積除以水的體積,求出整體的冰的體積是水的體積的百分之幾,再減去水的100%,就是增加的百分之幾。(指圖說)在及時出示課件李剛理解了的公式“冰的體積÷水的體積 -100%”,讓學生列式解答。(板書:50÷45-100%=11%)
④找到兩中算法后,教師補充說明根據自己的理解,用那種算法解題都可以。
4、教師質疑,深入探究。
學生在幫助李剛同學解決完問題后,教師又馬上利用課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把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是11%嗎?(板書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體積比冰的體積減少百分之幾?)
學生可能會有疑惑,教師組織學生再分組畫圖探討,并且只列式不計算。學生通過畫圖(畫圖),分析出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是減少的體積與冰比,用減少的體積除以冰的體積就能求出問題(板書(50-45)÷50)。再與前面的算式比較得數一樣嗎?學生經過分析,發現除數不一樣,結果也不一樣。
我這樣設計的目的,除了讓學生理解“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還讓學生明確多百分之幾和少百分之幾不是一個數,因為他們對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單位一不同。(指板書說)。最后在引導學生找到不同算法。(板書:100%-50÷45)
5、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教師結合板書說明,剛才的學習內容,是教材第二單元第一課時的知識:百分數的應用一(板書:應用一)也就是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或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我們要接著五年級下學期學過的百分數知識,繼續探討百分數在生活當中的一些應用。
(三)、加強訓練,鞏固新知。
1、完成試一試第1題。
2、完成練一練第三題。
教師結合現實生活敘述各提條件,同時課件出示。因為有新知學習的基礎,所以先找同學繼分別說出“降低了百分之幾”和“增長了百分之幾”的意義,再讓學生獨立解答,最后集體反饋結果。
(四)、聯系實際,拓展思維。
結合明年即將召開的2008年奧運會,出示一組我國申辦奧運會時我國和其他國家得到的票數,讓學生自主提出關于百分數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這一環節,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感悟到數學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
(五)、全課總結,暢談收獲。
總之,本節課教學活動我力求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思維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一個問題的解決不是要教師將現成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給學生一把在知識的海洋中行舟的槳,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9
【教學預想】:
備教材:
本課設想以兩次“比較”為課堂的主線展開教學,通過兩次比較加深學生對此類百分數應用題的理解。
第一次:比較“實際是原計劃的百分之幾?”和“實際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的聯系?
通過此次比較順利地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種“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百分之幾”的解答方法,就是先求出“實際是計劃的百分之幾”再和單位“1”(原計劃)相進行比較”。
第二次:比較“實際比原計劃多百分之幾?”和“原計劃是實際的百分之幾?”的不同?
通過比較學生能夠主動、有意識的尋找單位“1”,進而加深對此類問題數量關系的理解。
備學生:
通過上學期百分數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應該已經相當熟悉,如果把例題單獨作為練習給學生做的話,我想做對的可能有85%,那么,我們這節課是不是就可以采用自學的形式呢?顯然不是的,我們這節課除了要求學生會做“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還應該讓學生養成使用“線段圖”分析數量關系的習慣,還有就是加強學生對數量關系分析過程的語言表達訓練,也應該是本課的一個重點。
未解答的問題:練習中的幾道習題的計算怎樣處理?
教材中是要求用計算器計算的,但實際中我們是不可能要求這樣做的,(因為一旦教師要求上課可以用計算器計算的話,那么家庭作業時,學生肯定全都用計算器去計算了,但是實際考試時,也不可能使用計算器)如果要求學生動筆計算這樣又會耽誤上課的時間,這個矛盾應該如何解決?
【教學實效】:
1、課堂反饋
當我提出本課的第一個問題,根據“原計劃造林16公頃,實際造林20公頃”這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一個什么問題?”第一個學生的回答一下子打亂了我的教學預設。本來設想的兩次“比較”,在實際操作時只實現了一次“比較”,就是比較了單位“1”不同的問題,應該如何分析。至于第二種“新方法”本來打算用一次“兩個問題”的比較引出來的,結果我就直接問學生,除了這種方法你們還有什么方法嗎?結果這個問題就在個別“好學生”的回答中,得了出來,然后我們就是重點的分析了為什么這樣列式?通過幾題的練習與講評大多數學生對于這種方法應該是接受了,但是有沒有真正的理解,還要有待后面的練習檢驗。
2、作業反饋
課堂中練習的反饋:
兩次學生板演,效果還不錯。第一次4個學生兩種方法全對的只有3人,那個學生當時還沒有學會第二種方法,第二次的4個學生兩種方法全部都做對的,(這8個學生都是班上成績暫差的學生代表)。
課堂作業的反饋:
本課我預留了10分鐘給學生完成課堂作業,到下課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完成,作業中有幾處細節問題需要提醒學生:
1、當結果除不盡保留小數轉化成百分數時前面應該寫“約等于號”而不能寫“等于號”;
2、個別學生在用百分數表示結果時,往往會把“百分號”漏寫;
3、“只列式不計算”的題目,有的學生沒有把完整的過程通過綜合算式寫出來;
4、當遇到除不盡時,求近似數時往往計算的正確率就得不到保證了。
補充練習的反饋:
兩個數據:
今天做了兩次作業(課堂作業和補充練習),兩次作業全對的人數只的16人(全班56人)占全班人數的29%,兩次作業全錯的有20人,占36%;
從這個統計數據可以看出,針對這類問題,我們還需要作充分的鞏固練習,另外,對于個別“困難學生”要給予及時的幫助。
3、關于是否使用計算器的處理:本節課我認為重點是訓練學生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解答方法,所以在實際課堂時為了節約課堂的時間,對教材中幾道習題的處理我要求學生只列式不計算。但是在實際練習時還是發現有的學生在遇到除不盡的情況時計算會出錯。但,我想這樣的問題在練習熟練后會逐步地提高的。
【教學反思】:
問題一:教師的課堂思路是跟著個別學生的思路走還是按教師的預設完成?
問題二:本課教學的第二種解法學生是不是真正理解了?
今天學的第二種解法在課堂練習中大多數學生都會列式了,可是在實際運用時更多的學生還是傾向使用第一種方法,只有很少的學生用第二種解法。
問題三:教師如何在課堂上準確地體現自己的教學思想?
語言表達、臨場應變、時間掌控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0
[學習目標]
1、掌握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方法,會解答一至三步計算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會有條理地說明它們的思路,會按照題目的具體情況選擇簡便的解答方法,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教案-分數、百分數應用題。
2、知道百分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并會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1、正確判斷作為單位“1”的量是學習的重點。
2、百分數的應用是學習的重點。
3、在發芽率的公式中為什么要乘以100%是學習的難點。
4、在工程問題中,用“1”表示工作總量,用單位時間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表示工作效率,是學習的難點。
5、有條理地說明解題思路是學習的難點。
第一課時:
一、復習分數乘法的意義
一個數乘以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
二、要解決的問題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
2、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求這個數。
如:(1)15的 是多少?
(2)已知一個數的 是12,這個數是多少?
三、應用
例1、一條公路長2400米,已修了全長的 ,還剩下多少米?
分析:根據題意,已修了全長的 ,是把全長(2400米)看作“單位1”,未修的路程是全長的(1- ),要求還剩下多少米就是求2400米的(1- )是多少。
答:還剩下960米。
例2、修路隊要修一條公路,已修了1440米,正好占全長的 ,還要修多少米?
分析:已修的正好占全長的 ,是把全長看作“單位1”,已修的1440米是 對應的數量,可以求出全長。已修了占全長的 ,那么未修的占全長的(1- ),要求出還要修多少米才完成任務,就是求全長的(1- )是多少?
答:還要修960米才完成任務。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預想】:
這節課的概念可能比上節課要難學,因為對于儲蓄大多數學生可能是陌生的,我們這里對于學生的“理財教育”幾乎是零。學生對于那些專業術語可能比較容易混淆。本課需要理清應該有以下幾個關鍵詞:
本金、利率、利息、利息稅
需要重點理解的關鍵詞:年利率、月利率(利率會根據時間、存款方式等的不同而不同)
稅前利息和稅后利息、應得利息和實得利息
需要記憶的關鍵詞:
5%的利息稅率
對于這些專業術語的理解,我想在教學時還是應該還原到生活中進行理解,可以舉些簡單的例子幫助學生來理解,如:你存入銀行1000元就叫做本金,取出時變成了1010元,這樣多出的10元就是利息。
【教學實效】:
1、課堂反饋
課堂上,我們還是一起和學生通過舉例的方式來理解本課的一些術語,通過理解逐步的顯現出計算利息的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時間”,公式雖然簡單易記,但是要讓學生能夠靈活的進行運用那么就必須做到真正的理解。
為了理解利息的計算公式,我始終抓住這個問題引發學生思考,“你認為利息會和哪些因素有關?”。如:“本金”一般存入的錢越多獲得的利息就越多;接著再追問學生,是不是存入的錢多獲得的利息就一定多呢?還要考慮什么因素?(時間:假如你存入10000元,一天后就取出了,而我雖然存入100元,但我10年再取出,你說哪個得到的利息會高一些?)
在課堂上雖然學生能夠意識到時間的長短也決定著利息的多少,但是對于為什么計算公式中要乘以時間,還是沒有講清楚,所以在練習時有近一半的學生在計算利息時沒有乘以時間,比如:三年的年利率是5.22%,大多數學生就以為只要用本金乘以5.22%就行了,它不是3年的利率嗎?為什么還要再乘以時間呢?很多學生就是在這里有疑問。
為了彌補課堂中的不足,在訂正講評時,我重點也講了講為什么在計算利息時要乘以相應的時間?假如你存入銀行1000元,存10年和只存一年獲得的利息會一樣嗎?用本金乘以年利率求出的是一年的利息,你存10年應該每年都有利息,所以在計算利息時應該乘以時間。
雖然大多數同學都示意的點了點頭,但我看得出來,有的學生還是沒有理解,另外,我自己也感覺到這樣的解釋好像還沒有足夠的說服力。
2、作業反饋
今天我們只練習了5道習題,上午完成的課堂作業全班只有3人全對,所以下午我評講完要求學生在練習本上重新再做一次,然后再訂正課堂作業,結果到放學仍然還有一半的學生沒有完成訂正。
很多學生計算不過關,遇到數位比較多的小數乘法時,計算的結果就不能保證正確了。
典型錯題:
銀行的定期三年的利率是5.22%,小李存入3萬元,到期后他應得利息( )元,按規定繳納利息稅后,實際可得利息( )元。
錯因分析:
一、忘記乘以時間“3年”,做錯的有26人;
二、“5.22%”在參與計算時化成小數時寫錯;做錯的有8人;
三、“3萬元”在計算時,學生就把它寫成了“3元”參與計算;做錯的有8人;
四、瞎寫的有3人。
【教學反思】:
一個疑問:
計算的錢數如果是三位小數,如:74.385元,要不要根據實際情況把它寫成近似數,74.39元?
在新授課時,還是要加強對于初始概念的理解,作為教師應該多提高自己解釋概念的語言表達能力,能夠做到通過你的講解,使更多的學生更容易的理解。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內容:
第十一冊,百分數的應用。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比,使學生溝通分數應用題和百分數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理解百分率的意義,探求百分率的計算方法并學會計算。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數來源于實際,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的意識,在應用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掌握簡單的百分數應用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探索百分率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開展活動,產生問題。
1.師:同學們,上課前老師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土豆能浮在水上嗎?
(邊說邊做)老師這里有一杯涼開水,另一杯涼開水中有一些鹽,如果教師把同一只土豆分別放入杯中,觀察發現了什么?
2.師:你能根據老師剛才的實驗,提出相關的數學問題嗎?
生提,師隨機板書,如:鹽占鹽水的幾分之幾?這個問題同學們會解答嗎?
(板書提供數據:鹽80克,水170克)
現在能解答嗎?指名口答。80÷(170+80)=80÷250 =8/25
3.小結:這是我們以前學過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應用題,這類題的解答方法是──一個數÷另一個數。
二、探索新知
(一)如果求“鹽占鹽水的百分之幾”該怎樣解答呢?(生嘗試)
1.與前面的算法比較一下,你想說什么?(引導學生比較異同)
3.師小結:它們的解法是相同的,都是用一個數÷另一個數,只是這類百分數應用題的結果要用百分數表示。
(二)百分率
1.師: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知道鹽占鹽水的32%。生活中,鹽占鹽水的百分之幾一般叫含鹽率。(板書:含鹽率)揭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百分率的應用。(板書課題)
反問:什么叫含鹽率?怎樣求含鹽率?
師:計算百分率的公式通常這樣寫:含鹽率=鹽的重量/鹽水的重量×100%(板書)
同學們,對這個公式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嗎?(解釋:為什么×100%)
2、出示例題
一號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10克糖。
二號杯中:倒入200克清水中放入20克糖。
師:你會求這兩杯糖水的含糖率嗎?含糖率=糖的重量/糖水的重量×100%(板書)
3、想想這兩杯糖水的口味會怎樣?誰愿意嘗一嘗。為什么?
因為含糖率9.5%比0.5%大,說明了什么?含糖率越高,糖水就越甜。
三、知識遷移、完善揭題。
1、 師:百分率在我們生活中是無處不在的,除了含糖率、含鹽率外,你還能舉出一些嗎?老師這里也收集了一些。
讀一讀
實行科學種田,播種前需要進行種子發芽實驗,計算發芽率;
用花生仁、油菜籽等榨油,可計算出油率;
每次考試后,老師要了解本班的及格率、優秀率;
護林工人了解小樹苗的成活情況,可計算成活率;
工廠檢驗所生產零件的質量情況,需計算合格率;
根據學生每天的出勤情況,可計算出勤率;
調查學生作業的完成質量,可計算正確率;……
2.小組活動:請大家組成四人小組,每人挑一個你感興趣的百分率說說它表示什么意思,并嘗試著像老師一樣編一道求百分率的應用題,并算出結果。學生討論后交流。
四、比賽、調查、應用延伸
(一)只列式,不計算
1、加工400件產品,經檢驗,合格的有390件,求這批產品的合格率。
2、六(1)班今天有48人到校,2人事假,求六(1)班今天的出勤率。
3、某電視臺調查了500個家庭,有462個家庭收看該電視臺的節目,求該電視臺的收視率。
(二)判斷
(1)我校五年級共有100名學生,今天缺勤2人,今天五年級學生的出勤率為98%。
(2)林場種了楊樹100棵,成活了98棵,楊樹的成活率是98%棵。
(3)一批零件的合格率為85%,那么這批零件的不合格率一定是15%。
(4)工廠加工了105個零件,合格率達100%,則這批零件有100個合格。
(5)小麥的出粉率達到100%。
(三) 六(2)班學生近視情況統計表,計算每組近視率。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通過“做數學”,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百分數的意義和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和解題方法,自主建構使知識系統化;能結合自學、交流、探索等活動準確理解生活中綠化率等概念。
數學思考引導學生經歷探索、發現、創造、交流等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
問題解決使學生學會從數學的角度認識世界、解釋生活,逐步形成“數學地思維”的習慣。
情感態度以“生活問題”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學習數學的成功和愉悅,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教學過程
一、感悟情景,出示課題
欣賞昆山的美景,解讀教師的心情。(背景音樂:《我想有個家》2分鐘)
猜猜老師心里在想什么?板書:購房
二、真情互動,同步梳理
(1)購房要考慮哪些因素?
環境、面積、樓層、房價等。
(2)研究綠化率。
生:交通、地段、綠化、保安……
出示A、B、兩個小區的占地面積及綠化面積。你幫老師選擇哪個小區?
生1:選擇B小區,因為這個小區的綠化面積多。
生2:應該選擇A小區,因為A小區的綠化面積所占總面積的百分比大。
學生交流,明白綠化面積是占地面積的百分之幾也就是綠化率。
出示綠化率的計算公式。
學生計算A、B小區的綠化率,得54%、50%)
師小結:都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板書)
根據綠化率的意義,你還可以研究哪些問題?學生探究。
出示C、D的綠化率,分別求綠化面積、占地面積。
(3)分析房型面積。
投影顯示房型數據,理解使用面積所占的百分比。
房型三室兩廳兩室兩廳
建筑面積106㎡90㎡
使用面積所
占的百分比72%76%
學生幫老師出主意,談方案。求使用面積是多少。
師小結:都是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
三、開放練習,整體回顧
參觀樣板房(投影圖片),計算房間的面積。
出示:臥室A的面積比臥室B多25%
臥室A的面積比客廳少20%
客廳的面積是餐廳的300%
師:你想知道哪個房間的面積?還要知道什么條件?
告訴一個臥室的面積,小組自由設計問題,交流解題思路。
比較使用面積和建筑面積。
在《美夢成真》的鋼琴曲中想象。
四、點擊生活,享受數學
總結全課,指出百分數的廣泛應用,板書完整課題。(購房中的百分數)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內容
課本第31~32頁內容。
教學目的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的意義,加深對百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計算出實際問題中“增加百分之幾”或“減少百分之幾”,提高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百分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
①4是5的百分之幾?
②5是4的百分之幾?
2.基礎訓練。
指出下列各題中,哪一個是單位“1”的量,誰與單位“1”的量相比?
(1)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百分之幾?
(2)實際產量是計劃的百分之幾?
(3)某實驗田普通水稻的平均產量是每公頃5.6噸,采用雜交技術后,水稻的平均產量為每公頃7噸,雜交水稻每公頃的產量是普通水稻的百分之幾?普通水稻每公頃的產量是雜交水稻的百分之幾?
3.引入新課。
將基礎訓練第(3)題的兩個問題改為: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頃增產百分之幾?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頃減少百分之幾?同學們是否會做?引出課題:“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二、新授
1.問題: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頃增產百分之幾?
(1)讓學生讀題后
(2)指導學生邊審題邊畫出線段圖
師生共同分析:問題是求誰是誰的百分之幾?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頃增產多少噸怎么求呢?板書:增產的數量÷普通水稻的產量
(7-5.6)÷5.6=1.4÷5.6=0、25=25%
或7÷5.6=1.25=125%125%-100%
2.問題
②雜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頃增產多少噸怎么求呢?
提問:誰是單位“1”的量?誰與單位“l”的量相比?怎樣計算?
板書:少的數量÷普通水稻
3.提問:這道例題還有其他的解法嗎?師生共同討論。
讓學生說說算理。
三、鞏固練習
1、下列各題,每小題均回答三個問題:
a.誰是單位“1”的量?
b.誰與單位“1”的量相比?
c、比較量對應的分率是多少?
(1)男工人數比女工多百分之幾?
(2)今年每公畝的產量比去年增產百分之幾?
(3)汽車速度比火車速度慢百分之幾?
(4)紅花朵數比黃花朵數少百分之幾?
2、(1)4比5少百分之幾?
(2)5比4多百分之幾?
3.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人數是女生的百分之幾?女生人數是男生的百分之幾?男生人數比女生多百分之幾?女生人數比男生少百分之幾?
(注意單位“1”)
4.列式計算課本第32頁“試一試”。
四、課堂小結
提問:今天我們又學了百分數應用題,它的結構特征如何?如何求相差數的百分率?
五、作業
課本第32頁“練一練”第1~3題。
第2課時
教學內容
補充練習題。
教學目的
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掌握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多課時(或少)百分之幾的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提高解答這類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明確本節練習課的內容和目的
進一步理解解答這類應用題的關鍵是弄清誰是誰的百分之幾,誰是單位“1”的量。
二、基本練習
1.口答。
5是4的百分之幾?4是5的百分之幾?
5比4多百分之幾?4比5少百分之幾?
2.只列式不計算。
①張師傅一家去年人均收入6500元,今年人均收入增加了500元,增加了百分之幾?去年人均收入是今年的百分之幾?
②張師傅一家今年人均收入7000元,比去年增加了500元,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幾?今年人均收入是去年的百分之幾?
學生列式后,師生進一步討論:這兩題分別是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
三、變式練習
1.根據問句,說出誰和誰比,誰是單位“1”的量。
①松樹棵數是柳樹棵數的百分之幾?
②汽車速度比自行車速度快百分之幾?
③降價了百分之幾?
④增產了百分之幾?
⑤超過計劃的百分之幾?
2.判斷。(讓學生用手勢表示“√”或“×”)
①因為5比4多25%,所以4比5少25%。
②100克水中加10克鹽,鹽占鹽水的10%。
③玲玲已做對了45道口算題,還有5道沒做對,那么正確率是90%。
3.列式解答。
(1)小明有故事書5本,小蘭有故事書8本,小蘭比小明多百分之幾?
(2)購買同一刑號的電腦,今年售價0、8萬元,去年售價1、2萬元,今年售價比去年降低了百分之幾?
四、發展練習
比較每組中兩道題的聯系與區別,并列式。
第一組:
(1)甲數是50,乙數比甲數少10,乙數比甲數少百分之幾?
(2)甲數是50,乙數是40,乙數比甲數少百分之幾?
第二組:
(1)某廠原計劃生產200臺機床,實際比計劃多生產20臺,實際比計劃多生產百分之幾?
(2)某廠原計劃生產200臺機床,實際比計劃多生產20臺,實際生產的臺數是計劃的百分之幾?
五、課堂小結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的多課時(或少)百分之幾的的應用題的解題方法你會了嗎?
六、作業
課本第33頁第4、5題。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5
課堂教學目標:
1.正確計算一些含有百分數的式題,正確求出有關含有百分數的方程的解。
2.進一步理解稅率、折扣、利率的含義,正確解答有關納稅、利息和打折以及其他有關百分數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設備
教學過程:
一、單元練習講評:
填空部分:
重點講評以下題目:
第3小題,學生錯誤原因是沒有分析題中兩個數量的關系,沒有按照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來分析。講評時重點教給學生方法。
第9小題,學生錯誤原因是把題中已知的工作時間就當成工作效率來計算。講評時幫助學生從問題入手,分析一下問題是求什么,是哪兩個數量進行比較。
第10小題,本題有一定難度,講評時重點幫助學生從含糖率的含義著手,然后用方程來解答這一題。(不要求全體學生全部掌握。)
第12小題,先讓學生分析錯誤原因,教師再有針對性地指導,可以借助畫線段圖來分析,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理解數量關系。
判斷:
第2小題錯誤率較高,需要舉例說明,通過計算幫助學生理解這里由于單位“1”發生變化,得到的百分數也是不同的。
選擇:
第1小題,先請學生來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分析這樣做的錯誤之處,還可將題目更改為54減少了0.54,減少了百分之幾?幫助學生辨析這兩題的不同之處。
第5小題,請做出正確選擇的學生來交流各自的思考過程,本題還要教會學生做出選擇后應進行檢驗。
計算部分:
“解方程”部分出現錯誤較多的是第3小題,重點講評這一題。
“計算下面各題”中出現錯誤較多的是第1、4小題,第1小題可重點指導學生運用簡便方法來計算。
解決問題部分:
第5小題,部分學生畫線段圖和寫等量關系存在錯誤,要重點講評。
第6小題,學生錯誤原因之一是把“優惠5%”和“打五折”混淆起來,錯誤原因之二是沒有正確理解“共需付費多少元”的含義。
第8小題,本題有一定難度,要重點幫助學生分析題中兩個“20%”分別表示占了哪個數量的20%,啟發學生思考:要知道是賠還是賺需要先求出什么,怎樣求。
第9小題,本題共三小題,學生錯誤集中在第3小題,重點分析第3小題。
二、補充相關練習。
見《天天練》上《第一單元單元測試》。
課前思考:
這份練習卷主要是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解決一些相對而言有難度的題目。對于個別的一些題目,只要大部分學生掌握即可,不要求每一個學生都掌握;對于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稍微放低些要求。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不同的知識技能。
課前思考:
從學生做題情況來分析,對于有一定難度的,學困生無法正確理解題意,可見,學生對于較復雜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還沒有達到靈活應用、靈活解答的程度,他們往往缺乏生活經驗、不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還有一些題,用方程來解答比較簡單,但還是有許多同學用數學方法來解答,導致許多錯誤。歸咎原因,學生基礎知識薄弱,對基本的算理混淆不清,獨立閱讀和理解能力差,對于難題缺乏征服的信心和毅力,選擇退縮或放棄。
在評講時,要教給方法,對于難理解的要給必要的解釋,對學生要有層次的要求。加強補條件和問題的訓練,培養學生辨析數量關系的能力,或通過自編應用題,加深學生對應用題結構和題意的理解,提高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
課后反思:
從學生做下來的情況下,計算的確是個很大的問題,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都有待提高,對應用題的理解能力實在是不行。而且有的學生比較偷懶,有些題目明顯是解方程比較簡單或者不容易出錯,可大部分學生都不會選擇用方程來解答。
今天讓學生做了天天練的單元測試,對于填空題第5題學生錯的比較多,“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和路程問題結合起來做比較,學生就不難理解了。令我比較滿意的是在一個班思考題居然有好幾個學生提出不同的方法解答。
課后反思:
今天的數學課上,我先心平氣和地給學生們介紹了全班整體練習情況,讓他們對自己的學習情況在班中處于什么水平能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便于學生給自己以后的學習能制定一個奮斗目標,有一個努力方向。
講評時,我選出每一大題中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了重點講評,并且請個別學生分析一下自己當時是怎樣思考的,出現錯誤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只有讓學生明白自己的錯誤原因,那么下次遇到同樣類型的問題時才有可能會避免再出現同樣的錯誤。
面對學生練習中出現的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我想反思自己這一單元的教學,可能由于高估了學生分析數量關系的能力,而在專項進行分析數量關系方面缺少力度,訓練不夠扎實。在接下來學習其他單元知識時可以補充這一單元的內容,繼續輔導學生,幫助他們提高解決百分數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需要培養良好的審題習慣。
課后反思:
評講前我沒有一一公布分數,而只是公布最高分、最低分、分數段分布以及平均分,讓學生清楚自己在班級中的定位,使其保持適度的壓力和動力,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更為自覺地投入學習,爭取更大的進步。
為了讓學生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解題中的錯誤,更為扎實地糾正錯誤,對一些較為典型、普遍的錯誤,請幾名出現類似解題錯誤的同學走上講臺,分析其思維過程,剖析其錯誤原因,提出改正的辦法。
最后對表現好的進行表揚,對存在問題的提出善意批評的同時也包含殷切的期望,使學生面對現實,找到自己努力的目標,振作,積極地投入到學習過程當中去。
單元:
1、檢測調整情況:由于檢測內容比較多,一節課時間來不及,所以在周四完成填空、判斷與解決實際問題三大部分,且將應用題的第8題與第9題的第三小題作為思考題,不作統一要求來處理。將剩下題目作為回家作業。周五先分析周四的內容,再集體邊分析講評邊互批回家作業。自己核算單元檢測情況。
2、檢測情況分析:由于部分內容沒有當堂完成,所以學生的成績可能有部分誤差,有些出入。但總體情況與平時課堂表現相類似。從總體情況看,只有24人優秀,但及格率比我想象的好,有2人不合格。大部分學生主要問題出在對概念的理解上,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沒有完全掌握好。
3、主要錯題及分析:
(1)類似于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習題,在填空題與應用題的第一題,錯誤比較多。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掌握這類問題的解題方法,對單位“1”的意識不強。
(2)填空題是要用工程問題來理解,或者從分數的意義上來理解,且從工作時間轉化成工作效率需轉個彎,很多學生沒有理解到這個層次。
(3)填空題的第10小題,難度太大,超出學生的理解,全班沒有一個學生解答正確。
(4)選擇題第3題,因為平時基本上強調在單位“1”未知的情況下,一般采用方程解答,只有部分學生已到了用方程解和算術解都會的程度,所以對算術方法解這題,大部分學生有困難,即使做對的學生,有些也是蒙對的,可能并不是很理解。
(5)應用題第6題,對打八折后再優惠5%,很多學生理解為打八折再按5%計算,對題目意思理解錯誤。
4、改進措施:
(1)利用以后自習課時間對百分數應用題還需進一步強調解題思路的分析。
(2)加強個別輔導,有2人不合格,還有部分學生成績也很不理想。
(3)加強對檢查方法的指導。例:加強估算意識。應用題第6題,買12臺優惠的程度還沒有到打對折的程度,所以學生將原價打八折后再優惠5%,計算得到12臺總共460元肯定有問題。還有生活中打折問題,打折后的價格肯定比原價少等等。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6
1、掌握分數、百分數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方法,會解答一至三步計算的分數、百分數應用題,會有條理地說明它們的思路,會按照題目的具體情況選擇簡便的解答方法,能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知道百分數在實際中的應用,并會解答有關的實際問題。
3、正確判斷作為單位“1”的量是學習的重點。
4、百分數的應用是學習的重點。
5、在發芽率的公式中為什么要乘以100%是學習的難點。
6、在工程問題中,用“1”表示工作總量,用單位時間
內完成工作總量的幾分之幾表示工作效率,是學習
的難點。
7、有條理地說明解題思路是學習的難點。
第一課時:10、30
一、復習分數乘法的意義
一個數乘以分數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
如:
二、要解決的問題
1、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
2、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求這個數。
如:(1)15的. 是多少?
(2)已知一個數的 是12,這個數是多少?
三、應用
例1、一條公路長2400米,已修了全長的 ,還剩
下多少米?
分析:根據題意,已修了全長的 ,是把全長(2400米)看作“單位1”,未修的路程是全長的(1- ),要求還剩下多少米就是求2400米的(1- )是多少。
答:還剩下960米。
例2、修路隊要修一條公路,已修了1440米,正好占
全長的 ,還要修多少米?
分析:已修的正好占全長的 ,是把全長看作“單位1”,
已修的1440米是 對應的數量,可以求出全長。已修了占全長的 ,那么未修的占全長的(1- ),要求出還要修多少米才完成任務,就是求全長的(1- )是多少?
答:還要修960米才完成任務。
北師大六年級數學《百分數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7
六下第一單元《百分數的應用》教學反思
本單元教學是在六年級上學期學習了認識百分數這一單元的基礎上開展的,共分為四個部分,分別是納稅、利息、折扣以及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根據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和把握以及教學的情況來看,我覺得在本單元的教學要注重“三抓”。
一、抓聯系
因為本單元的例1是求一個量比另一個量多(少)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而在六上已經學習了有關這種類型的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故教師在教學中要緊抓這兩者之間的聯系,從而讓學生明確,解決這類的問題解題思路是一致的,只是結果的呈現形式不一樣。例2和例5及例6的教學基本思路和六上分數應用題的基本思路也是一致的,教師主要是注重引導學生說出思考問題的步驟及思路。
二、抓對比和變式
教學中,教師在練習訓練中,不能僅僅依靠書中提供的練習,還要加強習題之間的對比,在對比練習中,才能讓學生進一步區分不同類型題目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教師可以安排兩種類型的對比練習,第一種是基本條件一樣,數的形式不一樣的題組練習,主要是明確雖然數的形式不一致,但解題思路是一樣的。第二種是基本條件一樣,關鍵句中單位“1”是已知和未知的題組練習,主要是明確當單位“1”的量在已知與未知的變化過程中,解題方法是怎樣的。
教材中,給出的練習往往都是基本的練習,基本上兩步就能求出所求的問題,教師在練習中,還要增加一些變式的練習,可以是三至四步以上的,可以結合教材中現有的題目,把所求的問題進行變化,從而讓學生明白具體的解題思路。
三、抓重點習題
第一次教六年級的老師往往在教學第6頁第4題時會感到很困難,甚至有的時候連老師也對這一題不是很理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理解學生的困難,首先應該是教師舉例在黑板上獨立分析這道題的解題思路,學生學習的困難有兩點,第一是學生不知道這道題要分開來計算稅款,第二是學生不理解超過500元——2000元的部分為什么是1500元。教師介于學生這兩方面的困難,在第二點上要教細,教師可以結合條形的統計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從0元開始往上分段,從分段過程中明確各段的錢數與稅率之間的關系。在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舉幾個實例讓學生獨立計算,學生練習中教師要及時把握學生在計算中的困難,然后結合困難,在班級中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講解后讓學生再練習,反復幾次,學生對此題的理解會更加到位,做題也會更加熟練。
六下第一單元《百分數的應用》教后反思
六下第一單元《百分數的應用》內容已經教完,雖然在課前已經對整個單元的教材分析、課后練習、學生可能起點都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總是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也是在這樣的反思后,對整個教學,才有了更加深刻系統的理解。
一個溝通
《百分數的應用》雖然作為獨立的一個單元,但它與上學期的內容有非常密切的聯系。在六年級(上冊)“認識百分數”里,已經教學了百分數的意義,并聯系后項是100的比,體驗了百分數又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教學了百分數與分數、小數的互化,尤其是百分數與小數的相互改寫,也為應用百分數解決實際問題做了必要的準備;還教學了簡單的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問題,初步應用了百分數。同時,上學期還重點研究了分數問題,對分率句的分析,單位“1”的尋找,學生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能力,所以許多東西,我們都沒有必要讓學生從頭去學,從新開始。如,在學習“較復雜的百分數問題”時,例題出示放下去讓學生思考時,方法就是多種多樣。由于80%,學生對此百分數非常敏感,分率句“女生人數是男生的80%”,有的同學把它轉化成“女生人數是男生的4/5”,變成已經學過的分數問題;有的同學把它轉化成“女生與男生的人數之比是4:5”,變成學過的比的問題;而直接運用百分數的方法來解決的反而相對較少,更別說用數量關系式或線段圖的方法來幫助自己理清關系了。收不到這樣的資源,課堂如何繼續?其實,想想這也是非常正常的。“80%”這個百分數轉化成分數或比,非常簡單,而轉化后的問題,對學生來說沒有困難,學生自然選擇這樣的方法,這也反映出平時我們在教學時對“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有所滲透,部分學生已經有將沒有學過的內容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其實,百分數問題的解題思路和分數問題完全是相同的,所以,只要做好其中的溝通,反而是幫助學生理解百分數問題。適時的,我又將80%這個數據換成了72%,學生對這個百分數的敏感度明顯降低,那么將這樣的百分數一步一步轉化成最簡分數計算反而麻煩,所以百分數問題也有其特殊性,每次都轉化成分數或比來解決,并不是一般方法。
兩種方法
兩種方法是畫線段圖和列數量關系式。其實,這是兩種非常有效實用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理清關系。但是,我始終認為,這只是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的方法,如果自己理解能力足夠的話,在腦子中就能畫出線段圖和列出數量關系式,完全沒有必要把它們寫出來。它們的作用只是幫助學生在理解上存在問題時給與直觀的提示。從學生的反應中也可以發現:許多學生是在讀題后直接列出算式解答的,再去畫線段圖和數量關系式反而是多此一舉,學生根本沒有這樣的需求。但萬一碰到了不會解決的難題怎么辦,會畫線段圖和會列數量關系式這種基本的能力怎樣進行檢測呢?我想了幾個辦法。
1.說明理由
會做也要會說。題目解決的過程,怎樣跟同桌交流,怎樣說得簡潔明了?線段圖和數量關系就是很好的理由。
2.改正錯題
為什么會錯?就是因為關系沒有搞清楚。怎樣最清楚?把線段圖畫出來,數量關系式寫出來,改正錯題的時候一起拿上來。
3.看圖說意
考的就是你看得懂圖嗎?數量關系明確嗎?
這樣來操作,學生有了需求,兩種方法也更有價值。
三個類型
1.三個一般
《百分數的應用》中其實涉及了三種類型。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在不同中找相同,凸顯題目本質特征,初步形成“類”意識。在整理與練習中,要幫助學生梳理各種類型,溝通聯系。這也要求老師要有意識的學會整理,才能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第一類: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數)
b a c% b÷a=c%
第二類:求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單位“1”已知)
a c% b ac%=b
第三類:已知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單位“1”未知)
c% b a b÷c%=a 或者用方程
從這三類中,學生能較為明顯地發現三種類型之間的聯系,了解只要知道其中的兩個量,就能求出第三個量。字母式子雖不是教材要求,但是直觀明了,且對將來學生學習《代數》,做好前期的滲透。同時,也能從判斷題目類型出發,來選擇哪種解決的方法。所以,整理與練習中的解決問題,我都要求學生先對題目進行類別判斷,然后在來解決,有效地降低了錯誤率。
2.三個特殊
本單元還涉及了三個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百分數問題:納稅、利息、打折。許多學生遇到這樣的問題,總是脫離開平時的思考方式。其實,這3個問題,只是上面三種類型的具體化,a、b、c%有了專有名詞而已(如打折問題中的原價、折扣、現價等),老師又必要在整理時,幫助學生理清實質,進行“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