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實錄——《月光曲》
生:對。
第二課時 第二部分
師:你們學過《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篇課文沒有?
生:沒有。
師:沒學過。俄羅斯在很早以前,有位畫家叫列賓,他坐的船在伏爾加河上走,因為是逆流和頂風,所以船走不動,要用很多的纖夫拉著它走,知道不知道?
生:知道。
師:他看見衣衫襤褸的這些纖夫,那么苦,在拉著船往前走,他畫了一幅畫,“伏爾加河上的纖夫”,他用他的色彩和線條作工具,來表達對纖夫的同情和當時的感受。那么現在貝多芬看見什么了,他才創作出這首曲子來?他是被什么感動了?
生:他被盲姑娘雖然眼睛瞎了,而且家里很窮,卻還是那樣學他的樂曲所感動。
師:你們剛才在最初讀了一遍課文以后發言,有的同學說,為什么貝多芬彈了一首又一首,創作出《月光曲》呢,有不少同學說,他是對窮人的同情,還有人說貝多芬不嫌貧愛富,他同情窮人就寫出這樣的曲子,你們還這樣認為嗎?
生:不是。
師:現在怎么認為?他為什么要創作《月光曲》?他的激情從哪來?
生:他的激情是從姑娘身上來的。因為貝多芬覺得盲姑娘愛音樂,也很懂音樂,覺得遇到了知音,就不由自主地又彈了一曲。
師:對不對呀?
生:對。
師:他是為知音而作還是為窮人而作?
生:為知音。
師:那么當然了,這個知音又是那么困苦,又瞎又窮,對不對?
生:對。
師:這點我又明白了,還有,《望廬山瀑布》就寫的是廬山的瀑布,“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就畫的是河上的十一個纖夫。那么貝多芬這首《月光曲》的旋律我明白了,創作的激情和靈感從哪里來,我也明白了。但是《月光曲》的內容究竟是說什么的?剛才有一位同學發言,說我知道了內容是什么。(指一學生起立)剛才是你說的吧?你說《月光曲》的內容是月光和大海的變化,你現在還這么認為嗎?
生:我現在不這么認為了。
師:你現在怎么認為?
生:我認為《月光曲》的內容是寫兄妹倆的,特別是寫盲姑娘的。寫她這么窮困,卻依然要學習貝多芬的樂曲……
師:(打斷)你的意思簡單一點就是《月光曲》寫兄妹倆的。那么我問你,月亮升起,微波粼粼是寫兄妹倆什么的?
生:是寫兄妹倆貧窮的。
師:那月亮升高,風卷巨浪是寫什么的?
生:是寫兄妹倆學習貝多芬的曲子很投入。
師:那月光照耀、波濤洶涌呢?
生:是寫他們看到貝多芬心情非常激動。(眾笑)
師:不行,這個說法說服不了我。別人有想法嗎?內容是寫什么的?
生:我覺得《月光曲》是寫貝多芬自己的心情的,開始是寫貝多芬的心情很平靜,然后第二層寫的是貝多芬的心情漸漸不平靜了,最后一層就是寫貝多芬看到兄妹倆這么熱愛音樂,所以他心情不平靜。
師:有道理,說得還不太清楚,我給畫幾個符號大家看一看,(在板書的前后兩大部分間畫了三個“~”)這樣一來,兩部分連接起來,你們仔細看一看,內容是寫什么的?
生:我覺得《月光曲》寫了貝多芬對窮兄妹倆的同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師:不是,看清楚。
生:我覺得貝多芬的《月光曲》是寫盲姑娘眼睛雖然瞎了,但卻依然學琴和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
師:也不對。你們沒有注意我剛畫到黑板上的那三個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