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玉恒教學(xué)實錄——《月光曲》
生:不能。
師:不能,你又謙虛起來了!(眾笑)如果我把《月光曲》的譜子放在你面前你能彈嗎?
生:能彈。
師:你可能彈得很熟練,也可能彈得斷斷續(xù)續(xù)了,但是你總算能彈了是不是?
生:是。
師:我再問你,要是我把你的眼睛蒙上,讓你彈《月光曲》,你行嗎?
生:不行。
師:但是你有眼睛,你好學(xué),盲姑娘好學(xué)不好學(xué)?
生:不好學(xué)。
師:我再問你,打個比方吧,如果你是個孤兒,家里又很窮,你想學(xué)彈琴,好學(xué)不?
生:不好學(xué)。
師:你想聽一場音樂會,連票都買不起,能學(xué)嗎?
生:不能。
師:那么你通過這些聯(lián)想一下,盲姑娘學(xué)音樂的困難。
生:盲姑娘第一她眼睛看不見,所以彈琴就要*耳朵聽,盲姑娘雖然看不到是誰,但是她能通過聽,能聽出來給她彈琴的是貝多芬。所以我認為貝多芬遇到了知音。
師:對不對?
生:對。
師:在這個特殊的晚上,在這么一個特殊的窮鄉(xiāng)僻壤間,他遇到了一個特殊的知音,貝多芬心里激動不激動?
生:激動。
師:激動得很厲害是不是?
生:是。
師:我在這兒加四個字。(在板書“遇到知音”后寫“萬分激動”)那么我們再回到前面去,他正在小樹林間散步,忽然聽見有人在斷斷續(xù)續(xù)彈他的曲子,他當(dāng)時是一種什么心情呢?
生:他很高興。
生:我覺得他會很奇怪,在這間小茅屋里會有人彈他的鋼琴曲。
生:我覺得他很驚訝。
師:大家都說得有道理。比如你晚上去散步,走到一家人的窗戶外面,聽到里面有朗讀聲,在朗讀什么?在朗讀你發(fā)表在作文選上的一篇文章,你心情會怎么樣?
生:高興。
師:很高興。剛才你們說的,很激動,很驚訝。心里怎么樣?動了一下沒有?
生:動了。
師:他被這個琴聲觸動了,是不是?他作為一個世界著名的音樂家,有人彈他的曲子奇怪不奇怪?
生:不奇怪。
師:只不過是心里動了一下對不對?
生:對。
師:我們寫心里有一分什么?(在“聽到琴聲”后寫“一分觸動”)一分觸動,可是后來看到兄妹倆,聽到?jīng)]有錢買什么?
生:入場券。(quàn)。
師:對,這個字讀quàn。就是這樣,她還在苦苦地學(xué)琴,那么清秀的一個姑娘眼睛卻瞎了,這樣的人在苦苦地學(xué)著,熱愛他的音樂,貝多芬感動不感動?
生:感動。
師:(在“看到兄妹”后寫“十分感動”)而且是什么呀?
生:十分感動。
師:這些是不是貝多芬那天晚上和兄妹倆的認識過程,和他當(dāng)時的心情的變化,對不對?
生:對。
師:對,說到這兒,大家?guī)椭野堰@篇課文研究得比較明白了,但是我還有不明白的地方,讓不讓我說?
生:讓。
師:我說了能幫我搞明白嗎?
生:能。
師:我記得我讀過李白的一首詩《望廬山瀑布》,你們讀過沒有?
生:讀過。
師:“日照香爐……”讀。
生:“日照香爐生紫煙,遙望瀑布掛前川……”
師:(打斷)一點情感都沒有,你們讀得像看見一掛瀑布掛在山間那么激動嗎?重新讀。開始。(學(xué)生在老師的手勢配合下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師:李白到廬山去游覽,看見這么一掛高懸百丈的瀑布,心里非常激動,他為祖國有這么壯麗的山河而激動,因此他就提起筆來,以語言和文字為工具,寫出了一首詩來,《望廬山瀑布》。這首詩,就是他由于心有所感,而表達的他對祖國河山贊嘆的情感,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