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
梅花鹿是動物園中最常見的觀賞動物,也可以說是鹿類的代表;它身材中等,尾巴較短,全身紅棕色,有白色斑點。雄鹿的角很長,每年換一次角,脫落舊角,長出新角,雌鹿沒有角。新角由有茸毛的皮膚包著,這就是鹿茸角。茸毛脫落的角,就骨化成光裸的鹿角了。梅花鹿很膽小,一受驚嚇就逃。在繁殖季節,雄鹿之間常為爭奪雌鹿發生激烈的角斗,甚至斗到一方重傷或死亡。
由于梅花鹿的經濟價值很高,我國自古以來就馴養,目前養鹿事業正在迅速發展。
狼與狗是親屬,外貌長得很像,只是狼的個兒比狗稍大些,體毛一般是灰黃色,有時產地不同,它的顏色也有差別。狼的身材較瘦,四條腿較長,尾巴拖在兩條后腿當中,很少擺動,人們叫它木頭尾巴。它的吻部較狗尖一些,嘴巴較闊,眼睛有點斜,耳朵直豎,看上去一副兇相,是畜牧業的主要害獸之一。
狼生性兇殘、機警、多疑和狡猾,加上它的聽覺、視覺和嗅覺都十分敏銳,又成群結隊地活動,所以在牧區常乘牧人疏忽的時候,竄入來咬殺或叼走羊。而且還會使用埋伏、圍攻等方式,捕殺羊、鹿、狍和家禽等,甚至傷害人命。由于狼對人的危害很大,有的國家甚至用直升飛機來消滅狼群。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狼在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中有一定作用,由于狼善于捕獵黃羊和鹿群內的不健康個體,在客觀上起著自然選擇的效果。
狼分布于歐洲、亞洲和北美洲,生活在山地。平原、森林和凍原地帶,甚至高達5000米的山地都有,在開闊的原野上數量最多。平時單獨或雌雄同棲,冬季常常集合成群,一般每群10多只在一起。
狼的毛皮可以制皮衣、褥和帽子等。
狼狽為*
狼和狽,是兩種長相十分相似的野獸。同時,又是兩種都喜歡偷吃豬、羊的野獸。它們唯一不同的是:狼的兩條前腳長,兩條后腳短;而狽卻是兩條前腳短,兩條后腳長。
這兩種野獸,經常一起去偷豬、羊等家畜。有一回,一只狼和一只狽共同來到一個羊圈外,看到羊圈中的羊又多又肥,就想偷吃。但是羊圈的墻和門,都很高,狼和狽都不能爬去。
于是,它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先由狼騎到狽的脖子上,然后狽站起來,把狼抬高,再由狼越過羊圈把羊偷出來。
商量過后,狽就蹲下身來,狼爬到狽的身上。然后,狽用前腳抓住羊圈的門,慢慢伸直身子。狽伸直身子后,狼將腳抓住羊圈的門,慢慢伸直身子,把兩只長長的前腳伸進羊圈,把羊圈中的羊偷了出來。
這樣偷羊的事,狼和狽經常合伙干。假如狼和狽不合作,就不能把羊偷走。養羊的農民也會少很多損失。然而,狼和狽卻經常那樣合作,而且走在一起的時候,顯得非常親密。
后來,人們就根據這種現象總結了“狼狽為*”這個成語,用來形容那些相互勾結干壞事的人。
狼和獵狗
冬天的晚上,狼踏著清寒的月光,走近村莊。
“汪汪汪!”獵狗發現了他,立即吠①叫著沖上去。
狼卻顯得不慌不忙,在路邊的草上坐了下來,笑嘻嘻地對狗講道:“朋友,您用不著這么緊張,我不是來偷羊的。”
獵狗感到很奇怪,問道:“那你半夜里跑來干什么?”
狼慢條斯理②地說:“我是來告訴您:夜里不要再在寒冷的風里站崗了!我已經認識到偷盜是很可恥的事情,決心從今天起不再干這骯臟的勾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