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教學案例(通用2篇)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案例 篇1
師:面對羅斯福采取的一系列的保護鹿的政策,我們已經清楚的認識到他的做法嚴重違背了自然規律。那我們應該怎么做呢?大家有何高見?
生:向大自然放狼。
師:辦法很好。能說明理由嗎?
生:放狼可以恢復生態平衡,因為我們不能破壞生態平衡。
師:我不贊成你的說法,加入放了狼鹿不是有遭殃了嗎?我們的目的是要保護鹿。
生:不能這樣說,狼雖然吃了鹿,但吃的都是病鹿。
師:為什么不吃健康的?
生:健康的鹿跑得快,狼追不上。吃掉了病鹿,就減少了疾病對鹿群的威脅。
師:說的真好!還有其他理由嗎?
生:另外,狼吃掉一部分病鹿后,就可以控制鹿的數量,這樣就不會給森林帶來危害了。
生:狼吃的鹿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 ,這樣有利于鹿的健康發展。
師:有道理,誰來歸納一下。
生:狼吃鹿,一是可以控制鹿的數量,而是可以減少疾病。還有一條理由,鹿為了不被狼吃掉,就會拼命的跑 ,這樣鹿就會更加強壯。
師:好!我們幫作者把這點補起來,不在什么地方好呢?請看書。
師:我讀一句,同學們思考:加上一個什么詞才會順暢?
生:加上“而且”。
生:還可以加上“并且 ”。
師:你們真聰明!同學們加上次讀讀看。
生:而且,鹿為了逃命,只好拼命地奔跑,速度提高了許多,身體也健壯了許多。
生:并且,狼在追趕鹿的時候,鹿會拼命地跑,這樣使鹿變得更加強壯。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案例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狩、寵、厄、悖”4個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3、領悟作者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羅斯福總統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
教學難點:理解本文的結論。
環境教育滲透點;
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動物世界》、《人與自然》等錄像片,讓學生初步感悟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課堂上通過讓學生讀懂羅斯福總統為了保護鹿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巨大的生態災難這一故事,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不同生物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道理,從而樹立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課后組織學生召開“保護生物鏈”的主題隊會,利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到郊外為鳥筑巢、搭窩等活動,從而把維護生態平衡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教學思路
《鹿和狼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認為在教學中應通過學生的自我運動,去讀書,去思考,參與討論,參與交流,從而更好地去感知課文內容,領悟課文闡述的道理,并對課文通過具體事例的分析概括說明道理的表達方法有所體會。課外組織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有關錄像資料《動物世界》、《人與自然》,并讓學生通過看報刊、查資料、社會調查、上網查詢等形式獲得“生物圈”、“生物鏈”以及怎樣維護生態平衡的有關知識,從而認識維護生態平衡、尊重客觀規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僅僅讓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是不夠的,還應組織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如:利用節假日為鳥筑巢、搭窩和“你植一棵樹,我植一棵樹”,從而把這種意識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讀書興趣
同學們,你們看過哪些有關鹿和狼的寓言故事?在你們的印象中,鹿和狼分別是什么樣的動物?今天我們再來讀一個有關鹿和狼的特別的故事,(板書課題)它不僅會讓你對鹿和狼重新認識,而且還會讓你明生物界存在的客觀規律。
二、根據閱讀提示,充分自學課文
1、師生共同明確自學要求。
2、生自學,師巡視。
3、生談感受并質疑。
三、討論、交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
(一)練習講述“鹿和狼”的故事。
1、仔細閱讀第一至六自然段,想一想:20世紀初葉,凱巴伯森林是什么樣子的?為了保護森林里的鹿,羅斯福總統采取了哪些措施?結果怎樣?
2、自由練習講故事。
3、四人小組內講故事,組內評價。
4、小組內推選代表講故事,師生共同評價。
(二)、討論、交流,感悟道理。
1、默讀第七至九自然段,想一想:羅斯福總統錯在哪兒?為什么?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2、自讀自悟。
3、小組內交流討論。
4、班內師生共同交流。
5、請舉例說明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
6、請給凱巴伯森林設計一塊警示牌。
四、小結,激發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凱巴伯森林中發生的這一系列故事說明,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僅僅根據人類自身的片面認識去判定動物的善惡益害,有時會犯嚴重的錯誤,人們必須尊重生物界的客觀規律。那么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我們周圍的生態環境呢?
五、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課下收集有關“生物圈”、“生物鏈”的有關知識,以及生物界生物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故事,寫成演講稿,準備參加“不能破壞生物鏈”的主題隊會。
教學效果
通過《鹿和狼的故事》的教學,學生能夠自覺從我做起,參與到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去。現在同學們自覺參加環保活動已蔚然成風,在同學們的倡導下,學生利用節假日到郊外為小鳥筑巢、搭窩;在社區內辦了“保護生態環境”的宣傳櫥窗;來年春天,同學們打算還要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朋友做宣傳呢!
教學后記
本課教學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自學和學生間的相互交流,提高了學生搜集資料、處理信息、口語交際的能力,而且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觀看了錄像,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懂得了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必須尊重生物的客觀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小樹立了生態環境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