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
尊重學生獨特體驗──《索溪峪的“野”》案例分析一、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你們到哪里旅游過?今天老師采訪一下,除了剛才說過的地方,你還去過哪些地方?
生:青島。
生:西藏。
生:云南。 ……
師:哎呀,你們去過的地方還真不少。可是你們加起來也沒有我去過的地方多。你們相信嗎?
生顯出疑惑的神情。
師:我給你們說說,我去過很多地方,北方的──美麗的小興安嶺,南國的──富饒的西沙群島,還有迷人的張家界。水上城市威尼斯我也去過,……你們知道老師是怎么去的嗎?
生:坐飛機。(笑聲)
生:看書(小聲)
師:你大聲一點。
生:老師是通過讀書去的。
師:你怎么知道的?
生:猜的。(生笑)
師:哈,你真會猜!老師是通過讀書去領略的。老師沒有那么多時間,再說有了時間也沒有那么多錢呀。不過文章寫得好,我們書讀得好了,我們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叫什么?
生:身臨其境。
師:想知道嗎?這叫──“神游”。(板書)
(評析:這種和學生交流的方式,打破了讓學生描述游覽的景色的常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且暗含一種語文學習的規律,就是要投入的讀書才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課文,跟隨文章的作者去“神游”──索溪峪,認真觀察老師寫字。
師:看“索”字,上面“十”字小,下面是“撇折、撇折、點”,再下面是“小”,這個“小”可不要寫得小了。“溪”字注意“爪”字頭,下面是“撇折、撇折、點”,再下面是個“大”字不是“小”字。
師:“峪”字怎么寫呢?
生(齊):“山”“谷”。
師:真聰明。原來“山谷”就是“峪”。
師:“索溪峪”是什么意思?
生:張家界的一個景點。
生:那里有山。
師:有山就有山谷,不錯。
生:小溪流過的山谷。
師:是什么溪?
生(齊):索溪。
師:你們怎么知道是索溪。
生:從課文中知道的。
生:五年級時學過《迷人的張家界。》
生:我課前查閱了有關張家界主要景點的資料。
師:真聰明!同學們學習的渠道可真多。
師:索溪峪呢?
生(齊):索溪流過的“山谷”
師:好了,寫完了,齊讀課題。
生(齊):沒完。
師:還有什么?
生(齊):還有一個“野”字
師:加上“野”字。 好,齊讀課題。
生:還不對,還有“引號” 。
師:噢,還有引號,“野”字上為什么要加引號?
生:我覺得是,表示特定的稱謂或著重指出的部分。
師:同意嗎?
生(齊):同意。
師:既然是“著重”的意思,我們應該怎樣讀課題? (指名讀,齊讀。)
(評析:重視書寫的指導,讓學生感受“峪”的構字和意義之間的關系。用選擇的方式滲透引號的用法,并且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既體現了語文學習的一些基本規律,有尊重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
師:咱們現在是不是可以神游了?
師:好的,不過每次旅游我們都要做準備工作,我們現在做一下熱身運動怎么樣?神游的時候最怕碰障礙了,我覺得文中的生字詞是障礙,我看看同學們把這些障礙都搬開了嗎?(學生自有讀,指名讀,齊讀。)
師:這些小石子都踢開了,看這些大石塊能不能搬開。(指名讀、齊讀)
師:我把最難讀的放在了后面。(學生自由讀,齊讀)
師:看來我準備的更難的,同學們也讀好了,我非常佩服你們!
(評析:用檢查預習的情況。本課的生字詞較多,并且比較難讀,在這里的檢查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