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和狼的故事》說課
教材簡析
《鹿和狼的故事》是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羅斯福為了保護鹿群而下令消滅狼,從而導致了巨大的生態災難為例,闡明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類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課文讀之易懂,很有探究價值,是一篇進行環保教育的好課文。
1、教學目標:
(1)認識“狩、厄、寵、悖”4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感受課文內容,能發表自己的見解。
(4)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間存在著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的熱情。
2、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羅斯福下令捕殺狼這一決策錯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結論是本課的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3、教學方法
本課的設計就是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通過凱巴伯森林20世紀初葉、25年以后、1942年時,狼和鹿的數量的變化,森林的樣子進行鮮明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使學生明白狼、鹿、森林三者之間的關系。從表面的關系領悟其故事說明的道理——生活在同一地球上不同生物之間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人類維持生態平衡的重要性。然后,教師抓住契機,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拓展,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對學習的內容讓學生進一步交流,實現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與文本的對話。
4、教學媒體的選擇和運用
用powerpoint制作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表格,需要朗讀的段落。在學生匯報學習成果時,教師相機出示幻燈片,對20世紀初葉、25年以后、1942年時,狼和鹿的數量的變化,森林的樣子進行鮮明對比,同時指導朗讀,為進一步理解課文所揭示的道理做好鋪墊。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通過回憶《狼和小羊》、《大灰狼》的故事,讓學生暢所欲言,巧妙導入新課。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完課文后讓學生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第一感受。教師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引領學生繼續學習。
【小組學習,比較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1——6自然段,邊讀邊研究,邊完成表格內容。通過小組匯報。(教師根據匯報的表格內容,學習相關段落,指導朗讀,對凱巴伯森林20世紀初葉、25年以后、1942年時,狼和鹿的數量的變化,森林的樣子進行鮮明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進一步體會其學習內容。)讓學生結合表格內容與書本上的內容,明白狼、鹿、森林三者之間的關系。
再指讀課文第7自然段,進一步體會狼、鹿、森林三者之間的關系。
【深入學習,明白道理】
學生快速瀏覽最后兩個自然段,使其明白道理。
思考題1:羅期福制定保護凱巴伯森林里的鹿群而消滅狼這一政策的依據是什么?
思考題2: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學習拓展,交流資料】
交流聽過或讀過類似《鹿和狼的故事》這樣的事例,設置情境,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進一步鞏固課文內容,升華主題。
【總結內容,布置作業】
教學中力圖體現的幾個方面: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利用填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自主、合作、探究”,使學生在學習中樂于交流,勇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