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聽眾》相關鏈接
《唯一的聽眾》相關鏈接
小令:
習慣上人們把詞分為三類:58字以內的稱“小令”,59字至90字的稱“中調”,91字以上的稱“長調”。唐五代、宋初文人所用的詞調多為小令。
小夜曲:
一種黃昏或夜間在室外獨唱或獨奏的歌曲或器樂曲。淵源于歐洲中世紀騎士文學的一種愛情歌曲。其音樂情緒纏綿委婉,常為青年人徘徊于戀人窗前時所用,流行于西班牙、意大利等國。通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另外還有一種供樂隊合奏的小夜曲,其曲調輕快活潑,始于十八世紀末,常為上流社會達官顯貴餐宴時助興而用。
小提琴:
弦樂器,琴身由木材制成,琴弦則由純鋼制成。它的長度是多種多樣的,但琴身常在36厘米左右。小提琴是四根弦的樂器,通過琴弦振動發(fā)聲。現(xiàn)代的小提琴源于16世紀歐洲早期的四弦琴。意大利的小提琴是世界上最好的,特別是阿馬提家族制作的。
《唯一的聽眾》相關知識
《月光奏鳴曲》是貝多芬筆下的一篇奇文,辭藻絢麗如《莊子》《離騷》,音樂的內容卻如《國殤》般沉痛壯烈。老實說,它真是好聽,但又真是難以讀通!(有種解釋說這是貝多芬為一場失敗的愛情而作,但這在紀念此曲問世200周年的研究中也被否定。)可是──嚴謹?shù)囊魳穬刃袀冋堅徫药ぉぜ偃缥覀兊膬刃木驮诘谝粯氛吕锫牭搅恕⒖吹搅嗣髟聻⒙涞那遢x,從而在音樂里享受著顫動心弦的喜悅,那又是多么美麗的“錯誤”!在這首并沒有描寫月光的《月光奏鳴曲》里,流動著音樂本身純凈無暇的美感,再加上那一份無比深切的真摯和溫柔,叫人怎能不在舌尖品出畫意、詩情?難怪有人說,《月光奏鳴曲》應該在所有音樂作品中享有 “最罕見、最優(yōu)先的特權。這個特權就是:不論獻身音樂者或是門外漢都同樣喜愛它;只要世間還存在著能聆聽的耳朵,能愛能愁的心,人們就會一直喜愛它。”
通過讀了這篇《唯一的聽眾》,我感受到了一種鼓勵的力量是多么的強大,同時也感受到了一位老人美好的心靈。
《唯一的聽眾》情景劇
中山大學附屬小學六年級⑴班 鄭佳慧
人物:小男孩(孩)、老婦人(婦)、父親(父)、妹妹(妹)。
布景:家中,練琴房里。為小男孩設有一個小提琴架。
(小男孩專心致志地拉著小提琴。)
妹:(邊敲門邊說)哥哥,求求你,饒了我吧。
孩:別煩我。
父:(打開門,走進練琴房)你怎么能這樣對妹妹說話。你也不想想,你拉出來的是什么。難道你不覺得,你拉出的小夜曲,是鋸桌腿的聲音?
孩:不是這樣的。
妹:(也進入練琴房)哪里,你不知道嗎,鄰居們經(jīng)常抱怨,說你一拉小提琴,他們就別想睡覺。
孩:(很生氣地指著父親與妹妹)你們太過分了。
父:在我看來,這一點兒也不過分。
孩:好吧,居然這樣,我以后就不在家里練琴了。(放下小提琴,走出練琴房。)
布景:樹林中,地上滿是落葉,樹邊,有幾張木椅。
畫外音:第一天。
(小男孩拿著小提琴,躡手躡腳地來到樹林。)
孩:(架起小提琴,拉起曲子)我真是個白癡,我干嘛把“鋸子”給帶到林子里。不過,我還是繼續(xù)拉吧。(正準備再次拉琴,感到身后有人,轉身)啊!(看見一位老婦人,臉紅,準備溜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