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教學實錄
【覺得梁麗老師講得好,順便整理了一下,以便學習。】
一、導入課題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聽老師讀,重點突出“魯迅”二字。老師為什么這樣讀呢?
生:這樣突出對魯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二、檢查本課生字詞
師:昨天我們大家都預習了這篇文章,字詞掌握的怎么樣?
出示:詞語(每個生字帶著拼音)
吊唁 追悼 殯儀館
鑷子 咳嗽 女傭
出示:成語
囫圇吞棗 張冠李戴
恍然大悟 飽經風霜
師:高年級可以聯系上下文推想詞語的意思。
指名說“囫圇吞棗”的意思。
師:放入文中,它是指什么呢?
生:指讀文章不求甚解。
師:在字典當中這個詞語是怎樣的呢?
出示:囫圇吞棗:把棗兒整個兒吞下去,比喻讀書等不加分析地籠統接受。
師:我們再來用這種方法推想“張冠李戴”的意思。
生:姓張的帽子戴到了姓李的頭上。
師出示:文章中有關的句子。
“伯父問我的時候,我就張冠李戴地亂說一氣。”
三、回顧課文內容
昨天我們概括出了文章的小標題,誰能一口氣說出文章的五個小標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談水滸
追悼魯迅 談碰壁
救助車夫
關心女傭
教師給予表揚。
師:通過四件事來寫魯迅先生,這就是作者的寫作思路。讓我們跟隨周曄一起到殯儀館去悼念魯迅先生。
四、學習文章內容
(一)教師范讀:伯父去世了,他的遺體躺在萬國殯儀館的大禮堂里,許多人都來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聲痛哭。數不清的挽聯掛滿了墻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滿了整間屋子。送挽聯、花圈的有學生,有工人,各色各樣的人都有。
面對這樣的場景,作者周曄驚異了,他驚異的是:指名讀。
他驚異的是什么?齊讀。
他又清清楚楚地知道,再也見不到伯父了。
學生自讀:“我呆呆地望著來來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從此永遠見不到伯父的面了,聽不到他的聲音了,也得不到他的愛撫了,淚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來。”
師:當時的周曄有那么多的不知道,不明白,你能在文中找一找作者的不知道,不明白么?
出示:不知道,不明白……
學生找,畫。匯報。
師:在這四件事中,作者周曄不知道不明白什么?
生:不明白伯父為什么關心一位陌生的車夫?
不明白為什么自己病得那么厲害,還去關心女傭?
不明白為什么說碰壁?
出示:
追悼伯父 伯父為什么受人愛戴。
談水滸 要怎樣認真讀書
談碰壁 為什么碰壁
救助車夫 為什么關心一位陌生的車夫
關心女傭 生了重病,為什么還關心女傭?
師:這篇文章不同于其它描寫人物的文章,它是通過孩子的視角來寫的,這是文章的一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