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進家來的松鼠
教材分析:課文中作者以兒童的視角觀察,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松鼠的習性。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在課文中,松鼠接二連三地發生了一些趣事:松鼠千方百計地“貯存冬糧”,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頂上;我們采來的一籃子鮮蘑菇,松鼠忙活了一個早晨把它們全晾上了;天冷了,松鼠把手套、頭巾等東西叼到煙囪里,給自己墊窩。松鼠雖然一而再,再而三地做著荒唐事,可在作者一家人的眼里,這只跑進家來的松鼠是那么可愛,因此,這些錯誤都是可以原諒的,就如孩子的調皮。細細讀來,課文處處充溢著對松鼠的喜愛。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及教材的編排意圖和課文特點,結合高年段學生特征,我預設了以下三個方面的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讀讀記記“儲備、不甘落后、千方百計、”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方法目標:以讀為本,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地讀來感悟課文,并創設一些情境,在情境中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
3、情感態度目標: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自然的情感。
教學流程:(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二.初讀感知:讀課文,通過讀課文,讀準生字詞音,讀懂課文寫了什么事?
三.細讀體會。
1.過渡:松鼠來到我家后,發生了哪些事呢?默讀課文。用簡練的詞語概括,并談談你從中得到的體會。【把握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訓練學生快速讀書的能力和體會人和動物的和諧。】
2.再讀課文,邊讀邊畫出體現我一家人十分喜愛松鼠的句子,在旁邊寫上你的體會,然后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小組長要注意歸納記錄匯報。【在這環節里,我充分讓學生體會作者一家對松鼠的喜愛。充分發揮自讀類課文的要求上非常寬松這一特點,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還注意培養學生了良好的讀書和交流的習慣,學會自學和互學,實現互補與資源共享(含學習方法),如勾畫、批注。勾畫、批注已成為高段學習的一種重要的思考方式,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筆,“不動筆不讀書”。在這一點的設計我還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
3.集體匯報交流。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導朗讀句子,采取個人讀、小組讀、同桌互讀、集體讀、師范讀等形式,理解重點詞句,讀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在交流時,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感受松鼠的可愛、聰明、靈巧和作者對松鼠的喜愛之情。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同時,我還相繼指導學生讀好、悟好有關的句子和段落。使感悟和朗讀有機結合,讀體現悟,悟促進讀。】
四.朗讀深化,總結學法。
[設計意圖: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作者的表達方法是高年級學習的一個重點,注意引導學生旨在意會,讓其以后能更有效有目的地進行閱讀和寫作。]
五.拓展延伸:
1.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談談你還知道松鼠的哪些生活習性?
2.小練筆:假如松鼠跑到你家里,你會怎么做?請寫下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學習習慣,拓展開闊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并動筆動口,提高學生讀寫說的能力。]
六.總結全文,揭示主題。
[設計意圖:此環節旨在領悟本文的寫作目的,激發學生愛護動物,熱愛大自然,維護生態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業。
觀察一種動物,寫一寫這種動物,寫出你對它的情感來。
【注意寫的訓練:此環節的教學采用了先整體感知再深入感悟,重在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重點與上一篇區別開。同時研究文中的側面描寫,即爸爸說的話和作者的議論,最后進行寫的訓練,選擇你接觸過的喜歡的動物寫一篇作文,注意表達真情實感。作文反饋回來,學生除了正面描寫小動物的神態,動作的描寫外,也學著寫人物的語言和議論的側面描寫方法,效果不錯。做到了讀寫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