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神——劉伯承
抗戰勝利后,劉伯承任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1945年8月,國軍閻錫山部進攻上黨地區。毛下令“針鋒相對,寸土必爭”。9月,劉伯承發起上黨戰役,他先后以奪城打援、圍城打援和追殲逃敵的戰法,全殲閻軍13個師共3.5萬人。10月,劉伯承又組織和指揮了邯鄲戰役(平漢戰役),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的戰法,消滅國軍第34、40軍共2萬余人。鄧小平說:“那兩個戰打得好險!沒有,一支槍才幾發子彈……這兩個都是殲滅戰,打勝以后,武器多了,人也多了。”
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遵循毛戰略決策,率12萬大軍以迅猛之勢在300里的的正面上強渡黃河,突破國軍中央防線,揭開了戰略大反攻的序幕。8月,劉鄧大軍疾速南進,千里躍進大別山,與陳粟、陳謝大軍構成“品”字形經略中原。1948年5月,劉伯承任中原野戰軍司令員。5月至8月,劉伯承先后指揮了宛西、宛東和襄樊戰役,殲敵近6萬余人,其中襄樊戰役被朱德譽為“小型模范戰役。”10月,劉伯承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在粟裕的華東野戰軍殲滅黃百滔兵團的同時,劉伯承指揮中原野戰軍果斷地截斷徐蚌鐵路,使徐州的杜聿明集團被完全孤立。接著又指揮中野主力在雙堆集圍殲了黃維兵團,成為淮海戰役承前啟后的關鍵一仗。
1949年4月,劉伯承參與指揮了渡江戰役。南京解放后,劉伯承任南京市委、軍管會主任兼。11月,劉鄧率部向大西南進軍,在川東南殲滅宋希廉部主力3萬余人,一舉解放重慶。隨即揮軍奔襲川西,于12月21日解放成都。1950年2月,劉伯承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主席。在職期間,組織指揮了艱苦的剿匪戰斗和進軍西藏。
1950年9月,劉伯承回北京主持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工作。1951年1月,軍事學院正式成立,劉伯承任院長兼政委。1955年,他被授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59年9月,任戰略研究小組組長。1966年1月起任副主席。他還是第二屆至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1986年10月7日,共和國元帥劉伯承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劉伯承以足智多謀和以傷殘之軀指揮作戰屢建奇功而聞名于世,是解放軍杰出的軍事家和軍事理論家。其主要軍事論著收入《劉伯承軍事文選》,另有《合同戰術》、《論蘇軍合圍鉗形攻勢》等大量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