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的工作》教學實錄 4份
第三點,我來談一談對王崧舟老師的印象。
我的第一個感受,王崧舟這節課之所以上得好,首先是因為他有藝術家的充滿激qing的心靈。因為他有這樣的心靈,于是,他在上這樣的課的時候,首先感動的是他自己。他自己首先被這種氛圍所感動,于是,用自己的情感自然流露,而又感染了我們在座的學生。所以,他的課自始至終充滿情感,最后,一個堂堂男子,也涌出了激動的淚水。整節課,我都看到他的眉頭緊鎖著,因為他被一種情緒所控制著,所感染著,所以,當他的課結束的時候,我突然想到了中國古代有一句話,叫做 “道始于情”。如果一個老師無精打采地來到課堂上會是什么樣子?但如果一個老師帶著充滿了激qing的心靈來到課堂上,又會是什么樣子?在我看來,老師充滿激qing地來到課堂上,得益的不僅僅是學生。也是我們教師從你自己工作的異化的狀態中擺脫出來的一種思路。老師最大的悲劇,或者說成人的最大悲劇之一,就是不得不接受他的工作的異化。
我不知道我表達清楚了沒有?就是我們的工作盡管讓我們養家糊口,讓我們活下去,但同時也異化我們。什么叫異化我們?就是說我們和我們的工作是分離的,或者說我們并不真心喜歡我們這份工作,我沒有溶進這份工作當中去。比如說,我是個語文老師,但我和我教的語文是分離的,我和我教的學生是分離的,于是,你每工作一天,都在經受一次苦役,但你又不得不去做,因為沒有找到更好的工作來選擇。而且,就這項工作還有很多競爭,這樣,人就不得不面對自己每天所從事的工作的異化。而當人充滿激qing地和自己的工作融為一體的時候,首先對老師來講,是擺脫了一種異化的狀態,所以自己就活得好。因此,這首先不要把它看作是拯救學生,而要看作是拯救自己,對我們自己好。所以,從王老師充滿激qing的心靈當中,我感覺到,他喜歡這項工作,他愛學生,他愛語文,我看到的不是王崧舟老師在講,而是語文在說什么,而換一個角度,又好像不是語文在說什么,而是王崧舟老師在說什么,在這節課中,由于他充滿激qing,也就把他所教的課文以及這35個孩子,都在心靈上面融為一體,這是他為什么能夠達到較高的境界的一個理由。
第二個印象,王老師是一個有智慧的教師,他充滿了教學的智慧。比方說,當孩子有一個問題的時候,他就及時地捕捉這個問題的實質;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有特殊需要的時候,他能夠及時出現在學生的身邊;當孩子想說某句話而沒有說出來,但他能夠帶著孩子說出來……這都是智慧的體現。比方說,老師們,有一個情節你們注意到了嗎?當孩子們描述這個宮殿式的建筑和室內的簡單陳設的時候,王老師有句話:你們說說這宮殿式的房子里面應該有什么?這一個問題就把我們的孩子們一下子拉進了周總理工作的場景,孩子和周總理拉近了,孩子和課文拉近了。孩子們說,應該有個文件柜,還應有幾張沙發,還應有個留聲機以及幾張古典的碟片,還應有一幅走起來輕軟一些的地毯等等,當孩子們描述還應有什么的時候,事實上,他們的心里就在想:我能為你做點什么?這里,既是課文在呼喚著孩子的心靈,也是孩子在發自內心地想,我能為你做些什么。于是,情感就自然展現出來了,這一個問題,就讓孩子們進到課文中來,這就是智慧。再比如說,到后來,當孩子們的情緒非常飽滿的時候,王老師又放出了音樂,屏幕上打出了幾個字,后面是,總理當時正在想什么呢?一下子就把孩子和周總理融為一體,就是假如我是總理,我當時在想什么,我要把它寫下來。這許許多多的環節,都是教育智慧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