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說課稿
課文的最后三句是議論部分,依舊放手讓學生自學來解決,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讓學生讀懂哪句就解釋哪句,同時學生感悟學習方法:如“為是其智弗若與?”這句,讓學生補充“弗若”和“與”之間省略的部分,既是對句子的理解,又加深了對古文語言特點的感悟,可謂一箭雙雕!半m與之俱學,弗若之矣”中的“之”在前面兩句學習的基礎,自學理解的又一次升華,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四) 熟讀成誦,體情悟道,積累語言
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通過會心地朗讀,熟讀成誦,表現出來,學生在體驗、感悟、積累中,產生對古代文化的熱愛情感。在弄懂句意的基礎上,水道渠成地體會“弗若之”的原因,從而使學到的知識遷移到生活實踐中去,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
(五)課外延伸
課前,讓學生查找作者的資料,學生在搜集整理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與處理信息的能力,大家交流的過程即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課后向學生推薦幾篇孟子所寫的《拔苗助長》、《掩耳盜鈴》等故事性強,內容淺顯易懂的寓言故事,把課堂知識延伸到課外,增強對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從而了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
四、一點體會
不管是白話文,還是文言文,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都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學會學習;為了保證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教師必須用心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