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
2, 品析人物和語言.
(1)導讀"處境危險,堅持留京"這一部分.
①,指導朗讀李大釗同志的語言(教師范讀,學生朗讀,師生評價,再讀).
②, 指導體味李大釗同志說的兩句話.
a ,"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b ,"不是常對你說嗎 …….我哪能離開呢 "
a句設計三個解釋讓學生選擇(а小孩子你什么都不知道;b,小孩子你知道的不多;c小孩子你不應該知道).讓學生反復讀,在讀中體味詞語所包含的意思-- 局勢十分的嚴峻.
b句抓住"堅決","經常","輕易","哪能"引導學生在朗讀,品析,比較中去體會李大釗同志堅持留京工作,忠于革命的偉大精神.
3,體味人物的神態.
(1)導讀"面臨被捕,處危不驚"這一部分.
學習內容
教師導學
學生主體活動
四遷移運用,總結升華,凝煉情感.
五,課外延伸拓展
提出問題:李大釗同志被捕時面對氣勢洶洶而來的敵人,又是怎樣表現的呢
②小組討論,匯報.
③評價,整理(投影相關的語句,文中李大釗的肖像)
④相機抓住:
a,"父親不慌不忙地從抽屜里取出一支閃亮的小手*·槍.就向外走."
b ,"父親保持著他那慣有的嚴峻態度."這兩句重點句中的關鍵詞,采用"換詞法"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神態窺見人物的內心,反映人物精神.
1,小結性過渡,歸納學法(讀,品,議)自學體會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的表現.
(1)自讀課文,找出直接描寫李大釗的語言和神態的語句;
再讀課文,找出描寫敵人和家人的神態和語言的語句;
2,自由地談談自己的感想.
3,從"感想"中過渡到"被害后"這個部分的導讀.指導懷著悲痛,崇敬的心情讀文(范讀,輕聲讀,情讀) 略讀此時的心情,激發學生展開聯想與作者的感情產生共鳴加深對革命先烈敬仰,緬懷之情.
4,前后照應的寫法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聯系 分小組討論.
(2)匯報交流,老師進行點撥.(這是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方法.)
(3)進一步深化:課文里還有不少地方是前后照應的,你能舉些例子,并說說體會嗎
把你收集到的革命烈士,革命老前輩的故事在小組里交流.
作業設計
a必做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需要積累的詞句
b選做
1,根據課文內容,想象閻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盡量運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2,收集李大釗的相關資料,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十六年前的回憶
革命的先驅——李大釗
被捕前:置生死于度外
被捕時:敵人 ——心虛,殘暴
我 ——驚慌
李大釗——沉著鎮定
法庭上: 安定沉著 堅定的信念
相關資料
軍閥:指擁有武裝部隊,割據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輕易:本課指隨隨便便.
恐怖:驚慌,害怕.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
嚴峻:嚴肅而厲害.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確表達的意思.
沉著:鎮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大釗(1889—1927)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樂亭縣人.他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后,編輯《新青年》,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積極領導了五
四運動.1920年在北京建立共產主義小組.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任中共北方區黨委書記,后兼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北方分部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均當選為中央委員.他幫助孫中山確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在改組國民黨和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中起了積極作用.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參加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他領導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軍閥的群眾示威運動.1927年4月6日被軍閥張作霖逮捕,28日英勇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