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
一、素質(zhì)教育目標(一)知識教學點
1.生字:閥、娛、劇、憲、袍、押、舅。
2.新詞:軍閥、嚴峻、幼稚、恐怖、輕易、會意、沉著、一擁而入。
3.重點句子
(1)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3)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
(二)能力訓練點
1.按事情的發(fā)展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課文思想內(nèi)容,歸納中心思想。
3.學習本文前后照應的寫法,理解這樣寫的好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學習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yè)的品質(zhì)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偉大精神。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共產(chǎn)黨的思想感情。
二、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
(一)被捕、被審兩部分是重點,教學時通過重點讀、反復讀,來了解李大釗的革命精神。
(二)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是重點,也是難點。主要通過勾畫、抄寫前后照應的句子,反復朗讀的方法來解決。
三、課時安排
三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勾畫、抄寫前后照應的句子,體會好處。
(二)獨立思考、分組討論、集中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練習用前后照應的方法寫一篇小短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明確目標
1.檢查預習情況,質(zhì)疑問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主要內(nèi)容。
3.理清層次,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體感知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憶,表現(xiàn)了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yè)的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zhì)。
(三)重點、難點及目標完成過程
1.導入。
李大釗同志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7年4月6日,他被反動軍閥張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遇難。他的女兒李星華為了表達對父親的深切懷念,寫了一篇回憶錄,題目是《十六年前的回憶》。
2.揭題。
課文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憶” 做題目?作者回憶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本文是李大釗的女兒李星華1943年在延安寫的,正值李大釗同志遇難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題目為“十六年前的回憶”。作者回憶的主要內(nèi)容是李大釗被捕前、被捕、被審、被害的經(jīng)過。)
3.檢查自學,質(zhì)疑問難。
(1)生字(要求讀準字音、了解字義、掌握字形、會組詞):閥、娛、劇、憲、袍、押、舅。
(2)多音字組詞。
(3)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軍閥:舊時擁有武裝部隊,割據(jù)一方,占據(jù)特殊地位的個人或集團。
嚴峻:嚴肅而厲害。
幼稚:這里形容因年紀小、缺乏經(jīng)驗,考慮問題比較簡單。
恐怖:驚慌、害怕。
輕易:指隨隨便便。
會意:領會別人沒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沉著:鎮(zhèn)靜、從容、不慌不忙的樣子。
一擁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時闖進門來。
(4)質(zhì)疑問難,教師行間巡視,組織討論、交流。
4.引讀課文,學生自悟。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課文寫的是哪一年的事,當時中國是怎樣的情況?
(2)課文回憶了李大釗同志的哪幾件事?
(3)課文是按什么順序?qū)懙模拷o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4)說說你學懂了什么?交流、整理:
①課文寫的是1927年的事,當時中國正值反動軍閥張作霖血腥震壓革命時期。《十六年前的回憶》是回憶十六年前的事。
②出示李大釗同志投影片,簡單、概括地介紹李大釗的生平。李大釗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1889年生于河北省樂亭縣,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最早的傳播者之一。1927年4月6日,他被張作霖逮捕,同年4月28日,李大釗同志在北京遇難。本文主要寫了李大釗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審、被害的經(jīng)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