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憶》教案
③指導感情朗讀,深化理解。(要讀出表現李大釗鎮定、沉著,對敵人蔑視,以及敵人的兇殘、狠毒的語氣。)
(3)投影,出示第三段自學提綱。
①默讀思想: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被審時是怎樣表現的?表現了他的什么精神。
②議論、交流、整理:
(李大釗同志在法庭上被審時臉“平靜而慈祥”、“非常安定”、“非常沉著”。表現了他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對人民深沉的愛、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
③分角色感情朗讀,用不同的語調區分出 “我”、“父親”、“法官”的不同神態,深化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課堂練習
摘抄文中前后照應的句子,體會好處。
第三課時
(一)明確目標
1.學習回憶部分第四段。
2.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3.學習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寫一篇寫人的小短文。
(二)目標完成過程
1.學習第四部分。
(1)投影,出示自學提綱,思考:
①李大釗同志被害的消息傳來后,全家人的表現怎樣?
②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有什么關系?你從這樣的開頭、結尾中體會到了什么?
(2)討論、交流、整理:
①李大釗同志被害的消息傳來后,舅老爺“從街上哭著回來”;我“立刻感到眼前蒙了一團云霧,昏倒在床上了”;母親“傷心過度,昏過去三次”都說明全家人無比悲痛的情形。母親的“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一句表達了懷念親人、痛恨敵人、要報仇血恨的思想感情。
②課文最后三個自然段與開頭前后照應,這樣寫首尾連貫,更加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頭的思想感情。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要讀出悲痛欲絕、痛恨敵人、報仇血恨的思想感情。
2.總結全文,歸納中心。
本文通過對李大釗同志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憶,贊揚了李大釗同志忠于革命事業的偉大精神和在敵人面前堅貞不屈的高貴品質。
(三)總結、擴展
1.圍繞重點,學習表達。
(1)本文的寫作特點是前后照應、首尾連貫。
(2)試找出與下面句子照應的句子,說說有什么好處。(出示幻燈片)
①1927年4月28日,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
② 我蹲在旁邊,看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
③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
(與上面三句分別照應的句子是:a.母親醒過來了,她低聲問我:“昨天是幾號?記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低聲對母親說:“媽,昨天是4月28。”b.后來聽母親說,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c.在軍警中間,我發現了前幾天被捕的工友閻振三。這些句子前后照應,讀者讀了就會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就更加深刻。)
(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么?
(例如:我認為文中刻畫李大釗神態的三處詞語寫得好。敵人搜身時神態:嚴峻;提審時神態:平靜而慈祥;審訊時神態:非常安定、非常沉著。“嚴峻”表現了李大釗同志處變不驚,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無畏革命精神。“平靜而慈祥”表現了李大釗對革命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對人民深沉的愛。“非常安定,非常沉著”表現了李大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
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只要能自圓其說即可。
2.綜合訓練,發展技能。
學習前后照應的寫法,寫一篇寫人的短文,通過一個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品質。